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蒹葭教學案 (新版)語文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蒹葭教學案 (新版)語文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蒹葭教學案 (新版)語文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蒹葭教學案 (新版)語文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 學習《蒹葭》,掌握重章疊句的形式特點,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 引導學生分析 《蒹葭》 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2、把握 《 蒹葭》中的重章復唱的特點。 難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xù)劇的插曲,根據(jù)《蒹葭》改編而成,改編者是臺灣作家瓊瑤,可見詩經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 二、作品簡介: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对娊洝?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共 305 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詩經》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共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fā)展有著深廣的影響。詩歌的形式,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并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三、預習檢測: (1)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jù)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分別采用 、 、 的藝術手法。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課文,體味感情。 2、讀后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描述情境。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還有其他的理解),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耙寥恕笨赏豢杉矗谑撬腔餐鶑托淖砩衩?,內心痛苦,不可言狀。(學生欣賞、感受)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悵之情。 五、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談初讀詩歌的感受。(各抒己見) 示例1:本文寫的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示例2: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我特別喜歡秋天凄清悲涼的況味,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示例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嘛! 示例4: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xiàn)、閃爍不定的。 【點撥】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象、開拓、創(chuàng)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宏深,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2、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學生討論、交流) 【點撥】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3、含蓄美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字含蓄。以表面極經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 (2)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zhí)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4、意境美體現(xiàn)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1)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癡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2)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3)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5、朦朧美體現(xiàn)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 【點撥】《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讀。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經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 六、精讀品析: 1、內容分析: 《蒹葭》為《秦風》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詩,這里表現(xiàn)的是一個尋求友誼(或者愛情)過程中最終失望的心理活動,深情抒發(fā)了尋求伊人而不得的誠摯感情,形象地描繪了此時此地的凄愴處境。 2、 表現(xiàn)手法 ①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起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②詩歌采用反復疊唱的章法,更顯得韻味綿長,而開頭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起興,描繪了一幅凄清蕭颯、露凝霜結的晚秋圖,更抒發(fā)了詩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結的心緒。 七、拓展延伸: 比賽背誦《蒹葭》 【板書設計】 寫景 思人 蒹葭 白露 伊人 情景交融 蒹葭變化:蒼蒼——凄凄——采采 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變化:為霜——未浠——未已 時間推移,心情焦急和惆悵 地點變化:長——躋——右——央——坻 困難重重,想見心情急切 【教學反思】 詩歌教學應該以朗誦為主,不能作煩瑣的分析,不能上成練習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誦,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教學時應努力使學生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文化。在課堂上努力做到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使學生深入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嘆的手法學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反饋檢測】 第一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詩詞六首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蒹葭教學案 新版語文版 2019 2020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25 詩詞 教學 新版 語文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2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