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doc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doc(4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 二年有學生32人,兩年來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作業(yè)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nèi)乘法,能提出并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tǒng)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nèi)容: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會筆算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shù)和商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shù)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guān)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jié)束時期末 四、教學措施: 1、 以學生經(jīng)驗為基礎(chǔ),設(shè)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3、 加強導優(yōu)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 多設(shè)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yǎng)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教學進度表 科目 語文 教學班級 五年級 教科書名 稱及冊數(sh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九冊 上課日期 8.28 每周節(jié)數(shù) 6 總節(jié)數(shù) 1 考試次數(shù) 1 周次 日期 教學內(nèi)容 課時 實際進度 出入原因 備注 1 8.28~9.1 毫米、分米的認識 3 2 9.4~9.10 千米的認識、練習二、噸的認識、機動 5 3 9.11~9.17 練習三、機動、加法、練習五 5 4 9.18~9.24 減法、加減法驗算、機動 5 5 9.25~10.1 5 國慶節(jié)放假 6 10.2~10.8 練習七、整理復習、機動、四邊形 5 7 10.9~10.15 平行四邊形、練習九、周長、機動 5 8 10.1~10.22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估計、練習十一、機動 5 9 10.2~10.29 有余數(shù)的除法意義和計算、練習十二、機動 5 10 10.30~11.5 解決問題、秒的認識、練習十三、時間的計算、機動 5 11 11.6~11.12 練習十四、口算乘法、填一填、說一說、機動 5 12 11.1~11.19 口算乘法、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機動 5 13 11.2~11.26 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機動 5 14 11.27~12.3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整理復習、機動 5 15 12.6~12.10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機動 5 16 12.13~12.17 練習二十三、機動、可能性 5 17 12.19~12.24 可能性、機動、數(shù)學廣角 5 18 12.26~12.31 擲五擲、機動、總復習 5 19 1.1~1.7 總復習 5 20 1.8~1.14 期末考試 5 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學進度表 科 目 語 文 教學 班級 六年級 教科書名 稱及冊數(sh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 上課 日期 8.28 每周 節(jié)數(shù) 7 總節(jié)數(shù) 126 考試次數(shù) 2 周次 日 期 教學內(nèi)容 頁 數(shù) 實際進度 出入原因 備 注 起 訖 1 8.28~9.1 第1課 第2課 1 8 2 9.4~9.10 第3課 第4課 9 18 3 9.11~9.17 第5課 第6課 19 31 4 9.18~9.24 第7課 第8課 25 33 5 9.25~10.1 第9課 第10課 34 55 6 10.2~10.8 第11課 第12課 56 63 7 10.9~10.15 第13課 第14課 64 78 8 10.16-10.22 第15課 第16課 79 88 9 10.23~10.29 期中復習 10 10.30~11.5 期中測試 11 11.6~11.12 第17課 第18課 89 93 12 11.1~11.19 第19課 第20課 94 110 13 11.2~11.26 第21課 第22課 111 127 14 11.27~12.3 第23課 第24課 128 140 15 12.6~12.10 第25課 第26課 141 148 16 12.13~12.17 第27課 第28課 149 162 17 12.19~12.24 復習 18 12.26~12.31 總復習 19 1.1~1.7 總復習 20 1.8~1.14 期末考試 第一單元 測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zhì)量單位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shù)剡x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zhì)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單元課時安排:7課時。 1、千米的認識 第1課時: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毫米的認識 p2~3頁 練習p5 1、2,第3題的前二行。 教學設(shè)想: 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新知,并讓新知在實踐中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讓同學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及作用。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過程與方法: 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學情分析教學重點: 測量的結(jié)果不是整厘米時引入毫米,與1毫米厚度的實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 設(shè)計特色: 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人格化教育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信息資料教學用圖,書本,橡皮,釘子等一些日常用品。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加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4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這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jié)果填在記錄表: 姓名 長 寬 高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3)對估計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jié)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jié)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jié)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結(jié)果。 