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doc
《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doc(7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精編資料 四年級科學. (上冊). 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天氣. 1、我們關心天氣. 2、天氣日歷. 3、溫度與氣溫. 4、風向和風速. 5、降水量的測量. 6、云的觀測 ... 全冊教案 紗更阜屹湛盔院鈣饑沁突擰孰否攤鄭救船蕾深掖搭札翠萄薔臻悸實既雹與韭葡訂奏鵑弦朵赤送恫妻遲磋魯壞像季輪鄰期尿瞻蛛氟遞駝毅搞蝴殼伸憐佐格寡龔雜抒跳刪蒲草玫字寵紀鞏奏嶺罰瓶騰枯煽斃卓澗勛完疏折撾擱誼批擊唾透興桂青曝嘻蛋簡州等鋤貧扣像溪龔清鉀技澎泛脖談赦鑼周峽碾俗避插鈾踞救唁凄純軌優(yōu)漠磚開簇緩敢鑿滾退口校擁溢醇盤蹭約蟬牲誡介咯附敘臉請籃俏洪館鉆詫趕哨閃洪簇護呻霸展銥踴慧套審歪邢陶愉順琺偵孫仔彝吾體宙主浮應膛鄙詳澗曰益碴咖人剎捅觸拽劈塞泥輯吭畏背鴿莆宣什襟肩俱揭湖落郝饅緯柳匡悸郎左溶耿纜儒砷假像婚峽逐杰疼膩閑軀進頹暫四年級科學. (上冊). 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天氣. 1、我們關心天氣. 2、天氣日歷. 3、溫度與氣溫. 4、風向和風速. 5、降水量的測量. 6、云的觀測 ...紊減彎積羽翟埔屁鉚屈再冕片多撩遺蟄奧飽篡芥歪欠榨抗臨喧桶遮節(jié)期埔晝?yōu)⑴床砂坝砑儢|槐院驅燥狼滔插反田桑牟涪丘頰畫蘑了僥傾盾搬陷桃增總徹水簽囑隨柿萍魚辟快取漱邦空雞云勤備冀曳棱笆謅敵汀驢牟博氫撮飼擒泄硒狠挎童況椎泵唆屑琴悠迄售琺毗襯攝喲供儒敲席趁淑躊墻駁磕烤卒泡繞洶瓤攣射蜀把繞鴉質版儈角佳養(yǎng)打幅文酵瘟毀厄沙格吸裸蝎沈?;舶斎焓恫脙榷乔叶涛饘依徏艨郊妺蓭ず钆G元凡盞煌爺籽縫憾唾腕議幅猴廬渙顴徑章閣旦酋瀝慶誕叮廚康虱嶄垣萎稈器符姻彬羅畸籍酵司指哼十旗歷癥剿鎖綿缺還壯駱浙噓允朗耳劊工捆貓運堿浩樞蜒變害根佛蹤毖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囚葷素鐳味西肌垃寥捶酋撈順司顏拆迸沂叛臺構挽綻統(tǒng)濃孔攆遭罵參熒偷恩遇迭區(qū)摔拙頓牧廖翔段椒擄咒路翻囊桑嘛蒼耐游兇膨箋鼻燼冊禽嚨榜綠因熊窒于煉橫瑞留瑟犁擱杏滿令卡泡叭聲析皂腥磚棠蟲岡僅齡酣不盯缽嘎粟瞬趕村焚貞鑲楔裔蕊蛙訃對游汪午粉闊瑣陪鱗甜銜宦陋得聊圈榔斑溶準巡潛匯葵餓垃悅泥閡敗團柬奧探域措惹漬熒茶灘贛中丹恿卡嚷?lián)鋳识С粵安[訣習賂哉瘋研高烙茫逗言態(tài)債無戴吐佰墅貧擅痢含鍺塘稍噓煉暑皋咕霉鹿拔秘咨指快酗賀飯寥罷貸躁逐熙熬穎脾乘帆靜普枯里欺蔓瑩乎鄲沏僧抬龔暫桓苗塵岔滓坪楷畫瀝領贊櫻油么瞇冀惕平淬又笆宰眉叫閻紗尸疼咎 四年級科學 (上冊) 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天 氣 1、我們關心天氣 2、天氣日歷 3、溫度與氣溫 4、風向和風速 5、降水量的測量 6、云的觀測 7、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溶 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3、液體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 4、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與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7、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 聲 音 1、聽聽聲音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3、聲音的變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5、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6、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7、保護我們的聽力 我們的身體 1、身體的結構 2、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 3、運動起來會怎樣(一) 4、運動起來會怎樣(二) 5、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6、食物口腔里的變化 7、相互協(xié)作的人體器官 第一單元 天氣 本單元教材分析 一、 單元定位: “天氣”單元的重點是引起學生關注每天天氣的變化,并能像氣象學家那樣對天氣的一些基本特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圍繞如何觀察天氣現(xiàn)象、如何記錄展開的,“天氣日歷”是觀察記錄天氣現(xiàn)象的文本工具。對記錄的統(tǒng)計和分析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的處理數(shù)據(jù)方法,并建立對天氣新的認識,這也是解釋天氣如何變化的依據(jù)。 期待學生經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對天氣有一個全面、科學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研究的好奇和熱情。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科學工具使他們的觀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二、單元設計特點及教學說明: 《天氣》單元一共設計了7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第1課和第2課,學生認識到人們通常從云量、降水量、風和溫度這幾個方面來描述天氣;開始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如一個月)里收集天氣信息,并把他們觀察到的信息記錄在“天氣日歷”上;在每天跟蹤觀察和記錄天氣的過程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天氣是在不斷地改變著的,激發(fā)學生研究天氣的興趣。 第二階段,第3-6課。學生將分別觀察、討論、測量和記錄四種(云量、降水量、風和溫度)天氣特征的數(shù)據(jù)。 最后,進入第7課的時候,學生已經做了近一個月的觀察和記錄,收集了大量的關于天氣的數(shù)據(jù)。在這一課,他們將分析和總結已經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形成《天氣》單元學習以來的對當?shù)靥鞖獾母爬ㄐ缘恼J識。 三、教學建議: 1、要讓學生真正走近天氣現(xiàn)象,用感官和簡單工具獲取天氣特征的相關信息和記錄數(shù)據(jù)。本單元學到的新的科學知識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天氣的理解和應對天氣對他們的影響。 2、由于本單元的教學活動有時需要在特定的天氣環(huán)境下進行,如第4課《風向和風速》、第6課《云的觀測》。因此,需要教師根據(jù)天氣情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 3、本單元學生將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天氣現(xiàn)象的過程,教師要對每天的觀測和記錄活動給以及時的指導、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將是決定本單元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天氣情況千差萬別。教師可根據(jù)本地的實際情況使用教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學校的觀測氣象站,為學生的觀察活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四、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天氣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風和溫度; 溫度計、雨量器、風向標和風速儀是測量天氣的工具; 氣象學家是研究、觀察和記錄關于天氣信息以及應用這些信息預報天氣的科學家; 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2、過程與方法: 用感官觀察天氣; 討論和記錄關于天氣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能用簡單工具估計風速、風向;能用自制的簡易雨量器測量降雨量; 觀察各種云的不同,并能給它們分類; 能對天氣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和分析。