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知識整合篇 第一板塊 中國古代史“仿真高考”過關練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知識整合篇 第一板塊 中國古代史“仿真高考”過關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知識整合篇 第一板塊 中國古代史“仿真高考”過關練(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中國古代史“仿真高考”過關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漢初)吳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鑄錢,淮南王長收聚漢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攬四方豪杰……趙王彭祖,讓商人獨買商品以專其利,收入多于國家租稅,而貴族與商人,聲千互通,相為消長。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 ) A.重農抑商政策受到?jīng)_擊 B.商人低下的社會地位有所改變 C.封國制嚴重威脅中央集權 D.商品專賣不利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 解析:選C 題目中“吳王”、“淮南王”、“趙王”的所作所為擾亂了國家的正常的經(jīng)濟秩序和法度,威脅了中央的集權,故C項正確。 2.唐代,皇帝詔書由中書省詳擬定稿,皇帝批覽后降出奉行。宋初,則先草擬,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見正式擬旨。這一變化使得( ) A.決策機制更加完善 B.政務處理更為快捷 C.皇帝權威有所加強 D.官僚機構急劇膨脹 解析:選C 據(jù)材料“唐代,皇帝詔書由中書省詳擬定稿,皇帝批覽后降出奉行。宋初,則先草擬,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見正式擬旨”可知皇帝權威有所加強,故C項正確。 3.明朝萬歷皇帝時期,由于在朝會上以內閣大臣為首的文官集團經(jīng)常與他爭辯,給萬歷皇帝上書進行無端謾罵的官員更是絡繹不絕。于是,他干脆長期不上朝了。這表明( ) A.君主專制權力受到一些約束 B.內閣制是一種集體領導體制 C.君主專制的觀念越來越淡化 D.內閣體制是朝政混亂的根源 解析:選A 題干中“由于在朝會上以內閣大臣為首的文官集團經(jīng)常與他爭辯,給萬歷皇帝上書進行無端謾罵的官員更是絡繹不絕。于是,他干脆長期不上朝了”說明明代皇帝的權力受到了一定的約束,故A項正確。 4.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從魏晉南北朝以尚書省為宰相機構,到隋唐之際三省共同構成宰相權力系統(tǒng),再到北宋時期以中書門下為宰相機構。這一演變反映了( ) A.相權集團逐漸從內朝走向外朝 B.分割相權加強皇權成為發(fā)展趨勢 C.通過調整相權結構以對抗皇權 D.帝相共享決策權的機制逐漸完善 解析:選B 三省六部制解決的是皇權與相權的關系,完整相權被一分為三,故B項正確。 5.唐代后期鹽鐵使劉晏推行新鹽法,只在產鹽區(qū)設置鹽官,收購鹽戶所煮成的食鹽,“糶(轉賣)商人,縱其所之”;在非產鹽區(qū)設常平鹽倉以調劑鹽價。這一改革( ) A.取消了政府對鹽政的監(jiān)管 B.導致了商人任意抬高鹽價 C.形成了官商分利經(jīng)營機制 D.增加了鹽政機構行政成本 解析:選C 題干中提到“在產鹽區(qū)設置鹽官”“在非產鹽區(qū)設常平鹽倉”,說明政府依然對鹽政實行了監(jiān)管,故A項錯誤;題干中提到“在非產鹽區(qū)設常平鹽倉以調劑鹽價”,說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鹽價,故B項錯誤;題干中提到“政府設置鹽官,收購鹽戶所煮成的食鹽,糶(轉賣)商人,縱其所之”,說明政府與商人都在經(jīng)營鹽的過程中獲得利益,故C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涉及增加鹽政機構成本的描述,故D項錯誤。 6.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閏十二月詔:“諸路(應作道)州民戶,或有能勤稼穡而乏子種與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與牛力者,令農師與本鄉(xiāng)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見有種子,某戶見有缺丁(男),某人見有剩牛,然后分給曠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舉借糧種,及時種蒔,俟收成依契約分,無致爭訟?!贝嗽t的頒布( ) A.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 B.消除了日益尖銳的人地矛盾 C.順應了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趨勢 D.促使小農經(jīng)濟逐步走向瓦解 解析:選C 題目中“或有能勤稼穡而乏子種與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與牛力者”,與剩余勞動力無關,故A項錯誤;人地矛盾一般指土地兼并嚴重造成自耕農無地耕種的現(xiàn)象,與題意不符,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目中的關鍵詞“明立要契”“舉借糧種”體現(xiàn)了北宋時期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趨勢,故C項正確;北宋初期利用契約規(guī)范租佃關系,目的是保護自耕農和小農經(jīng)濟,故D項錯誤。 7.“城市”是當今人們所熟知的名詞。實際上,今天人們眼中的“城市”與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墩f文》中載:“城,以盛民地?!