2、組織學生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測量的結(jié)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測量時遇到問題。相互交流一下,引出毫米。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guān)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面引出1厘米?。?0毫米的關(guān)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現(xiàn)這個關(guān)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表示……隨后都是將學生總結(jié)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nèi)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qū)挻蠹s是1毫米的東西?!毕仍诮M內(nèi)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diào)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shù)一數(shù)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nèi)說出填寫的結(jié)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jié) 當測量長度的結(jié)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在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算,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3、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qū)挘?,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果進行對比。 4、課外調(diào)查:第6頁練習一的第7題。 第2課時: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書本p4頁,練習一P6,第4、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3、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卷尺、。 學具準備:直尺、兩支削尖的鉛筆、1根10厘米長的小棒、紙條、剪刀、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哪些質(zhì)量的單位,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怎樣的? 2、 再說說我們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二、新課教學: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 (1)出示例2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加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4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寬。記錄下每人估計的數(shù)據(jù)。 2、測量驗證 (1)交流測量方法:用18厘米用長度來量;用10厘米長度來量?!? (2)通過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課桌的長度引出用10厘米為單位來量比較方便。 (3)針對10厘米為一段連續(xù)測量的方法教師提出:10厘米為一段,可以用一個大的單位來表示,由此引入分米。 (4)研究分米、厘米、米這間的進率。讓學生測量、交流自己解決。 集體匯報教師板書:1分米=10厘米,1米=10厘米。 (5)建立1分米的表象。讓學生用手比劃、驗證1分米,舉生活中的1分米的長度。 (6)做一做:剪一條3分米長的紙條,剪下來,同桌互相檢查一下量得準確嗎? 估一估:水彩筆、鋼筆、音箱高、課本長……再實際測量長度,并將數(shù)學課本的長大約是多少分米,填在書上?!? 排一排:將今天學習的毫米、分米與以前學習的米、厘米進行排序(從大到小排)。 教師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說一說: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三、鞏固練習: 1、電腦顯示:在括號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鋼筆長14( ?。 欠扛?0( ?。 》酃P長75( ) 電腦鍵盤長約5( ?。 D釘長10( ?。 〗淌覍?( ) 2、做書上第6頁第4、5、6題。 四、課堂小結(jié):(略) 第3課時,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第7、8頁例3、例4、例5。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米與千米的關(guān)系,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些長度單位,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都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板書:毫米、厘米、分米、米)那么你能不能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表示一下,老師說著,同桌互相看著做,注意不對的要改正過來。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我們知道比較精確的長度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我們課桌的長和寬用厘米作單位,教室的長和寬用米作單位,那么我們乘的汽車所行的路程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1、示課文情境圖提問: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說一說圖中說了些什么? 2、引出千米,讓學生說一說對千米的感受。教師小結(jié):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單位。 (3)出示運動場跑道上學生的活動情景,將1千米與學生的經(jīng)驗建立關(guān)系。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4)估想:1千米的路程究竟有多遠?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汽摩城到南邊的橋頭大約是1千米。 (5)野外實踐:(結(jié)合例4的教學) ①量一量操場100米的長度。 ②想一想2個100米,3個100米……有多遠。 ③走一走,以小組形式走100米的活動。 (6)把每小時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接起來。練習二第1題。 三、學習千米和米的單位之間的換算 1、學習例5:2千米=( ?。┟? 學生先說出括號里應填什么?你是怎樣想的?然后教師總結(jié)算法:我們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 5000米=( ?。┣?,教法同上。 3、 口答 6000米=( ?。┣祝 ?千米=( ?。┟?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四、鞏固練習 練習二的第2題。 