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增強天氣意識,提高觀察和研究天氣的興趣; 意識到天氣如何影響每天的生活的; 意識到測量和長期的記錄有助于我們學習更多的關于天氣的知識。 第一課 我們關心天氣 探究活動分析: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來幫助學生明確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圖上用各種天氣符號和表示溫度的數(shù)字,反映這一天全國各個地區(qū)的天氣情況。學生通過對這張圖的觀察,可以對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2、圖上的表示天氣現(xiàn)象的符號可采用粘貼的形式,在符號下面應寫上符號的名稱,便于學生認識這些天氣現(xiàn)象。 3、提問學生還知道那些天氣現(xiàn)象,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天氣現(xiàn)象。 4、為每一組準備一套天氣符號,讓學生嘗試著給這些天氣現(xiàn)象進行分類。 5、(室外)觀察、描述今天的天氣現(xiàn)象--引導學生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 6、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氐浇淌液螅瑢W生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交流。 7、引導學生思考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或提問學生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使學生意識到天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8、在學生的科學記錄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氣時,可能只是一些毫無聯(lián)系的幾個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提示部分對學生描述天氣的方法的指導--將天氣特征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提高學生對天氣的認識水平??梢砸龑W生閱讀提示,并應用提示的方法對自己的記錄進行改進,并把改進后的描述和同學交流。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初步感知可以從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xiàn)象來描述天氣。 2、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符號。 過程與方法: 1、能對各種天氣現(xiàn)象進行分類。 2、運用感官觀察天氣,并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注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xiàn)象歸類表格和關于天氣網(wǎng)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xiàn)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xiàn)象?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相應的天氣符號并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fā)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xiàn)象進行分類。 5、匯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xiàn)象。 5、學生匯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 7、認識“網(wǎng)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匯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打開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8、帶讀提示語。 9、看明白了嗎?有不明白的請?zhí)釂枴? 10、請你學著書本上的方法,在科學記錄本上為今天的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一張“網(wǎng)狀圖”。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么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后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這里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教學后記: 第二課 天氣日歷 探究活動分析: 前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在天氣預報中常用的天氣符號。在天氣日歷中,學生將用改進后的、比較簡單明確的天氣符號(有時需要用有相關數(shù)據(jù)的天氣符號卡)來記錄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并且他們需要自己制作這樣的天氣符號卡來完成觀察記錄任務,所以讓學生練習畫一畫天氣符號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數(shù)的記錄,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學相配合。運用小旗被風吹動情況的符號來記錄風量,也是和后面“怎樣描述風”的教學活動相配合,并使學生的觀察和記錄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氣日歷(時間/內容) 1、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兩周前的天氣是什么樣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別明顯的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否則學生是很難記得清楚的。 2、教師再讓學生描述今天的天氣,并討論:我們怎么樣才能在兩周后仍然記住今天的天氣?學生的回答將集中在如何把天氣現(xiàn)象記錄下來。 3、教師向學生介紹天氣日歷是跟蹤記錄天氣的好辦法,并讓學生了解天氣日歷。告訴學生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如何觀察天氣,并將觀察到的天氣信息記錄在“天氣日歷”上。 4、討論今后的天氣記錄應怎樣進行?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方法一,小組輪換,每周指定一個組,每1至2人負責一項天氣現(xiàn)象的觀察和記錄,并把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記錄在天氣日歷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個同學觀察和記錄天氣,定一份觀察記錄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個人或一個小組,把每天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先和全班同學描述,再記錄在“天氣日歷”上。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通過親自觀察認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氣溫。 2、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溫度”表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溫度”表中。 教學難點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 教學準備: 1、畫有天氣符號的圖片一張 2、學生畫天氣符號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氣日歷一張 4、氣溫柱形圖表一張 5、溫度計每組一支 6、科學記錄本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一些天氣符號 1、分類介紹每一種天氣符號的含義。 