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選擇題
1.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qū)”的歷史功績。他認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綱的評價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為是( ?。?
A.實現國家統一 B.建立隋朝
C.開創(chuàng)三省六部制 D.開創(chuàng)分科考試新局面
2.美國科普作家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在第82位,在西方人眼里隋文帝是僅次于秦始皇的頗具影響力的皇帝。下列能體現隋文帝一生最大作為的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社會經濟發(fā)展
C.開通大運河 D.實現國家統一
3.結束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
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重新統一全國的是( )
A.秦滅六國 B.西晉滅吳 C.隋滅陳朝 D.元滅南宋
4.如圖反映了隋朝( ?。?
A.結束長期分裂,順應了統一的趨勢
B.在面對陳的戰(zhàn)爭中具有絕對性優(yōu)勢
C.文帝時國家的疆域遼闊,國力強盛
D.統治殘暴,引發(fā)農民起義致其滅亡
5.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分折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狀態(tài)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12世紀時,蒙古草原分布著許多部落,各部落之間互相仇殺
B.《全唐詩》輯錄的詩歌有近5萬首
C.唐朝武則天統治時期,大力發(fā)展科舉制,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
D.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
3、分裂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6.隋朝建有含嘉倉、洛口倉等多個糧倉,右圖中的含嘉倉是最大的國家糧倉。經考古發(fā)掘,其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倉窯口徑最大的達18米,最深的達12米。這主要反映了隋朝( )
A.完成統 B.經濟發(fā)展 C.創(chuàng)立科舉 D.輕徭薄賦
7.歷史上稱隋文帝統治時期為“開皇之治”?!伴_皇之治”的表現不包括( ?。?
A.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B.改革政權機構,重視選拔人才
C.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D.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
8.201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之年,蘇州共有4條運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環(huán)古城
4、河)和7個點段(盤門,山塘歷史街區(qū)含虎丘巖寺塔,平江歷史街區(qū)含全晉會館,寶帶橋,吳江運河古纖道)獲得申遺成功。其中,蘇州運河故道,屬于隋朝大運河四段中的( ?。?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9.淮北柳孜運河遺址是我國隋朝大運河建筑遺址的首次發(fā)現,為隋朝大運河路線之謎揭開了謎底,證明了通濟渠的確切走向。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 ?。?
A.鞏固隋朝的統治 B.方便隋場帝南巡
C.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D.保證首都物資供應
10.《北京晚報》2014 年 4 月 10 日報道:飽受爭議的揚州曹莊隋煬帝墓高票入選 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fā)現。關于隋煬帝的表述,下列說法正確
5、的是( ?。?
A.年號開皇,史稱其統治為“開皇之治”
B.在位期間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C.在他統治時期封建社會達到了鼎盛
D.589 年,他在位期間實現了國家南北統一
11.古人贊頌大運河的歷史功效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對此話解讀最正確的是( )
A.開鑿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B.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C.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D.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
12.2019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說:“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币韵滤逄茣r期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做不到這一點的是( ?。?/p>
6、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13.以下不屬于隋朝滅亡的原因的是( ?。?
A.隋煬帝的殘暴驕奢 B.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C.農民起義的打擊 D.少數民族起兵反叛
14.如圖是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宣傳海報。該劇藝術再現了展現了隋亡唐興的情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隋煬帝的暴政 B.外族入侵
C.開挖大運河 D.營建東都洛陽
二.材料題
15.隋朝在我國歷史上因繁榮而輝煌,因短暫而惋惜,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隋文帝于589年滅陳,統一全國。文帝勵精圖治,發(fā)展政治經濟,到隋文帝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四五十年
7、,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貞觀政要》
材料二:煬帝大業(yè)元年,發(fā)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轉輸。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河及淮,通涿郡,筑長城千余里,皆征百萬余人。丁男不充,以婦人從役,死者大半。有三駕東征遼澤,皆興百余萬眾。
﹣﹣《通典》
材料三: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材料四:到了隋末,社會狀況是:“父母不保其子,夫妻相棄于匡床,萬戶澤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
﹣﹣《舊唐書﹣李密傳》
(1)從材料一反映的史實結合課本知識概括隋文帝統一后采取了哪些治國理政措施?
(2)從材料二中概
8、括隋煬帝即位后的暴政。(寫出其中兩點)
(3)材料三中作者對大運河的開通持什么觀點?結合上述材料請你以唯物史觀評價大運河的開通。
1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天下轉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材料三“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汴河懷古》
材料四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渠”與“河”具體指的是什么?是誰在位時開通的?開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結合
9、如圖,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別指今天的什么地方?該河以哪里為中心?
(3)結合材料二的觀點,你認為該河的開通在當時有何積極意義?材料三、材料四中皮日休、胡曾的觀點有何共同之處?
(4)材料四中“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歷史事實是什么?你認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A。
2. D。
3. C。
4. A。
5. D。
6. B。
7. C。
8. D。
9. A。
10. B。
11. C。
12. B。
13. D。
14.A。
二.材料題
15. (1)注意改革制度,發(fā)展生產,注重吏治。
(2)營建東都洛陽,開
10、鑿大運河;百姓徭役和兵役負擔沉重。
(3)觀點:隋朝的滅亡就是和大運河的開通有直接關系;我們應辯證的看待大運河的開通,隋朝大運河便利了南北運輸,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隋朝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同時也因該看到由于大運河的開通弄得勞民傷財,民聲鼎沸這也是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16. (1)大運河;隋煬帝;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分別指今天的北京和江蘇揚州;中心:洛陽。
(3)積極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相同之處: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4)反映了隋煬帝巡游江南和隋末農民起義等歷史事實;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在于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或隋的暴政),大運河的開鑿并不能使隋朝滅亡。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