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學一輪課時達標習題 第9章 有機化合物(1)(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化學一輪課時達標習題 第9章 有機化合物(1)(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化學一輪課時達標習題 第9章 有機化合物(1)(含解析).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9章有機化合物(1) 1.(2018河南南陽質檢)下列與有機化合物有關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C ) 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為 B.聚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 C.乙烷的電子式為 D.一氯甲烷的結構式為CH3Cl 解析 是甲烷的比例模型,A項錯誤;聚乙烯中不含碳碳雙鍵,B項錯誤;一氯甲烷的分子式為CH3Cl,D項錯誤。 2.下列關于化石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餾是化學變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餾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爐氣 D.煤制煤氣是物理變化,是高效、清潔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徑 3.丁烷(分子式:C4H10)廣泛應用于家用液化石油氣,也用于打火機中作燃料,下列關于丁烷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在常溫下,C4H10是氣體 B.C4H10與CH4互為同系物 C.丁烷有正丁烷與異丁烷兩種同分異構體 D.C4H10進行一氯取代后生成兩種沸點不同的產物 解析 在常溫下,C4H10是氣體,C4H10與CH4均是烷烴,碳原子數(shù)不同,互為同系物,A、B項正確;丁烷有正丁烷(CH3CH2CH2CH3)和異丁烷()兩種同分異構體,它們進行一氯取代后共生成2+2=4種一氯代物,故C項正確,D項錯誤。 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處于同一平面的是( A ) A.溴苯 B.對二甲苯 C.乙烷 D.丙烯 解析 對二甲苯()和丙烯(CH3—CH===CH2)的分子結構中均含有甲基,由乙烷的分子結構可知,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 5.下列關于常見有機化合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 B.分子式為C5H12的有機物只有三種,它們互為同分異構體 C.石油、天然氣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烷烴 D.己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故不能用溴水鑒別己烯和苯 解析 聚乙烯分子結構中無碳碳雙鍵,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A項錯誤;煤是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C項錯誤;己烯使溴水褪色是由于發(fā)生了加成反應,反應后得到的有機層為無色液體,而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得到無色的水層和溴的苯溶液,D項錯誤。 6.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B ) 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 ②CH3CH2OH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C6H5NO2+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消去反應,反應③是酯化反應,反應④是苯的硝化反應,其中③④均屬于取代反應。 7.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C3H2Cl6有4種同分異構體 B.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C.的名稱為異丁烷 D.C2H4和C4H8一定是同系物 解析 C3H2Cl6與C3H6Cl2的同分異構體數(shù)相同,C3H6Cl2的同分異構體有CHCl2CH2CH3、CH3CCl2CH3、CH2ClCHClCH3、CH2ClCH2CH2Cl四種結構,A項正確;聚乙烯不能發(fā)生加成反應,B項錯誤;的名稱為異戊烷,C項錯誤;C2H4是乙烯,但C4H8是丁烯,也可能是環(huán)丁烷,二者不一定是同系物,D項錯誤。 8.分子式為C4H2Cl8的同分異構體共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B ) A.10種 B.9種 C.8種 D.7種 解析 分子式為C4H2Cl8的有機物可以看作C4H10中的2個Cl原子被2個H原子取代,C4H10結構中,屬于直鏈正丁烷的結構中,2個氫原子有6個位置;屬于支鏈異丁烷的結構中,2個氫原子有3個位置,因此該分子的同分異構體共有9種,B項正確。 9.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 A.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洗氣瓶 B.等質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相同 C.同分異構現(xiàn)象是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之一 D.