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教案全冊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教案全冊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教案全冊 人教新課標版.doc(10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節(jié)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教案全冊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過程與方法: 1、對比觀察四種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fā)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fā)展過程中自身形態(tài)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2、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觀點。 教學重點: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教學難點: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2、認同現(xiàn)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析法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生物進化論和神創(chuàng)論觀點的資料及現(xiàn)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片等、 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自從人類第一次沖出地球、飛向太空、登上月球,接連向火星、木星、土星發(fā)出探測器以來,至今仍未發(fā)現(xiàn)生命。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 師:對,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對地球的贊美,從中去思考人與地球上生物圈的關系。 生:(一學生領讀、全班齊讀) 師:讀完之后,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生:地球太偉大了,我們有責任關心、愛護它。 師:生命是否在地球上無處不在呢? 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層,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園。 師:我們人類的各項生命活動都依賴于生物圈,同時人類的活動還影響和改變著生物圈。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人體的結構和生理,并進一步探究人與生物圈的關系?!拔沂菑哪睦飦淼??”這是孩提時代你向爸爸媽媽提出的問題。也許爸爸媽媽的回答給你幼小的心靈以暫時的安慰,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又有了新的困惑。從這一節(jié)課開始,讓我們共同解答你們的這些困惑?!叭祟愂菑哪睦飦淼哪??”讓我們追隨科學家的足跡來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秘。 二、進行新課(板書: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與發(fā)展) 師:關于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 現(xiàn)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在這方面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學生各抒已見,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 師:說到人類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 請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這方面材料。 生:(分組匯報交流) 生1: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他在這本書中暗示了他的觀點將會給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線索。后來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較明確地指出,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進化來的,并推測人類與大猩猩和黑猩猩有親緣關系。當時許多科學家堅信神創(chuàng)論,因此,達爾文進化思想的支持者與神創(chuàng)論觀點的支持者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生2:關于人類起源的辯論,是在科學家赫胥黎與威爾伯福斯蘭教之間進行的。事情發(fā)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學大不列顛學會的一次會議上,爭論的焦點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達爾文的觀點在這次辯論中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達爾文在比較了人類和類人猿的相似處之后提出,人類和類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來的。 師:你們知道人類和類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生:森林古猿。 師:對。下面你們觀察幾種現(xiàn)代類人猿圖片和錄像,結合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這些類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們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點? 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討論,組間進行補充)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東部的赤道地區(qū);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熱帶雨林中;長臂猿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以及我國的云南??;猩猩生活在亞洲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中。它們依靠從森林中獲取的果實、嫩芽、昆蟲等食物生存。它們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類那樣進行語言和文字的交流。 師:當今,為什么人類的數(shù)量在急劇增加, 而類人猿的數(shù)量卻在日益減少呢?請談一下你們的觀點。 生:(小組討論、組間交流、補充) 生1:人類具有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各種技術和工具的本領,使得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條件以及利用醫(yī)藥衛(wèi)生加強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使人口數(shù)量急劇增加。相反,現(xiàn)代類人猿不具備這些能力。 生2:人類不斷開發(fā)現(xiàn)代類人猿賴以生存的森林,人類對現(xiàn)代類人猿的亂捕亂殺和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等,都使現(xiàn)代類人猿的數(shù)量減少。 師:類人猿在形態(tài)結構上確實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區(qū)別呢? 生:(觀察、討論、交流、回答) 生1: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類則是直立行走。 生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會制造工具;人類可制造 并使用各種簡單和復雜的工具。 生3:腦發(fā)育的程度不同:類人猿腦的容量約為400 mL,無語言能力;人腦的容量約為1200 mL,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師:由此可見,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動物進化到最高階段的產物,但人類已超出了動物界,人與動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在距今1 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在非、亞、歐地區(qū),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請同學們觀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圖片,嘗試著描述出它們的生活狀況。 