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02講 近代歐洲歷史上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doc
《2019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02講 近代歐洲歷史上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02講 近代歐洲歷史上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02講 近代歐洲歷史上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 1.(xx濟南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神圣羅馬帝國和羅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經(jīng)院主義神學日漸衰落,文藝復興喚起的理性主義和批評精神在知識分子中迅速傳播,產生巨大影響,這一切都為宗教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fā)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席卷全德;在瑞士,加爾文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響……到l6世紀中葉,新教的三個主要教派,即馬丁路德創(chuàng)立的路德宗、加爾文創(chuàng)立的歸正宗和作為英格蘭國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歐洲出現(xiàn)?!陆屉m然有很多派別,但在教義方面有三個共同原則,即因信稱義、信徒人人都可成為祭司和《圣經(jīng)》具有最高權威,這三大原則和天主教是針鋒相對的。 ——《鰲江論壇》 (1)依據(jù)材料概括歐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因信稱義”與天主教的“針鋒相對”之處,并指出這一思想的進步意義。 解析:第(1)問材料主要從政治“神圣羅馬帝國和羅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經(jīng)院主義神學日漸衰落,文藝復興喚起的理性主義和批評精神在知識分子中迅速傳播,產生巨大影響”兩方面闡述了宗教改革背景,概括即可;第(2)問天主教強調因行稱義,人得救要靠教皇和教會,而因信稱義,則否定了教皇和教會的作用,進步意義主要是動搖天主教會地位,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等方面。 答案:(1)新興的民族國家出現(xiàn),加強了中央集權;文藝復興思想解放作用。 (2)不同之處:天主教宣揚因行稱義,依靠以教皇為首的教階制度和復雜的圣禮才能得救;而新教宣揚因信稱義的學說,主張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禮和神職人員。 意義: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tǒng)治和權威,建立起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會。 2.(xx吉林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加爾文認為教會不可能救世贖罪,上帝早已預定了一切。得救與否由上帝決定,最重要的不是因信稱義,而是堅持圣潔的生活。加爾文鼓勵經(jīng)商致富、放貸取利,認為正當?shù)慕?jīng)濟活動是增加上帝榮耀的一種途徑。 ——根據(jù)維基百科摘編 材料二 馬丁路德神學思想強調: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即靈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會規(guī)條,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個人對上帝的信仰。他認為一個人應該通過虔誠的信仰來獲得免罪,達到“靈魂得救”,而虔誠的信仰來自崇敬上帝和對于《圣經(jīng)》的心領神會;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須通過教會和教士的媒介;否認需要履行種種“圣禮”,即教會規(guī)定的一套繁縟的禮拜儀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會輸贈等“善行”,來實現(xiàn)自己的信仰。 ——根據(jù)維基百科摘編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加爾文和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上的異同點。 (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世紀宗教改革的實質。 解析:(1)同:依據(jù)“ 加爾文認為教會不可能救世贖罪,上帝早已預定了一切?!焙婉R丁路德“一個人應該通過虔誠的信仰來獲得免罪,達到‘靈魂得救’,而虔誠的信仰來自崇敬上帝和對于《圣經(jīng)》的心領神會;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須通過教會和教士的媒介”等看出有:都反對羅馬教廷和羅馬教皇的統(tǒng)治;都認為可以借助《圣經(jīng)》直接與上帝溝通,無需經(jīng)過教會;都主張簡化教儀。 異:依據(jù)“ 加爾文認為.....得救與否由上帝決定,最重要的不是因信稱義,而是堅持圣潔的生活”和馬丁路德認為:“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即靈魂得到拯救”得出:加爾文認為人可以“因行稱義”(通過堅持圣潔的生活和行為得到救贖);路德認為人應該“因信稱義”(通過信仰而得到救贖)。 (2)“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反映。 答案:(1)同:都反對羅馬教廷和羅馬教皇的統(tǒng)治;都認為可以借助《圣經(jīng)》直接與上帝溝通,無需經(jīng)過教會;都主張簡化教儀。 異:加爾文認為人可以“因行稱義”(通過堅持圣潔的生活和行為得到救贖);路德認為人應該“因信稱義”(通過信仰而得到救贖)。 (2)宗教改革實質上是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的,由新興資產階級掀起反封建運動,為西歐的進一步發(fā)展解除了精神枷鎖。 3.(xx臨沂質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十五和十六世紀,教會十分關注異端邪說。異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審。這是個科學興起,但同時人們普遍相信魔法和巫術的時代,在這段時期,民眾搜捕女巫,有時雖然只有少量證據(jù),仍會判女巫有罪,并對其施以火刑處死,教會也會開庭審訊包括科學家的異見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審判,就是哥白尼理論的一位支持者布魯諾,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處死。 材料二 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傳統(tǒng)認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復它原來的單純與直接的狀態(tài),將人與上帝之間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閡除去”。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1)15及16世紀期間被視為“真理”的標準是什么?根據(jù)材料說明你的理由。 (2)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觀點的理解。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從中世紀占精神統(tǒng)治地位思想來回答。第二小問材料反映異端受到懲罰并判以死刑。第(2)問回答宗教改革主要思想“信仰得救”以及意義。 答案:(1)圣經(jīng)或教會的教導被視為“真理”的標準。那些持有與教會觀點相反看法的人,會被懲罰甚至判以死刑。 (2)《圣經(jīng)》是人們唯一信仰的神圣權威,每個人都可以閱讀《圣經(jīng)》并做出個人的價值判斷與理解,個人可以通過《圣經(jīng)》與上帝直接聯(lián)系,不需要教會的中介。這就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解放了思想。 4.(xx云南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正式簽署關于廢除奴隸制度的法令前,俄國有三個階級分別提出解決農奴問題的方案。 