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個月復(fù)習(xí)數(shù)學(xué)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6練
《【高考前三個月復(fù)習(xí)數(shù)學(xué)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6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考前三個月復(fù)習(xí)數(shù)學(xué)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6練(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6練 完美破解立體幾何證明題 [題型分析高考展望] 立體幾何證明題,是高考必考題,證明平行、垂直關(guān)系是主要題型,特別是垂直關(guān)系尤為重要.掌握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并能靈活運用是解題的根本.學(xué)會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證明技巧是提升推理能力的關(guān)鍵,在二輪復(fù)習(xí)中,通過專題訓(xùn)練,使解立體幾何證明的能力更上一層樓,確保該類題型不失分. 常考題型精析 題型一 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例1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S是B1D1的中點,E、F、G分別是BC、DC、SC的中點,求證: (1)直線EG∥平面BDD1B1; (2)平面EFG∥平面BDD1B1. 點評 證明平行關(guān)系的方法 (1)證明線線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平行公理,即證明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 ②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轉(zhuǎn)換; ③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證明; ④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證明. (2)證明線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證明線面平行轉(zhuǎn)化為證明線線平行; 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把證明線面平行轉(zhuǎn)化為證明面面平行. (3)證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證明面面平行,依據(jù)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個面內(nèi)兩條相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即可,從而將證明面面平行轉(zhuǎn)化為證明線面平行,再轉(zhuǎn)化為證明線線平行. 變式訓(xùn)練1 (2015廣東)如圖,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與長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 (1)證明:BC∥平面PDA; (2)證明:BC⊥PD; (3)求點C到平面PDA的距離. 題型二 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例2 如圖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為等邊三角形,AD=DE=2AB,F(xiàn)為CD的中點. 求證:(1)AF∥平面BCE; (2)平面BCE⊥平面CDE. 點評 (1)證明線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線面垂直的判定轉(zhuǎn)化為證明線線垂直;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把證明線面垂直轉(zhuǎn)化為證明面面垂直; ③利用常見結(jié)論,如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則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 (2)證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證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證明一個面過另一個面的一條垂線,將證明面面垂直轉(zhuǎn)化為證明線面垂直,一般先從現(xiàn)有直線中尋找,若圖中不存在這樣的直線,則借助中點、高線或添加輔助線來解決. 變式訓(xùn)練2 (2014廣東)如圖(1),四邊形ABCD為矩形,PD⊥平面ABCD,AB=1,BC=PC=2,作如圖(2)折疊,折痕EF∥DC.其中點E,F(xiàn)分別在線段PD,PC上,沿EF折疊后點P疊在線段AD上的點記為M,并且MF⊥CF. (1)證明:CF⊥平面MDF; (2)求三棱錐M-CDE的體積. 