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教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教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教案 北師大版.doc(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教案 北師大版 教材內(nèi)容 本單元內(nèi)容主要包括運動的描述、參照物、勻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測定平均速度。 機械運動現(xiàn)象最普遍,最簡單,學生也最熟悉,在小學的數(shù)學中學生又學過速度和路程問題,對這些知識并不陌生。初中物理從學習簡單運動開始,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逐步展開物理的學習。 本章知識的核心是速度的概念。速度不僅是運動學的基本概念,而且這個概念的應(yīng)用也很廣泛。速度是由兩個物理量構(gòu)成的一個新物理量,學生在以后的物理課中還將學到許多其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理量來定義的新物理量。由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對速度概念已經(jīng)有所了解,容易領(lǐng)會要由路程和時間兩個物理量來定義它的道理,這對以后學習和理解這類物理量有幫助的。 教材用一名法國飛行員在xxm高空用手抓住一顆德國子彈的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進入對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學習 。平均速度的引入是把復(fù)雜的變速運動簡單化,實質(zhì)上這是物理學中的“近似”或“等效”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應(yīng)用。本章是初中物理知識的開始,教材內(nèi)容淺易,注意防止要求過高,過難,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中即使對學生基礎(chǔ)好的班級,也不宜補充比課本更多、更難的內(nèi)容。 本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 1、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認識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并能應(yīng)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 2、認識到運動可分為直線和曲線兩類,并能舉出生活中的實例。 3、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能用它來計算速度、路程、時間,講解物理計算的解題格式。 4、認識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明確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能計算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路程、時間。 5、學習利用停表或手表測時間,會測生活中常見的平均速度。 6、用實驗探究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 知道運動的分類。 3、 理解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概念。 4、 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計算。 5、 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能計算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6、 會用鐘表測時間,會測平均速度。 7、 結(jié)合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1、 認識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并能應(yīng)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 2、 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計算。 3、 會利用停表或手表測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教學難點 1、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問題。 2、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3、 探究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實驗。 課時安排 第一節(jié) 運動的描述 1課時 第二節(jié) 探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課時 第三節(jié)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1課時 第四節(jié) 平均速度的測量 1課時 復(fù)習總結(jié) 1課時 教學設(shè)計 課題 運動的描述 教學 目標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2.知道什么叫參照物,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選定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運動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4.能夠應(yīng)用參照物的道理解釋生活中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 5.通過實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機械運動概念,物體運動或靜止的判斷。 2. 物體運動的分類。 教學難點 參照物的概念及參照物的選擇。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現(xiàn)度提出問題 讓學生看圖片,提出問題:你怎么判斷汽車、輪船、飛機等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運動是個多義詞,物理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物理學里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通常簡稱為運動。 觀看圖片,有公路上停著的和行駛的汽車;碼頭上有停著的和行駛的輪船;飛機場上有停著的和飛行的飛機。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 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對于回答中所舉機械運動實例,教師要明確指出是哪個物體相對什么物體有位置的改變。 問:鐵軌、地球上的樹木、高山,我們教室中的課桌和椅子是運動的嗎?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學生:比賽中的運動員、列車、人造衛(wèi)星、銀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機械運動。 