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九 碰撞與動量守恒 近代物理初步課時訓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九 碰撞與動量守恒 近代物理初步課時訓練.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九 碰撞與動量守恒 近代物理初步課時訓練
一、選擇題
1.(多選)實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實中突出體現(xiàn)波動性的是( )
A.電子束通過雙縫實驗裝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圖樣
B.β射線在云室中穿過會留下清晰的徑跡
C.人們利用慢中子衍射來研究晶體的結構
D.人們利用電子顯微鏡觀測物質的微觀結構
E.光電效應實驗中,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有關,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
解析:電子束通過雙縫干涉實驗后可以形成干涉圖樣,證明電子具有波動性,選項A正確;β射線在云室中穿過會留下清晰的徑跡,這是β射線電離本領的表現(xiàn),從而證明β射線的粒子性,選項B錯誤;人們利用慢中子衍射來研究晶體的結構,中子衍射證明了中子的波動性,選項C正確;人們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物質的微觀結構,利用了電子的衍射現(xiàn)象,說明電子具有波動性,選項D正確;光電效應實驗中,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有關,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證明了光的粒子性,選項E錯誤.
答案:ACD
2.(多選)一長木板靜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兩彈丸分別從長木板的左、右兩端射入長木板,如圖所示.彈丸射入長木板的過程中,長木板始終未動,兩彈丸相對長木板射入的深度為dA、dB,且dA>dB.假設兩彈丸在長木板中運動的時間分別用tA、tB表示,射入長木板前的動能分別用EkA、EkB表示,射入長木板前的速度分別用vA、vB表示,質量分別用mA、mB表示,對長木板的推力分別用FA、FB表示,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tA>tB B.EkA>EkB
C.vA>vB D.mA>mB
E.FA=FB
解析:由題意可知,彈丸A、B從長木板兩側同時射入長木板,長木板始終保持靜止,則兩彈丸在長木板中運動時間必定相等,否則長木板就會運動,A錯誤;由于長木板始終保持靜止狀態(tài),則兩彈丸對長木板的推力大小相等,E正確;兩彈丸射入長木板時所受的阻力大小相等,設為F,根據(jù)動能定理得,對A彈丸,-FdA=0-EkA,得EkA=FdA,對B彈丸,-FdB=0-EkB,得EkB=FdB,由于dA>dB,則彈丸射入時的初動能EkA>EkB,B正確;兩彈丸和長木板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因動量與動能的關系為p=,則有=,而EkA>EkB,則得到mA
vB,C正確,D錯誤.
答案:BCE
3.(多選)曉宇同學為了研究碰撞,取了兩質量均為m的小球A、B,其中將小球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且與一固定在豎直擋板上的輕彈簧相連接,將小球B從距離水平面高為h處由靜止釋放,沿如圖所示的光滑軌道下滑,與小球A發(fā)生正碰后,二者共速,假設該過程損失的機械能用ΔE表示,并且二者碰后不粘連,共同將彈簧壓縮到最短,此時彈簧儲存的彈性勢能用Epm表示,并且在彈簧恢復到原長的過程中小球B與小球A分離,小球B沿原軌道返回,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Epm=mgh B.Epm=mgh
C.h′= D.h′=
E.ΔE=mgh
解析: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B剛到達水平地面的速度v0=,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A與B碰撞后的速度為v=v0,則兩球碰撞過程損失的能量為ΔE=mv-2mv2=mgh,E正確;彈簧被壓縮時所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m=mgh-ΔE=mgh,即A錯誤,B正確;當彈簧再次恢復原長時,A與B將分開,B以速度大小v沿斜面上滑,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mv2,B能達到的最大高度為,C錯誤,D正確.
答案:BDE
4.物理學重視邏輯,崇尚理性,其理論總是建立在對事實觀察的基礎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天然放射現(xiàn)象說明原子核內部是有結構的
B.電子的發(fā)現(xiàn)使人們認識到原子具有核式結構
C.α粒子散射實驗的重要發(fā)現(xiàn)是電荷是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實驗表明核外電子的軌道是不連續(xù)的
解析:天然放射現(xiàn)象由原子核變化引起,可以說明原子核內部是有結構的,A正確.α粒子散射實驗使人們認識到原子具有核式結構,B、C錯誤.通過密立根油滴實驗發(fā)現(xiàn)電荷是量子化的,D錯誤.