第4課時 教學內(nèi)容:練習課,練習二的第3~6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熟練掌握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長度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shù)剡x擇長度單位。 4.會進行長度的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練習: (1)在( ?。├锾钌线m當?shù)拈L度單位 彩筆長75( ?。?,爸爸的身高175( ),青島到濟南的路程為400( )一根旗桿高7( )。 (2)筆算 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填 在書上。 二解決問題 1、練習二的第4題。 安排了三組情境圖,分別提供的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個不同的出行路程,先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可以有多種答案。比如,去植物園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車去。 2、練習二的第5題。 讓學生找出1000米的路程:郵局→學?!t(yī)院→體育場(公園)的路程是1000米。 3、 練習二的第6題。12-8=4 804=320(千米) 320>308 答:中午12時能到達。 注意:804學生算不來可以用加法來算。 三、課堂小結(jié)(略) 2、噸的認識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1頁的例6及做一做1題,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新的質(zhì)量單位,知道1噸=1000千克。初步建立1 噸的質(zhì)量觀念。 2、經(jīng)歷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具體的問題中感知1噸的重量。 3、通過發(fā)現(xiàn)、探究、交流等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和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發(fā)問題。 涼爽的秋季到了,動物們要在森林體育館舉行運動會,熊老弟、牛大哥,馬大哥、鹿妹妹都準備參加。這天一大早,他們四個一起高興地向體育館走去,去體育館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座小橋,他們有說有笑地來到了小橋邊,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6(出示課文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圖意,學生續(xù)說故事。 生:他們一同來到了小橋邊,斑馬大哥說:“咱們一起過吧”。熊老弟說:“別急,這有一個牌子:“限重一噸?!迸4蟾鐔枺阂粐嵱卸嘀啬?? 鹿妹妹看看大伙也回答不上來. (2)提出問題: 噸”表示什么?你知道有關(guān)噸的知識嗎? (3)小組討論交流.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噸”是表示重量的. ?、凇崳⑹潜硎竞苤氐奈矬w的重量的.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精靈是怎么說的. 媒體展示:“噸”和“克、千克”都是質(zhì)量單位,“噸”是比千克大的質(zhì)量單位。像大象、汽車(輪船)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都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4)揭示課題 2、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 (1)看課文的小精靈給我們提問:你知道1噸到底有多重嗎?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出:1噸=1000千克 (如不能說出,教師直接揭示,并在此基礎(chǔ)上,利用實物進一步使學生明確1噸和1000千克之間的關(guān)系。 如: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繼續(xù)看圖,你從故事中還獲得了什么信息?(四人小組說一說) (3)學生匯報: 熊重400千克 馬重300千克 牛重500千克 鹿重100千克 (4)解決問題 ①它們能同時過橋嗎?引導學生將動物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所以不能同時過橋。 ②他們可以怎樣過橋?(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拿出可行的方案) 小組匯報: 方案1: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 方案2:可以分兩次過,每次過兩個。 方案3:熊、馬、鹿同時過。 方案4:馬、牛、鹿同時過。 方案5:熊、牛、鹿同時過。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它們終于安全地過了小橋。 3、生活中的數(shù)學 (1)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2)同桌互相背一背,說一說自己的體重,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 三、拓展延伸 1、完成做一做第1題。(口答) 2、完成練習三第1題。(先獨立連線,再組織交流) 3、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千克和噸的換算,例7,練習三第2---4題 教學目標:進一步建立質(zhì)量單位千克、噸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噸的進率并能進行換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題:1、說說克、千克、噸相鄰之間的進率。 2、說出下面物體質(zhì)量單位: 1袋大米重100( ) 一瓶礦泉水重500( ) 小包味精50( ) 汽車的載重量5( ) 小明的體得48( ) 大象的體重4( ) 二、教學噸和千克的換算 1、教學例7 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讓學生嘗試練習,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并指名匯報,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多種想法。)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三第2題,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并問:你是怎么想的? 四、解決問題 1、練習三第3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不同,可以讓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2、是運用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可以采用課前調(diào)查了解,課內(nèi)合作解決。 五、課堂小結(jié)(略)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第14頁,生活中的數(shù)學 設(shè)計意圖: 1、力求體現(xiàn)“數(shù)學源于生活”的意識和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一方面,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jīng)歷對數(shù)學知識的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讓學生在“用數(shù)學中學數(shù)學”;另一方面,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踐到理論的概括和驗證,再用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認知過程,體驗“數(shù)學為之用”的道理。 