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語文上學期 第二單元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一語文上學期 第二單元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語文上學期 第二單元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語文上學期 第二單元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 1.學會采用勾畫、摘錄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理清全文思路。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結合文意和具體語境,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在把握句意的基礎上,理清一段話的思路。 4.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四節(jié)。 關于如何理清文章思路的教學建議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學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1. 怎樣理清總體思路? 2. 怎樣理清局部思路? 3.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理解重點句、難點句。 一、理清總體思路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按照理清思路的要求劃分段落、層次 第二步:按照理清思路的要求概括各段中心。本文全文七個部分,作者已標明,七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當然都很緊,但程度有區(qū)別。第一、二部分說為什么要為劉和珍君寫一點東西,第三、四、五部分是“記念”的主體,第六、七部分是探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 第三步:探究這樣安排思路的理由。方法有二:一是提問題,二是作比較。 要理清思路,就要在分析結構的基礎上著力探究段序這樣安排有什么道理,后一部分接前一部分有什么道理。文章前前后后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變換角度,可以化為種種問題。例如:為什么思路要從寫作緣起這一點出發(fā)?通過探究可以領悟,“記念劉和珍”,不單是對一個人的紀念,而是通過對一個人的紀念,評論“三一八”慘案這一歷史事件,作者把筆觸集中在慘案上,不從劉和珍生平寫起,而由追悼會引出寫作緣起,實質上是展現(xiàn)“三一八”慘案之后方方面面的動態(tài),表達自己對各種社會勢力的感情。例如第一、二部分的思路是怎樣連貫的?其實是申述段政府殺害的是什么樣的青年,等等,思考這些問題就可以理清總體思路。 另外,還可以用作比較的方法:如果從第三節(jié)的內(nèi)容,即劉和珍平時的表現(xiàn)寫起,把一、二節(jié)的內(nèi)容移到第五節(jié)后面,按時間順序展開思路,好不好?為什么?第六、七節(jié)都說到劉和珍等人犧牲的意義,這兩節(jié)的先后順序對調(diào)一下好不好?為什么?這樣比較,對于文章的思路就能有所領悟。 二、理清局部思路,也有三個步驟: 以第二節(jié)第1段作具體說明 第一步:把握句意,看清句與句在事理上有什么聯(lián)系,在各句標上序號,共5句。 第二步:分析句意 ?、僬娴拿褪康谋憩F(xiàn)。②對真的猛士的評價。③庸人淡漠的情態(tài)。④庸人淡漠造成的后果。⑤對黑暗世界的憤慨。 第三步:理清語段的思路。 ①→②先概括猛士的表現(xiàn),再表示自己的看法。③→④⑤先揭露庸人的情態(tài),再拽出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因到果。 三、怎樣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理解重點句、難點句? 所謂“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其實就是根據(jù)思路去解讀。利用思路的連貫性,可以準確而透徹地解讀詞句的含義。 例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品評這段話的深刻含義,首先要明確第二句話中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指誰,文中指示代詞“這”提示我們“哀痛者”“幸福者”應是上文的“真的猛士”?!鞍凑摺笔侵杆麄?yōu)閲摇⒚褡宓那巴?,為人民的悲慘命運而哀痛;“幸福者”是指他們?yōu)楦淖兒诎惮F(xiàn)實而斗爭,以勇往直前、奮斗獻身為最大的幸福。這兩句話是對烈士的熱情謳歌。 再如“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辈簧僬撜邞{直覺斷言“這樣的生活艱難”肯定是說劉和珍,事實上通過上下文語境,我們應注意“生活艱難”之前的“這樣”指代詞,它只能是緊靠的上文“期刊”“往往有始無終”“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而且在前后文語境中,也沒有任何語句敘述到劉和珍自身生活困難之處。由此可確認“生活艱難”之人應為魯迅先生,從側面反映進步刊物被反動當局查封的政治形勢,更加突出了劉和珍是一名反對黑暗、不畏強暴、追求真理的進步青年。 題解 “記念”通常寫作“紀念”, 此處用“記”: 1.同義, 通用;2.雙關——紀念、記住。“記”的反義詞是“忘”,本文二段未句用反語提醒人們別忘此事,說: “忘卻的救主要降臨了吧。”3.此處用“記”的引申義牢記、銘記。在《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和前軀的血》一文中,雖用“紀”,但強調(diào)說: “我們現(xiàn)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銘記,記念我們的戰(zhàn)死者,也就是要牢記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的歷史的第一頁,是同志的鮮血所記錄……”劉和珍是魯迅的學生,魯迅稱她為“君”,懷有尊敬的意思。 