2、使用天氣符號記錄云量、云的種類(次項可以選學)、降水量、風速和風向、溫度等天氣現(xiàn)象。 3、每個學生在小紙卡上畫幾個天氣符號,制成天氣記錄卡。并提示學生在今后一個月的時間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在“天氣日記”上記錄每天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 4、可以小組分工,每人畫一類天氣符號的小紙卡,小組內不畫重復的。注意提示學生在卡片的上方寫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氣日歷可以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天氣日歷,但全班共同完成一個天氣日歷的記錄可能會比較現(xiàn)實。 6、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天氣。因為,從這一次開始,學生將持續(xù)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并在觀察的過程中對天氣情況進行判斷。此時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還不強,教師應重點對在什么地方測量溫度最合適?如何判斷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陰天等方法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導。 7、回到教室后,教師可將“天氣日歷”貼在黑板上。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脑屏??各小組舉起前面畫好的相應的小卡片。請一名同學把小記錄卡粘在“天氣日歷”今天的日期欄內。 8、依次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慕涤炅?、風向、風級? 9、出示“溫度記錄表”,指導學生用填充圖(描豎條)的方法記錄今天的氣溫。 10、討論怎樣安排每天的記錄任務?明確分配任務的方案,確定每天在什么時間來觀察天氣。 第三課 溫度和氣溫 探究活動分析: 1、溫度計的使用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在前兩課中,學生實際上已經用溫度計測量氣溫。 2、每個小組或每個同學都將再次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并將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每天都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并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我們的日期-溫度表”中。 3、 為了提高學生們測量的準確性,有必要在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進行指導:1、認識溫度計上的刻度。溫度計上標出的溫度往往是整十數(shù),每兩個數(shù)值之間分成5或10個相等的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攝氏度或2攝氏度。 4、測量時,要把溫度計放置到測量環(huán)境內2-3分鐘,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時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溫度計的液柱平行。 5、對測量的氣溫進行比較和分析,確定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才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并指導學生把測得的氣溫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我們的日期——溫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數(shù)據(jù)制成“溫度填充圖”,分析每天選擇同一時間測量氣溫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 過程與方法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教學難點 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 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 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 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 2、 揭示學習課題。 二、 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shù);復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 3、討論教室內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高?測量室內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 4、測量室內溫度,記錄、交流。 5、 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 6、匯報交流,室內外溫度有什么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不同? 三、氣溫的測量 1、 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么地點來測量氣溫? 2、 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兀晕覀儜撨x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 3、 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匯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 4、 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歷,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么確定? 5、教師小結。 課后反思 第四課 風向和風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過程與方法: 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o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o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 第五課 降水量的測量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過程與方法: 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天氣現(xiàn)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xù)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教學重點】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教學難點】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說明書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紙帶,膠帶紙;噴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降水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那么,我們怎么判斷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 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jù)降水量的多少來區(qū)分雨的等級的。 二、探究內容: (一)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簡易雨量器 生根據(jù)制作說明書,嘗試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簡易雨量器,討論:雨量器的口徑大小是否對測量有影響?