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二單元.doc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二單元.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二單元.doc(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黃河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首歌詞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xiàn)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贊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nèi)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nèi)涵。 教學設計: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xiàn)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diào)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fā)并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適當?shù)囊魳繁尘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jié)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偟膩碚f,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huán),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jīng)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zhàn)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nèi)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jīng)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wèi)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wèi)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強調(diào)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qū)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币痪淇傤I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xiàn)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fā)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shù)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jié)、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chuàng)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內(nèi)容研討 (一)、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二)、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三)、歌詞部分在“頌黃河”之前,對黃河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哪一個詞總領,表現(xiàn)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xiàn)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四)、品嘗“頌黃河”部分。 1、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2、歌詞中反復出現(xiàn)的“啊!黃河!”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xiàn),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fā)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wèi)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chǎn)生、發(fā)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yǎng)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wèi)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五)、“頌黃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個尾聲,想想看,這一尾聲起什么作用?詩歌最后兩句采用什么修辭方法,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fā)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中國。 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反復起強調(diào)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六)、1、品賞詩歌的語言特點和風格。學生談一談:你認為這首詩的風格屬于哪一種?為什么?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明確:本詩屬于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并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fā)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2、、小結。(大屏幕顯示下列板書) 序曲:描繪雄姿和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yè)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愿望和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征)——中華民族 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xiàn)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復(3)比喻擬人 三、學生自由暢談,說一說在讀詩時,你從詩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結合一句詩來想像,也可結合幾句詩來談,還可結合全文來說。 四、拓展延伸,參與實踐。 1、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談談我們應為振興中華作出怎樣的貢獻,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么做? 2、課后向老人詢問抗日救亡時的小故事。 附板書: 最后一課 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的相關知識 2、學習本文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方法。 3、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母語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人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 2、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介紹小說常識 A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B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nèi)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C小說要素: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來塑造人物) D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huán)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xiàn)人物性格、感情) E情節(jié)(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 二、導入 三、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學生介紹師補充——這篇小說是以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zhàn)爭為主。) 四、學習詞語 五、整體感知 1解題: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zhàn)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qū)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線索 (“我”的見聞感受。) 3分析文章結構。 A(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xiàn)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B(7-23)認真上課(發(fā)展)表現(xiàn)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心里萬分難受,感情發(fā)生變化 C(24-末)宣布散學(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六、布置作業(yè) 1、復述故事 2、課后練習一 3、劃出環(huán)境描寫,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huán)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tài)。 社會環(huán)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對課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喧鬧——(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tài)度:罵——態(tài)度溫和 老師衣著: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們: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板書設計 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故事情節(jié):一(1-6)上學路上(開端) 二(7-23)認真上課(發(fā)展) 三(24-末)宣布散學(高潮、結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 復習詞語 2、 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二分析課文 1、 復述基本情節(jié) 2、 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人? 上課前:怕老師、貪玩、無知、幼稚、討厭學習,但有自制力。 上課時:詫異、懊悔、難受,喜歡學習,覺得老師是可憐的人。 下課時:具有了愛國感情(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B什么原因使他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他自己本質(zhì)不壞;即將失去國家,對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在韓麥爾先生及小鎮(zhèn)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下,處在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的氛圍中) C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jié)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法國侵略者強行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憤和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詞不達意,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珍視這最后一課,并把學好祖國語言作為愛國的神圣職責,因面產(chǎn)生了高度的學習熱情。當老師提問時不會,而感到難受,說明有了羞恥感。學習文法易懂,說明學習態(tài)端正了。他特別用心去聽,老師也特別用心教,因而能聽懂。) D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 (1小弗郎士本質(zhì)不壞,2受到老師的影響,3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fā)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 E在小弗郎士發(fā)生變化的因素中,韓麥爾先生起著一個重要作用,他也是都德著力要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一們法語教師,更是一們對祖國充滿熱愛的愛國志士,請找出具體表現(xiàn)。 