魯迅寫《記念劉和珍君》決非只是從師生的情誼出發(fā),為追悼劉和珍一人而已,而是為了贊揚像劉和珍、楊德群、張靜淑一樣的愛國青年,揭露反動軍閥的兇殘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陰險無恥,激勵革命者繼續(xù)戰(zhàn)斗,同時,也是為了從“三一八”慘案中引出經(jīng)驗教訓。 由于以上這個原因,所以這篇文章,并不是一般性的紀念文章,它既要悼念烈士,寄托作者的哀思,又要揭露中外反動派殺人者的罪行,還要激勵后人繼續(xù)革命。文章以作者痛恨反動派,悼念死難烈士的悲憤感情為線索貫穿全文,在敘述中往往是揭露與歌頌相結合,文中記敘、抒情、議論互相交錯,悲憤的感情洋溢于全文之中。文章的基調(diào)雖屬悲憤,然而并不傷感,既激勵人心,又激勵斗志。它是一篇悼念“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烈士的抒情散文。 怎樣理解“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沉默”,就是“默無聲息”。這里說的是兩種沉默:一種是“出離憤怒”、陷于極度悲痛的“沉默”,“于無聲處聽驚雷”,預示著革命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沉默”;一種是逆來順受,真正“默無聲息”,不敢反抗,走向滅亡的“沉默”。兩種沉默,兩種前途,兩種結果:不在沉默中被奴役,被黑暗統(tǒng)治,被滅亡。作者懷著最大的憤怒,發(fā)出最有力的號召,啟示人們:事情已經(jīng)到了盡頭,對中外反動派說什么說也沒有用,必須起來和兇殘的敵人作殊死的斗爭。這是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意圖所在。 關于誦讀的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語言充分的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情感,這種情感的體悟并不是繁復的語句分析所能達到的,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引導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誦讀時要注意把握好語調(diào)和節(jié)奏,注意強調(diào)重點詞語,整個朗讀要自然流暢。 關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幾點建議 1.概括歸納全文七大部分各自的主要內(nèi)容,并據(jù)此理解文章的主題; 2.體會貫穿全文的悲、憤兩種感情; 3.品讀感情豐富意蘊深刻的語段。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將學習的重點確定為“理清思路”,并將課時安排為:第一課時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課時通過誦讀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運用拋錨式教學《記念劉和珍君》的案例 《記念劉和珍君》以其情感的真摯性,思想的深刻性,高超的藝術價值7O多年來吸引著海內(nèi)外讀者,被譽為紀念性文章的典范、但這篇文章在高中教材中顯然是塊硬骨頭。如文章一開頭就是有人請寫文章,實際又沒寫;想寫又無從寫;一會兒是痛徹心扉,一會兒是出離憤怒,就好象高空里的秋千,蕩來蕩去。不單學生摸不著頭腦。教師要理順這頭亂麻也不容易、要把一篇各方面都稱得上經(jīng)典的優(yōu)秀范文輕松地傳授給初步具有理性思維的、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并非易事。 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化繁為簡。傳輸給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語言的能力訓練,又能使其從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這確實需要我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入手。根據(jù)這一思路,我們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口,也就是從組織劉和珍的信息入手,對相關材料進行有效的編碼。因為學生對于人物的故事總是感興趣的,而主人公劉和珍的事跡在文中是一個重點,又容易把握,于是我們得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既然文章是紀念對和珍的,那么.劉和珍一定有很多特異的事跡。請找出這些事。 ?。?)既然作者相當看重這篇文章,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那么除了劉和珍的平凡之外,還應當有她的偉大之處。請找出劉和珍不平凡的事跡。 ?。?)既然這篇文章濃縮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那么,我們就有可能搞清楚這種情感是什么。請找出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深厚感情。 以上問題相當于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比較容易感到興趣的,并且也能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有了這些設計,學生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于是得出以下結論: 劉和珍是“我”的學生(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保蓿D難的生活并沒有阻止她毅然預定“我”編輯的《莽原》(“凡我所編輯的期刊……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保辉诒睅煷箫L潮中,她擔任學生自治會的主席,帶頭反抗廣有羽翼的楊蔭榆校長,被開除出校。