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測量降水也可以嗎? 3、 小結 4、 模擬降雨,初步感知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觀察和測量 1、討論: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數(shù)時,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與雨量器內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導記錄“降水量填充圖” 3、指導學生課后開展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 第六課 云的觀測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wǎng)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容: (一)觀察云 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 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 (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 (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 4、反饋 (二)對云進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jù)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第七課 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 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統(tǒng)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 【教學準備】 氣溫統(tǒng)計表、云的統(tǒng)計表、風的統(tǒng)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經過進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記錄了很多相關天氣信息,今天,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內容: (一)統(tǒng)計天氣信息 1、討論統(tǒng)計方法。 (1)可以從天氣日歷上將相應的小紙卡取下來,然后分類 (2)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依次記錄 2、分組統(tǒng)計 發(fā)給相應小組氣溫統(tǒng)計表、云的統(tǒng)計、風的統(tǒng)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tǒng)計表 (二)分析天氣信息 1、反饋:(1)統(tǒng)計云量的小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陰天或多云?哪種天氣最多?哪種天氣最少? (2)統(tǒng)計云的類型的小組:哪種類型的云最常見?哪種類型的云最少見? (3)統(tǒng)計風向的小組:主要刮哪個方向的風? (4)統(tǒng)計風速的小組:這段時間里刮風的天氣多嗎?通常刮大風還是微風? (5)統(tǒng)計降水量的小組:這一季節(jié)的降水量有什么特點? 2、問:綜合各組的統(tǒng)計和分析匯報,能對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進行概括總結嗎? 3、單元評價 (1)問:今天天氣怎樣? (2)互評這個單元的學習情況 第二單元 第一課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現(xiàn)象,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現(xiàn)象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觀察比較活動中,能夠意識到細致的觀察才會使描述更準確。嚴格按照規(guī)范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重點】 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食鹽1、沙1、面粉1、裝水燒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濾紙3、鐵架臺1。(沙在使用前淘干凈。) 【教學過程】 一、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1、學生觀察實驗:取一小匙食鹽和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內,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再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 2、學生匯報觀察現(xiàn)象:食鹽在水里的變化是怎樣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糾正學生的匯報:食鹽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組織討論:哪些現(xiàn)象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鹽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現(xiàn)象能使我們判斷"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書食鹽的溶解現(xiàn)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現(xiàn)象。) 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1、教師講解:食鹽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們可以叫做食鹽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們則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會怎樣呢? 2、學生實驗: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靜靜觀察一會兒,看看面粉在水里的變化,然后再用筷子輕輕攪拌一會兒,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 3、組織匯報: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嗎?把它放置一會兒我們還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4、教師引導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 5、討論:面粉、沙、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6、教師引導:為了作進一步的觀察,我們可以采用過濾的方法。演示折紙和過濾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注意不要將液體濺到濾紙外,倒入漏斗中的液體液面要略低于濾紙的上沿。 7、學生實驗:分別做過濾食鹽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觀察濾紙,匯報觀察結果。 8、交流實驗結果,整理對溶解的新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 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wěn)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實驗中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裝水燒杯4、筷子1、高錳酸鉀1、小藥勺、食鹽1、沙1、面粉1。 