地主貴族的改革草案:主張只給農奴人身自由,不給他們土地所有權,并且提議減少農民的份地,堅決主張農民使用份地必須負擔繁重的義務。 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的改革草案:主張解放農民并讓農民得到他耕種的全部土地,但農民應付給地主贖金,否則就是破壞私有權,因而要求兼顧地主和農民的利益,實現(xiàn)兩個階級的妥協(xié)。 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改革草案:主張徹底廢除農奴制度,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建立共和國。 ——陶惠芬《俄國近代改革史》 (1)1861年改革體現(xiàn)了上述哪個草案的內容?并分析此次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另外兩個草案未被采納的主要原因。 解析:回答第(1)問,需回憶俄國1861年改革內容,可以得出1861年改革不僅給了農奴人身自由,而且還有屬于他們的份地。因此可以判斷是體現(xiàn)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的草案。所謂近代化主要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經(jīng)濟工業(yè)化。1861年改革從政治和經(jīng)濟兩方面都推動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特別是經(jīng)濟,為資本主義經(jīng)濟提供了市場、勞動力、資本等一系列條件。回答第(2)問,主要聯(lián)系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以知道1861年改革實施的必要性。 答案:(1)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的改革草案內容。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勞動力和市場,推動了俄國的工業(yè)革命;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 (2)地主貴族的改革草案:不能滿足農民利益,不利于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危及沙皇的統(tǒng)治。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改革草案:超越了俄國社會現(xiàn)實。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較低,掌握政治、經(jīng)濟力量的主要是以沙皇為代表的貴族地主。 5.(xx黑龍江教研聯(lián)合體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世紀中期)俄國人口中的大多數(shù)是依附于主人的農奴。與1848年前東歐中部的情況相比,俄國的農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義務。它類似美洲的奴隸制,因為農奴是被“占有的”,可以買賣,還可以在農業(yè)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農奴耕耘土地,無償?shù)貫橘F族們操勞,另一些可能會被他們的主人弄到工廠或礦上做工,或是為了諸如此類的目的租與他人。再有就是比較獨立、像手藝人或技工那樣工作的人,他們流動于城市之間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們必須從進項中提交一定費用給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時回去。主人對他們的農奴負有某種家長式的責任,貴族們在村子里還成立一種個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國南方一樣,法律從不干預或者只是極少地干預貴族與農奴之間的事務,因而農奴的命運每時每刻都取決于主人的個人品格和經(jīng)濟狀況。 1861年,俄國頒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熱心的官員說:“人民挺起腰桿來了,樣子變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勢、言論談吐,一切都變了?!? ——(美)帕爾默《現(xiàn)代世界史》 (1)根據(jù)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農奴、地主、國家三者之間的基本關系。 (2)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你對上述官員談話內容的理解。 解析:(1)從材料中“農奴是被‘占有的’,可以買賣,還可以在農業(yè)以外的工作上役使”, “部分農奴耕耘土地,無償?shù)貫橘F族們操勞”,“主人對他們的農奴負有某種家長式的責任”等信息分析地主與農奴的基本關系;從“法律從不干預或者只是極少地干預貴族與農奴之間的事務”分析國家與農奴、地主的基本關系。(2)材料信息有夸大之處。聯(lián)系農奴制改革后農奴地位的變化等知識回答。 答案:(1)地主“占有”并可以買賣、出租農奴,同時也對農奴負有家長式的“保護”責任;農奴要無償?shù)貫榈刂鲃谧骰颉疤峤灰欢ǖ馁M用”等;國家基本不干預地主與農奴之間的事務。(2)理解:上述談話不完全符合史實,可能只是部分人對農奴解放的一種期望。 1861年改革,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農奴獲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因贖地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縛。 6.(xx臨沂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克里米亞戰(zhàn)爭后,俄國人意識到)文明現(xiàn)正以它的力量反對我們,我們已為與文明的這場斗爭做什么準備工作了嗎?……當我們談論反對拿破侖的光榮戰(zhàn)役時,我們忘記了自那時以來,歐洲一直在進步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而我們卻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寧說:“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的一步。不僅從經(jīng)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 (1)怎樣理解“歐洲一直在進步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而我們卻一直停步不前”?為此進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國歷史上占有怎樣的地位? (2)結合所學知識論證列寧所說的“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列寧觀察這一問題的著眼點是什么? 解析:第(1)問,從政治、經(jīng)濟等角度分析俄國與歐洲主要國家的差距;結合所學知識,俄國為縮小差距,維護統(tǒng)治,進行了農奴制改革。第(2)問注意從政治角度來分析,“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 答案:(1)歐洲主要國家已經(jīng)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工業(yè)革命迅速發(fā)展。而俄國政治上仍延續(xù)著沙皇專制制度,經(jīng)濟上存在著農奴制度。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啟下的改革,推動了俄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或:使俄國開始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 (2)俄國參照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司法制度的改革促進了俄國政治的法制化。(答具體措施也可)著眼點:國家結構的變化。(答生產力也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02講 近代歐洲歷史上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 2019 年高 歷史 復習 02 近代 歐洲 歷史上 改革 解析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27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