(“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直到后來,也許已經(jīng)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保┑撬€是頂著壓力來聽“我”的講義(“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而“待到學?;謴团f觀,往日的教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只有她還為學校的前途黯然泣下、可是盡管如此,她在我的心里還只是一個普通的青年(“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 沒想到這樣一個態(tài)度溫和,常常微笑的可愛的學生,卻在“三一八”愛國請愿事件中被無端地槍殺了。([“我在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早晨,我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令人吃驚的是,她和她的戰(zhàn)友們不只被槍殺,、還被棍擊而亡。(“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使死?!保┒谡麄€這一過程中,劉和珍和她的戰(zhàn)友們是欣然前往,從容鎮(zhèn)定的。充分表現(xiàn)了革命青年的沉勇和堅定。(“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找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薄啊@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然而,反動的幫閑文人卻對她們的愛國行為行為進行恣意詆毀(“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很悲哀。”“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這就不能不令人恨從中來。 事件清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調(diào)就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難點教學問題也迎刃而解: 首先,是針對劉和珍及其他勇士的,既有惋惜又有敬重(文中這樣的例句很多)。 其次,是針對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動幫閑文人的。既有憤恨又有鞭撻(文中這樣的例句也不少)。 其三,是針對革命者未來的熱切希望而言的,在此傾吐了作者內(nèi)心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揭露了反動軍閥的兇殘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陰險無恥,激勵人們繼續(xù)戰(zhàn)斗(這是魯迅先生一貫精神的表露)。 而這樣的結果比起我們單純正面講解課文,學生更容易換受。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緊緊抓住學生中心這個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認知可能出發(fā),把繁雜的問題降低梯度,使學生容易接受。 學生普遍反映,這種方法既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挖掘了他們的學習潛力。 選自(《對教學設計中幾個問題的處理》中學語文)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 誦讀課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2 理解關鍵語句,品味語句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3 了解魯迅。 教學重點 1 誦讀課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2 理解關鍵語句,品味語句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語言充分的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情感,這種情感的體悟并不是繁復的語句分析所能達到的,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引導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誦讀時要注意把握好語調(diào)和節(jié)奏,注意強調(diào)重點詞語,整個朗讀要自然流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寫作背景簡介 二 誦讀課文 本文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其實非常清晰,學生在誦讀幾遍課文后變會明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默讀一遍,然后教師范讀一遍,之后找學生分節(jié)朗讀。 三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通過上面的誦讀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來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具體辦法可以是:讓學生找出每一小節(jié)的一些關鍵語句,滿含感情的讀給大家。教師板書。 對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脈絡的梳理是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誦讀,找出能夠反映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語句,并不是對文章段落大意的概括。 