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下《小車的運動》說課稿.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下《小車的運動》說課稿.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下《小車的運動》說課稿.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下《小車的運動》說課稿 評委們、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小車的運動》。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是一門應用學科,他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并樂于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 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小車的運動》這一課。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第三單元是物體運動體系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們對“相對運動”及“運動的基本形式”做簡單的了解。從本單元開始,在設計實驗驗證假設的過程中,第一次引導學生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對物體的運動做簡單的定量觀察。而《小車的運動》一課,是以小車為話題,按“問題——假設——實驗——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對小車在平面上的運動過程所產生的問題“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探究,本課也是建立假設后,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搜集證據(jù)的一節(jié)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課,它的主要教學是: 1、 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直接導入“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學生們對這個問題作出假設。 2、 用小車進行實驗,探究小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學會控制變量。 學情分析 從小學生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體系上來看,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并通過三年級科學課學習,已具備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小車的運動》屬于物體的運動的種類學習內容。通過對物體運動的距離、時間、方向的學習之后,學生對物體的運動因素已經有了相應的理解,對于本課小車的運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根據(jù)現(xiàn)有知識結構,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本課學習。 教學目標 在《標準》理念指導下,我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從方法、知識、情感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根據(jù)經驗提出做直線運動的小車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能夠依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 4、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科學知識: 1、知道小車的運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的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的作用; 3、學會尊重科學實驗中的有關數(shù)據(jù)。 教學重點:按照“問題—假設—實驗—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進行探究。 教學難點: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 教學準備:實驗報告單、小車、繩子、螺絲母、沙子、卷尺、秒表。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學情、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分析,結合《科學課程標準》中的“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及建構主義的情景教學理論,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觀察法、指導法。 學法:合作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 有了明確的教法和學法,以及根據(jù)本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水平,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xiàn)“尊重學生,注重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具體安排是: (一)、以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玩過哪些小車?怎樣玩的?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小車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可以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個個都是追車的“粉絲”,許多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玩過小車。所以,我以“車”為話題,來勾起學生對車的回憶,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建立起“小車的運動快慢與諸因素的關系”,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感知到科學的存在,為后續(xù)的探究活動做好鋪墊。同時,我以激趣的方式引出課題,既然大家都喜歡車,那么,今天車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玩小車,一起來研究小車的運動。(板書:小車的運動) 2、動手玩小車,提出探究問題 我們知道問題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路培琦老師曾在《自然到科學的轉變》中指出“科學課強調從問題入手”。所以我在教學中,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問題環(huán)境,為每組學生準備了一輛裝滿沙子的重載小車、一跟細繩、還有6個螺母,讓學生利用我給準備好的材料玩小車,同時提出要求:“小車在運動中有幾種情況?”活動的序幕一經拉開,學生探究的興趣非常濃厚,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會想出各種辦法使小車自己運動起來,他們可能會用手去推或拉小車運動;有的會利用螺母做動力拉小車前進;有的會把小車放在斜面上使小車向下運動。這樣,他們在玩中會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起來有時快,有時慢,”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一輛載重小車的運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板書:一輛載重小車的運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此時,探究活動就有了明確的目標。 (二)、以活動展開,獲取新知 1、針對問題,提出假設 當問題提出以后,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問題??茖W課強調讓學生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提出假設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本冊教材對學生探究能力訓練的重點。此時,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預測,讓學生對“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有的學生會提出與拉力有關、與小車的載貨多少有關、與路面粗糙程度有關、與輪子多少有關等等(板書:學生的假設),此時,以假設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學生的假設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但無論對于錯,都要給予鼓勵。