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上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 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 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作業(yè):P6 1 板書設計 青春期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 1、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 2、觀察:四種現(xiàn)代類人猿的比較 3、資料分析:森林古猿演化為人類的證據(jù)——化石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第二課時)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②對比觀察四種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fā)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fā)展過程中自身形態(tài)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2、能力目標: 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情感目標:認同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①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②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③認同現(xiàn)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教學方法:講解、查資料、分析、問答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生:(閱讀、分組討論)東非大裂谷兩側的生 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部分熱帶 雨林變成了稀樹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師: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古人類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遺體、遺物等。想一想,為什么在這里會有這么多的早期古人類化 石呢? 生:可以說明人類的始祖在非洲。 師:化石是最好的證據(jù)。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圖片。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生:(觀察、思索) 師:我們來分析一下: (1)就"露西"少女的 骨骼來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區(qū) 別?根據(jù)四肢和骨盆的形態(tài),想像一下她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2)"東非人" 用圖中所示石塊做什么?從石塊的形狀來推測,"東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經具有什么能力? 生:從"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比 較細短,下肢比較粗長,具有粗長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闊,說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東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當作工具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推測"東非人"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師:再來觀察"東非人"頭骨化石及復原像, 你們能想到些什么呢? 生:"東非人"既有現(xiàn)代類人猿的特征,又有人類的特征。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可能說明"東非人"是處在進化當中。 師:根據(jù)上述化石以及它們的遺物,請你們推測一下古人類當時的生活狀況? 生:(閱讀、回答) 生1:生活在裂谷東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來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來由于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和自身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fā)展:下肢用來支撐體重和行走,逐漸變得粗壯有力;而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也逐漸變得靈巧。 生2:"露西"時代的古人類就處于這個階段。他們能夠使用工具,相當于使自己 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獵和御敵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生3:"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師:對。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復雜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進了腦的發(fā)展,使他們能夠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困難;在勞動中產生了語言,而且大腦的語言中樞日益完善;豐富的語言,使他們相互之間能更好地交流與合作。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 生:(分組表演)請一位同學選擇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話并告訴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動作把這句話的意思傳給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樣的方式傳給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語言表達出原意來。 師:通過這樣的過程,原話的意思改變了沒有?由此可見,語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語言使我們大家能進行很好的交流。沒有語言而僅用肢體去表達,會產生很多的誤會。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應充分而恰當?shù)剡\用語言。用語言進行交流也是動物與人的本質區(qū)別之一。 師:下面在你們觀察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的示意圖后,請指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漸變化的? 生:(觀察、小組討論交流) 生1: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生2:勞動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會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 內的各種復雜工具。 生3:赤身裸體→懂得御寒、遮羞。 師:在同大自然嚴酷的斗爭中,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人類現(xiàn)在被稱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變環(huán)境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的生物。人類是否應與自然界和諧 發(fā)展? 生: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長期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適應環(huán)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huán)境的被淘汰掉。人類雖然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一員,但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tài)規(guī)律,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發(fā)展。 師:現(xiàn)代類人猿還能進化成人嗎? 生:不能。