第二課時 一 誦讀課文,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解決辦法:可讓學生找出能夠觸動他們的語句并加以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一些長短句,正是這些長短句的運用,使得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釋放,這一點,需要師生共同反復誦讀才能品味的出。教師不要做過多的語句意義分析,只需稍加引導即可。(關于語句的具體分析內(nèi)容可參看《教師教學用書》 ) 二 簡介魯迅 此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魯迅的精神,魯迅在文化史上的意義,并借此讓學生能夠接受魯迅的“風骨”。 三 課后作業(yè) 讓學生寫一篇小文章,要求能夠將抒情、議論、描寫三種表達方式有機的融合起來。 魯迅雜文簡介 魯迅雜文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巨匠魯迅所開拓和豐富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F(xiàn)在我們所說的雜文,一般是指那些文藝性的短論。而“魯迅雜文”比這范圍要廣泛得多,它包括雜感,論文、通訊、序跋、演講、日記等。 魯迅雜文通常認為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雜文包括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這些雜文“萌芽于‘文學革命’以至‘思想革命’”(《南腔北調(diào)集小品文的危機》),是適應“五四”運動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文體。后期的魯迅雜文指從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的作品。后期魯迅雜文所觸及的問題比前期也更為廣泛復雜。如《友邦驚詫論》、《為了忘卻的記念》等。魯迅說:雜文必須“生動、潑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又說:雜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搶,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很自然,它也能給人愉快和休息,然而這并不是‘小擺設’,更不是撫慰和麻痹,它給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養(yǎng),是勞作和戰(zhàn)斗之前的準備?!濒斞鸽s文是這種理論的驗證,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 記念劉和珍君》一文的藝術特色 魯迅的雜文是在現(xiàn)代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斗爭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它伴隨斗爭而生,伴隨斗爭而長,具有強烈而鮮明的情感傾向,魯迅說過他的雜文是投向敵人的“匕首和投槍”,用語犀利,愛憎分明,是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寫照。1926年4月1日撰寫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就鮮明地體現(xiàn)了魯迅雜文的這個特色。 魯迅在寫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時,很好地把記敘、抒情、議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生動的記敘、精辟的議論和強烈的抒情三者水乳交融的藝術風格。 一、生動感人的記敘。文章在記敘烈士斗爭事跡和殉難經(jīng)過時,生動感人,波瀾起伏。如文章介紹劉和珍的生平時,沒有面面俱到地寫,而只是擷取了幾個片斷用白描手法進行勾勒,收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劉和珍在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的全年”,說明她追求真理,刻苦自勵。這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她英勇奮斗、壯烈犧牲的思想基礎。當女師大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劉和珍“慮及母校前途,黯然于泣下”,則又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她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為了使記敘起伏迭宕,文章還嫻熟自如地運用了對比和反襯將一個血肉橫飛的場面驚心動魄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一邊是“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另一邊是“欣然前往”的徒手請愿;一邊是禽獸中所未曾見的兇殘虐殺,另一邊是槍林彈雨中互相救助。從而通過客觀的記敘鮮明地劃分了正義與邪惡、愛國與禍國的政治界限。 二、精辟獨到的議論。首先,本文的議論是以確鑿不移的事實為依據(jù)的。如文章先詳寫劉和珍、楊德群烈士的犧牲經(jīng)過。在這基礎上,再得出北洋軍閥政府此次暴行遠遠超過歷來中外殺人者的“偉績”和“武功”的結論。這樣就用鐵鑄般的事實毋庸置辯地說明了原來令人難以置信的觀點。其次,運用貼切的比喻把抽象的議論化為具體的形象。第三,文章的議論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如文中所說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警策精粹的箴言告誡人們:真正勇猛的革命戰(zhàn)士,具有不避鋒芒的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由于他敢于正視凄慘悲涼的黑暗社會,就不能不為人民的奴隸地位而深感哀痛;又由于他能置身變革現(xiàn)實的斗爭漩渦,因而又感到了獻身革命的幸福。