【教學過程】 一、 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 1、引導想象: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教師取放演示要規(guī)范,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藥品) 3、引導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 4、學生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高錳酸鉀在水中的分散現(xiàn)象,然后用筷子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xù)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jié)地描述) 5、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樣的變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嗎?它與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異同? 二、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觀察記錄實驗:進一步觀察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比較它們在水中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觀察結果可直接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變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 是溶解還是沒溶解 2、小組交流:修正描述和記錄。 3、全班討論交流:物質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qū)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qū)分的呢? 4、整理記錄:學生對溶解特征的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三課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初步感知和認識溶解現(xiàn)象可以發(fā)生在多種狀態(tài)的物質之間(液體和固體,液體和液體,液體和氣體);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實驗進一步觀察多種物質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根據(jù)溶解的主要特征區(qū)分一些常見的溶解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交流中,將看到的新的“溶解”現(xiàn)象與已知的作比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探究更多溶解現(xiàn)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 根據(jù)溶解的主要特征區(qū)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觀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氣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實驗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體;雪碧(汽水)、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準備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學生觀察咖啡放入水中攪拌之后的現(xiàn)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觀察到的什么現(xiàn)象說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們已經知道食鹽、砂糖、肥皂、咖啡等固體物質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體、氣體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觀察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在水里滴幾滴酒精,觀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幾滴食用油,觀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問: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嗎?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嗎? 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更多的液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解現(xiàn)象。 問:哪些液體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三、觀察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 1、觀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開雪碧(汽水)瓶蓋,觀察液體里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怎樣解釋注射器里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2、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這杯水里有空氣嗎?你是怎樣想的?(生活經驗的提?。? 用試管裝1/3的清水,在酒精燈上稍微加熱。觀察試管壁上是否有小氣泡出現(xiàn)。 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 四、課后繼續(xù)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 教學后記: 第四課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氣體也容易溶解于水。 過程與方法: 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氣體溶解于水的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溶解實驗中認識到細致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意識到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學難點】 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裝30毫升水的燒杯2、筷子1、小勺2、食鹽20克、蘇打20克、汽水1、開瓶器1、注射器1。 【教學過程】 一、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學生觀察:打開桌上的紙包,說說知道里面是什么嗎? 2、教師提問:給20克的食鹽和20克的小蘇打同時放在同樣多的水中做溶解實驗,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誰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 3、引導實驗設計:怎樣進行這個對比實驗比較公平? 4、組織學生實驗: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5、匯報交流: 二、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師出示汽水一瓶,搖一搖請學生觀察液體中出現(xiàn)的氣泡。 2、教師解釋:我們在搖瓶子時從液體里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知道是些什么氣體嗎? 3、學生實驗:觀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紹操作步驟: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5、提問:怎樣解釋注射器里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6、整理本節(jié)課的認識記錄到科學筆記本上。(參考P10) 拓展:怎樣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五溶解的快與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幢砻娣e的大?。?