現(xiàn)代類人猿已經適應了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不能再進化成人類了。 師:曹植有首詩,批評哥哥曹丕對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結合本節(jié)課,應當怎樣理解? 生: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莖,釜中的豆子對釜底的豆莖說:"我們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長出來的,你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爛呢!"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來像手足一樣生于一體之上,所以不應該互相殘殺。 師:那么,人猿同祖,現(xiàn)代類人猿是人類的近親,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員,同樣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權利,我們應當加強保護。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生:人類應加大對現(xiàn)代類人猿等各種野生 生物的保護措施,如加強宣傳的力度,貫徹執(zhí)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它們生活的森林環(huán)境,堅決制止一切破壞它們生存的行為等。 師:也希望你們能把所說的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二、知識小結: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歸納總結本節(jié)所學) 三、課外研究: 師: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除了化石以 外,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請你們課后模仿科學家的研究方法,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并與同學交流。 四、作業(yè):P7 : 2、4 五、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 古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證據(jù)及歷程-----進化的主要證據(jù):化石 森林古猿----下地活動---古人類---現(xiàn)代人類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殖(第一課時)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說出它們的功能; 2、描述受精過程以及胚胎發(fā)育過程。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有關的插圖和模型。培養(yǎng)觀察讀圖能力;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關注孕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 2、培養(yǎng)尊重婦女、敬愛父母的情感。能與父母交流對生育和養(yǎng)育的認識。 重點和難點 1、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受精的過程;、 2、胎兒和母體間的物質交換; 3、增進敬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酒精、煙草和某些藥物對胎兒的不利影響的資料。從父母那里了解生育、養(yǎng)育自己的情況; (2)教師:男性、女性生殖系統(tǒng)結構模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景《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親情氛圍中引入課題,非常自然、輕松地與學生交流:①我們人類的祖先是古代的類人猿,那么你又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呢?②為什么一定要爸爸、媽媽兩個人才能生出你來呢?③先想想被子植物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啟發(fā)學生回憶開花、傳粉、受精、結果等知識)④看來,爸爸媽媽的生殖細胞也一定要經過結合,形成受精卵,才能生出你來??梢?,我們人的生殖并不神秘,而是生物界的普遍現(xiàn)象,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⑤那么我們人的生殖細胞分別叫什么?是怎么產生的?又是怎樣結合的呢?我們得從我們人體的另外一個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開始談起。 二、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1、指導學生自學,要求 1)按順序認識生殖系統(tǒng)各結構的名稱和功能?聯(lián)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位置,哪些已在發(fā)生變化? 2)試著填寫側剖面圖中的結構。 2、思考與討論:(分組交流) l)男、女生殖系統(tǒng)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為什么? 2)子宮的名稱和它的功能有關嗎?為什么?小結:結合模型,認識備器官的功能。 3、指出:結構上男女確實有別,但功能上也存在著共同點。展示書本上的練習題2,分組討論交流。小結指出:男女又是平等的。 三、生殖的過程 1、設疑:男性生殖細胞(精子)是怎么跟女性生殖細胞(卵細胞)結合的呢?從哪進?在哪與卵細胞結合?最終又到哪“安家落戶”?利用掛圖講述排卵、受精、懷孕、胚胎發(fā)育的過程。 2、再設疑: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怎么“吃喝”、呼吸、排泄?指導學生閱讀書本及有關插圖,然后得出結論:胎兒是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 3、結束語: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婦由于身體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現(xiàn)代生物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可以給他們帶來福音了,課外閱讀“試管嬰兒──談現(xiàn)代輔助生殖技術”。思考:生物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會帶來一些其他的問題嗎?引導學生關注有關的社會問題。 四、作業(yè):P12 :1、2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殖 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1、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殖(第二課時)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概述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部位;概述受精過程以及胚胎發(fā)育過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視頻資料的分析,了解生命產生的過程,感悟人類生殖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過程,該過程充滿了責任和艱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生命來之不易,滲透珍惜生命的教育;體會父母孕育孩子中感情、物質等的投入,使學生更加尊重父母;知道健康生命孕育過程,需要合適的時機,并需要健康的生活習慣為保證,進行青春期異性交往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 重點和難點 受精過程以及胚胎發(fā)育過程。 教學準備 1、人的受精、胚胎的發(fā)育、分娩等過程的錄像片。 2、男、女生殖結構圖等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人的生殖的過程 原有知識的回憶,經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補充和教師的啟發(fā),能夠理清思路: 精子+卵細胞→受精卵→胚胎→胎兒→嬰兒 思考質疑:如精子和卵細胞在人體的什么部位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部位?精子和卵細胞是如何相遇的?受精卵又是怎樣形成的?等等,經過討論、交流,將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浮出來,引領后續(xù)的學習。 直接切入主題──人的生殖。根據(jù)已有的知識,你能說說人的誕生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啟發(fā)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梳理。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不夠清楚或不夠詳細的見解提出質疑,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討論,挖掘學生已有的關于人類生殖的基本知識,得出比較完整的過程即可,同時理出清晰的順序。 