乙醇和乙酸生成酯和酯的水解反應都屬于取代反應 解析 乙烯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時被氧化成CO2,又引入了新雜質,A項錯誤。 10.檸檬烯是一種食用香料,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檸檬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它的一氯代物有6種 B.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一定條件下,它可以發(fā)生加成、取代、氧化、還原等反應 D.它和丁基苯()互為同分異構體 解析 A項,該物質結構不對稱,含8種位置的H,則它的一氯代物有8種,錯誤;B項,六元環(huán)不是苯環(huán),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錯誤;C項,檸檬烯含有碳碳雙鍵和烷烴基,所以可以發(fā)生加成、取代、氧化、還原反應,正確;D項,檸檬烯的分子式為C10H16,丁基苯的分子式為C10H14,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錯誤。 11.等物質的量的下列烴完全燃燒時耗氧量最多的是( B ) A.C3H8 B.C7H8 C.C4H6 D.C3H6 解析 1 mol烴CxHy完全燃燒的耗氧量為 mol。 12.下列有機物的命名肯定錯誤的是( D ) A.3-甲基-2-戊烯 B.2-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2-甲基-3-丁炔 解析 根據(jù)有機物的名稱,先寫出其結構簡式,然后再由系統(tǒng)命名法重新命名。D項,結構簡式為,編號錯誤,應為3-甲基-1-丁炔。 13.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 ) A.煤的氣化就是將煤在高溫條件下由固態(tài)轉化為氣態(tài)的物理變化過程 B.和互為同分異構體 C.淀粉、蛋白質和油脂都是高聚物,在一定條件下都能水解 D.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更多的汽油,這種汽油是一種純凈物 解析 煤的氣化是化學變化,A項錯誤;油脂屬于小分子,不是高聚物,C項錯誤;汽油是混合物,D項錯誤。 1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D ) 石油分餾產品乙烯CH2BrCH2Br A.石油主要是由烴組成的混合物 B.①主要發(fā)生物理變化 C.②包括裂化、裂解等過程 D.③是加成反應,產物名稱是二溴乙烷 15.有關煤的綜合利用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煤和水煤氣均是二次能源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物 C.①是將煤在空氣中加強熱使其分解的過程 D.B為甲醇或乙酸時,原子利用率均可達到100% 16.有人設想合成具有以下結構的四種烴分子,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1 mol甲分子內含有10 mol共價鍵 B.由乙分子構成的物質不能發(fā)生氧化反應 C.丙分子的二氯取代產物只有三種 D.丁分子顯然是不可能合成的 解析 1 mol甲分子中含有6 mol碳碳鍵和4 mol碳氫鍵,A項正確;乙分子可以發(fā)生燃燒反應,即氧化反應,B項錯誤;丙分子中有棱邊、面對角線、體對角線三種二氯代物,C項正確;丁分子中的碳原子不符合四價鍵原則,不可能合成,D項正確。 17.下列有機反應的類型歸屬正確的是( A ) ①乙酸、乙醇制乙酸乙酯?、谟杀街骗h(huán)己烷 ③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苡梢蚁┲苽渚垡蚁、萦杀街葡趸健、抻梢蚁┲苽滗逡彝? A.①⑤屬于取代反應 B.②④屬于聚合反應 C.②③⑥屬于加成反應 D.③④⑤屬于氧化反應 18.下圖為有關苯的轉化關系圖: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A.反應①為取代反應,反應③為加成反應 B.反應②的現(xiàn)象是火焰明亮并帶有濃煙 C.反應④的產物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反應④中1 mol苯最多能與3 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是因為苯分子中含有三個碳碳雙鍵 19.1 mol某烷烴在氧氣中完全燃燒,需要消耗氧氣246.4 L(標準狀況下)。它在光照條件下與氯氣反應能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該烴的結構簡式可能是( A ) A. B.CH3CH2CH2CH2CH3 C. D. 解析 題目提示的信息是“某烷烴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所以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設該烷烴的分子式為CnH2n+2,根據(jù)碳元素、氫元素結合氧的多少,得1 mol該烴完全燃燒的耗氧量為 mol。所以 mol=,得n=7,故排除B、C兩項。A項中的一氯取代物有4種,而D項中的一氯取代物只有3種。 20.分子式為C9H18O2的有機物Q,在稀硫酸中經加熱轉化為一種與乙酸乙酯互為同分異構體的酸性物質A,同時生成另一種物質B,若不考慮立體異構,則Q的結構最多有( A ) A.16種 B.8種 C.4種 D.2種 解析 與乙酸乙酯互為同分異構體的酸性物質A為丁酸,丁酸有正丁酸和異丁酸兩種,另一種物質B為戊醇,戊醇有8種同分異構體,則A與B結合生成的Q的結構有16種,故選A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化學一輪課時達標習題 第9章 有機化合物1含解析 2019 年高 化學 一輪 課時 達標 習題 有機化合物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611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