薄笆?,買賣之所也?!边@表明,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 ) A.政治經(jīng)濟地位不同 B.占地范圍與規(guī)模不同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城市的繁榮程度不同 解析:選C 當今城市的含義是人口密集、工商業(yè)發(fā)達的地方,通常是周圍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主要以經(jīng)濟職能為主,而古代的城市更突出城,市從屬于城,以政治職能為主,故C項正確。 8.明清時期,晉商既經(jīng)營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又經(jīng)營金融業(yè)。二者的結合,出現(xiàn)了山西商人經(jīng)營的早期金融資本形式——依靠自有資本放債的典當、印局和在經(jīng)營存放款業(yè)務中起中介作用的錢莊。這反映了山西商人( ) A.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B.商業(yè)資本進入到生產領域 C.商品經(jīng)濟在全國領先 D.金融業(yè)從商業(yè)中逐步分離 解析:選D 從“晉商既經(jīng)營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又經(jīng)營金融業(yè)。二者的結合,出現(xiàn)了山西商人經(jīng)營的早期金融資本形式”可知,反映出金融業(yè)逐漸成為獨立行業(yè),故D項正確。 9.宋代對外貿易中,從東南亞等地進口香料、藥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從日本進口硫磺、水銀、沙金及扇子等工藝品,從高麗進口人參、綾布、文具等。這些物品的進口( ) A.推動了國內民間貿易的發(fā)展 B.反映了政府壟斷對外貿易的特征 C.滿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費需求 D.促進了傳統(tǒng)自然經(jīng)濟的松動 解析:選C 材料涉及宋代的對外貿易,并不能說明推動了國內民間貿易的發(fā)展,故A項錯誤;材料涉及對外貿易進口的商品種類,無法體現(xiàn)政府壟斷對外貿易的特征,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從東南亞等地進口香料、藥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從日本進口硫磺、水銀、沙金及扇子等工藝品,從高麗進口人參、綾布、文具等”可知滿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費需求,故C項正確;材料涉及宋代對外貿易進口的商品種類,并不能說明促進了傳統(tǒng)自然經(jīng)濟的松動,故D項錯誤。 10.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該思想是( ) A.經(jīng)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農抑商思想 解析:選A 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明清之際思想家的經(jīng)世致用的主張符合其要求。 11.周太王(周族始祖)長子泰伯為讓位給弟弟季歷而出走,《論語》稱贊泰伯品德高尚,而朱熹卻稱泰伯出走是因為不贊成太王的翦商意圖。由此可見,朱熹 ( ) A.重視君臣之義 B.重視心性修養(yǎng) C.強調知先行后 D.認同宗法秩序 解析:選A 朱熹認為“泰伯出走是因為不贊成太王的翦商意圖”,即認為周翦商有違君臣之道,體現(xiàn)了朱熹重視君臣之義,與宗法秩序無關,故A項正確,D項錯誤;重視心性是心學的主張,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故B項錯誤;朱熹強調格物致知,C項不是朱熹的主張,故C項錯誤;“宗法秩序”指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形成的一種政治秩序,而朱熹認為“泰伯出走是因為不贊成太王的翦商意圖”,體現(xiàn)了他重視君臣之義,與宗法秩序無關,故D項錯誤。 12.《四庫全書總目》評述:“歐羅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實愈前古,其議論夸詐迂怪,亦為異端之尤。國朝節(jié)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具存深意矣?!庇纱丝梢姰敃r清朝官方對西學的態(tài)度是( ) A.全盤接受 B.僅學技藝 C.去粗取精 D.全面否定 解析:選B 題干中“國朝節(jié)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說明其僅學技藝,故B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農政全書》共60卷,約70余萬字,分成12目:農本(經(jīng)史典故、諸家雜論、國朝重農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禎農書》中各種田制圖);農事(營治、開墾、授時、占候,以屯墾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農田水利、《泰西水法》);農器;樹藝(名物、蔬菜、果樹);蠶桑;蠶桑廣(木棉、苧麻);種植(經(jīng)濟作物);牧養(yǎng);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備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譜》)。 ——摘編自麥群忠等《中國古代科技要籍簡介》 材料二 《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全書共五部分:首先是“定義”,這一部分給出了物質的量、時間、空間、向心力等的定義。