F為什么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呢? (韓麥爾先生身為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臺,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著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臺,既表現(xiàn)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diào)動了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G分析最后一部分: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么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有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jīng)到了,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而我從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他的愛國精神,使我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是一位愛國志士?!皯K白”不能換“蒼白”,因為慘白帶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厲害,可怕,而蒼白多指病容。) H文中有哪些動詞很好地表現(xiàn)了他的思想感情? (轉(zhuǎn)、拿、使、寫,一連串的動作表現(xiàn)了他的痛苦心理,傾注了他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 I出表現(xiàn)他內(nèi)心極度悲痛的詞語,簡要分析它的表達作用? (“寫大字”“呆住”“做手勢”,“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一方面表現(xiàn)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現(xiàn)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xiàn)實,陷入了極大痛苦之中。因為內(nèi)心激動,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因而“哽住了”。) J“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法蘭西萬歲”幾個光彩大字,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心聲,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也是法國人民愛國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這樣收尾,深化了主題,同時意境深遠,給讀者以豐富想象的余地。 K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韓麥爾先生既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循循善誘、受人尊敬的老師,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yè)和祖國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熱愛祖國語言,有崇高的愛國情,高度的民族責任感,有戰(zhàn)勝敵人的執(zhí)著信念。)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小弗郎士:貪玩、不愛學習、→→熱愛學習,認真聽課,懊悔過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痛恨敵人 怕老師→→、同情、理解、敬愛老師。 韓麥爾先生:有40年教學經(jīng)驗的循循善誘、受人尊敬的老師,關心祖國命運的愛國者,有崇高的愛國感情。 第三課時 一復習提問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理解人物形像 三分析文章重點語句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亡了國當了奴隸,如何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fā)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所以說這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2、怎樣理解韓麥爾說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而且由于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里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3、鐘聲、號聲為什么使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鐘聲顯示著最后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澳樕珣K白”是他內(nèi)心痛苦已極的表現(xiàn)。) 4、“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現(xiàn)力量。 (通過上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于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過。) 5、“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說明大家感覺這一節(jié)課過得非???,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四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或是你欣賞的句子共同研討 五課后練習 六小結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誦讀課文,品味語言,理解文中含義生動的比喻句。 2.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解“雄健的精神”,體味作者的感情,領悟文章的語言美。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正確地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及比喻中蘊涵的哲理。 擬用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些詩句中,詩人的愛國情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心懷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眾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們用語言詮釋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這其中就有李大釗,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美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二、作家作品 1、李大釗:他就是我們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驅(qū)者,他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24歲時留學日本,參加過討伐袁世凱運動,27歲回國,擔任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和陳獨秀一起編進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領導了“五?四”運動。1927年被反動軍閥張作霖殺害,年僅38歲。李大釗的小品散文有一種驚世駭俗,氣沖霄漢,坎鏜的神韻,是他進行推翻舊世界的洪邁精神的反映,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就是一篇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充滿樂觀精神的雄文。 2、課文背景:此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1923年,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一件慘案——“二?七”慘案,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而李大釗等革命先驅(qū)者則已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經(jīng)全身心地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之中,李大釗正是在這件事后寫下了這篇文章的。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他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使救國的事業(yè)變成全民的事業(yè)。全文不滿500字,但內(nèi)容豐富,激情澎湃。 三、初讀積累 1.范讀,學生勾畫出應該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詞語。 逼狹(xi)崎嶇(qqū)阻抑(y) 逼狹:狹窄。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擋、抑制。 魄勢:氣魄形勢. 回環(huán)曲折:曲折環(huán)繞。 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也是這樣。 固是高高興興地往前走:本來。 奇絕壯絕的境界:雄奇壯美到了極點。 老于旅途的人:在旅途上衰老。 以成其濁流滾滾:以致使它成為…… 2、感悟本文語言特點。 討論明確:本文語言氣勢磅礴,鏗鏘有力;大量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含義深刻。 3、指名朗讀各段,每讀完一段即歸納各段內(nèi)容,研究寫了什么、怎么歸納? 討論點拔: 1自然段: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2自然段: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3自然段: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4自然段: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5自然段:中華民族國運艱難,需要我們發(fā)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4、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和寫作目的。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比喻句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課時內(nèi)容。 二、再課文,賞析課文。 1.從課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系,你能結合文章,把二者的關系說出來嗎? 討論明確: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fā)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fā)展而奮斗、奉獻。 2.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黃河頌”,它歌頌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的精神,學生感悟作者的寫作思路。 點拔: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層層深入的:人類歷史道路→民族生命過程→人類歷史生活→中華民族史路→中華民族精神。 3.全文運用了比喻的表現(xiàn)手法來說明在艱難的國運下雄健的中華兒女有著雄健的精神的深刻道理。試找出文中所用的比喻句,加以分析,說說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懷? 講解: ①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長江大河有時在平原上一瀉萬里,有時卻在叢山疊嶺中回環(huán)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亦復如是”。 ②用旅行來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③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 ④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⑤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中華民族歷史的向前發(fā)展。 ⑥用“曲折回環(huán)……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⑦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喻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這些比喻表現(xiàn)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作者內(nèi)心的豪情壯志,他有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對祖國忠誠、有為中華民族出路灑熱血拋頭顱的勇氣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從而讓我感悟到李在釗先生的人格風范。 4.文中是怎樣描述“艱難的國運”的?怎樣理解這“艱難的國運”? 講解明白: (1)文中把艱難的國運”描述為“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它逼狹,崎嶇,險阻。 (2)指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國家命運很艱險(當時國外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5.作者認為在“艱難的國運”下,中國有“雄健的國民”。那么(1)“雄健的國民”有怎樣的精神?(2)怎樣理解“雄健”的含義?找出文中的相關詞語來說明。