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組合四(1)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訓練(含解析).docx
《2019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組合四(1)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訓練(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組合四(1)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訓練(含解析).docx(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2018湖北武漢調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9分) 自古代先民從事農業(yè)耕作開始,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蝕便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盡管這類危機是人類一手造成的,而且顯然是在人類所能解決的范圍之內,但是公眾、媒體和政治家們卻似乎并未像對待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或其他社會問題那樣嚴肅地對待土壤危機。然而,我們對土地和土壤資源的態(tài)度,深刻地影響著現(xiàn)代文明的生存與發(fā)展。 20世紀90年代,一篇頗有影響力的論文指出,人類活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遷移土壤和巖石的主要動力之一。這完全出人意料,因為地質學家將火山運動和板塊遷移——而非人類——視為改變地貌的動力。人類活動通常不被納入地質學視野下以數(shù)百萬年為計的“深度時間”范疇,以及地球自身生成及演化歷史的討論中:在漫長的地質時間軸上,人類只能被視為剛剛出現(xiàn)。事實證明,人類活動正以驚人的速度重構世界地貌,在極短的時間內已造成可與地質作用相比擬的影響。 透過地質學的視角來審視農業(yè)發(fā)展史,我們便看到一幅人類自食其果的圖景:我們對待土地的態(tài)度,決定了土地對待我們的方式及其時間緯度。還可以看到避免悲劇再度發(fā)生的可能性:只要人類不再愚昧地重復無限損耗土壤資源的行為,便可以避免古代文明滅亡的命運。但遺憾的是,當今人類的行為,正是在全球范圍內毫無節(jié)制地消耗土壤。 在過去的150年中,每幾十年就有智者敲響土壤退化的警鐘。但是,我們的記憶力和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都太過短暫。那些盡力扭轉土壤退化局面的努力,都被所謂更重要的事情取代。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在南部大平原墾荒種糧,出口歐洲以滿足其糧食需求;再比如今天,我們培育作為生物燃料原料的作物,以實現(xiàn)作物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考古學家記錄了全球范圍內土壤流失與古代社會的衰退或滅絕之間的關系。在環(huán)境史學資料中,也常??梢钥吹健吧挚撤ピ斐赏寥狼治g,并最終導致文明毀滅”的論點。不過,根據(jù)早期對西北太平洋地區(qū)進行的地質學探尋,特別是對陡峭林地的土壤侵蝕的研究來看,如此廣泛而嚴重的土壤流失,不可能僅由林木砍伐造成。事實上,只有想方設法地杜絕植被復生,才有可能造成這種情況。人們不禁開始懷疑,農業(yè)活動或許是造成這一切的真正罪魁禍首。我們面對的謎題是:農業(yè)活動在造就了文明的興起、發(fā)展和蔓延的同時,是否也通過更長期的土壤退化及流失過程,播下了引發(fā)社會衰落的種子? 如何重新思考傳統(tǒng)農業(yè)中的智慧,進而找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呢?我們或許可以從改變對土壤的看法開始:土壤不只是用來種植植物的培養(yǎng)基質,它也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所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的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蝕問題,因為人們沒有嚴肅地對待,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B.世界地貌變化的動力一般來自火山運動和板塊遷移,但一種新的觀念認為,人類活動也正在重構世界地貌。 C.如果人類在全球范圍內繼續(xù)毫無節(jié)制地消耗土壤,古代文明滅亡的悲劇命運就會發(fā)生。 