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1.1《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1.1《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1.1《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docx(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地球與地球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了解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儀的基本結構。 3、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能夠運用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艱辛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經緯網定位的學習是地理學的基礎,也是地球和空間科學的基礎,歷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課的學習,通過“讓學生感知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關科學史的教育”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通過對地球儀反復觀察運用及經緯網的學習,樹立地球上空間概念的“骨架”,可以說本節(jié)課不僅是初中地理學習和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而且是終身學習地理的基礎。 學生是剛剛步入初中的初一學生,雖然他們在小學科學課上學習過地球,但是僅限于認識地球的形狀,而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空間能力不足,所以對經線、緯線及經緯度的位置的確認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成了本章的難點。 教學重點 1、根據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2、用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找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中的四個關鍵點。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次一級難點也是學生的易錯點是東經與西經及其代號(E、W),南緯與北緯及其代號(S、N)的判讀和區(qū)分。 教學方法 觀察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講授新課】 [板書]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jié) 地球和地球儀 [講述] 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給我們帶來了光與熱;而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又可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給漆黑的大地灑下一片銀光。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狀呢?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狀的呢?(通過問題引起懸念,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板書]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讀圖] 課本第二頁“地球衛(wèi)星照片” [教師提問] 地球是什么形狀? [學生回答] 是一個球體。 [板書](一)形狀:球體 [引導] 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之謎。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活動]讀教材圖1.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并回答:圖片展示了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哪幾個代表性事件?各達到什么認知水平?接下來,我們一步步來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這一個漫長的過程。 [板書] 1、天圓地方——“蓋天說” 古代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蓋天說符合當時人們的觀察常識,可是又難圓其說,比如方形的地和圓形的天怎樣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問題。于是天圓地方不斷修正和完善:“天與地并沒有連在一起,而天像一把大傘高高懸在大地上,用繩子縛住它的樞紐,周圍還有8根柱子支撐著,好像頂部為圓拱形的涼亭那樣”。但是,這8根柱子撐在什么地方呢?天蓋的傘柄插在哪里?繩子又栓在哪里呢?天圓地方說無法回答。 [講述] 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很多現(xiàn)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平。例如:當人們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然后橫過整個天空,再落向西邊。疑問:如果天空果真是與大海相接,那么太陽又是怎樣穿過遼闊的大海,回到每天升起的地方呢?再加上生產的發(fā)展,使人們有可能進行更廣泛的航海活動,這時人們又發(fā)現(xiàn):船離岸后,先是船身逐漸消失,繼而桅篷又漸漸消失。這種情況使人們發(fā)現(xiàn)大地在大范圍內不可能是平直的。 于是人們臆想中大地變成了一只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這就是天如斗笠,地如覆盤——新“蓋天說”。 [板書] 2、天如斗笠,地如覆盤——“新蓋天說” [講述] “新蓋天說”提出了大地是拱形,即曲面的概念,比“蓋天說”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它仍然不能夠解釋一些現(xiàn)象。 后來人們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板書] 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活動] 觀察并回答麥哲倫的航行路線。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首次以事實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是人類認識史上的重大突破(教師利用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進行科學觀教育)。 [承接] 人類為了追求真理,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卻無法阻止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對地球真實面貌的探求從來都沒停止過。請看圖1.1“地球衛(wèi)星照片”。 [板書] 4、地球衛(wèi)星照片 [講述] 自從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以來,人類進入了航天時代。第一次實現(xiàn)了從地球以外的太空看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確證了地球是球形。從加加林——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和從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到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的人,再到楊利偉——中國航天第一人,所有的宇航員無一不說,從太空看地球漂亮極了,美麗極了。 [歸納] 直覺 臆想 證實 確證 天圓地方 太空觀察衛(wèi)星照片 環(huán)球航行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盤 [教師提問]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有哪些證據說明地球是球體? [學生回答后總結] 在海邊看行駛的帆船,從遠方駛來,先見桅桿,再見船身,反之離去時,先見船身消失,最后桅桿消失;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成功;地球衛(wèi)星照片;登高望遠等。 [承轉] 現(xiàn)代科技使人們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還精確測定了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球究竟有多大? [讀圖] 教材圖1.2 [板書](二)地球的大小 [學生活動] 分析圖中數據并回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教師講解] 精確的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這也說明地球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大球體。所以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教師小結] 從人類認識地球這個過程來看,我們要像先輩們那樣,對待科學要堅持嚴謹、執(zhí)著的態(tài)度和為探索真理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只有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fā)現(xiàn)和掌握真理。 [講述] 地球的體積非常龐大,人們難以真正觀察其全貌。