題型三 空間中的平行、垂直綜合問題 例3 (2015山東)如圖,三棱臺DEF-ABC中,AB=2DE,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1)求證: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證:平面BCD⊥平面EGH. 點評 (1)立體幾何中,要證線垂直于線,常常先證線垂直于面,再用線垂直于面的性質(zhì)易得線垂直于線.要證線平行于面,只需先證線平行于線,再用線平行于面的判定定理易得. (2)證明立體幾何問題,要緊密結(jié)合圖形,有時要利用平面幾何的相關(guān)知識,因此需要多畫出一些圖形輔助使用. (3)平行關(guān)系往往用到三角形的中位線,垂直關(guān)系往往用到三角形高線、中線. 變式訓(xùn)練3 在如圖所示的幾何體中,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MA⊥平面ABCD,PD∥MA,E、G、F分別為MB、PB、PC的中點,且AD=PD=2MA. (1)求證:平面EFG∥平面PMA; (2)求證:平面EFG⊥平面PDC; (3)求三棱錐P-MAB與四棱錐P-ABCD的體積之比. 高考題型精練 1.(2015廣東)若直線l1和l2是異面直線,l1在平面α內(nèi),l2在平面β內(nèi),l是平面α與平面β的交線,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l與l1,l2都不相交 B.l與l1,l2都相交 C.l至多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 D.l至少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 2.(2015玉溪質(zhì)檢)已知直線l⊥平面α,直線m∥平面β,則“α∥β”是“l(fā)⊥m”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條件 3.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BC、CD的中點,AC∩EF=G.現(xiàn)在沿AE、EF、FA把這個正方形折成一個四面體,使B、C、D三點重合,重合后的點記為P,則在四面體 P-AEF中必有( ) A.AP⊥△PEF所在平面 B.AG⊥△PEF所在平面 C.EP⊥△AEF所在平面 D.PG⊥△AEF所在平面 4.(2015煙臺模擬)已知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給出下列四個條件:①存在一條直線a,a⊥α,a⊥β;②存在一個平面γ,γ⊥α,γ⊥β;③存在兩條平行直線a、b,a?α,b?β,a∥β,b∥α;④存在兩條異面直線a、b,a?α,b?β,a∥β,b∥α,可以推出α∥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2014浙江)設(shè)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 ) A.若m⊥n,n∥α,則m⊥α B.若m∥β,β⊥α,則m⊥α C.若m⊥β,n⊥β,n⊥α,則m⊥α D.若m⊥n,n⊥β,β⊥α,則m⊥α 6.設(shè)l,m,n表示不同的直線,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①若m∥l,且m⊥α,則l⊥α; ②若m∥l,且m∥α,則l∥α; ③若α∩β=l,β∩γ=m,γ∩α=n,則l∥m∥n; ④若α∩β=m,β∩γ=l,γ∩α=n,且n∥β,則l∥m. 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 A.1 B.2 C.3 D.4 7.如圖,已知六棱錐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邊形,PA⊥平面ABC,PA=2AB,則下列結(jié)論中: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線BC∥平面PAE;④∠PDA=45. 其中正確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確的序號都填上). 8.如圖,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面BB1C1C為菱形,B1C的中點為O,且AO⊥平面BB1C1C.則B1C與AB的位置關(guān)系為________. 9.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邊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動點,當(dāng)點M滿足________時,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寫一個你認為是正確的條件即可) 10.(2014山東)如圖,四棱錐P-ABCD中,AP⊥平面PCD,AD∥BC,AB=BC=AD,E,F(xiàn)分別為線段AD,PC的中點. (1)求證:AP∥平面BEF; (2)求證:BE⊥平面PAC. 1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別是CD、PC的中點.求證: (1)PA⊥底面ABCD; (2)BE∥平面PAD; (3)平面BEF⊥平面PCD. 12.(2014四川)在如圖所示的多面體中,四邊形ABB1A1和ACC1A1都為矩形. (1)若AC⊥BC,證明:直線BC⊥平面ACC1A1; (2)設(shè)D,E分別是線段BC,CC1的中點,在線段AB上是否存在一點M,使直線DE∥平面A1MC?請證明你的結(jié)論. 答案精析 第26練 完美破解立體幾何證明題 ??碱}型精析 例1 證明 (1)如圖,連接SB, ∵E、G分別是BC、SC的中點, ∴EG∥SB. 又∵SB?平面BDD1B1, EG?