第二部分是“公理或運動的定律”,包括著名的運動三定律。接下來的內容分為三卷。前兩卷的標題一樣,都是“論物體的運動”。第一卷研究在無阻力的自由空間中物體的運動,許多命題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軌道、速度、運動時間等),以及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確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給定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流體力學以及波動理論。壓卷之作的第三卷標題是“論宇宙的系統(tǒng)”。 (1)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部著作問世的歷史背景。(10分) (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兩部著作在內容上的不同并說明其共同的歷史價值。(15分) 解析:第(1)問,《農政全書》的背景,結合中國農業(yè)經(jīng)濟模式及思想角度作答;《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結合西方資本主義興起從思想、經(jīng)濟以及科技的角度回答。 第(2)問,《農政全書》從經(jīng)驗總結以及繼承性特點說明,《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從物理學為核心以及實驗觀察等特點去概括回答;從科技發(fā)展以及社會等角度回答共同歷史價值所在。 答案:(1)背景:“農本”思想的影響;小農經(jīng)濟的統(tǒng)治地位;思想專制的加強;傳統(tǒng)的農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前人的成果?!爸厣讨髁x”的影響;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興起;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近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形成。 (2)不同:前者是傳統(tǒng)農業(yè)、手工業(yè)經(jīng)驗、技術的總結,后者是以物理學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學的集大成之作;前者體現(xiàn)了傳承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的特點,后者則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性、實驗性、理論性的特點。 價值:都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都是人類歷史上的寶貴遺產。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帝國初期,執(zhí)政者為了解決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對地方治理的困境,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中央政府經(jīng)常性地派出特使巡省天下,以便監(jiān)察州縣”。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發(fā)布政令“分天下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以下善惡”,這等于在州縣之上另置一級機構,朝廷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辯論,最后以權重難制為理由取消上述改革,依然設置十道巡察使?!伴_元二年(公元714年)改為按察采訪處置使,至四年又罷,八年復置,十年又罷……這樣置而旋罷、罷而復置的舉措,充分說明了唐王朝既懼怕地方事權過重,又無力直接控制千百個郡縣的矛盾心理”。 ——陸贄《集權與分權的相對平衡》 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唐代的治國方略。結合史實,從一個或多個角度展開討論。(12分) 解析:分析材料總結核心內容作為觀點,結合從秦到清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從一個或多個角度進行論述,要史論結合,言之有理。 答案:示例:觀點: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古代統(tǒng)治者不斷調整對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 論述:中國古代大多數(shù)王朝都是因為地方權力過大,導致地方勢力割據(jù)一方,最終演變?yōu)閼?zhàn)爭,因而歷朝統(tǒng)治者大都非常重視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他們通常通過設立新一級的行政機構或者監(jiān)察機構來管理地方郡縣,如:兩宋增設一級地方行政機構“路”;元朝設行省。這是古代政治家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解決管理幅度有限性與統(tǒng)治區(qū)域遼闊性之間的治理困境而長期探索的成果,體現(xiàn)出一定的必然性。(示例僅作參考,其他符合設問且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一部分 知識整合篇 第一板塊 中國古代史“仿真高考”過關練 高考 歷史 二輪 復習 第一 部分 知識 整合 板塊 中國 古代史 仿真 過關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1198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