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七年級生物下冊 模擬胸部呼吸運動的實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廣東省中山市七年級生物下冊 模擬胸部呼吸運動的實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中山市七年級生物下冊 模擬胸部呼吸運動的實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模擬胸部呼吸運動的實驗》說課稿 1、 使用教材 蘇科版教材七年級生物上冊第3單元第7章第2節(jié)的內容——《人體的呼吸》 2、 實驗器材 器材:人體呼吸運動模擬裝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飲料吸管、一次性橡膠手套、橡皮筋、氣球、細線繩、軟紙、萬能膠 3、 實驗創(chuàng)新要求/改進要點 教材中人體呼吸運動的演示裝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縮舒張時肺的變化,并不能演示整個胸廓的變化情況。 創(chuàng)新改進模型:模型的結構形象逼真(具備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特征);模型能夠準確演繹呼吸發(fā)生的原理(胸廓可以運動且能與膈肌同時運動);取材、制作簡易。 4、 實驗原理/實驗設計思路 教材中人體呼吸運動的演示裝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縮舒張時肺的變化,并不能演示整個胸廓的變化情況。而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只能淺顯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學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運動引起呼吸這一表面現(xiàn)象上;甚至有學生誤認為是氣體的進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體積的變化。 綜上分析,教師與小組組長組建團隊,研究如何改進模型,力圖改進后的模型達到以下幾點要求:一是模型的結構要形象逼真(具備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夠準確演繹呼吸發(fā)生的原理(胸廓可以運動且能與膈肌同時運動);三是取材、制作簡易。 五、實驗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并結合學生整體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人體的呼吸運動及其與氣體進出肺的關系;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精神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認同模擬實驗能夠解釋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實驗教學內容 (1)模型的創(chuàng)新制作過程(疑難問題的發(fā)現(xiàn),材料的選擇,創(chuàng)新的設計)。 (2)呼吸運動的發(fā)生過程,各部分結構的運動狀態(tài)。 (3)呼吸運動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實驗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依次進行: (一)設置情境,引出問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呼吸時胸廓的大小變化情況。并運用3D視頻呈現(xiàn)這一動態(tài)效果,同時,觀察膈的位置變化。 活動1:學生體驗呼吸時胸廓大小的變化 結論: 吸氣時:胸廓(前后、左右)擴大 胸腔擴大 呼氣時:胸廓(前后、左右)縮小 胸腔縮小 活動2:播放3D視頻—肺部通氣的發(fā)生過程,觀察膈的位置變化情況。 分析:引起胸廓(前后、左右)擴大或縮小的原因--肋肌 肋肌收縮 胸廓(前后、左右)擴大 肋肌舒張 胸廓(前后、左右)縮小 膈肌收縮 膈肌舒張 ↓ ↓ 胸廓(上下)擴大 胸廓(上下)縮小 ↓ ↓ 胸腔擴大 胸腔縮小 由情境活動的觀察體驗,師生共同總結出:呼吸運動--胸廓有節(jié)律地擴大或縮小 通過以上的環(huán)節(jié)設置使學生感知并認識呼吸運動的本質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進一步學習呼吸運動與呼吸的關系做鋪墊。 問學生:通過呼吸運動實現(xiàn)了胸腔體積的節(jié)律性變化,這有什么意義呢?我們是否可以通過自制呼吸運動模擬裝置來親自揭示呼吸運動與氣體進出肺的關系呢? (2) 自主合作,介紹模型 對于模型的制作,課前,我與各小組的組長組建團隊參照課本的案例研究如何改進并制作呼吸運動模型。