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1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1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1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1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教案 湘教版必修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巖石是礦物的集合體 2.了解礦產的形成 3.理解三大巖石的成因 4.了解幾種常見的巖石及其特點 5.理解三大巖石的相互轉化及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 能力目標:1.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2.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地學研究的方法和地理實踐活動能力 品德目標:1.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念 2.提高科學素質,強化科學的人地觀念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轉化;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 2.難點:對圖《巖石》、《根據化石確定地層時代示意圖》《三大類巖石循環(huán)轉化示意圖》的理解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 三、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提問法、觀察法 四、 教學課時: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前面我們通過學習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初步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的運動特征以及地球的圈層結構等內容。從第二單元開始我們要學習地球表面自然環(huán)境的物質運動及其能量交換,來進一步熟悉我們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這節(jié)課我們先一起學習地球的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中的第一節(jié)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大家知道,地球內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但是由于技術條件限制等原因,目前人類對地球資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地殼,而地殼是自然環(huán)境中眾多要素的基本載體。所以,了解地殼的物質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那么地殼是由什么物質組成的呢? 一、地殼的物質組成(板書)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都是由巖石組成的,合在一起形成了巖石圈。那么巖石又是由什么組成的呢?下面我們先一起看書,了解組成巖石的基本單元——礦物。 (一)礦物(板書) 【看書、分析】什么是礦物?什么是礦產?礦物的存在有哪三種基本形式?礦物可以分為哪兩大類?常見的礦物有哪些? 【問】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回答一下什么事礦物,礦物就是礦產嗎。 【答】概念:礦物是具有確定化學成分、物理屬性的單質或化合物,是化學元素在巖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單元。礦物不是礦產,只有有用礦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開采價值時,才稱為礦產 【師】回答的非常正確,請坐。(重復礦物、礦產概念),那么我們常見的礦物有哪些基本形式呢(提示:我們身邊的石油、湘潭的錳礦、家里用的天然氣等) 【生】礦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種: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 【師】回答的非常好,礦物通常情況下以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三種形式存在,絕大多數的礦物都以固態(tài)形式存在,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礦物。根據礦物的性質,我們通常把它分為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兩大類,常見的金屬礦有:赤鐵礦、磁鐵礦、黃鐵礦、黃銅礦和方鉛礦等。常見的非金屬礦有:石英、長石和云母(這三種常見于花崗巖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guī)r和大理巖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下面通過幾組圖片讓大家欣賞一下我們常見的礦物。 【師】了解了礦物的分類之后,讓我們簡單學習一下常見礦物的識別。不同的礦物,結晶形態(tài)、透明度、顏色、光澤、密度、硬度、條痕等多不相同。我們可以據此利用肉眼和簡單的工具(如指甲、曲別針、玻璃、小刀),識別一些常見的礦物。舉例(教材31頁) 【小組活動】常見礦物的簡易識別 1、常見礦物的鑒別特征:結晶形態(tài)、透明度、顏色、光澤、密度、硬度、條痕等 2、利用肉眼和簡單的工具(如指甲、曲別針、玻璃、小刀),識別一些常見的礦物。 實驗一:用觀察顏色和對磁鐵的反應方法,區(qū)分磁鐵礦與赤鐵礦。 觀察顏色 磁鐵反應 磁鐵礦 鐵黑色 有磁性,能吸小鐵釘 赤鐵礦 鋼灰色或暗紅色 無磁性,但能被磁鐵吸 實驗二:快速區(qū)別滑石、石膏、方解石、瑩石、石英。 先根據透明度把五種常見礦物分為兩類,一類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方解石、瑩石、石英;另一類是不透明的:滑石、石膏。然后用相互刻畫的辦法再進行區(qū)分:滑石刻不動石膏,而石膏能刻動滑石;瑩石能刻動方解石,而刻不動石英。經過這兩個步驟能迅速地區(qū)分開以上五種礦物。 【承接】地殼中的礦物很少單獨存在,他們常常按一定的規(guī)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巖石。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巖石的相關知識。 (二)巖石(板書) 【看書、分析】什么是巖石?按照成因,巖石可以分為哪三類?請分別列舉出代表性巖石。 1、概念:巖石是巖石圈(地殼)中體積較大的固態(tài)礦物集合體,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 2、分類:巖石按照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類。 巖漿巖:地球內部的巖漿在地下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上升侵入地殼上布或噴出地表(火山噴發(fā)),隨著溫度、壓力的變化,經冷卻凝固成為巖漿巖。可分為二種,一是侵入巖,如花崗石;一是噴出巖,如流紋巖、安山巖、玄武巖。。 【展示圖片】巖漿巖是巖漿活動形成的巖漿侵入地殼內部冷卻凝固形成花崗巖,其晶體顆粒比較明顯,質地堅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我國許多著名山嶺,如華山、黃山、北京八達嶺等多由花崗巖組成;巖漿噴出地表(火山活動)冷卻凝固形成噴出巖。常見的有流紋巖、玄武巖、安山巖等。流紋巖在我國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分布很廣。玄武巖多氣孔,這是識別玄武巖的重要標志,玄武巖分布廣泛,海洋幾乎全部為它所蓋。 沉積巖:【師】請同學們仔細觀看沉積巖形成的過程,思考并回答沉積巖有哪些突出特征?什么是化石?形成化石的條件有哪些?裸露在地表的巖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作用而形成。如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 【生】(1) 沉積巖有兩個突出的特征:具有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 (2)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地質時期的生物遺體、遺骸及其活動的足跡等的總稱。