這既是對劉和珍的高度贊揚,也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 三、愛憎鮮明的抒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魯迅采用了反復、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洋溢著澎湃的激情,從而增強作品的抒情氣息。如文中為了突出劉和珍烈士的形象特征,用了“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的句子。類似的描寫,文中先后出現(xiàn)了五次,每一次出現(xiàn)都有其獨特的作用。這種反復手法的運用,使文章回環(huán)往復,收到了重迭詠嘆的藝術效果。排比句和對偶句的運用在全文中也不乏其例。這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本文語言帶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深化了作者的感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鄒振秀選自《茂名日報》) 在比較中閱讀《記念劉和珍君》(節(jié)選) 錢理群 周氏兄弟的兩篇悼文在語言上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相對來說,周作人的《關于三月十八日死者》更多的采用口語,文風趨于平實,而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則于口語之中多雜以文言成分,并多用對偶、排比,混合著散文的樸實與駢文的華美與氣勢。 例如: “當封棺的時候,在女同學出聲哭泣之中,我陡然覺得空氣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點兒困難……” “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有什么言語?” (魯迅文) ——前者全用口語,并一律用陳述句;后者雜以文言句式,陳述句中兼用反問句,更多變化。 “第二天上午十時棺殮,我也去一看;真真萬幸沒有見到傷痕或血衣,我只見用衾包裹好了的兩個人,只余臉上用一層薄紗蒙著,隱約可以望見面貌,似乎都很安閑而莊嚴地沉睡著?!? (周作人文) “始終微笑著的劉和珍君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 (魯迅文) ——兩段文字都是寓主觀情感于客觀敘述之中,但前者含蓄,后者不但包含著濃重的論戰(zhàn)性,而且通過排比與重復句式使讀者強烈感受到壓抑的情感幾次沖決而出。 “赤化赤化,有些學界名流和新聞記者還在那里誣陷。白死白死,所謂革命政府與帝國主義原是一樣東西。” (周作人文)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魯迅文) ——前者在客觀敘述中自然含有主觀評價與情感傾向,卻有意‘引而不發(fā)”,在隱晦之中追求含蓄味與簡單味(有些粗心的讀者還因此對周作人發(fā)生了誤會);后者既是情感火山般的噴發(fā),又著意將散文與駢文,長句與短句,陳述句與反問句互相交錯,取得了“聲情并茂”的效果。 應該說,這兩者都是“美”的,在我國現(xiàn)代散文藝術園里都各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 【閱讀提示】 就思想傾向的主要方面而言,兩篇文章毋寧說是“同”大于‘異”的,無論是對愛國學生的同情與贊頌,對北洋軍閥政府的譴責和抗爭,對所謂“學界名流”“誣陷”的義憤與揭露,以及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強調(diào),對“請愿”之舉的保留……都是驚人的相似,真正的差異倒在于周氏兄弟有著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由此而產(chǎn)生不同的文章風格。 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的空白藝術(節(jié)選) 人物描寫的“空白” 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對劉和珍的形象并沒有工筆細描而只是簡筆勾勒,造成藝術空白,給讀者留下揣摩回味的余地。如在課文中只用了“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和“黯然至于泣下”寫其行為表現(xiàn),用“在生活的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表現(xiàn)其對理想的追求,在女師大事件中只寫她被強拖出?!痹凇叭话恕睉K案中,只寫她“欣然前往”“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穿心肺”,然而,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簡筆畫”進行加工潤色,學生通過想象使作品中的人物更加具體、生動、豐滿,從而對烈士的崇高品質和對反動派的慘無人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大連市西崗中學 張永春) 三一八慘案 1926年3月12日,馮玉祥部國民軍與奉系軍閥作戰(zhàn)期間,日本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被守軍擊退。日本聯(lián)合英、美等8國于16日向段祺瑞執(zhí)政府提出撤出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3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北方區(qū)委和國民黨中央北京執(zhí)行部領導,北京各界在天安門前舉行集會,通過了駁斥帝國主義的最后通牒,督促國民軍為驅逐帝國主義而戰(zhàn),組織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決議。