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數字圖像處理作業(yè)作業(yè)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郵數字圖像處理作業(yè)作業(yè)試題(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數字圖像處理實驗報告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彩色圖像處理
1. 實驗目的
1. 考慮下列500*500的RGB彩色圖像,框內的顏色如圖所示,假定將該圖像轉換到HSI空間,用25*25的平均模板模糊H分量圖像,再轉換回RGB空間,會看到什么結果?(b)重復(a),只是這次處理的是S分量。要求做實驗,并簡單分析結果
2.對原始圖像 Beauty.j
2、pg進行彩色圖像處理,使以下問題得到改善:
(1)整個畫面光線偏暗
(2)畫面在色彩上偏紫
(3)皮膚上有很多的雀斑
(4)右下角偏亮
2. 實驗環(huán)境
Windows7
MATLAB R2012a
3. 實驗思路
實驗1:
(1) 生成所需圖像,框內的顏色為綠紅藍綠;
(2) 將該RGB圖像轉換到HSI空間;
(3) 用25*25的平均模板模糊H分量圖像,再轉換回RGB空間,并觀察此時圖像的變化情況;
(4) 重復(2)(3),這次處理的是S分量,觀察圖像的變
3、化情況。
實驗2:
(1) 將原圖像轉化為double型;
(2) 提升原圖像的整體亮度;
(3) 對原圖像進行飽和度處理,使圖片偏紫得到改善;
(4) 通過RGB平滑去除色斑;
(5) 通過find函數降低圖片右下角的亮度;
4. 實驗結果
實驗1:
結果分析:H分量為與紅軸的夾角,S分量為圓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I分量為高。
(1)理論上,對H做均值濾波時,S和I的值是不變的,若掩膜內紅藍分量相同時,轉化到RGB空間為綠色,若掩膜內紅綠分量相同時,轉換到RGB空間時依次為為紅黃綠,若掩膜內藍綠分量相同時,轉換到RGB空間時依次為藍青綠,若掩膜內紅綠藍
4、分量都有時,則轉換到RGB空間時,依次為藍青綠黃紅,觀察實驗結果,與理論相同;
(2)理論上,對S做均值濾波時,H,S和I分量的值都不變,做掩膜也不會影響這幾個分量,因此轉換到RGB空間上觀察和原圖結果相同,觀察實驗結果,與理論相同。
實驗2:
(1) 原圖像:
(2) 通過亮度提升完善原圖偏暗的情況:
(3) 對圖片進行飽和度調整,完善原圖像偏紫的問題:
(4) 對圖片進行RGB平滑,去除原圖像中的色斑:
(5) 降低原圖像右下角亮度,得到最終結果:
5. 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5、(1) 由于實驗1相對簡單,并未遇到大問題;
(2) 在做實驗2的時候,直接對原圖進行處理,導致程序不能執(zhí)行,后來將原圖修改為double型以后,成功解決了該問題;
(3) 在做實驗2的時候,由于亮度提升太高,導致結果與預期相差很大,后來降低了亮度提升的幅度以后,解決了這個問題;
(4) 實驗2的最終效果不是很好,想了很多辦法也沒有解決,希望老師可以在課上具體講解一下。
6. 實驗總結及心得體會
實驗總結:
根據實驗要求,按照書本以及網上的資料提供的基本方法,得到上面的實驗結果,經過分析,最終得到的實驗結果和要求基本一致,綜上所述,完成了本次實驗。
心得體會:
在這次實
6、驗的開始,找到了實驗的相關內容,因此實驗的目標比較明確,不過在編寫代碼的時候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后來經過查閱資料,解決了這些問題。但是實驗2的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通過這次實驗,對彩色圖像的處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較好的掌握了彩色空間的轉換,尤其是RGB與HSI空間之間的相互轉換。同時掌握了如何提升和降低彩色圖像的亮度,以及對彩色圖像的RGB平滑處理,調整彩色圖像的飽和度。此外,對課內知識也有了更加形象的認識。
7. 源程序
實驗1:
clear all;
% 生成紅綠藍的格子圖案
A = ones(250,250);
B = zeros(250,250);
r = cat(1
7、,cat(2,B,A),cat(2,B,B));
g = cat(1,cat(2,A,B),cat(2,B,A));
b = cat(1,cat(2,B,B),cat(2,A,B));
rgb = cat(3,r,g,b);
hsi=rgb2hsi(rgb); %將RGB圖像轉換為hsi空間
h=hsi(:,:,1);
s=hsi(:,:,2);
i=hsi(:,:,3);
K = fspecial(average,[25 25]); % 25*25的平均模板
H = imfilter(h,K,replicate);
8、 %模糊h分量
hsi1 = cat(3,H,s,i);
rgb1=hsi2rgb(hsi1); %將hsi圖像轉化為RGB空間
S = imfilter(s,K,replicate); %模糊s分量
hsi2 = cat(3,h,S,i);
rgb2=hsi2rgb(hsi2); %將hsi圖像轉化為RGB空間
%顯示圖像
subplot(2,2,1),imshow(rgb), title(原圖);
subplot(2,2,2),imshow(rgb1,[]), title
9、(H模糊后的圖像);
subplot(2,2,3),imshow(rgb2,[]), title(S模糊后的圖像);
實驗2:
I=imread(beauty.jpg);
I=im2double(I); %將原圖像轉化為double型
HSI= rgb2hsi(I); %將RGB圖像轉換到HSI空間
fH=HSI(:,:,1);
fS=HSI(:,:,2);
fI=HSI(:,:,3);
c=find(fI<0.6);%找出FI<0.6的元素,并將這些元素的線性索引值按列返回向量c中
fI(c)=fI(
10、c)*1.3; %亮度提升
I1=cat(3,fH,fS,fI); %構建多維數組
f1=hsi2rgb(I1); %將HSI圖像轉化為RGB空間
P = rgb2hsi(f1); %將RGB圖像轉換到HSI空間
fH1=P(:,:,1);
fS1=P(:,:,2);
fI1=P(:,:,3);
fS1=fS1*0.95; %圖片飽和度調整
I2=cat(3,fH1,fS1,fI1); %構建多維數組
f2=hsi2rgb(I2);
11、 %將HSI圖像轉化為RGB空間
R= f2(:,:,1);
G= f2(:,:,2);
B= f2(:,:,3);
w = fspecial(average,[5,5]); %5*5平均模板
R1 = imfilter(R,w,replicate);
G1 = imfilter(G,w,replicate);
B1 = imfilter(B,w,replicate);
f3= cat(3,R1,G1,B1);
R2 = f3(:,:,1);
G2 = f3(:,:,2);
B2 = f3(:,:,3);
R2 =imfilter(R2,w,
12、replicate); %濾波處理
f4 = cat(3,R2,G2,B2); %構建多維數組
HSI = rgb2hsi(f4); %將RGB圖像轉化為HSI空間
H = HSI(:,:,1);
S = HSI(:,:,2);
i = HSI(:,:,3);
d=find(i==1);
i(d)=0.7;
c=find(i>0.7);
i(c)=i(c)*0.93; %在亮度過強區(qū)域減亮度
HSI=cat(3,H,S,i); %構建多維數組
f5=hsi2rgb(HSI);
13、 %將HSI圖像轉化為RGB圖像
%顯示圖像
subplot(2,3,1),imshow(I), title(原圖);
subplot(2,3,2),imshow(f1), title(整體亮度提升);
subplot(2,3,3),imshow(f2), title(圖片飽和度調整);
subplot(2,3,4),imshow(f3), title(RGB平滑圖像);
subplot(2,3,5),imshow(f4), title(進一步處理);
subplot(2,3,6),imshow(f5), title(最終處理結果);
9
教學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