平面BDD1B1, ∴直線EG∥平面BDD1B1. (2)連接SD, ∵F、G分別是DC、SC的中點,∴FG∥SD. 又∵SD?平面BDD1B1,F(xiàn)G?平面BDD1B1, ∴FG∥平面BDD1B1,由(1)知, EG∥平面BDD1B1,且EG?平面EFG, FG?平面EFG,EG∩FG=G, ∴平面EFG∥平面BDD1B1. 變式訓(xùn)練1 (1)證明 因為四邊形ABCD是長方形,所以BC∥AD,因為BC?平面PDA,AD?平面PDA, 所以BC∥平面PDA. (2)證明 因為四邊形ABCD是長方形,所以BC⊥CD,因為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PDC,因為PD?平面PDC,所以BC⊥PD. (3)解 如圖,取CD的中點E,連接AC和PE.因為PD=PC,所以PE⊥CD,在Rt△PED中,PE===.因為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PE?平面PDC,所以PE⊥平面ABCD,由(2)知:BC⊥平面PDC,由(1)知:BC∥AD,所以AD⊥平面PDC,因為PD?平面PDC,所以AD⊥PD.設(shè)點C到平面PDA的距離為h,因為V三棱錐CPDA=V三棱錐PACD, 所以S△PDAh=S△ACDPE, 即h===, 所以點C到平面PDA的距離是. 例2 證明 (1)如圖,取CE的中點G,連接FG,BG. ∵F為CD的中點,∴GF∥DE且GF=DE. ∵AB⊥平面ACD, DE⊥平面ACD, ∴AB∥DE,∴GF∥AB. 又AB=DE,∴GF=AB. ∴四邊形GFAB為平行四邊形, ∴AF∥BG. ∵AF?平面BCE,BG?平面BCE, ∴AF∥平面BCE. (2)∵△ACD為等邊三角形,F(xiàn)為CD的中點, ∴AF⊥CD. ∵DE⊥平面ACD,AF?平面ACD,∴DE⊥AF. 又CD∩DE=D,故AF⊥平面CDE. ∵BG∥AF,∴BG⊥平面CDE. ∵BG?平面BCE,∴平面BCE⊥平面CDE. 變式訓(xùn)練2 (1)證明 因為PD⊥平面ABCD,AD?平面ABCD, 所以PD⊥AD. 又因為ABCD是矩形,CD⊥AD,PD與CD交于點D, 所以AD⊥平面PCD.又CF?平面PCD, 所以AD⊥CF,即MD⊥CF. 又MF⊥CF,MD∩MF=M, 所以CF⊥平面MDF. (2)解 因為PD⊥DC,BC=2,CD=1,∠PCD=60, 所以PD=,由(1)知FD⊥CF, 在Rt△DCF中,CF=CD=. 過點F作FG⊥CD交CD于點G,得FG=FCsin 60==, 所以DE=FG=,故ME=PE=-=, 所以MD== =. S△CDE=DEDC=1=. 故VM-CDE=MDS△CDE==. 例3 證明 (1)方法一 如圖,連接DG,設(shè)CD∩GF=M,連接MH. 在三棱臺DEFABC中, AB=2DE,G為AC的中點, 可得DF∥GC,DF=GC, 所以四邊形DFCG為平行四邊形. 則M為CD的中點, 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HM∥BD,又HM?平面FGH,BD?平面FGH, 所以BD∥平面FGH. 方法二 在三棱臺DEFABC中,由BC=2EF,H為BC的中點, 可得BH∥EF,BH=EF, 所以四邊形HBEF為平行四邊形, 可得BE∥HF.在△ABC中,G為AC的中點, H為BC的中點,所以GH∥AB. 又GH∩HF=H,AB∩BE=B, 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 又因為BD?平面ABED, 所以BD∥平面FGH. (2)連接HE, 因為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所以GH∥AB. 由AB⊥BC,得GH⊥BC. 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EF∥HC,EF=HC, 因此四邊形EFCH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CF∥HE.又CF⊥BC,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 所以BC⊥平面EGH. 又BC?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變式訓(xùn)練3 (1)證明 ∵E、G、F分別為MB、PB、PC的中點, ∴EG∥PM,GF∥BC. 又∵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BC∥AD,∴GF∥AD. ∵EG、GF在平面PMA外,PM、AD在平面PMA內(nèi), ∴EG∥平面PMA,GF∥平面PMA. 又∵EG、GF都在平面EFG內(nèi)且相交, ∴平面EFG∥平面PMA. (2)證明 由已知MA⊥平面ABCD,PD∥MA, ∴PD⊥平面ABCD. 又BC?平面ABCD,∴PD⊥BC. ∵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BC⊥DC. 又PD∩DC=D,∴BC⊥平面PDC. 由(1)知GF∥BC,∴GF⊥平面PDC. 又GF?平面EFG,∴平面EFG⊥平面PDC. (3)解 ∵PD⊥平面ABCD,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不妨設(shè)MA=1,則PD=AD=2. ∵DA⊥平面MAB,且PD∥MA, ∴DA即為點P到平面MAB的距離, ∴VP-MAB∶VP-ABCD =S△MABDA∶S正方形ABCDPD =S△MAB∶S正方形ABCD=∶(22)=1∶4. 即三棱錐P-MAB與四棱錐P-ABCD的體積之比為1∶4. 高考題型精練 1.D [若l與l1,l2都不相交則l∥l1,l∥l2,∴l(xiāng)1∥l2,這與l1和l2異面矛盾,∴l(xiāng)至少與l1,l2中的一條相交.] 