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6《古詩兩首》早發(fā)白帝城教學設計 湘教版.doc
《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6《古詩兩首》早發(fā)白帝城教學設計 湘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6《古詩兩首》早發(fā)白帝城教學設計 湘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早發(fā)白帝城 1教學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學情分析 3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4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來認識一個人(出示),他是誰呢?就是李白,有的同學知道他的一些什么情況嗎?給我介紹介紹。 2、生匯報:他是唐朝詩人,還被后人譽為“詩仙”。 3、師補充:想不想沾一點他的仙氣,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讀讀他的一首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一、激趣導入 1、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來認識一個人(出示),他是誰呢?就是李白,有的同學知道他的一些什么情況嗎?給我介紹介紹。 2、生匯報:他是唐朝詩人,還被后人譽為“詩仙”。 3、師補充:想不想沾一點他的仙氣,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讀讀他的一首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活動2【講授】新授 二、解詩題 1、出示詩題 2、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白帝城,出示并介紹:白帝城位于長江三峽上游,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內(nèi)。 3、我們再來讀讀詩題——早發(fā)白帝城,同學們現(xiàn)在白帝城是個地名,那么早發(fā)白帝城聯(lián)起來是什么意思呢? 4、匯報: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 5、那么,詩人李白從白帝城出發(fā)(出發(fā))沿江而下去往千多里之外湖北江陵的途中,會看到,感受到一些什么呢?(下面,請同學打開書本第10課,先來聽課文錄音) 三、讀古詩 這學好古詩的第一步,就是讀好古詩?,F(xiàn)在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字音讀確。 請生個別讀,評是否讀準了字音,句子讀流利了。 齊讀。 四、解詩意 1、我們讀準字音,還得讀出感情來,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詩意。這也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明詩意。 2、回顧一下,理解詩意的方法,先是理解一些關鍵詞的意思,然后再聯(lián)起來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3、下面,請同學自學古詩,想想每行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待會我們一起來解決。 4、生質(zhì)疑一二詩句中的難詞: 朝:早晨 辭:告別 還:回,返回。 5、誰來說一二詩句的意思: 早上告別了高聳在彩云里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縣一天就返回了。 6、質(zhì)疑三四行詩中的難詞 啼:鳴叫 不?。翰煌? 7、誰來說說三四行詩的意思: 兩岸邊猿猴的啼叫個不停,當那聲音還回蕩在耳邊的時候,作者駕著的那一葉輕舟(怎么樣)已經(jīng)駛過很多很多座山巒了。 8、指導讀。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該怎么來讀呢? 你們想,作者一條小木船,一天之內(nèi)就開到了千多里之外的江陵,說明船速之快;當那猿猴的叫聲還回蕩在耳邊,船已駛過千百座山的時,你感覺那船怎樣——快。 誰來讀出這船之行。先自由讀,想想哪些地方該怎么讀。 五、悟詩情 1、我們讀出詩的意思,但還要讀出的詩人的感情來,這就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悟詩情。 詩人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還有一個故事,想不想聽聽。 2.簡介歷史背景:公元759年……——心情——愉快,暢快。 再帶著感情讀全詩。 六、總結(jié)寫法 剛剛我們好好地讀了這首詩,那么再來看看詩人寫作方面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 老師把李白的詩,改了一改,你看好不好? 朝辭白帝云霧間。 千里江陵十日還。 所以,老師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能大膽想象,適當運用一些夸張修辭,使你的文章更加生動優(yōu)美。 七、背古詩,一邊觀看《三峽風光》視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古詩兩首 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6古詩兩首早發(fā)白帝城教學設計 湘教版 三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五 單元 16 古詩 白帝城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51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