2、采用故事的形式,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驗數(shù)學這門科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 3、培養(yǎng)學生相信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觀察、發(fā)現(xiàn)質(zhì)量單位、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分析能力; 2、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為之用”的道理。 活動過程: 1、課前調(diào)查:每人選擇一兩項內(nèi)容到社會調(diào)查: 1、調(diào)查汽車的載重量,或電梯的載重量。 2、調(diào)查黃巖城區(qū)某些路段汽車行駛速度的限制。 3、調(diào)查黃巖汽車站汽車時刻表。 2、會口述《曹沖稱象》的故事 一、匯報汽車的載重量、及電梯的載重量。 匯報具體數(shù)據(jù): 2、應用 ?。?)如汽車的載重量是8噸的,用這樣的汽車裝載每包100千克的水泥,最多能載幾包? (2)估一估,限載1000千克的電梯,大人能載幾人,小孩能載幾人? 二、匯報黃巖某些路段汽車行駛速度的限制情況。 三、調(diào)查黃巖汽車站汽車時刻表。 根據(jù)黃巖汽車站汽車時刻表,如果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00千米,估一估,我們到上海、杭州……大約要幾小時? 二、故事引入,探討明理。 1、學生口述《曹沖稱象》的故事。 2、小組討論,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為什么稱出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交流。 (3)曹沖聰明在哪里?(聰明在于有數(shù)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三、課堂小結(jié)(略) 第二單元 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 2.使學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lǐng)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加法(一)從哪位算起? 十位上得幾? 為什么不是1? 百位上的1是怎樣得來的?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P16—17 例1、做一做及練習四的習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的方法,并且能進行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出示主題圖:你認識這些動物嗎?這些珍貴的動物正瀕臨滅絕的危險,讓我們來看一份統(tǒng)計表。 (出示第15頁統(tǒng)計表。) 2、學生解決小精靈的問題。 3、學生展示算法。 估算:98+25≈130(種) 口算:98+25=123(種) 想:98+20=118 118+5=123 4、揭示課題。 5、完成“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6、學生歸納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與注意點。 二、反饋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第1、2題后,集體訂正。 2、解決問題。(第3題) 學生解決書上的問題。 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 (1)公雞和小雞一共有多少只? 77+85=165 (2)母雞和小雞一共有多少只? 59+85=144 (3)公雞、母雞和小雞一共有多少只?59+77+85=224 (4)公雞比小雞少多少只? (5)母雞比小雞少多少只? (6)公雞比母雞多多少只? 三、全課小結(jié) 歸納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第2課時 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 教學內(nèi)容:P18-19例2、做一做、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的方法,并且能進行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判斷結(jié)果合理性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 教學難點:連續(xù)進位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筆算:60+4536+6789+52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二、新授 (一)、教學例2 昨天我們了解了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的種類,今天我們來了解中國已知動物的種類。(出示統(tǒng)計圖) 你能算出爬行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嗎? 1、學生列式計算。 2、學生匯報。 估算:376+284≈700(種) 筆算: 376+284=660(種) 376從哪位算起? + 284 十位上得幾? 為什么不是5? 660 為什么要向百位進1? 3、與98+25對比計算上的相同點,引出課題。 4、針對已知種類提出數(shù)學問題。 5、“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訂正時先估算再講評。 6、小結(jié)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二)鞏固新知 1、學生筆算練習五的第1、2題后,集體訂正。 2、解決第3、題的問題。 (三)、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第3課時 加法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19—21頁練習五第4—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熟練地、正確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算練習。 32+39=37+54=15+65=54+28=34+56= 27+18= 18+34= 23+69=47+33=49+27= 練習五第4題。將問題改為“你知道中央電視塔大約有多高嗎?”讓學生估算,并說出估算過程。然后再讓學生計算中央電視塔的實際高度。 二、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讓學生通過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 三、練習五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互改,對正確率高的同學給予表揚。 四、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比一比,誰是最優(yōu)秀的“森林醫(yī)生”,能又快又準地捉住“害蟲”。 五、練習五第8題。同桌合作完成。請幾個同學說一說解題策略。 六、練習五第9題。走哪條路最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組織學生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在小組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七、練習五第10題。學生獨立思考。請幾個同學說解題策略。 八、思考題。先分析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自己嘗試。一次失敗,再試一次。最后集體講評。 九、全課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減(一)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P22-23 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同時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2、聯(lián)系實際,初步滲透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學習數(shù)學。 