D.審視農業(yè)發(fā)展史,人們迷惑:農業(yè)活動造就了文明,也導致了文明的消失,成為真正的罪魁禍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從多個角度展開論證,最后思考和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B.文章從地質學視角展開論述,得出“人類無限損耗土壤資源,可能會帶來文明滅亡的命運”的結論。 C.文章列舉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和今天的事例,旨在揭示土壤危機被許多更重要的事情取代。 D.考古學家的研究和環(huán)境史學家的觀點作為論據(jù)運用于文章的論述中,支持本文的觀點。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對待土壤資源,那么,現(xiàn)代文明的生存與發(fā)展才會持續(xù)。 B.人類活動通常不被納入地質學視野下,是因為他們認為改變地貌的動力在于火山運動和板塊遷移。 C.文章立足于考古學家的研究和環(huán)境史學家的觀點之上,指出人類文明的衰退乃至毀滅的原因,還在于農業(yè)活動無節(jié)制地摧毀土壤。 D.土壤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所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人類文明就是保護土壤。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2018廣東佛山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15分) 今日刮哪風 趙德發(fā) 早晨起床,走上陽臺,耳邊常常飄來一句發(fā)問:“今日刮哪風?” 刮哪風?不好判斷。因為城里高樓林立,已經將風削成散兵游勇,在街上亂竄。即便風勢很大,在地上搖動樹木,在天上擺出云陣,讓我看明白了,我卻沒辦法報告了。因為,我身后不是老家的屋子,我父親不在里面。這句發(fā)問,其實是我的幻聽。 “今日刮哪風?”父親在世時,早晨常用這話問自己,問家人。他從屋里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抬頭看天,側眼看樹,問上這么一句。如果母親和我們兄妹有在院里的,就學他的樣子,觀察片刻,做出回答。如果院里無人,父親就自問自答:“南風。”“北風?!薄皷|風?!薄拔黠L?!? 問這干嗎?判斷天氣。是晴,是雨,心中有數(shù)。哪個季節(jié)刮哪風,都關系到天氣。當日天氣如何,適合干什么活兒,不適合干什么活兒,父親會做出安排。天氣如何,還會關系到更長久更重要的事情,譬如旱澇,譬如豐歉,譬如溫飽,譬如生死。他當村支書二十年,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很多。 當然,判斷天氣,不只是看風向,還要看別的,里面的學問大著呢。光是老祖宗們留下的諺語,就有千萬條之多。其實,我父親并不精通此道,有些老人在這方面特別有才。他們早晨看看風向,望望云勢,感受一下氣溫,嗅嗅空氣濕度,便知道當日天氣如何。我的一個長輩,就是這樣的“老莊戶”,深受村鄰尊敬。他臨死時,向兒子傳授這些學問,連同種莊稼的種種竅門,連講三天三夜,直至氣絕。 我父親講不出那么多學問,但他卸任村支書之后,卻一直保留著早晨問風的習慣。尤其是在年屆八旬、病重臥床之后,還常常在早晨扭頭看著門外,問上這么一聲。農村的風從不曖昧,會清清楚楚地借樹梢來表達。我或者弟弟妹妹在院里看明白了,便向屋里的父親報告。父親答應一聲“噢”,而后不再說話。 我曾問過,他得知風向后做出了怎樣的判斷,他一般會說“天不好”或者“天不孬”,僅此而已。我曾驗證他的判斷,當日天氣到底是好是孬,有時候準,有時候不準。我問他為何不準,他嘆一口氣道:“風,太難捉摸了?!? 我理解父親的嘆息。風,是這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看不見,抓不著,卻能讓人通過事物的種種變化而感受到。一年二十四番花信風,讓我們欣賞這世界的五彩繽紛;樹下一片片飄飛的黃葉,讓我們領悟生命的短暫與悲涼;江河湖海上的驚濤駭浪,讓我們見識那種“無物之陣”的神威;山崖石壁上的凹窩與孔洞,讓我們瞻仰堪與水滴石穿相媲美的驚人造化。 我小的時候,每天也像父親那樣,有著一個疑問:“今日刮哪風?”父親的喘氣聲柔和,那是刮南風;父親的喘氣聲粗重,那是刮北風;父親的喘氣聲粗重且夾帶著“哼、哼”的鼻息,那就是會帶來暴風驟雨的東風或西風了。每當東風或西風刮起來,母親和我們兄妹連氣都不敢喘。 父親的“風”刮了八十年,終于刮不動了。那年正月十七,母親掛在墻上,父親躺在床上。正像一年前母親所經歷的那樣,父親開始了生命的終結過程,他呼出、吸入的“風”,一下下變慢,一下下變輕。后來,只有呼出,沒有吸入,細若游絲。當他吐出最后的一縷氣息,一切歸于平靜。 這時,我們兄妹幾個放聲大哭,撕心裂肺。因為,父親的風盡管有時凜冽,但也有時溫暖。