啟發(fā)學生對生殖過程中的相關環(huán)節(jié)質疑,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 二、精子、卵細胞和受精卵的形成 學生對于生殖的基本過程已經有了模糊的認識,對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部位也基本清楚,教師引導學生復習男女生殖器官的結構圖,明確卵巢和睪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結構。 認真觀看錄像資料,分析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過程以及它們的相遇具有怎樣的特點。 精子的旅程:艱辛。 卵細胞的旅程:漫長。 精子與卵細胞的相遇和結合:奇跡。 引導學生復習鞏固男女生殖器官的結構圖。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資料─—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分析從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過程看,他們各自的產生有什么特點?它們能夠相遇也是一種奇跡。 三、胚胎發(fā)育 質疑:受精卵是怎樣發(fā)育成胚胎的?受精卵和胚胎發(fā)育初期的營養(yǎng)如何提供?以后的營養(yǎng)又是如何提供?胚胎的廢物是如何排出的? 討論,交流彼此的觀點。 引導學生對于受精卵是怎樣發(fā)育成胎兒,胚胎發(fā)育中營養(yǎng)的供給,以及廢物的排出等問題質疑和推測,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去掉一些可能性比較差的假設。 組織學生通過視頻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 四、體驗與感受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珍愛生命的教育: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充滿著冒險和挑戰(zhàn),每一個人能夠降生都是非常幸運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 慎重對待異性之間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發(fā)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優(yōu)質的新生命;流產等通過外力終止孕育生命的過程,常常還會對生育能力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不孕不育的遺憾。 尊重和感謝父母,尤其是母親:母親孕育和生育我們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負,我們要感謝父母的愛心和責任心所創(chuàng)造的生命的奇跡。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煙、酒、藥物等都會導致胎兒畸形,所以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和堅持,是對新生命的承諾。 整個過程中有哪些意外的因素會導致孕育過程的失敗,或者導致不健康嬰兒的出生?課外查閱資料的展示和分析。 通過以上對于孕育和生育過程的了解,你認為孕育生命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請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體驗。 教師總結,孕育生命的過程: ①是愛的奇跡(所以要更加珍惜生命)。 ②是責任和義務的體現(xiàn)(所以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決定是否孕育新生命)。 ③充滿了艱辛和挑戰(zhàn)(所以我們要更加尊重和感謝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④是對生活習慣的考驗(所以我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作業(yè):P12 :3、4 板書設計 生殖過程 一、受精 1、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過程。 2、地點:輸卵管 3、意義:受精卵的形成是懷孕的開始,意味著一個新生命誕生了。 二、胚胎發(fā)育 1、胎兒在母體內是怎樣獲得營養(yǎng)和排出廢物的? 2、受精卵在什么部位形成的?受精卵植入子宮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母體血液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否可以直接流入胎兒體內?為什么? 三、分娩 第三節(jié) 青春期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青春期的特點。 2.能正確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 3、通過活動,鍛煉觀察、思考、分析、語言表達等能力;展示表演 從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養(yǎng)成青春期衛(wèi)生保健的良好習慣。 2.關注自己和同學的身心變化,共同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教學重點:青春期身體和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教學準備:教師:1.查閱有關青春期學生心理變化特點的資料。 2.制作課件,準備問卷調查 3.指導學生排練小品 學生:預習,查閱有關青春期資料,排練小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是不是正處于少男少女時期呢?其實,這在生理上稱為青春期。那么,你們想不想了解自己? 生:想。 師:下面,老師要給每一個同學發(fā)一張調查問卷,看一看同學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不寫姓名。對于問題的回答,同學們可以用“是”、“不是”或“不知道”的方式作為答案。給大家兩分鐘時間。 問卷調查 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請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男孩: 1.你是幾歲時身高開始突增的? 2.你出現(xiàn)喉結了么? 3.你有沒有出現(xiàn)遺精(回答“有”或“沒有”) 4你覺得你是不是進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沒有突然感到很煩躁的時候?你是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的? 6.你有沒有喜歡過哪個女生?你為什么會喜歡她呢? 7你對自身的發(fā)育有沒有產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女孩: 1.你是幾歲時身高開始突增的? 2.你的乳房開始發(fā)育了嗎?(回答“是”或“不是”) 3.你有沒有出現(xiàn)月經?月經期間你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么? 4.你覺得你是不是進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沒有突然感到很煩躁的時候?你是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的? 6.你有沒有喜歡過哪個男生?你為什么會喜歡他呢? 7.你對自身的發(fā)育有沒有產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教師發(fā)卷,收卷。) 師:通過剛才的回答,你認為自己是不是完全地了解自己? 生:不是。 師:我們要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真正地了解自己,從而促進我們身心健康地發(fā)展。這是男女生生長速度曲線掛圖,同學們看,橫坐標表示的是年齡,縱坐標表示的是每年增長的高度。下面請大家通過看掛圖,討論一下圖中男、女生的生長曲線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學生討論(兩分鐘) 生:女生發(fā)育比男生早:女生平均在8歲至9歲時開始發(fā)育,而男生平均在9歲至10歲時開始發(fā)育。 師:那么,你和你的同齡同學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呢? 生:有。 師:那么,你的身高變化和圖中的曲線完全一樣嗎? 生:不。 師:想一想,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生:營養(yǎng)狀況不完全相同。 生:身體素質不完全相同。 生:有的同學加強體育鍛煉,身體長得高 不鍛煉身體的同學身體長的相對矮。 生:還有一方面是遺傳因素。 師:以上幾名同學的回答都很好。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第二張掛圖。睪丸和卵巢的發(fā)育趨勢。橫坐標表示年齡,縱坐標表示睪丸、卵巢的重量。想想看,睪丸和卵巢的發(fā)育與體形變化有沒有關系? 生:有。 師:那么你是怎樣得出結論的? 生:卵巢優(yōu)先于睪丸發(fā)育,所以女生先長高,男生后長高。 