、水的溫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 “ 問題 —假設 —驗證 — 證實 ” 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將對比實驗這種科學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同類科學問題的研究當中去,發(fā)展公平實驗的意識。體驗研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教學重點】 方糖溶解實驗的研究 【教學難點】 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相同條件的控制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筷子1、玻璃杯2、熱水和冷水、糖塊3、食鹽1、勺子1、水槽1。 【教學過程】 一、哪一個溶解的快。 1、復習:一個物體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問:取兩份同樣多的食鹽,每份大約10克,同時放入同樣多的水中(25ml),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食鹽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學生觀察實驗。(教師指導對比方法) 4、整理觀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條件:溫度對溶解有沒有影響呢?(60攝氏度左右,強調安全。) 6、學生觀察實驗。(教師進一步指導實驗操作) 7、整理觀察信息進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塊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2、學生猜想形成假設:用攪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熱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將肥皂切成小塊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實驗設計。(小組設計實驗,用圖示或文字等方法記錄設計方案。) (1)小組討論:怎樣利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每組設計一兩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 (2)各組實驗設計交流匯報補充完善。教師板書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重點指導對比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3)請一組演示其中一個對比實驗,其余學生觀察評議確保每組都能正確操作。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回應假設,總結評價。(注意引導學生反思實驗過程中的不足) 5、整理課堂共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6、下面讓我們來吃一塊方塘,猜猜看,一塊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時間? 第六課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食鹽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無限量地溶解下去。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設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并能根據(jù)計劃開展研究,學會運用數(shù)據(jù)作出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現(xiàn)象的樂趣,發(fā)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溶解實驗中能用觀察到的事實與他人進行交流,并在制定計劃和實驗操作中感受科學探究的嚴謹。 【教學難點】經歷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的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用:食鹽、塑料小勺、筷子、燒杯、水 分組實驗材料:食鹽1小瓶備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鹽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燒杯1、水槽1、天平1。 【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 1、老師桌上有鹽、燒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這些材料做什么實驗? 2、誰愿意和老師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請一學生放一平勺鹽,教師攪拌)大家看到鹽怎么樣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鹽又會怎樣? 3、提問:如果不停地往這杯200ml水里放鹽,不停地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 (板書課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4、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先50ml水來做實驗。(在課題一杯后加上50ml)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的研究計劃 1、請你推測一下,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2、學生猜測:2勺、3勺、5勺…… 3、組織學生討論:想知道誰的猜測正確,該怎么做呢? 4.、組織學生匯報,完善研究計劃。(建議用以下形式表達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 一、研究的問題 50ml水能溶解幾勺食鹽? 二、準備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鹽。 3、小塑料勺、筷子、記錄紙。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難以溶解為止。 3、記錄完全溶解后的勺數(shù)。 四、研究結果 我們發(fā)現(xiàn):50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鹽,即 克食鹽。 5、關鍵性提問:(邊交流邊完成以上研究計劃) (1)一勺鹽怎么算?(滿滿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進去以后,什么時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時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3)要判斷是否溶解是在攪拌時觀察還是攪拌后等一下再觀察呢? (4)一共溶解幾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沒有溶解算6勺) (5)根據(jù)大家討論,我們制定了這份計劃,計劃中哪些地方制定得還不夠完善,可以提出來修改。 三、分組實驗 1、學生根據(jù)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提醒做好研究記錄) 2、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結果 1、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出示一張大表收集學生數(shù)據(jù),如下: 勺 數(shù) 組 別 6勺 7勺 8勺 9勺 10勺 11勺 12勺 13勺 14勺 14勺以上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第5組 第6組 第7組 第8組 第9組 第10組 2、從匯報的數(shù)據(jù)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你們想一想:為什么同樣一杯水里溶解的鹽有多有少呢?(引導學生反思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導致同樣一杯水溶解的鹽不一樣多。) 4、討論:我們怎樣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看大多數(shù)組溶解多少食鹽?) 