答案:A
5.(多選)在X射線管中,由陰極發(fā)射的電子(不計初速度)被加速后打到陽極,會產生包括X光在內的各種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電子的動能.已知陽極與陰極之間的電勢差U、普朗克常量h、電子電荷量e和光速c,則可知該X射線管發(fā)出的X光的( )
A.最短波長為 B.最長波長為
C.最小頻率為 D.最大頻率為
解析:根據(jù)動能定理、光速與波長和頻率的關系公式c=λν、光子能量E=hν,根據(jù)題意有eU≥E,則可得λ≥,ν≤,A、D正確.
答案:AD
6.下列有關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的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
A.γ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
B.氫原子輻射光子后,其繞核運動的電子動能增大
C.太陽輻射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太陽中發(fā)生的重核裂變
D.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Bi經(jīng)過10天后還剩下50克
解析:γ射線是高速運動的光子流,A錯誤.氫原子輻射光子后,繞核運動的電子勢能減小,動能增大,B正確.太陽輻射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太陽中的氫核聚變,C錯誤.100克Bi經(jīng)過兩個半衰期后剩25克, D錯誤.
答案:B
7.圖中曲線a、b、c、d為氣泡室中某放射物發(fā)生衰變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徑跡,氣泡室中磁感應強度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以下判斷可能正確的是( )
A.a、b為β粒子的徑跡
B.a、b為γ粒子的徑跡
C.c、d為α粒子的徑跡
D.c、d為β粒子的徑跡
解析:γ粒子是光子,不帶電,不會偏轉,B錯誤.β粒子為電子,帶負電,α粒子為氦核,帶正電,而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根據(jù)左手定則可知a、b為α粒子,c、d為β粒子,D正確,A、C錯誤.
答案:D
8.(多選)科學家使用核反應獲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應獲得能量,核反應方程分別為:X+Y→He+H+4.9 MeV和 H+H→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X是中子
B.Y的質子數(shù)是3,中子數(shù)是6
C.兩個核反應都沒有質量虧損
D.氘和氚的核反應是核聚變反應
解析:由H+H→He+X+17.6MeV,得X為中子n,A正確.由X+Y→He+H+4.9MeV,得Y為Li,質子數(shù)為3,中子數(shù)為3,B錯誤.兩反應中均有能量產生,由質能方程可知,兩個核反應都有質量虧損,C錯誤.氘和氚反應生成α粒子,該反應為核聚變反應,D正確.
答案:AD
9.14C發(fā)生放射性衰變成為14N,半衰期約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間,其體內14C與12C的比例不變;生命活動結束后,14C的比例持續(xù)減少.現(xiàn)通過測量得知,某古木樣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現(xiàn)代植物所制樣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該古木的年代距今約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數(shù)
C.14C衰變?yōu)?4N的過程中放出β射線
D.增加樣品測量環(huán)境的壓強將加速14C的衰變
解析:古木樣品中14C正好是現(xiàn)代植物所制樣品的二分之一,可知時間正好是5 700年,A正確.12C中子數(shù)為6,13C中子數(shù)為7,14C中子數(shù)為8,B錯誤.與14N相比,質量數(shù)一樣而質子數(shù)少一個,可知發(fā)生的是β衰變,C正確.半衰期與外界環(huán)境無關,D錯誤.
答案:AC
二、非選擇題
10.一質量為0.5 kg的小物塊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點,距離A點5 m的位置B處是一面墻,如圖所示.物塊以v0=9 m/s的初速度從A點沿AB方向運動,在與墻壁碰撞前瞬間的速度為7 m/s,碰后以6 m/s的速度反向運動直至靜止.g取10 m/s2.
(1)求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若碰撞時間為0.05 s,求碰撞過程中墻面對物塊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3)求物塊在反向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解析:(1)由動能定理,有-μmgs=mv2-mv
可得μ=0.32
(2)由動量定理,有FΔt=mv′-mv
可得F=130 N
(3)W=mv′2=9 J
答案:(1)0.32 (2)130 N (3)9 J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273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