師:身體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另外,神經系統(tǒng)、心臟和肺等的功能也明顯加強。此外,你們身體還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 生:男生聲音變了。 生:體重增加了。 生:男生長胡須了。 師:同學們在青春期內身體都會發(fā)生變化的,但是每個人的變化又不是完全一樣的。下面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7頁,看練習第1題,想一想 想一想這些變化在你們身上是否發(fā)生了。(1分鐘) 師: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女孩的性器官都開始迅速發(fā)育,并開始出現(xiàn)一些羞于啟齒的生理現(xiàn)象(男生出現(xiàn)遺精,女生會來月經)。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男女同學都應了解。那么,什么是遺精?什么是月經?女生在月經期如何保護自己呢?請大家看書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學生看書5分鐘)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看書,把問題解決了沒有?如果還有問題,你們可以在課余時間詢問老師或回家詢問你們的長輩。下面我要給大家講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真實的小故事:體育課上發(fā)生的小故事。上課鈴打響了,全班大部分同學跑到操場上集合,只有兩名女生還在慢慢騰騰、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來到操場的邊上。這時,一位調皮的男生指這她倆喊:“老師,她倆又在偷懶”。他這一喊,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那兩位女生頓時變得臉色通紅……聽完這個小故事,我想每位同學的心理都會產生一些想法,你有沒有勇氣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 生:這兩個女生可能是來月經了,所以不能上體育課。我認為作為男生不應該取笑她們,應該理解她們。 生:我認為那個男生太不尊重別人了,她們不上體育課一定是有理由的。 生:我聽媽媽說,月經期間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是可以的。她們不能以此為借口故意不上體育課。 生:我認為進入青春期后,我們更應加強體育鍛煉以促進身體的發(fā)育。女同學應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shù)腻憻挕? 師:以上的同學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老師認為這很好,而且同學們的想法都是對的,如果我們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多交流、多理解,那么我們一定會形成關系更加融洽、和諧的集體。 師:進入青春期以后,除了身體發(fā)生變化,你們的內心世界有沒有發(fā)生與以往不同的變化呢?下面我們看兩個小品,這是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例,看看從中你有哪些體會。 播放預先錄制好的學生小品《父親和兒子》和《母親和女兒》;每個小品播完后適時請同學討論解答, 教師:這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我們的心理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既有獨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賴性,內心世界開始閉鎖。建議同學們要與家長、老師、好朋友及時溝通。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及心理變化。同學們的觀察、思考、討論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學更為出色。希望同學們在青春期立下大志,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增強體魄,為一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充分利用好這人生的黃金時代。 作業(yè):P18 :2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青春期 一、 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二、 月經期間的衛(wèi)生 三、 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四、青春期的衛(wèi)生要求 第四節(jié) 計劃生育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長過快會對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發(fā)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技能目標 1、鍛煉收集材料的能力。 2、計算、整理相關數(shù)據(jù),探究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意義 。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2、通過學習,加強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感,理解國家“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重點和難點 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晚育的意義。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數(shù)學推算法及運用。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師: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帶給家庭的是喜悅,可帶給社會、生物圈的全是喜悅嗎?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觀看“世界與人口”欄目的錄像。 生:觀看。感受人口急劇膨脹,給社會、生物圈造成的壓力。 師:請大家看下面的數(shù)字資料,你有何感想? 師:上例是一對老夫婦在20世紀2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未這段時間共繁衍后代50人,凈增加人數(shù)47人。一個家庭尚且如此,那么我們整個國家的人口增長趨勢又如何呢?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分析,結合討論題1、2、3進行分析,展開討論。 生:在老師指導下討論。指導提綱如下: 出示資料:199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5446億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125位;1996年,我國鋼產量為1億噸,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100位以后;1995年,我國煤產量為12.4億噸,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75位;1996年,我國糧食產量為4900億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卻處在第80位。 生:人口問題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實在該計劃生育啦……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第四節(jié) 計劃生育) 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 師:請同學們匯報交流課前調查的某個家族幾十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 生:(選代表匯報交流)。其中一例如下: 我國從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加快?(1949~1989年)請推測 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不斷改善)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1989年以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明顯減緩,試分析這是為什么?(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 師:計劃生育的目標是什么?具體要求又是什么?請大家?guī)е陨蠁栴}看書自學“計劃生育”部分,找出答案。 生:在書上劃出計劃生育的目標:控制人口數(shù)量和提高人口素質;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師:請大家注意,在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中,有關晚婚這一條的要求是:提倡比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2~3年結婚。