為了便于學習和研究地球知識,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板書]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觀察] 教師展示地球儀,讓學生觀察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在地球儀上是如何表示的? [提問] 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后總結]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如用來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3、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儀轉動的地軸,而這根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希望本節(jié)課成為同學們探索地球奧妙的開篇,愿大家今后對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研究更深入! 【板書設計】 第1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jié)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形狀:球體 1、天圓地方——“蓋天說” 2、天如斗笠,地如覆盤——“新蓋天說” 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4、地球衛(wèi)星照片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教學反思】 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但是由于教材所給材料比較單薄,在教學中講起來比較枯燥,學生聽起來也比較乏味。如果能夠通過資料收集,讓學生表演節(jié)目,可能課堂氣氛會更好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合作學習,進行了很好的科學史教育。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 3、請你列舉出至少兩個例子說明地球是球體。 【導入新課】 《泰坦尼克號》片段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出發(fā)開往美國的紐約,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這時船長寫出(5114W,4146N),并向外發(fā)出求救信號。 思考:當你在茫茫的大海上發(fā)生意外時,對外呼救如何說明自己的位置?救援船是怎樣準確而迅速地找到出事地點呢?泰坦尼克號船長寫出(5114W,4146N),你能看懂嗎?其實船長正是利用經緯網來告訴救援人員自己的位置。那到底什么是經緯網,什么又是經線緯線呢?這就是我們這堂課所要講的內容。 【講授新課】 [板書] 三、緯線和經線 1、再認地球儀 活動1:讀圖1.7“簡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或地球儀,讓同學們找出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南北極點、緯線、經線、地軸) 活動2:(展示地球儀)在地球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結合圖1.11)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板書] (一)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活動3: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展示地球儀并提示:指示方向、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等) [板書] 2、特點: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赤道最長,向兩極變短 活動4: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 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線,經線有什么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結合圖1.10) 活動5: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幾條經線。 [歸納板書] (二)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歸納: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承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qū)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實際上,地球里并不是真的有一根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線和緯線。 板書:四、緯度和經度 表格歸納 緯度 經度 度數起點線 赤道,即0緯線(圖1.9) 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圖1.8) 度數劃分 從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作90,分別為北緯和南緯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分別為東經和西經 度數的變化 北緯度向北增大,南緯度向南增大 東經度向東增大,西經度向西增大 代號 北緯代號為N,南緯代號為S 東經代號為E,西經代號為W 半球的界線 南北半球分界線為赤道 東西半球分界線為20W和 160E(畫圖講解) [課堂練習] 標注南北緯、東西經代號 0 10 30 20 20 30 0 10 B圖 A圖 50 40 30 20 10 20 0 10 10 20 D圖 C圖 [承轉] 學習了經緯線,明確了經緯度,我們就可以判讀經緯網圖。 [板書]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講述:當我們把經線圖和緯線圖合二為一時,將會構成一個網格狀的圖形,你們能給它起一個名字嗎?(經緯網) 問題1:真正的地球上有沒有經緯網的存在呢? 問題2那為什么我們要在地球儀上設有這些經緯網嗯?(我們研究經緯網的目的就是為了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活動6:假設現(xiàn)在我們班的位置也是一張經緯網地圖,而我們任何一位同學都有明確的經度和緯度,我們一起來找一下自己的經度和緯度是什么。 [師生互動] :“座位經緯網練習”,老師明確赤道、本初子午線和北方,以及每排每列相隔20度,學生自己找自己的經度和緯度。老師任點其中的經線和緯線或某一點,要求學生對應站起來,看誰反應快。 面對講臺第一排:北緯40度 面對講臺第二排:北緯20度 面對講臺第三排:赤道 面對講臺第四排:南緯20度 面對講臺第五排:南緯40度 面對講臺第六排:南緯6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一列:東經6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二列:東經4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三列:東經2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四列:本初子午線 面對講臺右邊第五列:西經2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六列:西經4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七列:西經60度 面對講臺右邊第八列:西經80度 [轉承]:好,下面聽清楚我點的這個經度和緯度“經度60度,緯度40度”,應該誰站起來呢? 講述:可見如果我只知道經度和緯度,沒有明確好到底是北緯還是南緯,是東經還是西經,我們是可以找到有四個地方的。 [課堂練習] 書本第8頁活動的第二小題“小明到底應該去哪里參加夏令營活動呢?” 【課堂總結】 可見明確了經緯網的位置,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地球上找到這個地方,同時經緯網還廣泛應用在軍事、航海、旅游、天氣觀測等許多方面。因此,學好經緯網知識,不但有利于同學們學好地理,而且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幫助。 【布置作業(yè)】 地理填充圖冊P3:4—8四道題 【板書設計】 三、緯線和經線 (一)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赤道最長,向兩極變短 (二)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四、緯度和經度 緯度 經度 度數起點線 赤道,即0緯線(圖1.9) 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圖1.8) 度數劃分 從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作90,分別為北緯和南緯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分別為東經和西經 度數的變化 北緯度向北增大,南緯度向南增大 東經度向東增大,西經度向西增大 代號 北緯代號為N,南緯代號為S 東經代號為E,西經代號為W 半球的界線 南北半球分界線為赤道 東西半球分界線為20W和 160E (畫圖講解)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教學反思】 經緯線、經緯度、經緯網定位的知識歷來是初中教學的難點,許多同學分不清東西半球、南北緯、東西經的代號。鑒于此,在上課中,我畫了多幅圖來講解。同時借助地球儀,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達到了增強記憶的效果。但還有小部分學生對于本課內容存在疑惑,有待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復習鞏固。 一、 復習 1、緯線、經線形狀,指示方向,長度,代號 2、南北、東西半球分界線 3、找出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 二、新課 經緯網定位-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球和地球儀 人教版七 年級 地理 上冊 1.1 地球 地球儀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937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