更重要的是,若沒有他的“風”,我們的“風”就不會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 (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開篇,作者借早晨起床時耳邊出現(xiàn)的“幻聽”來表達自己對父親和家鄉(xiāng)的懷念,也以此引出了下文對父親的回憶。 B.父親病重臥床后常問一句“今日刮哪風”,既寫出了父親年老后變得木訥,也寫出了作者對父親的同情和深沉的悲哀。 C.作者細致描寫了父親臨終時的呼吸變化,由呼出、吸入,到一切歸于平靜,寫出了對父親的依戀和無法挽留父親的悲痛。 D.本文既有典雅的書面語,也用了較多口語,還用了一些方言詞語,這滿足了文章表達的需要,也顯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 5.文中的“風”含義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 6.本文主要表達對父親的懷念,文中卻寫了一個“老莊戶”,請簡要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6分) 答: 答案精解精析 1.B A項,“沒有嚴肅地對待”只是原因之一。C項,結論絕對。原文第三段說“只要人類不再……便可以避免……”,選項中“如果人類……,……就會發(fā)生”說法過于絕對。D項,由原文第五段“農業(yè)活動或許……罪魁禍首”,可知“農業(yè)活動引發(fā)社會衰落”只是一種猜想,該項將原文中的可能性變成了必然性。 2.C 偷換概念,應為“旨在揭示盡力扭轉土壤退化局面的努力被許多更重要的事情取代”。 3.D 錯在顛倒關系,應為“保護土壤就是保護人類文明”。 4.B 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今日刮哪風”,寫出了父親是一個關心天氣、關心農業(yè)生產、認真負責的農村干部,雖然后來年事已高,病重臥床,但仍常問“今日刮哪風”,這不是表現(xiàn)父親年老后變得木訥,而是寫父親仍然保持著過去形成的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習慣,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重。 5.答案?、亠L指自然界的一種天氣情況。父親過去每天根據(jù)天氣情況安排農業(yè)生產。②風也象征著一種神秘的事物,難以捉摸,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然,讓人產生對自然的贊嘆和對生命的敬畏。③風指父親認真的工作作風。哪個季節(jié)刮哪風,都關系到天氣。父親會根據(jù)當日的天氣認真安排好工作。④風是父愛。父親的風有時凜冽,有時溫暖;有時嚴厲,有時慈愛。⑤風指生命的氣息。父親的“風”刮了八十年,終于刮不動了。⑥風指我們從父親身上繼承的品格與精神。若沒有他的“風”,我們的“風”就不會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⑦風指農耕文化下的農民的智慧,蘊含著對自然規(guī)律的洞悉。 解析 這是一道考查文中的物象的含義的題目,首先結合文章的內容分析表層含義,然后結合文章的主旨探究深刻含義。從情節(jié)看,風指自然界的一種天氣情況,父親過去每天根據(jù)天氣情況安排農業(yè)生產。結合主旨看,風象征著一種神秘的事物,難以捉摸,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然,讓人產生對自然的贊嘆和對生命的敬畏。同時,風也指父親認真的工作作風、父愛、生命的氣息和我們從父親身上繼承的品格與精神。 6.答案 ①“老莊戶”是扎根農村、扎根土地的代表。作者借寫“有才”的“老莊戶”,豐富了父輩的形象,突出了對父親和家鄉(xiāng)的懷念。②“老莊戶”精通學問,向兒子口授觀天學問與耕田竅門,寫出農耕文明和父輩精神傳承方式的多樣。③“老莊戶”向兒子傳授經驗為下文寫我們繼承父親的精神做鋪墊。 解析 從人物的角度看,“老莊戶”是扎根農村、扎根土地的代表,作者借寫“有才”的“老莊戶”,豐富了父輩的形象,突出了對父親和家鄉(xiāng)的懷念;從主旨的角度看,“老莊戶”精通學問,向兒子口授觀天學問與耕田竅門,寫出農耕文明和父輩精神傳承方式的多樣;從結構的角度看,“老莊戶”向兒子傳授經驗為下文寫我們繼承父親的精神做鋪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組合四1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訓練含解析 2019 高考 語文 二輪 復習 組合 論述 文本 閱讀 文學 訓練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91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