2.A [∵直線l⊥平面α,α∥β,∴直線l⊥平面β,又∵直線m∥平面β,∴l(xiāng)⊥m;但直線l⊥平面α,直線m∥平面β,且l⊥m時,α與β可以相交,故“α∥β”是“l(fā)⊥m”的充分不必要條件,選A.] 3.A [在折疊過程中,AB⊥BE,AD⊥DF保持不變. ∴?AP⊥面PEF.] 4.C [對于②,平面α與β還可以相交; 對于③,當(dāng)a∥b時,不一定能推出α∥β, 所以②③是錯誤的,易知①④正確,故選C.] 5.C [A中,由m⊥n, n∥α,可得m?α或m∥α或m與α相交,錯誤; B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α或m與α相交,錯誤; C中,由m⊥β,n⊥β,可得m∥n,又n⊥α,則m⊥α,正確; D中,由m⊥n,n⊥β,β⊥α,可得m與α相交或m?α或m∥α,錯誤.] 6.B [對于①,兩條平行線中有一條與一平面垂直,則另一條也與這個平面垂直,故①正確;對于②,直線l可能在平面α內(nèi),故②錯誤;對于③,三條交線除了平行,還可能相交于同一點,故③錯誤;對于④,結(jié)合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可判斷其正確.綜上①④正確.] 7.①④ 解析 由PA⊥平面ABC,AE?平面ABC,得PA⊥AE, 又由正六邊形的性質(zhì)得AE⊥AB,PA∩AB=A, 得AE⊥平面PAB,又PB?平面PAB,∴AE⊥PB,①正確; ∵平面PAD⊥平面ABC,∴平面ABC⊥平面PBC不成立,②錯; 由正六邊形的性質(zhì)得BC∥AD, 又AD?平面PAD,BC?平面PAD,∴BC∥平面PAD, ∴直線BC∥平面PAE也不成立,③錯; 在Rt△PAD中,PA=AD=2AB,∴∠PDA=45, ∴④正確. 8.異面垂直 解析 ∵AO⊥平面BB1C1C,∴AO⊥B1C, 又∵平面BB1C1C為菱形,∴B1C⊥BO, ∴B1C⊥平面ABO,∵AB?平面ABO,∴B1C⊥AB. 9.DM⊥PC(或BM⊥PC,答案不唯一) 解析 ∵四邊形ABCD是菱形,∴AC⊥BD, 又∵PA⊥平面ABCD,∴PA⊥BD, 又AC∩PA=A,∴BD⊥平面PAC,∴BD⊥PC. ∴當(dāng)DM⊥PC(或BM⊥PC)時,即有PC⊥平面MBD, 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 10.證明 (1)設(shè)AC∩BE=O,連接OF,EC,如圖. 由于E為AD的中點, AB=BC=AD, AD∥BC, 所以AE∥BC,AE=AB=BC, 因此四邊形ABCE為菱形, 所以O(shè)為AC的中點.又F為PC的中點, 因此在△PAC中,可得AP∥OF, 又OF?平面BEF,AP?平面BEF, 所以AP∥平面BEF. (2)由題意知ED∥BC,ED=BC, 所以四邊形BCDE為平行四邊形, 因此BE∥CD.又AP⊥平面PCD, 所以AP⊥CD,因此AP⊥BE, 因為四邊形ABCE為菱形,所以BE⊥AC. 又AP∩AC=A,AP,AC?平面PAC, 所以BE⊥平面PAC. 11.證明 (1)∵平面PAD∩平面ABCD=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且PA⊥AD. ∴PA⊥底面ABCD. (2)∵AB∥CD,CD=2AB,E為CD的中點, ∴AB∥DE,且AB=DE. ∴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BE∥AD. 又∵BE?平面PAD,AD?平面PAD, ∴BE∥平面PAD. (3)∵AB⊥AD,且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 ∴BE⊥CD,AD⊥CD. 由(1)知PA⊥底面ABCD,則PA⊥CD, 又PA∩AD=A,∴CD⊥平面PAD, 從而CD⊥PD,又E、F分別為CD、CP的中點, ∴EF∥PD,故CD⊥EF. 由EF,BE在平面BEF內(nèi),且EF∩BE=E, ∴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 ∴平面BEF⊥底面PCD. 12.(1)證明 因為四邊形ABB1A1和ACC1A1都是矩形, 所以AA1⊥AB,AA1⊥AC. 因為AB,AC為平面ABC內(nèi)兩條相交的直線, 所以AA1⊥平面ABC. 因為直線BC?平面ABC,所以AA1⊥BC. 又由已知,AC⊥BC,AA1,AC為平面ACC1A1內(nèi)兩條相交的直線,所以BC⊥平面ACC1A1. (2)解 如圖,取線段AB的中點M,連接A1M,MC,A1C,AC1,設(shè)O為A1C,AC1的交點. 由已知,O為AC1的中點. 連接MD,OE,則MD,OE分別為△ABC,△ACC1的中位線, 所以MD綊AC,OE綊AC, 因此MD綊OE. 連接OM,從而四邊形MDEO為平行四邊形, 則DE∥MO. 因為直線DE?平面A1MC,MO?平面A1MC, 所以直線DE∥平面A1MC. 即線段AB上存在一點M(線段AB的中點),使直線DE∥平面A1MC.-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5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高考前三個月復(fù)習(xí)數(shù)學(xué)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 【高考前三個月復(fù)習(xí)數(shù)學(xué)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6練 考前 三個月 復(fù)習(xí) 數(shù)學(xué) 理科 立體幾何 空間 向量 專題 26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1114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