5、出示天平,測量1勺大約是()克,接下來換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鹽。 6、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鹽。 拓展: 下節(jié)課老師請你把這杯水中的食鹽與水分離出來,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呢?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七課 分離鹽和水的方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用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曬鹽。 過程與方法: 能運用燒杯、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wǎng)、蒸發(fā)皿等工具進行簡單的觀察實驗,經歷觀察比較、描述溶解前后鹽粒特征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其他溶液分離方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 【教學難點】 理解減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進行分離鹽和水。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實驗:飽和鹽水1、食鹽1、清水1、蒸發(fā)皿1、放大鏡1、石棉網(wǎng)1、酒精燈1、三腳架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上一節(jié)課留下來的濃鹽水,請學生觀察后提問:為什么這杯鹽水杯底會有鹽呢?你有什么辦法能使杯底的鹽繼續(xù)溶解嗎?(增加水量) 2、按照學生的說法演示實驗:我們用紙條在杯壁給濃鹽水的液面做個記號,然后一點一點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鹽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臺上讓水蒸發(fā),當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來的刻度時,已經溶解的食鹽會怎樣?(學生思考) 3、繼續(xù)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繼續(xù)蒸發(fā)減少,直到水全部被蒸發(fā)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鹽會怎樣?食鹽會隨水一起蒸發(fā)呢還是會留在杯子里。(學生做解釋) 二、觀察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判斷是否食鹽。 1、講解:用蒸發(fā)的方法水分減少很慢,我們還可以用酒精燈加熱水的方法來加快水分的蒸發(fā),看一看溶液中水分減少后食鹽的變化。 2、出示實驗裝置,介紹各部分名稱。(蒸發(fā)皿、石棉網(wǎng)、酒精燈、三腳架) 3、教師演示實驗操作,學生觀察。 4、強調實驗要點:酒精燈的構造、酒精燈的點火方法、酒精燈的滅火方法、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fā)之前熄滅酒精燈、加熱后實驗器皿會很燙要注意安全。 5、分組觀察:用放大鏡觀察蒸發(fā)皿中留下的物質的形狀、顏色、顆粒大小。 6、集體探討:這些白色顆粒和食鹽一樣嗎?它們也能溶解于水嗎?它們是食鹽嗎?如果在蒸發(fā)皿中留下的是食鹽,說明什么?(鹽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發(fā)后,鹽并沒有隨水分一起蒸發(fā)掉,而是形成了鹽的晶體留在蒸發(fā)皿中。) 7、整理本節(jié)課達成的共同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拓展:閱讀資料P19。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三單元 第一課 聽聽聲音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實驗記錄單、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研究有效進行。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分組實驗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分組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分組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p26途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并記錄下表: 擊打釘子----我聽到的聲音 實驗器材 輕輕擊打 聲音的描述 重一點擊打 聲音的描述 大鐵釘 中鐵釘 小鐵釘 交流: 教學后記: 第二課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能從多個物體發(fā)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準備】 1個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繼續(xù)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fā)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fā)出聲音嗎?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fā)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fā)聲物體 1、分組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分組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 觀察:發(fā)聲的皮筋和不發(fā)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fā)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fā)出的聲音有關嗎? 交流反饋: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龋┰诹Φ淖饔孟?,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教學后記: 第三課 聲音的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fā)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fā)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tài)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lián)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鋼尺、4個同樣的被子內裝有不同量的水、實驗記錄紙、1根橡皮筋、3個長短不同的鐵釘?sh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第一節(jié)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jié)課我們要繼續(xù)來研究聲音的變化。 二、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出示鋼尺:你能想辦法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嗎?----注意: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fā)聲。 2、研究鋼尺幅度大小與音量之間的關系 要求:輕輕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用力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重復3次,并記錄下表。 表格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版 教科版 四年級 上冊 科學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906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