答:它們都在跟隨地球自轉(zhuǎn),同時繞太陽公轉(zhuǎn),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 組織學生看課本第39頁圖3-1 討論:劉東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問:有些同學認為劉東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問:還有些同學認為劉東運動得很快,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劉東相對于車廂沒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說劉東是靜止的。 答:應(yīng)該以路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為標準,劉東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認為劉東是運動的。 總結(jié)歸納機械運動及參照物的概念 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首先要選一個地面上不動的物體作參照物,看一看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參照物體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位置發(fā)生變化,說明是運動的,反之是靜止的。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舉例說明。像這樣兩個物體以同樣的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相對位置不變,則稱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如果選自行車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有位置的變化。如果選飛行員為參照物,飛機是靜止的。 運動 的 分類 物體從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總要經(jīng)過一定的路線。運動的路線雖然有多種多樣,但總可以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 請同學們想想我們生活中的運動,有哪些是直線的,哪些是曲線的?(同學們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歸納,并對同學們的回答給予肯定) 汽車的直線行駛、拐彎行駛;輪船的直線航行、拐彎航行。 課堂 小結(jié) 1. 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 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用參照物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 3. 運動可以分為直線和曲線兩類。 布置 作業(yè) 1、課文第40頁作業(yè)第1、2、3題。 板書 設(shè)計 第三章 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 第一節(jié) 運動的描述 1. 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 ②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 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 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3.運動的分類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 ①在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被選 經(jīng)過的路線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教學后記 課題 探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教學 目標 1.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知道速度的單位.會進行m/秒、千m/小時之間的單位換算。 3.知道變速運動,知道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 4. 經(jīng)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5.能應(yīng)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學難點 1.速度的單位換算.2.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 實驗器材 小車A和B、長木板、刻度尺、鐘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 新課 提問:蝸牛在地上爬行,拖拉機在公路上行駛,飛機在空中飛行,它們運動的情況有什么區(qū)別?” 提問:百m賽跑時,怎樣比較同學跑得快慢?如果兩個同學是同時同地出發(fā),在沒到達終點時,你怎樣比較他們的快慢呢? 師:對,同學們可以根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作出判斷,但是,我們是比較時間還是比較距離來說明同學跑得快慢呢? 生:它們運動的快慢不同 生:時間短的跑得快。 生:只須觀察他們哪個在前,運動在前面的快.也就是距離長的同學跑得快。 設(shè)計 探究 方案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設(shè)計定性比較小車A,B運動快慢的方案。 討論參考題目:如何定性比較?可有哪些方法?怎樣保障兩輛小車能做直線運動?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設(shè)計定量比較小車A,B運動快慢的方案。 討論參考題目:怎樣測量兩輛小車運動的不同距離?怎樣記錄小車運動的時間? 實驗操作與收集數(shù)據(jù) 定性比較兩個小車運動快慢,讓兩輛小車行駛相同的時間,分別記錄行駛的距離,比較行駛路長短,或讓兩輛小車行駛相同路,分別記錄行駛時間,比較所用的時間長短。 定量比較兩個小車運動快慢,提示學生先設(shè)計記錄數(shù)據(jù)表格。 交流討論得出結(jié)論 (1)如果A和B運動的路程相同,就看它們運動的時間,時間少的運動快。 (2)如果A和B運動的時間相同,就看它們運動的路程,路程多的運動快。 速度講解 出示表格,表格中有玩具汽車、火車、拖拉機運動的時間和通過的路程,讓同學們筆算出三件玩具1秒鐘內(nèi)通過的路程,然后根據(jù)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求出速度。第4項,第5項先空著,教師先請幾位同學說出他們是如何算出三件玩具1秒通過的路程和速度值后,回答正確后,再將后兩項填上,填表時要強調(diào)注明單位。 師:從表中可以看出時間都取1秒時,玩具汽車通過的路程最遠。也就是小汽車的速度最大,拖拉機的速度最小,我們用時間去除這段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就可以求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速度的公式 速度= 用ν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速度的公式就是: 速度的單位:m/s 常用單位還有km/h 1m/s= 1km/h= 1.