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學美術三下《第17課會“演戲”的玩具》wrod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小學美術三下《第17課會“演戲”的玩具》wrod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
第十七課 會“演戲”的玩具
學習領域
綜合探索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木偶、皮影等玩偶“演戲”的藝術形式,能夠制作會演戲的玩具。
2.運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設計制作有趣的玩具。并能用自己制作的玩具,進行表演,感受“演戲’帶來的喜悅。
3感受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激發(fā)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鍛煉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包含各種玩偶表演的視頻)、各種紙偶、布偶玩具、準備不同的制作材料。
學生:紙張、手套、襪子等工具材料,收集自己喜歡的角色形象,便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設計。
重點難點
重點:選擇
2、合適的材料,制作出適合表演掌中玩偶。
難點:如何根據(jù)故事中的角色,設計制作會“演戲”的玩具。
評價建議
1.學生是否對不同的玩偶藝術有所了解。
2.學生是否可以巧妙的利用材料特點,制作出會“表演”的玩具。
3.自己設計制作的玩具是否符合角色特征、主題情節(jié)。
教研提示
教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既可體驗單純的紙質(zhì)材料的制作,也可嘗試多種材料的制作,感受不同材料的美感和質(zhì)感。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教材涉及了皮影、手偶等會“演戲”的玩具,其中涵蓋了多種不同的造型手法和材料的運用,會演戲的玩具可以是用紙制作的手偶、也可以是用廢舊襪子、手套制
3、作的玩偶等等。
教材既詳細介紹了紙魚的制作步驟,展示了紙質(zhì)材料制作的青蛙、人物,還有用手套、襪子等材料做的其他形式的玩具,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本節(jié)美術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探索玩具的制作技巧及其形式美感,利用卡紙及其他材料設計制作玩具,讓大家用自己設計的玩具來演出,感受玩具與角色帶來的樂趣。
二、教學思路
在《會“演戲”的玩具》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先用教師制作的玩具以適當?shù)慕巧M入課堂,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表演欲望,在此基礎上簡單介紹會演戲的玩具都有哪些藝術形式,了解玩偶的相關知識,接下來引導學生探索制作玩具的方法和步驟,可以單純的側(cè)
4、重紙質(zhì)材料的制作,也可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嘗試演出的階段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制作的玩偶自編故事,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表演的樂趣。
三、教學建議方案一
(一)引導階段
欣賞經(jīng)典的玩偶劇目,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豐富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會演戲的玩具》。
(二)發(fā)展階段
1、教師選定某個故事情節(jié)、某個角色作為范例,引導學生探索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玩具,按什么樣的方法、步驟才能把玩具做得更快更適合角色特點,更適合表演呢?
(1)教師出示范作,引導學生思考,不論什么樣的角色設計,都要有一個基本的載體,如圓紙筒、
5、方紙袋、襪子、手套等 。應該怎樣完成基本型的制作呢?
(2)在基本型的基礎上,怎樣利用好手中的材料,進行裝飾才能體現(xiàn)角色特點。
以紙質(zhì)材料為例,表情、發(fā)型、色彩等可以怎樣搭配和設計。
(3)教師簡單示范
2、組織學生討論:自己想把那些故事、童話、或動畫片里的角色設計成玩偶,搬上舞臺呢?小組內(nèi)計劃計劃如何分工?
(三)自主設計階段
根據(jù)自己選定的角色,恰當?shù)睦檬种械牟牧显O計制作1-2件玩具,注意制作的方法和步驟。制作過程以小組合作為主,教師適時進行輔導。
(四)表演評述階段
用自己設計制作的玩具,以小組結合的形式嘗試表演室內(nèi)劇。欣賞表演的同學可以當評委,看看哪個組的玩具制作的精
6、美,哪個組的玩具更能體現(xiàn)角色特點等。
(五)收拾與整理階段
組織學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及教室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方案二
(一)巧引課題,激發(fā)興趣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讓它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吧!(出示自己制作的手偶玩具。)
玩具:(教師以詼諧幽默的“脫口秀”給玩具配音)嗨!大家好,我是xxx,我可是今天的主角,因為今天的課題就是《會演戲的玩偶》(結合課件導出課題)別看我個頭不高,我的本領可大了,而且我有一個大家庭,個個會演戲,就讓xxx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欣賞探究,了解制作方法、步驟
1、結合課件,師生共同了解皮影、掌中木偶、
7、吊線木偶等藝術形式,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感。
2、簡單總結:這些都是我國優(yōu)秀的藝術形式,需要精湛的制作工藝和表演技藝才能賦予它們生命。我們今天要做的這種(出示玩偶)套在手上的掌中木偶,怎么做的呢?這可要同學們自己探究。
3、按小組分發(fā)老師做好的紙偶玩具(也可以是其它材料的玩具):幾條不同外表的大魚、幾只不同表情的青蛙、老虎、牛,以及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物等,讓學生自己探究制作方法、制作步驟。
探究目標:
1)仔細觀察自己手中的玩具,所有的裝飾元素都是貼在什么形狀上的,這些形狀你會做嗎?(解決基礎形的粘貼、變形問題。)
2)你手中的玩具裝飾了哪些地方,用的是什么形狀?