會后,民眾到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zhí)政府門前請愿,要求拒絕8國最后通牒, 遭到段祺瑞執(zhí)政府衛(wèi)隊的槍擊,致使46名(一說47名,其中有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劉和珍、楊德群等)愛國民眾死難,200余名受傷。魯迅撰文《紀念劉和珍君》稱這一天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段祺瑞(1865一1936),安 徽合肥人,字芝泉。皖系軍閥首領。歷任北洋政府陸軍總長、參謀總長、國務總理、臨時政府執(zhí)政。病死上海。 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周作人 一 我是極缺少熱狂的人,但同時也頗缺少冷靜,這大約因為神經(jīng)衰弱的緣故,一遇見什么刺激,便心思紛亂,不能思索更不必說要寫東西了。三月十八日下午我往燕大上課,到了第四院時知道因外交請愿停課,正想回家,就碰見許家鵬君受了傷逃回來,聽他報告執(zhí)政府衛(wèi)兵槍擊民眾的情形,自此以后,每天從記載談話中聽到的悲慘事實逐日增加,堆積在心上再也擺脫不開,簡直什么事都不能做。到了現(xiàn)在已是殘殺后的第五日,大家切責段棋瑞、賈德耀,期望國民軍的話都已說盡,且已覺得都是無用的了,這倒使我能夠把心思收束一下,認定這五十多個被害的人都是白死,交涉結果一定要比滬案壞得多,這在所謂國家主義流行的時代或者是當然的,所以我可以把徹底查辦這句夢話拋開,單獨關于這回遭難的死者說幾句感想到的話?!谑锥即髿垰⒌暮笪迦?,能夠說這樣平心靜氣的話了,可見我的冷靜也還有一點哩。 二 我們對于死者的感想第一件自然是衷悼。對于無論什么死者我們都應當如此,何況是無辜被戕的青年男女,有的還是我們所教過的學生。我的哀感普通是從這三點出來,熟識與否還在其外,即一是死者之慘苦與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壞,三是遺族之哀痛與損失。這回的死者在這三點上都可以說是極量的,所以我們哀悼之意也特別重于平常的吊唁。第二件則是惋借。凡青年夭折無不是可惜的,不過這回特別的可惜,因為病死還是天行,而現(xiàn)在的戕害乃是人功。人功的毀壞青春并不一定是最可嘆惜,只要是主者自己愿意拋棄,而且去用以求得更大的東西,無論是戀愛或是自由。我前幾天在茶話《心中》里說,“中國人似未知生命之重,故不知如何善舍其生命,而又隨時隨地被奪其生命而(無)所愛惜。”這回的數(shù)十青年以有用可貴的生命不自主地被毀于無聊的請愿里,這是我所覺褐大可惜的事。我常常獨自心里這樣癡想,“倘若他們不死……”我實在幾次感到對于奇跡的希望與要求,但是不幸在這個明亮的世界里我們早知道奇跡是不會出來的了?!艺嫔钋械馗械貌荒芟嘈牌孥E的不幸來了。 三 這回執(zhí)政府的大殘殺,不幸女師大的學生有兩個當場被害。一位楊女士的尸首是在醫(yī)院里,所以就搬回了;劉和珍女士是在執(zhí)政府門口往外逃走的時候被衛(wèi)兵從后面用槍打死的,所以尸首是在執(zhí)政府,而執(zhí)政府不知怎地把這二三十個親手打死的死體當作寶貝,輕易不肯給人拿去,女師大的職教員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十九晚才算好容易運回校里,安放在大禮堂中。第二天上午十時棺斂[殮]我也去一看;真真萬幸我沒有見到傷痕或血衣,我只見用衾包裹好了的兩個人,只余臉上用一層薄紗蒙著,隱約可以望見面貌,似乎都很安閑而莊嚴地沉睡著。劉女士是我這大半年來從宗帽胡同時代起所教的學生,所以很是面善,楊女士我是不認識的,但我見了她們兩位并排睡著,不禁覺得十分可哀,好像是看見我的妹子,——不,我的妹子如活著已是四十歲了,好像是我的現(xiàn)在的兩個女兒的妹姊死了似的,雖然她們沒有真的姊妹。當封棺的時候,在女同學出聲哭泣之中,我陡然覺得空氣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點困難,我見職教員中有須發(fā)斑白的人此時也有老淚要流下來,雖然他的下頷骨亂動地想忍他住也不可能了?!? 這是我昨天在《京副》發(fā)表的文章中之一節(jié),但是關于劉楊二君的事我不想再寫了,所以抄了這篇“刊文”。 四 二十五日女師大開追悼會,我胡亂做了一副挽聯(lián)送去,文曰, 死了倒也罷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閭。 親朋盼信。 活著又怎么著,無非多經(jīng)幾番的槍聲驚耳, 彈雨淋頭。 殉難者全體追悼會是在二十三日,我在傍晚才知道,也做了一聯(lián): 赤化赤化,有些學界名流和新聞記者還在那里誣陷。 白死白死,所謂革命政府與帝國主義原是一樣東西。 慚愧我總是“文字之國”的國民,只會以文字來記念死者。 民國十五年三月十人日之后五日。 習題精選 理解下列語句,然后回答問題。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1.這一段話的中心是什么? 2.句與句之間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 3.“至于……明證了”一句中的主、謂、賓語依次為 、 、 。 參考答案: 1.指出烈士死難的重大意義。 2.第一句說中國姑娘在去年“女師大事件”中所顯示的英勇氣概;第二句說她們在這次“三一八”慘案中“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所包含的意義;第二句是小結烈士死難的意義。 3.事實、為、明證。 課文語段閱讀理解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 1.下列對“慘象”和“流言”所指的具體內(nèi)容解釋準確的一項是( ) A.“慘象”指: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流言”指:說她們是“暴徒”。 B.“慘象”指: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流言”指:說她們是“暴徒”。 C.“慘象”指: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流言”指: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D.