學生一致認為我們的模型創(chuàng)新制作應當遵循這樣三個條件:一是模型的結構要形象逼真(具備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夠準確演繹呼吸發(fā)生的原理;三是取材、制作簡易。 首先,小組成員就發(fā)現(xiàn)課本模型的玻璃鐘罩、玻璃管取材不易且制作有難度,因此我們選用泡泡糖塑料盒代替玻璃鐘罩充當胸廓、吸管充當支氣管、一次性橡膠手套充當膈肌、橡皮筋、氣球、細線繩等作為輔助材料制作了第一款模型。 但很快就發(fā)現(xiàn)拿在手中的模型只能單純展示膈肌的運動,胸廓無法外擴。而且形態(tài)不夠相似,可能在演示時會導致學生的誤解。 小組再次研究討論,發(fā)現(xiàn):要想實現(xiàn)胸廓的外擴,前提是要控制模型內部的氣密性良好,怎么辦?小組成員意外發(fā)現(xiàn)可以在外側再套一只剪開的塑料罐,在兩側兩只塑料罐同時開洞用橡膠手套的拇指進行連接,如此一來,問題便迎刃而解。小組成員還對第二次的模型做了更加細致的改進。使其在外形上體現(xiàn)了左、右肺,用筆在氣球上畫線表示出左肺兩葉、右肺三葉,氣管及支氣管,胸廓、脊柱和兩側用薄而軟的紙張卷成的肋骨狀,以橡膠手套充當膈肌。模型材料的選擇經歷了一個甄選的過程,比如吸管過長,過短,過硬,過細的不適宜。兩個塑料罐的形狀、大小要適合,銜接過程困難。但是學生們自始至終實驗的熱情、信心不減。 第二次的模型符合我們的制作初衷,較為理想。但這個模型氣密性控制操作復雜,且效果不是很好。 面對控制氣密性的問題:如何把橡膠皮與硬塑料緊密粘合在一起?小組成員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最后我們請教了五金店的老板得到了“萬能膠”的秘方。再來看,我們第三次的模型:外形上肋骨向前的走向斜向上,外形更加貼切;并用塑料泡沫代替粉筆灰,能夠展示呼出與呼入氣體的不同;模型底部的塑料蓋使得膈肌呈現(xiàn)凸起的狀態(tài),并在演示運動時,肋骨能與膈肌同時運動。這一模型已經實現(xiàn)了我們的制作目標。 在課程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們請各小組組長與組員分享模型的制作過程,達到模型與課本內容成功聯(lián)系的目的。 (三)演示現(xiàn)象,引導推理 模型演示:將模型置于平面桌上,利用推、拉左、右橡皮膜模擬肋間肌收縮和舒張,膈肌隨之運動,觀察現(xiàn)象。 引導學生觀察推或拉的動作時,胸廓的運動情況,膈肌位置變化、胸腔的變化、肺的變化、氣體進出肺的情況。 討論:各小組在觀察現(xiàn)象的基礎上,完成以下表格: 呼吸狀態(tài) 肋骨位置 變化情況 膈的位置 變化情況 胸廓容積 的大小 空氣進出 肺的情況 (4) 分析現(xiàn)象,質疑解惑 通過模擬實驗,引導學生梳理: 人體吸氣時,外界氣體是如何進入肺的? 呼氣時,肺內的氣體又是如何被排出的? 根據(jù)學生的分析質疑情況,老師引導解答疑惑 最終統(tǒng)一認識: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xiàn)了肺的通氣。 八、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 本實驗的教學設計嚴格遵照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成功實現(xiàn)了教學的兩大創(chuàng)新: 一是實驗教具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了呼吸運動模擬裝置,改進后的模型,制作科學,外觀形象,效果顯著,形象地演示了呼吸運動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興趣,激發(fā)潛力,充分實現(xiàn)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效促進課堂學習效率。 二是對于實驗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生物課堂時間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能夠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效組織所有學生實現(xiàn)對于創(chuàng)新的觀察和實踐。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廣東省中山市七年級生物下冊 模擬胸部呼吸運動的實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廣東省 中山市 年級 生物 下冊 模擬 胸部 呼吸 運動 實驗 教案 新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552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