一列火車的速度是72km/h,合多少m/s? 20m/s 2.某人跑步的速度是4m/s,合多少km/h? 3.超音速殲擊機的速度可超過700m/s.合多少km/h? 2520km/h 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變,那么我們稱這種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請同學們看書第42頁的圖3-6,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圖象。 勻速直線運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存在,如果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變化不大,并且軌跡近似為直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物體的運動近似看做勻速直線運動。 例題1:看書第42頁的例題。 例題2: 一架飛機勻速飛行,它在5min內(nèi)飛過的路程公60km,它的速度是多少km/h? 教師在黑板上做解物理題的示范。 已知:s=60km, t= 5min= 5 X h=h 求:v 解:v==720km/h 答:這架飛機的速度是720km/h。 解物理題的方法 1.認真審題,明確題目所要求的物理量。 2.解題前先在分析“已知”條件中把單位統(tǒng)一。 3. 解題過程中要先寫出所依據(jù)的公式(或由此公式得出的導(dǎo)出公式),然后按公式逐項代入已知數(shù)值和單位再進行運算,最后得出計算結(jié)果,寫出結(jié)果時一定要注明單位。 4. 進行檢查,無誤后寫出最后答案。 課堂 小結(jié)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3、 速度的計算公式是 。速度的單位是m/s和km/h,1m/s=3.6km/h。 布置作業(yè) 課文第43頁作業(yè)第1、2題。 玩具 時間 路程 1s內(nèi)通過的路程 速度 汽車 10s 5m 0.5m 火車 8s 3.2m 0.4m 板書設(shè)計: 探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速度定義: 例1: 2.公式:速度= 例2: 3.單位:m/s km/h 拖拉機 12s 3.6m 0.3m 第三節(jié)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教學目標 1、 知道變速運動,知道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 2、 知道什么是瞬時速度。 3、 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4、 能應(yīng)用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教學重點 1、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計算。 教學難點 1、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平均速度 在我們?nèi)粘I钪?,很少見到勻速直線運動,常見的運動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這種運動叫做變速運動。例如從北京到天津的火車啟動和進站時運動得較慢,中間運行時運動得較快,有時還要在中途車站停下來,火車運動的速度是變化的。例如汽車在公路上啟動、加速行駛、勻速行駛、減速行駛、停止,整個過程行駛的速度是不相同的,這都是變速運動。下面請同學們看書第43頁圖,分析這四幅圖的運動特點。 (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jié):變速運動的情況比勻速運動復(fù)雜,在不要求很精確,只做粗略研究的情況下,也可以用v=求出它的速度。不過這時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體在通過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應(yīng)該叫做平均速度。 [板書]一、平均速度: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路程內(nèi)(或某一段時間內(nèi))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計算公式: 師:用平均速度來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的快慢,計算時要注意s是物體運動的全部路程,t是通過全部路程所需時間,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體通過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運動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時間內(nèi)的情況。 在實際應(yīng)用中,一些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來描述。通常所說的某某物體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看書第44頁的表,了解一些物體的運動速度。 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與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計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們就來舉幾個例子,來學習一下平均速度的計算。 例題1:請同學們看書第44頁的例題(教師分析并講解)。 例題2:一輛汽車剛啟動時,第1秒內(nèi)運動2m,第2秒內(nèi)運動4m,第3秒內(nèi)運動6m,求: (1)汽車在前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 (2)汽車在前3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草圖(圖4-1),幫助同學分析。 [板圖1] 師:前2秒通過的路程是第1秒的2m和第2秒的4m之和,所用的時間是2秒,求平均速度要用汽車前2秒通過的總路程除以2秒,求前3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與求前2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相同的,用汽車前3秒通過的總路程除以3秒。 請同學們將例2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答疑。 教師可選一位在解題中忘記寫公式或忘記寫單位的同學,或計算有錯誤的同學,將其答題過程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對照自己的答題指出該同學的錯誤。教師給出一個規(guī)范解題的過程寫在黑板上。 已知:s1=2m,s2=4m,s3=6m 求:(1) (2) 解:(1) == (2)=4m/s 答:汽車在前2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m/s。 汽車在前3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4m/s。 教師再一次強調(diào)解題方法,注意寫出所依據(jù)的公式,運算時要注明各物理量的單位。 師:我們求出了汽車在前3s內(nèi)運動的平均速度是4m/s,能不能說汽車在第3s內(nèi)運動速度是4m/s呢? 