想一想,為什么男性的結婚年齡比女性的大2歲呢?可結合上節(jié)課內容考慮。 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到:男孩和女孩開始身高突增和睪丸、卵巢開始發(fā)育的年齡有差別:一般地說,女孩早于男孩2年,女孩是8.5~9歲,男孩是10.5~11歲。所以,結婚年齡這么規(guī)定,是符合男性、女性的身體發(fā)育特點的,是科學的。 【探究】晚育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4人小組合作,就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討論。 ①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是否該控制人口的增長?若不控制會怎樣? ②你認為采取哪些手段可以控制人口增長?其中最切實可行的是什么辦法? 生1:確實該控制人口的增長,若不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生2:戰(zhàn)爭、災荒可控制人口增長。 生3:但切實可行的還是計劃生育。 師:在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中,少生能控制人口數(shù)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晚婚、晚育也能控制人口數(shù)量,好多同學不理解,認為反正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早生、晚生都是一個孩子。那么,為什么晚育能 控制人口數(shù)量呢?請大家看探究活動中的兩小段數(shù)字資料。4人小組合作,嘗試著采用數(shù)學推算的方法來探究晚育的意義。 生1:A夫婦及子孫都是20歲生孩子,100年后,A的后代有5代。B夫婦及子孫都是25歲生孩子,100年后,B的后代有4代。 生2:假設我國現(xiàn)在16歲、17歲、18歲、19歲、20歲的女性各有1千萬人,第一種情況是沒有晚育要求,這些婦女每人生了一個孩子,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萬;第二種情況是有晚育要求,她們要到25歲時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個,那么5年后因她們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萬。X k b 1.c o m 生3: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晚育確實能控制人口數(shù)量。 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中最后兩句話劃出來: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yōu)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怎樣理解這兩句話?請同學們觀看圖4-17,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看圖說話:為什么說“少生優(yōu)生幸福一生”? 作業(yè):P20 :1、2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計劃生育 一、 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 二、 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三、 探究晚育的意義 第一節(jié) 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知道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和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3、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4、關注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1、營養(yǎng)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 2、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并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shù)據(jù)和發(fā)言。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學生:調查當?shù)厝藗兌汲3阅男┦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不模仿教材中現(xiàn)成的裝置,利用廢棄物制作實驗裝置(其中,錐形瓶、溫度計、試管夾、鐵勺由教師提供)。預習與無機鹽、維生素相關的知識;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豐富以上知識,并結合有關知識自編自演與之相關的小品(課堂上表演)。 課時:1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食物的營養(yǎng)物質 認真聽題,積極思考并舉手回答。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將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填寫在教科書上。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呢? 不同食物所含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否相同?通過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設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 格。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討論,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 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制定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水與無機鹽 維生素的種類, 缺乏時的病癥和相應的食物治療 膳食纖維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的旁邊,再舉出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的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看教材第23頁中的插圖,互相交流,各小組在此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作出的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區(qū)別。 各小組根據(jù)自己小組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后作出假設。 根據(jù)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對制定的計劃進行討論、完善后,各小組用自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操作。 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 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小組代表發(fā)言,小組間進行交流。 對誤差大的進行反思。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產生強烈的探求欲望。 積極、踴躍通過“醫(yī)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 根據(jù)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入P25表1及P26表2。 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 巡視檢查,當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后,組織小組討論交流,給予鼓勵性評價。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到各個小組中進行個性化指導。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shù)狞c撥指導。 引導學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驗。 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 創(chuàng)設疑問,引入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組織、引導學生診斷、討論。 小結 練習鞏固 積極發(fā)言,談自己的收獲及感想。 自行完成練習,也可小組討論。 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維持其學習積極性。 