(3)“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點拔: (1)雄健的國民應該有雄健的精神,即民族精神。 (2)“雄健”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①自然(長江大河、揚子江):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3)“雄健的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指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精神;這種精神使人們在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 6.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及“趣味”,該如何理解?找出相關語句來加以賞析。 講解:例如“一種冒險的美趣”,“奇趣橫生”,“一種壯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作者提到的這種種趣味,其實都是經(jīng)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人類在經(jīng)歷挫折、艱難、險阻之后獲得成功,必然會更加感到一份珍貴的快樂和幸福。高爾基在《海燕》中叫做“戰(zhàn)斗的歡樂”,毛澤東則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歡樂”、這“樂”,就是本文中的“趣味”。這種快樂和幸福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可以體會到的。 三、感悟拓展 1.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引用李大釗先生的名言,學生朗讀并背誦李大釗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發(fā)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fā)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lián)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2.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lián)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發(fā)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樣會“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遇見“崎嶇險路”,出現(xiàn)“奇絕壯絕的境界”,這些雖然與李大釗所處的時代條件已完全兩樣,但是仍然需要我們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 3.比較本文和《黃河頌》,你認為“雄健的精神”是不是就是“偉大堅強”的黃河精神。 四、再讀課文,總結全課 本文作者以長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華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歷史征途,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堅信革命必勝,民族必興,氣魄雄健豪壯,表現(xiàn)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五、作業(yè)安排 1.課后“思考與練習”相關題; 2.仿寫課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學習“有時……有時”“愈……愈……”的句式。 3.摘抄文中你所喜歡的語句。 六、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 雄?。孩僮匀唬汉坪剖幨?,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雄健的精神: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標〗 ?。薄⒄J知目標:了解當時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作者內(nèi)心獨白式的創(chuàng)作手法,領會作者大量運用鋪排的描述。 2、方法過程目標:品味文中的關鍵意象和關鍵語句,通過品味,喚起學生的共鳴。 ?。?、情感目標:通過課文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的熱愛,喚起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的共鳴。 〖教學難點及重點〗 ?。薄⑼ㄟ^課文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的熱愛,喚起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的共鳴。 ?。病⒆髡哌\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著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課文導入 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破產(chǎn)的中國農(nóng)民,漂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揣著一撮家鄉(xiāng)的泥土。當時離鄉(xiāng)別井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xiāng)井土”。直到現(xiàn)在,海外華僑的床頭箱里,還有人藏著這樣的鄉(xiāng)井土!,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們也要學習的一段被迫離開自己深愛的土地后的誓言,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nèi)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著有長篇小說《曹雪芹》和《科爾沁旗草原》,成為東北作家群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作家之一。 二、出示目標(教師明確) 三、學習字詞 自學指導: ?。?、自己把生字詞讀一遍,并在隨堂作業(yè)上寫一遍并注音。 ?。?、借助文中的注釋,理解并記憶生字詞的意思。 ?。?、把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注音記住字形:熾痛 嗥鳴 斑斕 讕語 怪誕 亙古 默契 田壟 蚱蜢 污穢 四、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這遍文章所講述的故事很感人,現(xiàn)在我就請同學以最快的速度將課文提示及文章朗讀一遍,聽清楚這樣幾個小問題: (教師提問的同時要強調(diào)問題,并讓學生在書中作勾畫并即使思考) ?。?、通過讀課文提示你了解了什么?(重在提取重要的知識點) ?。〞r間,背景,事件,學習本課要完成的目標和任務等) ?。病⒈疚哪阏J為想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释恋木鞈俸蜔釔壑椋? 五、研讀賞析 自學指導: ?。?、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標題“土地的誓言”? 明確:(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fā)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fā)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边@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的誓言”。) ?。?、面對土地,作者發(fā)出了哪些誓言?(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明確:我必須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板書) ?。场⒌降资鞘裁礀|西催促著作者一定要回到那個日思夜想的地方──故鄉(xiāng)? 明確:從作者心底里有一種聲音在呼喚著,(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有感情的朗讀。)從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來講,那片土地對于他來講是那樣的熟悉,(請同學們來講講看作者眼中的那片土地是怎樣的一片土地。) ?。?、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chǎn)?作者用了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qū)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聯(lián)想? 明確:教師小結: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xiàn),展現(xiàn)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品味形容詞和短語的修飾作用。這段話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和短語修飾事物,使事物帶上豐富的、耐人尋味的意味。 5、你覺得寫了很多事物,你覺得有沒有煩瑣之嫌? 六、問題探究 自學指導: ?。?、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明確: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2、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 ?、拧∵\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fā)感情。 ⑵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xiāng)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么豐饒” 等句子。) ?、恰∪朔Q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七、拓展延伸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fā)自己對土地的感情。你的家鄉(xiāng)留給你這樣的印象?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xiāng),表達你對它的情感。字數(shù)不限。 八、作業(yè)布置 你覺得這篇文章中哪些語句寫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找出來,讀一讀,背一背,并摘抄到日記本上。 木蘭詩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1. 木蘭形象的理解。 2. 各種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3、“樂府詩”——繼《詩經(jīng)》《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nèi)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英雄氣概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zhàn)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樣來體現(xiàn)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并當堂背誦。 2、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3、培養(yǎng)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文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上節(jié)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nèi)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例舉: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b戰(zhàn)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薄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ń榻B對偶、夸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從而表現(xiàn)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zhàn)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xiàn)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xiàn)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并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四、探究發(fā)現(xiàn)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么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xiàn)在在西南地區(qū)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征,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xiāng),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布置作業(yè)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shù)300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年級 下冊 語文教案 第二 單元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1018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