形成化石的主要條件:生物的遺體、遺骸、遺跡等在未腐爛時被沉積物埋沒,隔斷了與大氣的接觸,經過長時間碳化或被其他物質置換、填充逐漸演變而成。 【師】(強調)沉積巖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層理構造,并常含有化石。根據巖層和化石可以判定地質年齡和研究古地理環(huán)境,如:有豐富的植物化石的含煤巖層,表示當時是森林茂密的濕熱環(huán)境。因此,沉積巖能很好地反映地球的歷史。 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沉積物的特點不同,因而形成的沉積巖也不同。常見的沉積巖有哪些?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等 變質巖:由于巖石存在的條件,如溫度、壓力等產生變化,導致巖石原先的結構、礦物成分等發(fā)生變化而形成。如花崗巖→片麻巖、石灰?guī)r→大理巖、砂巖→石英巖、頁巖→板巖 。 【課外活動】搜集巖石標本,分析巖石成因、礦物成分、主要用途。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具有確定化學成分、物理屬性的化學元素在一定地質條件下形成了礦物,當有用礦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開采價值時,形成礦產;巖石圈中一種或多種體積較大的固態(tài)礦物聚集成巖石,還有礦產的巖石我們通常稱為礦石(如鐵礦石等);各種巖石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載體——地殼。 地質條件 聚集 組成 化學元素 礦物 巖石 地殼 結合 富 有 含 礦 集 用 有 產 礦產 礦石 二、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板書) 【承接】地殼物質的運動,構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研究表明,我們生活的地球已走過了她45億年的漫長歷史。在這45億年中,她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其中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地質循環(huán)。 (一)地質循環(huán)(板書) 【看書、分析】什么叫地質循環(huán)?地質循環(huán)的能量來源如何? 【生】巖石圈和其下的軟流層之間存在著大規(guī)模的物質循環(huán),即地質循環(huán);推動地質循環(huán)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放射能轉化為熱能,熱能再轉化為推動巖石圈和軟流層物質運動的機械能。 【師】不錯。那么地質循環(huán)有哪些影響? 【生】地質循環(huán)產生的影響:在地質循環(huán)過程中,有一些地方巖石圈不斷地誕生,在另一些地方巖石圈則逐漸消亡。與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滄桑巨變以及地殼物質形態(tài)的持續(xù)轉化。 【師】 對。在漫長的地質時期,有些高山被夷為平地,有些地方則隆起成為高山。如:雄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幾千萬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地質循環(huán)使得地殼表面形態(tài)不斷變化,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石灰?guī)r、頁巖、砂巖都是沉積巖,花崗巖是巖漿巖,它們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作用下可以形成變質巖,這說明巖石是可以轉化的。那么三大巖石是怎樣轉化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巖石的轉化 (二)巖石的轉化(板書) 【師】結合教材P33~34的文字,認真觀看動畫,并與同學交流討論,然后單獨回答問題。 請同學們說出巖漿巖的形成過程。 【生1】巖漿巖主要是地球內部的巖漿在巖漿活動中上升,侵入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 【師】 回答得很好!大家看動畫,因地殼上升和剝蝕作用而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在太陽能、重力能等外力作用下,而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并經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 【師】 已經生成的巖石,又是如何形成變質巖的呢? 【生2】已經生成的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fā)生成分和性質的改變,形成變質巖。 【師】 不錯。各類巖石在地下深處發(fā)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巖漿。如此周而復始,地殼中的巖石就這樣處于永不停止的循環(huán)轉化中。 【小組活動】下面請同學們參照巖石轉化循環(huán)動畫,繪制三類巖石轉化示意圖,說明巖石相互轉化具備的條件。 組成地殼的物質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地球內部的巖漿,在巖漿活動過程中伴隨噴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已經形成的巖石(巖漿巖、變質巖),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沉積巖;已經形成的巖石(巖漿巖、沉積巖)經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各類巖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被高溫熔化,又成為新的巖漿回到地球內部。 【教師總結】指導完成課本P34/活動題。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方面的內容,分別了解了礦物、巖石的概念、分類,以及地質循環(huán)和巖石的轉化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呢,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轉化;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使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希望大家結合身邊的巖石實例來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并完成我們課后的練習。 【附】課本P34/活動題。 1、(1)略 (2)A.巖漿上升冷卻凝固 B.風化(崩解、分解、溶解)、侵蝕、搬運、沉積、埋藏、成巖 C.變質作用 D.高溫熔化 形成條件 分布位置 侵入巖 巖漿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殼之中冷凝而成 最初的分布位置較深,在地殼之中 噴出巖 巖漿噴出地表冷凝而成 最初分布于地表之上 2、(1) (2)沉積物必須經過埋藏和成巖作用,才能變成堅硬的巖石 (3)已經形成的巖石隨著地殼運動下沉,或者與熾熱的巖漿接觸,溫度、壓力升高,從而發(fā)生變質作用 (4)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等內力作用,風化、侵 板書設計(1) 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等外力作用。 六、板書提綱 一、地殼的物質組成 (一)礦物 1、概念 2、礦產 3、礦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種 4、礦物的分類 5、常見礦物的簡易識別 (二)巖石 1、概念 2、分類 二、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 (一)地質循環(huán) 1、地質循環(huán)的概念 2、地質循環(huán)能量來源 3、地質循環(huán)產生的影響 (二)巖石的轉化 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第二章 第1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1節(jié)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第二 地殼 物質 組成 循環(huán)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60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