最后小結有關內容。巡視、指導。 作業(yè):P27~26 :1、2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一、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二、糖類、脂肪、蛋白質 三、探究實驗: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四、水和無機鹽 五、維生素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發(fā)生了變化。 2)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發(fā)生變化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關。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如何設計探究實驗來檢驗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動手實踐、與人合作的能力。 2、情感態(tài)度教育目標 1)學會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時獲取新知識。 2)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對學科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教學難點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實驗環(huán)境:將所有實驗器材放置在教室的兩邊,讓學生可自主選取器材,并精心布置了兩個小陷餅:100 ℃、37 ℃、0 ℃的水?。淮笮〔灰坏脑嚬?。 2、前一節(jié)課教師已向學生介紹了幾種收集唾液的方法,讓他們回家練習,并要求學生課前收集好唾液。 教學方法 合作式探究教學法。 教學過程 步驟及目的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l)讓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入手,引導學生提出 探究問題 教師提問,由平時吃饅頭時,細細咀嚼會覺得有甜味,引入探究問題:1)饅頭在口腔中變甜,是否淀粉發(fā)生了變化?2)饅頭變甜是否與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關?3)饅頭變甜是否與唾液作用有關? 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假設 2)學生進行設計與交流,提出質疑,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白實驗的原理,培養(yǎng)其思考能力 l)教師引導學生參考書本上的實驗方案,進行討論,明確實驗原理 2)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的探究實驗設計方案 小組討論,制定探究計劃 學生分工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3)教師設置實驗陷阱,學生自主地選取實驗器材進行探究實驗,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選擇和處理實驗材料,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開放性的實驗環(huán)境的設置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教師讓學生自己選取材料分工進行實驗(在學生選取材料里,教師事先已安排了2個陷講:有開水、冷水、37 ℃的溫水、大小不一的試管) 教師觀察學生進行實驗:(全班分為11個探究小組) l)有6個小組參考書上的實驗設計,用了3支試管分別放入: A試管:切碎的饅頭、唾液、玻棒進行攪拌 B試管:切碎的饅頭、清水、玻棒進行攪拌 C試管:沒有切碎的饅頭、唾液 A、B、C 3支試管放入 37 ℃水浴中加熱 10 min,滴加碘液,搖勻觀察 2)有4個小組在書本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除了設置A、B、C試管外)還分別增加了: D試管:在A試管的基礎上再放一些醋,旨在探究唾液在酸性環(huán)境中,是否能發(fā)揮作用? E試管:與A試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的清水和一半的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濃度是否會影響淀粉的分解? F試管:與A試管一樣,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熱,旨在探究在高溫下唾液是否會產生作用? 3)有1個組的學生進行了有創(chuàng)意的實驗設計:他們將2塊饅頭分別放入2個學生的口腔中,一個在口腔里含著,另一個在口腔里用牙齒咀嚼、舌頭攪拌;再取一個試管模仿B試管放入切碎的饅頭、清水、玻棒進行攪拌、33 ℃水浴中加熱。10 min后取出滴加碘液,搖勻觀察 4)讓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實驗素養(yǎng)。對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給予鼓勵 教師組織學生對實驗的結果進行交流和分析,并表揚有創(chuàng)新實驗的小組。學生從實驗結果中得出以下結論: 1)饅頭在口腔中發(fā)生變化是與唾液的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都有關(A、B、C試管) 2)唾液在酸性環(huán)境中,作用降低(D試管) 3)唾液的濃度會影響淀粉的分解(E試管) 4)100 ℃的高溫下唾液不會產生作用(F試管) 教師將學生探究實驗過程中不規(guī)范的例子與學生進行討論: l)有的組選用了3支大小不一的試管進行實驗 2)有的組在試管上沒有貼標簽作標記 3)有的組試管內注入的唾液量多少不一 4)有1組在創(chuàng)意實驗中,有的放入口腔中進行,有的在試管里進行 討論得出:做探究實驗時,要注意科學的嚴謹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條件要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 總結,使問題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教師對本次探究實驗活動進行總結:肯定學生在探究實驗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科學素養(yǎng),并提出:為了讓唾液、牙齒、舌頭在口腔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平時吃飯時要注意什么?(學生答:細嚼慢咽) 學生對此次探究實驗談體會 作業(yè):P31 :1、2、3 第二節(jié) 消化和吸收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3、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4、嘗試解讀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5、分析小腸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教學重點: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腸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準備: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掛圖;2、相關的實驗準備; 3、制作小腸壁結構折疊模型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進行新課 一、食物在消化系 統(tǒng)中的變化 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2、探究饅頭在中腔中的變化 提出問題 制定并實施計劃 表達交流、得出結論 3.消化的全過程 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1)〈資料分析〉 小腸的特點 (2)〈進一步探究〉 家畜小腸的內部結構 三、小結、課后練習 (1)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與消化吸收的關系。 觀看畫面、回答問題 (1)思考,結合自己的體驗回答 口腔內與消化有關的結構和主要作用。 (2)細嚼饅頭,說出自己嘗出什么味道?并思考為什么會嘗出甜味? (3)根據(jù)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計劃。交流探究計劃,實施探究計劃 (4)小組交流探究過程、結果和結論并分析。 (5)提出改進意見 (6)全班交流觀察的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結論。 (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細觀看,為完成“西瓜子歷險記”作準備。 ②思考、回答問題。 ③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回答問題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④設計表格,歸納總結,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⑤展示自己設計的表格,并相互評價。 