教學重點、難點: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新課 老師想請同學們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圖) 昆明的旅游景點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點是三塔、麗江的旅游景點是玉龍雪山。 1、你還觀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師:大理到麗江有多遠,我們可以通過畫線段圖來理解。 3、3、學生估算大理到麗江,匯報估算的方法。 4、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在小組中討論。 5 1 7十位退1后能減4嗎?怎么辦? —3 4 8 百位退1給十位,這時十位上是幾? 1 6 9 十位上的6是怎樣算出來的? 5、“做一做” 6、 學生討論計算的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小結(jié)后揭示課題。 二、鞏固練習 1、練習六的第1題,把小蜜蜂和相應的花連起來。 2、用數(shù)學:第2題。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道題,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兩個問題,集體訂正。 三、全課小結(jié) 第2課時 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減 教學內(nèi)容:P24例2、例3P25-26 練習六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退位減。 2、使學生能結(jié)合情境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3、結(jié)合情景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連續(xù)退位減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今天早上,我拿著一張100元的錢去買早點。一塊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墒欠諉T沒有足夠的零錢,怎么辦呢?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師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換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給服務員10元,服務員找回4元,我還剩90+4 =94元。將100-6列成豎式再回顧一下思維過程。 二、新授: 1、教學例2:507-348= (1)學生嘗試計算。 (2)分析: 要從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 怎么辦? 十位退1后剩幾?百位上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計算上與517-348有什么不同? (4)筆算702-564,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過程。 2、教學例3 (1)出示例3:500-185= 一、你會計算嗎?你有幾種算法?學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組交流。 (2)學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300+15=315400-85=315 (3)試一試:800-695= 3、比較兩題計算上的相同點,小結(jié)并揭示課題。 三、反饋練習 練習六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讓學生運用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表揚正確率高的同學 。 四、全課小結(jié) 第3課時 減法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19—21頁。 教學目標: 3、使學生能熟練地、正確地計算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算練習。(教師讀題,學生寫得數(shù)。) 15-8=74-16=33-25=48-29=34-18=32-14=61-39=72-58= 67-15=44-19=56-37=35-26= 二、練習六第1題。蜜蜂采花。學生獨立完成。 三、練習六第2題。讀題,理解題意,找出關(guān)鍵詞。學生獨立完成。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完成后讓學生通過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 四、練習六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估算,說估算過程,然后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五、練習六第5題。找朋友。同桌合作完成。 六、練習六第6題。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畫圖表示小明、小紅兩家和學校的位置關(guān)系。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組織學生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在小組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集體講評。 七、思考題。先分析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自己嘗試。一次失敗,再試一次。最后集體講評。 八、全課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加減法的驗算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P27-28 例1、例2及“做一做” P29 練習七的第1-3題教學目的: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進行加減法的驗算, 提高計算準確率。 2、初步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驗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理解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主題圖)媽媽到商場給小明買了一套衣服和一雙鞋子,媽媽付給售貨員阿姨200元,阿姨找給媽媽17元,找的錢對嗎? (1)師:這道題能直接計算嗎?要先求什么?(先求出買這些東西共付出多少錢)學生列式計算。 (2)師質(zhì)疑:這個結(jié)果對嗎?有什么方法可以證明? 學生思考驗算的方法,小組合作探索。 (3)學生匯報驗算方法,比較驗算的方法。 方法一:183-135=48 方法二:48+135=183 方法三:183-48=135 (4)完成“做一做”,讓學生說說驗算的方法。 2、教學例2 (1)師:找的錢對嗎?算一算。學生計算。 (2)小組合作探索驗證的方法。 (3)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 ①200-17=183②17+183=200 3、揭示課題,小結(jié)驗算的方法。 二、鞏固新知 完成“做一做”的練習。 三、全課小結(jié) 第2課時 加、減法的驗算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29—31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驗算的意義,能熟練地進行加減法的驗算,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算練習。(教師讀題,學生寫得數(shù)。) 