因為他們要對自己的假設尋求一種解釋,所以便會積極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 2、 梳理假設,確定本課任務 面對眾多的假設,學生會感到束手無策,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時我適時指導,提出“各組利用老師給的實驗材料能研究哪個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小車的載重量和輪子是一定的,桌面的光滑程度是不變的,能改變的是哪一個條件?學生經過討論會確定需要改變螺母的數(shù)量這個條件,也就是拉力。這樣使問題逐漸明了化,從而確定了這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小車的運動快慢與拉力有沒有關系?全班同學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形成了一種競爭氛圍,這樣有利于各小組合作學習。 3、 依據(jù)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問題有了,如何去驗證自己的假設?科學課的學習不僅僅強調動手做,更重要的是動腦,所以在動手之前先讓學生動一番腦筋,想清楚實驗如何設計;在實驗過程中如何去控制變量;實驗怎樣做;做的時候又要注意些什么。。。。。。,此時,學生會展開各小組討論,進行匯報時,有的會說:實驗中要改變的只有螺母數(shù)量,其他條件不變;有的說實驗中要看準表;有的會說要定好起點和終點然后用尺子量好距離;有的說每個實驗要多做幾次,然后取平均數(shù),這樣才能說明問題。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是值得互相借鑒和鼓勵的。所以我給每個組提供了一份實驗報告單,要求各小組幾分鐘內設計好實驗方案教師參與到學生的研究團體內進行有效的指導,保證了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4、 合作探究,動手搜集證據(jù)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學習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把科學探究的權利交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向學生提出在實驗中注意分工合作、嚴格按照實驗要求、注意安全等要求后放手讓他們動手實驗,這時,在小組中,有的看準表、有的在繩子的一端掛螺母、有的看好起點和終點,有的在記錄數(shù)據(jù)。這樣在實驗中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小組合作意識訓練了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形成了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5、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科學結論具有可重復驗證性,所以一個科學結論的得出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教師要引導各組學生對幾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在事實基礎上得出結論,并把實驗結論向全班同學匯報。在匯報中,培養(yǎng)他們傾聽的習慣,并且會對他人的結論提出質疑,達到資源共享,從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此環(huán)節(jié)中,如果有的小組數(shù)據(jù)與其他小組反差很大,這時不能急于給他們否定,而是通過全班同學幫其尋找原因,鼓勵再做一次的方法找出結論,從而達到科學探究的最終目的。 (三)以評價反思,鞏固方法 “能夠使用控制變量法搜集證據(jù);知道什么是“變量”、怎樣控制變量”是本課的難點,是實驗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的科學素養(yǎng)之一,在本冊書中的以后課節(jié)如:“擺”、“降落傘”等課的學習中還會使用,所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鞏固“控制變量”搜集證據(jù)等實驗方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促進學生評價能力、反思分析自我行為能力的發(fā)展。 (四)以后續(xù)探究,拓展應用 我對整堂課的設計力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過程, 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從“我學會”變成“我會學”。其實,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很多因素有關,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根據(jù)我們今天的探究方法繼續(xù)研究其他因素。最后,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駕駛員”,借助這輛“科學的小車”駛入科學的大道,探索、探索、再探索,最終到達科學的殿堂。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附板書設計: 小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載重小車的行駛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與拉力有關 √ 與路面光滑程度有關 與車輪多少有關 進行假設 與載重多少有關 與車的形狀有關 。。。。。。。 。。。。。。 問題:小車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假設:與拉力大小有關。拉力越大,走的越快;拉力越小,走的越慢。 保持不變的是: 。 需要改變的是: 。 實驗設計與記錄: 拉力 (螺絲母個數(shù)) 小車運動的時間(秒) 最后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結論: 。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四下《我們來養(yǎng)蠶》word教案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提出有關養(yǎng)蠶的問題; 觀察蠶卵和蟻蠶; 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并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 知道養(yǎng)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掌握養(yǎng)蠶的方法。 教學準備:師生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或干毛筆、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效 果 一、導入 出示絲綢。 師問:“你們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蠶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呢?你們想親自養(yǎng)蠶,親眼觀察它吐絲,最后再親手抽絲嗎?”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出示蠶卵。 師:“請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蠶卵)關于蠶你知道些什么?” 2、討論“關于養(yǎng)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引導學生討論“關于養(yǎng)蠶我們知道些什么?”啟發(fā)學生:“在寶寶出生前,媽媽會作好哪些準備?我們該怎樣做蠶寶寶的媽媽呢?” (1) 要為蠶寶寶在紙盒中布置一個溫暖的家; (2) 別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蠶寶寶也要呼吸; (3) 蠶寶寶怕螞蟻、蟑螂、老鼠,要把蠶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飼料不能太稀,否則蠶寶寶會拉肚子。 討論“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嘗試在養(yǎng)蠶過程中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3、觀察蠶卵,說一說蠶卵是怎樣的。 讓學生仔細觀察蠶卵的大小、顏色、形狀,用語言描述出來。注意提醒學生:靜態(tài)的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小心呵護。 4、觀察蟻蠶,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讓學生先用肉眼觀察剛出殼的蠶像什么?再用放大鏡觀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測量她的長度并記錄。 最好讓學生能觀察蟻蠶孵出的一瞬間,看它怎樣大口吃掉極有營養(yǎng)的卵殼,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寫好第一篇蠶寶寶日記。 5、討論:“用哪些方法來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用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 三、課外拓展 讓學生在家繼續(xù)觀察蠶寶寶的一舉一動,并做好記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小車的運動 2019 2020 年蘇教版 科學 四下 小車 運動 說課稿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558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