閱讀資料,比較:大腸、小腸的特點,理解小腸的特點與其功能的適應。 用放大鏡觀察,加深理解小腸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觀察、理解小腸內表面的皺壁及絨毛的作用。 課后完成 (1)設問引起學生疑惑,激發(fā)學習欲望。 (2)教師啟發(fā):引入新課 演示消化系統(tǒng)組成的課件、提問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讓學生體會進食時牙齒、舌、唾液的作用。 (2)請學生嚼咀饅頭,設問,引出饅頭在口腔中發(fā)生的變化,引起學生進行探究。 (3)媒體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參考方案。 (4)教師巡回指導、答疑。 (5)指導學生進一步完善探究計劃。 (6)鼓勵、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補充。 (7)引導學生歸納消化的概念 ①媒體演示消化的全過程 ②設問:胃病和肝炎對消化的影響及其保健。 ③演示P33的演示實驗,提問: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④插入練習P35第2題和P35技能訓練。布置P35第1題 ⑤評價、肯定學生的設計 引導學生分析P33的資料比較大腸、小腸的特點有何異同。 指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的特點。 展示制作的小腸內表面的折疊模型。 小結: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布置P35練習第3題 作業(yè):P35 :1、2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消化道 二、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消化腺 三、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2、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腸 第三節(jié) 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 梁蔚 中學高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合理營養(yǎng)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合理食譜。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喜悅。 教學重點:1、關注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學生通過分析,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tǒng)一性。 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由意識轉化為行為。 教學準備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課前明確課題的目的后,經商討制定調查或收集資料方案,展開調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yǎng)、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類型的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它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 2、教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的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學生需要;電視報刊中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合理營養(yǎng) 1.不注意合理營養(yǎng)的危害。 2.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 3.“我”該怎么做? 4.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 合理營養(yǎng)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二、食品安全 整體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怎樣購買安全食品。 ①包裝食品的安全。(會讀包裝內容)。 ②非包裝食品的安全(有一雙火眼金睛) 2、預防食物中毒 3、防止食品污染。 通過討論,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tǒng)一性。 4、了解綠色食品。 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相關知識 方案一:①學生課前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yǎng)的危害。 ②觀察討論歸納:怎樣做才是合理營養(yǎng)。 ③師生、生生合作為該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yǎng)文明公約。 ④再次為家長重新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并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后參加全年級的設計賽,并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 方案二: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并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相互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并利用節(jié)假日親自烹調為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閱讀課后“營養(yǎng)師”資料,拓寬視野。 方案三:4人小組合作,以課題形式展開調查,收集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寫出調查報告,課堂上小組交流,相互評價,并用所學知識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為長輩敬孝心。(注:書上第三節(jié)內容可作為學生調查過程中查閱的資料之一。) 學生根據(jù)課前布置,發(fā)布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消息 學生閱讀食品包裝盒上的內容,分組討論,并推舉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 學生就課前詢問了解的常識進行組間交流。 小專家進行現(xiàn)場小講座,學生聽取有關知識,并可提問和補充。 學生思考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學生討論:1、能用發(fā)霉、變質的殘羹剩飯或飼料喂養(yǎng)家禽家畜嗎?為什么? 2、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藥含量少,可放心購買。對嗎? 學生在教師啟發(fā)下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為最終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學生通過討論,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tǒng)一性。 方案一:學生閱讀有關資料,思考并了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新 課 標第 一 網 方案二:根據(jù)討論提綱小組自主合作討論人類活動與環(huán)保、食品安全之間的關系,學生閱讀“綠色食品”資料,以便拓寬視野,并自主地在課外收集此方面的信息(如轉基因食品)(可通過剪報、上網查詢、收看電視相關節(jié)目、VCD光碟等途徑獲得。) 督促學生完成課前任務并指導學生觀察、自學、組織全班交流。 點評;引導學生對比了解科學知識前后對健康生活的作用。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列舉教師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實例及指導學生閱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并參與全班交流、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并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合理營養(yǎng)-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教案全冊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年級 生物 下冊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25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