生:不能,前3s的平均速度是汽車前3s運動的全部路程12m除以3s鐘的時間得出的4m/s,若求第3秒內(nèi)的運動速度,應(yīng)用第3s通過的路程6m除以1s,得出6m/s。 二、瞬時速度 在交通管理中,警察需要測定司機是否超速駕駛;在兵器試驗中,需要測量子彈或炮彈沖出槍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檢驗武器是否合格。在這些情況下測量的速度,是運動物體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的速度,例如汽車在某一瞬間的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整體運動情況,而瞬時速度反映的是物體在運動過程的某一時刻或者某一位置的運動情況。 那么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關(guān)系又是怎樣的呢?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在運動過程中速度保持不變,那么它任何時刻的瞬時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時刻的瞬時速度和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也相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是變速運動,而我們更多關(guān)心的是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比如,你上學路途中步行比騎車慢,的是平均速度。在實際中也有時關(guān)心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速度,比如,行駛中的汽車速度計中指示的速度等,就指的是瞬時速度。 三、課堂小結(jié) 1、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與上節(jié)學習的速度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 2、 要懂得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 四、布置作業(yè) 1、 課文第44頁作業(yè)1、2題。 板書設(shè)計 定義 平均速度 公式 計算方法 速度 定義 瞬時速度 物理意義 教學后記 第四節(jié) 平均速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加深學生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會測時間。 3、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培養(yǎng)學生實驗?zāi)芰团c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體驗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生活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準確計時對學生實驗技巧要求較高。 2、在課外活動時,保持好學生上課的組織紀律性。 3、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實驗器材 學生:停表、卷尺、小紅旗。 地點:操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演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提出問題:在物理學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計算公式和速度的單位是什么? 再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底端,學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運動?在物理學中,用什么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快慢程度?如何計算一個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平均速度? 學生正確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測量物體運動時的平均速度。 二、新課教學 (1)明確實驗?zāi)康?、實驗原?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第45頁“四、平均速度的測量”一節(jié)內(nèi)容,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何測量我們步行30m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學生討論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過的路程,用秒表測出步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過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師明確:本節(jié)實驗?zāi)康氖蔷毩曈每潭瘸吆兔氡頊y量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需要測量的是步行通過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2)了解實驗儀器,學習使用秒表 提問:使用刻度尺時應(yīng)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觀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線,使用時要放對、讀時、記對。 使用秒表前應(yīng)觀察什么? 學生回答,應(yīng)觀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線。教師讓學生觀察秒表,明確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讀數(shù)時準確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紹秒表的啟動、止動、回零等使用方法。 帶領(lǐng)學生練習用秒表記時,教師將一小車放于外面頂端,將金屬片至于斜面底端,并開始讀秒:“5、4、3、2、1、0”;讀到“0”時釋放小車,學生啟動秒表計時,當聽到小車撞擊金屬片的聲音時,學生立即按下停表幾位學生報數(shù)后,教師糾正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然后介紹實驗步驟。 (3)介紹實驗步驟 等下我們將到大操場上去完成今天的實驗內(nèi)容,要求同學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應(yīng)認真操作,遵守紀律,下面老師先將今天的實驗步驟介紹一下: 1、 在操場上,測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次記號。 2、 選出三位同學做記時員,分別站在10m、20m、30m處。 3、 選出一名發(fā)令員,以小紅旗的下落來表示開始。 4、 選手可以分別采用正常步行、競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 5、 組內(nèi)互相交換角色,重復(fù)實驗。 6、 將每一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書第45頁的表格中。 