25-9=47-16=30-25=42-29=45-19=36-14=41-38=22-15= 61-14=34-15=70-37=65-56= 二、 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時請幾個學生說一說出錯的原因。 三、 練習七第3題。首先復習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學生獨立完成。最后讓學生通過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 四、練習七第4題。先讓學生嘗試著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講評。 五、 練習七第5題。引導學生審題,弄清表格的含義。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讓學生運用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表演正確率高的同學 。 六、 練習七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看圖,理解圖的含義。然后進行估算,請幾個同學說估算策略,最后列式計算。 七、 練習七第7題。同桌兩人小組進行估算游戲,然后獨立計算。 八、 練習七第8題。每個小組提出3個問題,先估算,再計算。鼓勵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 九、思考題。鼓勵學生自己不斷嘗試,直到得出正確答案。最后集體講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找到多種答案。 十、全課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nèi)容:P32-33例1、例2及練習八 教學目的: 1、通過萬以內(nèi)筆算加減法的法則的復習,提高學生的計算的正確率。 2.復習運用計算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萬以內(nèi)筆算加減法的法則的復習。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32頁例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集體訂正。 師:筆算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筆算萬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鞏固練習 1、練習八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選擇幾題進行驗算。小結(jié)驗算的方法。 三、解決問題:教學第32頁例2 1、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出數(shù)學問題。 上層和下層共有幾本?上層比下層多幾本? 上層和中層共有幾本?上層比中層少幾本? 上、中、下共有幾本?下層比中層少幾本? 2、對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先估算,再筆算。講評訂正。 四、練習八的第2題。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講評:你是怎樣想的? 3、師:還剩下這些雞蛋對嗎?怎樣驗證?學生進行驗算。 4、訂正: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五、全課小結(jié)。 第三單元四邊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第一課時 四邊形 教學內(nèi)容:第35~36頁的例1、例2,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點,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四邊形的共同特點,分辨不同四邊形的不同之處。 教、學具準備: 放大的主題圖一張,例2的四邊形組圖每個學習小組1份(事先標上序號),釘子板,投影儀,剪刀,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 1、圍四邊形 (1)引題 出示主題圖。 師:你能說出哪些圖形的名稱? (生……) 師: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板題:四邊形) (2)圍四邊形 師:請根據(jù)自己的想像,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學生在釘子板上操作,師巡視指導,然后選出不同的四邊形加以展示) 二、討論學習四邊形的特點 1、觀察討論: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 結(jié)合圖形得出,師板書:四邊形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 2、學習例1 (1)開放嘗試,獨立完成。 (2)投影展示,交流討論。 (3)比較加深,說說那幾個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3、做一做1 4、動手剪四邊形 師:要求每個同學剪出兩個以上不同的四邊形。 學生獨立動手,讓學生上臺展示,反饋交流。 5、教學例2 (1)小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每分好一類放在旁邊。比比看哪個小組分得多。 (2)匯報交流,投影展示,說說分類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完成做一做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 ②哪兩個四邊形比較象,不同在哪兒?小結(jié)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較特殊的四邊形,它們的角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③在釘子板上圍一圍(2人配合),圍不出來或圍不像的及時指導。幫助。 2、小結(jié)全課,看書鞏固。 四、課外實踐 1、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在校園里找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5個。 2、動手試一試,把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它會變成什么形狀? 第二課時 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nèi)容: 第37~38頁的情境圖,做一做,練習九的1、2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2、通過與其他四邊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 3、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會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4、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行四邊形的正確表象,能與其他的四邊形進行區(qū)別。 教、學具準備: 推拉伸縮門的課件,用木條釘成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紙若干,釘子板、投影儀,師用放大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感知平行四邊形的表象 1、投影展示情境圖,認識伸縮門上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 2、觀察找出圖中其它地方的平行四邊形(樓梯上的斜面圖案)。 3、將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加以對比(選取樓梯的斜面與正面圖案進行) 二、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1、課件展示伸縮門開關(guān)時的圖形變化情況 看一看,伸縮門上的圖形有沒有變化?想一想,為什么推拉伸縮門 的小朋友會感到省力? 