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河中石獸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5河中石獸 (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5 河石獸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尋找石獸的故事。
3、體會課文所闡述的事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體會。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理清文章思路,體會課文所闡述的事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誦讀感知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簡介作者及其作品。(板書課題)
2、給下列生字詞注音。
( ) ( ) ( ) ( ) ( ) ( ) ( ) ( )
圮
2、 棹 曵 湮 嚙 溯 杮 歟
二、譯讀梳理,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的大聲朗讀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2、教師作朗讀指導,劃分朗讀停頓,分清句讀。
提示:朗讀時要特別注意停頓、語氣、語調(diào)等。朗讀時常在句子前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一方面出于換氣的需要或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為了充分的表情達意。
文言文同樣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如疑問句要讀出升調(diào),感嘆句要讀出降調(diào)。
3、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和語調(diào)。
4、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體味,并結合注釋和資料書理解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能用自己的話疏通文句。
3、(多媒體顯示)
(1)通假字
不更顛乎 “顛”通 , 曳鐵鈀 “鈀”通 ,
(2)古今異義
①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義 今義:物理學
②是非木杮 是:古義 今義:判斷動詞 是
③閱十余歲 閱:古義 今義:閱讀
④但知其一 但: 古義 今義:表轉(zhuǎn)折,但是
(3)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 )
為
4、:眾服為確論 ( )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 )
(4)詞類活用
棹數(shù)小舟 棹:
(5)聯(lián)系語境,揣摩、翻譯難句。
①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5、
5、思考:本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yè)布置。
1、完成“研討與練習”的第二題。
2、熟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所闡述的事理,并從中受到啟迪。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二、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默讀文,思考討論。(多媒體顯示)
(1)文中的人們是如何尋找石獸的,結果如何?請完成下面表格。
人
6、物
尋 找 地 點
結 果
(2)、和尚和講學家尋找石獸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老河兵的判斷為什么是正確的?
(3)、文章中兩次“笑”,你是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2、師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小結。
三、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與同學交流這類小故事,并說說課文所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布置。
附板書設計:
僧: 求石獸于水中——不可得
順流下矣,尋十余里 ——無跡
講學家:漸沉漸深耳——眾服為確論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河中石獸 (求之地中) (不要顛乎) (不可據(jù)理臆斷)
老河兵:反溯流逆上——果得于數(shù)里外
(求之于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