“慘象”指: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流言”指: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边@個“緣由”包括( ) A.使人目不忍視的慘象和使人耳不忍聞的流言。 B.反動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 C.“庸人”特別容易忘卻歷史,他們茍且偷生。 D.死難者的親戚、師友、愛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E.走狗文人的造謠誣蔑。 3.“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其無話可說的原因包括( ) A.“長歌當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無話可說。 B.因為憤怒到了極點,所以無話可說。 C.慘象使作者過分憂傷,因而無話可說。 D.反動派的殘忍使作者無話可說。 4.作者在文中對這兩種謬論都給予了反駁。反駁這兩種謬論約有關句子是( ) A.駁“暴徒”的句子是:“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瘪g“利用”的句子是:“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B.駁“暴徒”的句子是:“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駁“利用”的句子是:“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C.駁“暴徒”的句子是:“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瘪g“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D.駁“暴徒”的句子是:“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駁“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5.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及作用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 A.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悲痛和憤怒。 B.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悲痛和憤怒。 C.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惋惜和同情。 D.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惋惜和同情。 參考答案 1.D 2.BCE 3.BD 4.A 5.B 延伸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僬媸乔缣斓呐Z,在南臺的宴會上,忽而聽到魯迅的死。 ?、诎l(fā)出了幾通電報,薈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鄱丈衔缡畷r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口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 ?、苓@不是尋常的喪葬,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萆?,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強烈的寂光。 ?、逈]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為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唪斞傅撵`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xiàn)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1)選出對本文思路分析正確的一項(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根據(jù)全文,寫出開篇“真是晴天霹靂”寫法上的特點及效果。 (3)依據(jù)原文,寫出“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尚可以有為”的根據(jù)。 (4)寫出對第⑤自然段畫線句的理解。 (5)第⑥自然段空格處所填的詞語最合適的一項是( ) A.愛戴 崇仰 擁護 B.擁護 愛戴 崇仰 C.愛戴 擁護 崇仰 D.崇仰 擁護 愛戴 (6)寫出本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參考答案 ?。?)B(第一段寫聽到魯迅逝世的消息時的心情及奔喪過程,第二段寫在殯儀館見到的情景,第三段寫作者由魯迅的死及人們的表現(xiàn)而生發(fā)的感受,第四段寫喪葬結束,并展示光明前景) ?。?)特點:開門見山,倒裝。 效果:①制造懸念 ②表明魯迅逝世的突然 ③抒發(fā)自己的震驚、悲憤。 ?。?)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 ?。?)寫魯迅死后其偉大精神更給人們帶來啟迪鼓勵。 ?。?)B(注意輕重順序) ?。?)魯迅的偉大精神、思想給黑夜中的人們帶來希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語文上學期 第二單元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學期 第二 單元 記念劉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58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