(解決不同形狀,不
8、同顏色起到了什么裝飾作用的問題。)
3) 假如自己做的話,你打算哪些地方可以和老師不同?
(引導學生拓展思路,展開想象做自己想做的玩具。)
4) 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分工?
(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統(tǒng)籌安排,提高效率。)
4、組織學生按問題的順序,發(fā)表自己的探究收獲。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順勢結合課件,強化教材上的制作方法,簡單示范。
5、教師示范
如果自己根據(jù)角色設計玩具,應該先做什么(問題一)?再做什么(問題二)?怎樣體現(xiàn)自己的設計特點(問題三)?
要想做出與眾不同的玩具,可以在簡單的基礎步驟上,巧妙地進行表情、形象等方面的變化;另外材料的不同也會制作出不同美感不同形
9、式的玩具。本節(jié)以學生對玩具的自主探究為主,教師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起引領的作用,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實踐制作
教師:同學們請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動手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可以演戲的玩具。
A.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小組共同完成1-2個玩具,合作過程中要互相幫助,科學的分工,提高學生統(tǒng)籌安排,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B.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會演戲的玩具,遇到困難可請教老師。
(四) 展示交流,完善表演
1、教師:通過同學們的努力,玩具家庭又壯大了不少,我們一起看看都加入了哪些成員?
展示學生作品,同學之間互相提提建議,完善作品。
2、教師:
10、這么多生動形象的演員都就位了,咱們來一場精彩的演出吧!教師可以帶著自己的教具玩具參與其中。
組織學生嘗試著演一演,演出的過程中看一看誰的玩具設計的最能體現(xiàn)角色特點,不同的玩具適合什么樣的情景呢?
也可根據(jù)自己制作的玩具即興編創(chuàng)小故事、小型情景劇,體驗演出的樂趣。
(五)拓展升華
教師:會演戲的玩具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之一,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同學們可以用這種藝術形式編排節(jié)目,豐富我們的學習生活。
教具玩具:是啊,沒準同學們中間就有我們家族的傳承者呢!哈哈,希望以后能經(jīng)常見到大家,再見啦!
教師:同學們,下課。
四、評價建議
1.學生是否對不同的玩偶藝術有所了解。
2.學
11、生是否可以巧妙的利用材料特點,制作出會“表演”的玩具。
3.自己設計制作的玩具是否符合角色特征、主題情節(jié)。
五、教研提示
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既可體驗單純的紙質(zhì)材料的制作,也可嘗試多種材料的制作,感受不同材料的美感和質(zhì)感。
六、參考資料
知識窗
木偶戲: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漢族傳統(tǒng)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于漢,興于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時,演員在幕后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根據(jù)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木偶
12、戲是由演員在幕后操縱木制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
提線木偶戲: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漢族戲劇形式。福建閩南人稱它“嘉禮”。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上空提線操縱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根。某些提線木偶幾乎能模仿人和動物的所有動作。該類型木偶直到19世紀中葉得到充分發(fā)展,但用鐵棒替代細繩來操縱的原始活動木偶仍殘留在西西里島等處。根據(jù)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線木偶歌劇在18世紀極其風行。
布袋戲:
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于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
13、漳州(大部分學者都認定布袋戲起源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汕地區(qū)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干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早期許多的迎神廟會場合里,布袋戲是最??吹降拿耖g戲曲表演之一。
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shù)亓餍械那{(diào)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漢族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tǒng)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jù)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zhàn)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小詞典
傀儡
1.亦作“ 傀壘 ”。比喻郁結在心中的悶氣或愁苦???,通“ 塊 ”。
2.亦作“ 傀壘 ”。用土木制成的偶像。
3.指木偶戲。
4.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
資源庫
百度百科:
七星瓢蟲網(wǎng):
立體紙偶、“東南西北”趣味折紙玩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