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10.1 認識分子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doc
《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10.1 認識分子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10.1 認識分子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0.1 認識分子 1.知道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2.知道油膜法測分子大小的原理。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直徑的數量級。 教學重點:油膜法測分子直徑大小的原理、過程以及分子直徑的數量級。 教學難點:油膜法測分子直徑數量級。 油膜法整套器具,綠豆,多媒體課件等。 一、新課引入 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時間長了,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厚厚的鞋底穿久了為什么底會越來越薄呢?鐵鏟用久了為什么會變薄呢?當我們走近花園時又為什么能聞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對于這些問題,人類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樣想的呢?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認識分子”。 二、新課教學 探究點一:德謨克里特的猜想 1.讓學生閱讀教材P104至P105中內容,想想人類是怎樣認識分子的? 我們注意到人類在認識分子的過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測和想法,我們把這種科學研究方法稱為“猜想”。 2.什么是“猜想”呢? 讓學生閱讀教材P104右下方的方框圖:“猜想是經驗素材和科學理論之間的一座橋梁,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學探究經常需要猜想?!? 告訴學生猜想必須以科學事實為基礎,不能憑空亂想,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根據;對于猜想的正確性,我們又要通過實驗和實踐去檢驗。 3.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通過閱讀教材后,你認為古代人們是怎樣認識分子的呢?提出過怎樣的猜想呢? 古希臘的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塊物質是由極小的物質粒子組成的。他把這種物質叫作“原子”,意思是這種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際上在德謨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紀,我國古代思想家對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這一問題就有研究和記載:他們認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組成的;戰(zhàn)國時期《中庸》也寫道:“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探究點二:什么是分子 1.分子概念的來源:在德謨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兩千多年中,科學家進行了無數的探索和實驗。隨著化學學科的發(fā)展,化學家從實驗中發(fā)現,自然界中確實存在著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首先把它稱為“分子”,而且任何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2.分子的概念:能保持物質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稱為分子。 3.一切物質都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任何物體,無論它們的大小、輕重有何不同,也不論它們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探究點三:分子的大小 分子非常的小,肉眼是不能直接觀察到的。那么分子到底有多小,我們又如何去測定分子的大小呢? 1.觀察微小物質的方法——顯微鏡。 普通的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到分子,必須采用放大倍數更高的離子顯微鏡。 多媒體展示:離子顯微鏡下的硅表面硅原子的排列。 只要從放大的圖中得到放大后的硅原子的直徑,再除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可以得到硅原子的直徑。這是一種精確的測量方法。 2.單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測量分子大小的一種方法。 提問:這里一顆綠豆,同學們有沒有什么辦法測量它的直徑? 可能的方法:游標卡尺測量、100顆綠豆排列成直線測總長度再取平均值等。 設疑:綠豆畢竟還比較大,如果是沙子呢?而分子更小,又該如何? 介紹放大法:將綠豆彼此靠緊排列,沒有重疊,此時根據柱體公式V=Sh,h就是綠豆直徑,體積可用量筒讀出,面積可用坐標紙畫其輪廓得出。然后根據公式求解。 實驗,介紹并定性地演示:分子的直徑也可效仿這種方法,將一滴體積已知的小油滴,滴在水面上,在重力作用下盡可能地散開形成一層極薄的油膜,此時油膜可看成單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看成是油分子的直徑,所以只要再測定出這層油膜的面積,就可求出油分子直徑的大小。 已知一滴油的體積V和水面上油膜面積S,那么這種油分子的直徑就可以根據d=求出。 當然,這個實驗要做些簡化處理:(1)把分子看成一個個小球;(2)油分子一個緊挨一個整齊排列;(3)認為油膜厚度等于分子直徑。 在此基礎上,還要指出:(1)介紹數量級這個數學名詞,一些數據太大,或很小,為了書寫方便,習慣上用科學記數法寫成10的乘方數,如310-10m。我們把10的乘方數叫作數量級,那么110-10m和910-10m,數量級都是10-10m。(2)如果分子直徑為d,油滴體積是V,油膜面積為S,則d=,根據估算得出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m。 10.1 認識分子 1.德謨克里特的猜想 2.分子的概念 3.分子的大小 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式教學方式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課堂上討論的氣氛很濃厚,思維也比以前活躍了,大多數學生能在自己看書與討論的過程中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問題,也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效果不佳的地方:例如有部分學生甚至是相當數量的學生在回答理論性問題時不敢輕易發(fā)表想法,原因是他們怕說出的想法和老師的標準答案不同,片面追求和書上概念一模一樣,不太相信自己的表達能力;另一個問題是對于身邊事物的舉例比較偏向表面化,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弱。-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10.1 認識分子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 2019 年級 物理 下冊 認識 分子 教案 新版 粵教滬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38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