學生到操場上完成實驗,教師巡視,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輔導(dǎo),糾正錯誤操作。實驗完畢,要求學生整理實驗器材,回到教室。 (4)實驗結(jié)果討論 將幾組學生填好的實驗表格展示出來,對比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提出問題: 提問:通過實驗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明確:不相等。做變速運動的同一物體,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S這段路程或在t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嚴格地講離開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平均速度是沒有意義的.不過,生活中我們所講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m/s,高速公路上汽車速度是30m/s,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論的,并不要求指定時間或路程。 教師再次強調(diào)求解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時,一定要用物體通過的這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三、課堂小結(jié) 1、可以利用公式來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2、學習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夠測量正常步行、競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四、布置作業(yè) 1、 完成書第46頁的實驗2和實驗3,請同學們分別設(shè)計出實驗方案。 2、 完成本節(jié)課的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實驗題目、實驗?zāi)康?、實驗器材、簡單的實驗方法與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一般用表格呈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在實驗報告的后面還可以提出問題并對本實驗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后記 解:海嘯傳到馬爾代夫所需時間: 海嘯傳到馬爾代夫的時間:8時30分+3時=11時30分(1分) 孩子們到達高地所需時間 11時30分一30分=11時 孩子們?nèi)裟塬@救必須在上午11時以前接到海嘯警報。 1. 解:(l)讓小車作變速運動(使小車獲得速度或平衡摩擦力均可) (2)便于測量時間(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讓小車停止運動均可) 2.分析:在火車過橋的全部過程中,火車頭所通過的路程s應(yīng)等于橋長與列車長之和.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υ=,t υ=36千米/時=10米/秒,即可求t. 解:列車過橋時間 t= ==100秒 3.分析:在90分鐘的時間里,兩列火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行駛的路程分別為s1和s2.兩個車之間的距離s應(yīng)等于s1t和s2的和. 解:其中一列火車的路程 s1=υ1t =20米/秒9060秒=108103米 =108千米 另一列火車的路程s2=υ2t =68.4千米/時時=102.6千米 兩個車站間的距離 s=s1+s2=108千米+102.6千米=210.6千米 4.分析: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可以認為是勻速的.4秒是聲音在人和高山之間來回的時間,所以計算距離時t應(yīng)取2秒. 解:人和高山之間的距離 S =υ t=360米/秒2秒=680米=0.68千米 5.分析:部隊在被摩托車追上時,共走了小時,部隊在這段時間里所走的路種與摩托車在1/4小時 的時間里行駛的路程相等. 解:部隊所走的路程 s = υt =6千米/時時=13.5千米 摩托車的速度υ′= = =54千米/時 6.分析:由圖2—2來分析,甲、乙兩人分別從A、B出發(fā),各以 υ1、υ2的速度同時相向運動,經(jīng)t秒在C點相遇.甲、乙分別走過的路程為s1、s2.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公式應(yīng)有下列二式成立 s1 =υ1t ① s2 =υ2t ② 又依據(jù)題意s1和s2之和應(yīng)等于出發(fā)前兩人之間的距離,即 S =s1+s2 ③ 將①與②式代入③式得出S =υ1t+υ2t=(υ1+υ2)t 甲、乙兩人由出發(fā)到相遇所經(jīng)過的時間 t = ==500秒 相遇處距甲的出發(fā)點之間的距離,即s1 =υ1t =1米/秒500秒=500米 1.分析:汽車行駛的總路程是60千米.汽車在前15千米行駛的速度是30千米/時,由此可以求出汽車行駛這15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時間.汽車在后一段行駛的路程是60千米-15千米=45千米.速度是45千米/時,汽車在后一段行駛的時間也是可以求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根據(jù)汽車行駛的總路程和總的行駛時間求出它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了. 解:汽車行駛的總路程s=60千米.汽車在前15千米行駛的時間 t1= ==0.5時 汽車在后一段行駛的路程S2=S-S1=60千米-15千米=45千米,行駛的時間 t2===1時 汽車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40千米/時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螺旋漿飛機的速度一般為150米/秒(現(xiàn)在超音速飛機的速度可超過340米/秒).我們知道槍彈的速度一般比這個值要大,它剛出口時的速度可達到800米/秒左右.但是子彈在飛行中受到空氣阻力,速度將逐漸減?。}中所說的那顆子彈飛行一段距離進入座艙后速度可以達到150米/秒,這時子彈對于飛機是相對靜止的,所以法國飛行員順手可以把它抓?。穑喊l(fā)生這件事的條件是,子彈與飛機沿同一方向飛行,而且他們速度的大小很相近. 創(chuàng)新園地問題答案 1.因為,盡管甲從起跑線后退10米,開賽后甲跑的快,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甲跑完50米,乙跑完40米,最后每人還要各跑10米.這是一次10米短跑賽,甲跑得快,最后甲還是要先到達中點. 2.設(shè)汽艇速度為υ,水流的速度為u(且υ>u),距離是s.在靜水中往返一次的時間 ① 在流水中,順流而下用的時間 逆水而上用的時間 往返一次總時間+ = ② 比較①與②式可知 (t1+t2)>t 也就是說在靜水中所用時間比流水中所用時間短.-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物質(zhì)的簡單運動教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物理 上冊 第三 物質(zhì) 簡單 運動 教案 北師大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38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