2、操作實踐 拉一拉,感受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相反,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不易變形。 3、對比延伸:現(xiàn)在你知道伸縮門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了嗎?結(jié)合回答演示在門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連上條子后推拉情況。(拉不動推不動) 三、畫、剪平行四邊形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簡單說說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2、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 3、在長方形紙上剪出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練習 練習九1、2(1) 五、課后作業(yè) 練習九2(2),自學“你知道嗎?” 第三課時 平行四邊形的練習課 練習內(nèi)容: 練習九第2(2)、3、4、5題,了解“你知道嗎”的內(nèi)容 練習目標: 1、通過練習,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表象認識,進一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通過練習量邊長、比角,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不同之處。 3、練習用七巧板拼圖,培養(yǎng)學生的相象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練習重點、難點 第3、4兩題,即平行四邊形與正、長方形、梯形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另別。 練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找出下面圖形中的四邊形打上“”,給平行四邊形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二、練習 (1)第4題 觀察說出3個四邊形的名稱。 用學生尺分別量一量這3個四邊形每條邊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3個四邊形的各個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組交流: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邊、角有什么不同? 匯報小結(jié)。 (2)第3題 觀察回答:下邊畫的是平行四邊形嗎? 用手比一比,怎樣改能使它成為平行四邊形? 動手畫一畫。 (3)第5題 模仿拼圖 三、練習小結(jié) 四、課后延伸 用七巧板拼出自己想象的圖形,越多越好。 第四、五課時周長 教學內(nèi)容: 第41~43頁的例1、例2、例3,做一做,練習十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并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 2、會利用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教學重、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學會用靈活簡便的方法正確處理實際問題。 教、學具準備: 各種形狀的紙、樹葉、鐘面、粗硬的繩子、直尺、卷尺、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周長 (一)教學例1 1、觀看投影。你能說出這些物品和圖形的名稱嗎?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或物品(教師將選擇相同圖形的同學組成合作小組。) 2、揭示課題,板書:周長 3、交流對周長的理解:誰知道周長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查字典) 4、學生演示:請你具體指一指,你所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是指什么樣的長度。要求每個學習小組都派一名代表上臺指給全班同學看。 二、研究求周長的策略 1、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周長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歡的圖形的周長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辦法來嗎?請獨立思考。 2、按所選的物品或圖形組織反饋。演示自己使用的方法。 3、能不能根據(jù)各自所用的方法把這些圖形和物品分分類? (鐘面、樹葉和月牙比較特殊,要用繩子才能量出周長,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并算出。) 三、探究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 1、學習正方形周長的算法 出示例3,學生討論。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 2、獨立探索例題2,交流算法。你喜歡用哪種算法? 3、小結(jié):如果讓你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正方形呢? 4、完成第42頁和第43頁的做一做1 四、鞏固應用 做一做2與練習十的習題 第六課時估計 教學內(nèi)容: 第45頁、46頁的例4、例5,做一做的3題,練習十一的習題。 教學目標: 通過 多種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知名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簡單的基本的估量方法。 教學具準備: 1米長的彩帶紙或細棉繩每人一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1、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2、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1分米表示的長度,并用手比劃出來。 3、揭示估算的意義,板書課題:估計 二、學習估計的知識 (一)教學例4 1、讀題,理解題意 2、想一想:你畫出的線段應是什么樣的? 3、各小組派代表演示。 4、對比交流,找出不足,討論:怎么畫會更準確一些? 5、再次派代表修改。 6、每人嘗試畫在練習本上,畫完后用尺量一量,看自己估計的長度準不準確。 (二)教學例5 1、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解決,說出自己估計的方法。 (三)小結(jié)估計的方法 三、做一做 第1題:(1)先估計哪個圖形的周長最長、哪個圖形的周長最短,簡單說一說你是怎么估計出來的。并按估計的長短依次寫上序號。 (2)量一量,再算出每個圖形的準確周長。 (3)比較,你估計的準嗎?不準的原因在哪兒? 第2題:比一比,估一估,再說出來。 第3題:小組實踐。 四、應用實踐,解決問題 練習十一的習題 第四單元 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jié)合具體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49、50頁。 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及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步驟,并在數(shù)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秋高氣爽,天氣也變涼了,同學們在操場上玩得更開心了,你們看:(出示主題圖)你能不-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義務教育 課程標準 實驗 教材 數(shù)學 三年級 上冊 教案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887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