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習卷 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問題精編(含解析).doc
《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習卷 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問題精編(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習卷 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問題精編(含解析).doc(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問題精編 1.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AB= cm,BC=2cm,∠ABC=45,點P從點B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沿折線BC→CD→DA運動,到達點A為止,設運動時間為t(s),△ABP的面積為S(cm2),則S與t的大致圖象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當0≤t≤2時,過A作AE⊥BC于E.∵∠B=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1,∴S= BPAE= t1= t; ②當2<t≤ 時,S= = 21=1; ③當 <t≤ 時,S= APAE= ( -t)1= ( -t).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三種情況討論:①當0≤t≤2時,過A作AE⊥BC于E;②當2<t≤ 2 +時;③當 2 + <t≤ 4 +時,分別求出S與t的函數(shù)解析式,再根據(jù)各選項作出判斷,即可得出答案。 2.如圖,邊長為a的菱形ABCD中,∠DAB=60,E是異于A、D兩點的動點,F是CD上的動點,滿足AE+CF=a,△BEF的周長最小值是( ) A.B.C.D. 【答案】B 【解析】 :連接BD ∵四邊形ABCD是菱形, ∴AB=AD, ∵∠DAB=60, ∴△ABD是等邊三角形, ∴AB=DB,∠BDF=60 ∴∠A=∠BDF 又∵AE+CF=a, ∴AE=DF, 在△ABE和△DBF中, ∴△ABE≌△DBF(SAS), ∴BE=BF,∠ABE=∠DBF, ∴∠EBF=∠ABD=60, ∴△BEF是等邊三角形. ∵E是異于A、D兩點的動點,F是CD上的動點, 要使△BEF的周長最小,就是要使它的邊長最短 ∴當BE⊥AD時,BE最短 在Rt△ABE中,BE== ∴△BEF的周長為 【分析】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及菱形的性質,證明∠A=∠BDF,AE=DF,AB=AD,就可證明△ABE≌△DBF,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可證得BE=BF,∠ABE=∠DBF,再證明△BEF是等邊三角形,然后根據(jù)垂線段最短,可得出當BE⊥AD時,BE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長,即可求出△BEF的周長。 3.如圖,菱形 的邊長是4厘米, ,動點 以1厘米/秒的速度自 點出發(fā)沿 方向運動至 點停止,動點 以2厘米/秒的速度自 點出發(fā)沿折線 運動至 點停止若點 同時出發(fā)運動了 秒,記 的面積為 ,下面圖象中能表示 與 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 當0≤t<2時,S=2t (4-t)=- t2+4 t; 當2≤t<4時,S=4 (4-t)=-2 t+8 ; 只有選項D的圖形符合. 故答案為:D. 【分析】分別求出當0≤t<2時和當2≤t<4時,s與t的函數(shù)解析式,再根據(jù)各選項的圖像逐一判斷即可。 4.如圖,矩形ABCD,R是CD的中點,點M在BC邊上運動,E,F(xiàn)分別為AM,MR的中點,則EF的長隨M點的運動( ) A.變短B.變長C.不變D.無法確定 【答案】C 【解析】 :∵E,F(xiàn)分別為AM,MR的中點, ∴EF是△ANR的中位線 ∴EF= AR ∵R是CD的中點,點M在BC邊上運動 ∴AR的長度一定 ∴EF的長度不變。 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jù)已知E,F(xiàn)分別為AM,MR的中點,,可證得EF是△ANR的中位線,根據(jù)中位線定理,可得出EF= AR,根據(jù)已知可得出AR是定值,因此可得出EF也是定值,可得出結果。 5.如圖甲,A,B是半徑為1的⊙O上兩點,且OA⊥OB.點P從A出發(fā),在⊙O上以每秒一個單位的速度勻速運動,回到點A運動結束.設運動時間為x,弦BP的長度為y,那么如圖乙圖象中可能表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 A.①B.④C.①或③D.②或④ 【答案】C 【解析】 當點P順時針旋轉時,圖象是③,當點P逆時針旋轉時,圖象是①, 故答案為①③. 故答案為:C. 【分析】由題意知PB的最短距離為0,最長距離是圓的直徑;而點P從A點沿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后與點B的距離有區(qū)別,當點P從A點沿順時針旋轉時,弦BP的長度y的變化是:從AB的長度增大到直徑的長,然后漸次較小至點B為0,再從點B運動到點A,則弦BP的長度y由0增大到AB的長; 當點P從A點沿逆時針旋轉時,弦BP的長度y的變化是:從AB的長度減小到0,再由0增大到直徑的長,最后由直徑的長減小到AB的長。 6.如圖,一塊等邊三角形的木板,邊長為1,現(xiàn)將木板沿水平線翻滾,那么B點從開始至結束所走過的路徑長度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從圖中發(fā)現(xiàn):B點從開始至結束所走過的路徑長度為兩段弧長即第一段= ,第二段= . 故B點從開始至結束所走過的路徑長度= + = . 故答案為: 【分析】B點的運動路徑是2個圓心角是120度的扇形的弧長,根據(jù)弧長公式求解。 7.如圖,長方形ABCD中,AB=4cm,BC=3cm,點E是CD的中點,動點P從A點出發(fā),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E 運動,最終到達點E.若點P運動的時間為x秒,那么當x= ________時,△APE的面積等于5 . 【答案】或5 【解析】 ①如圖1, 當P在AB上時, ∵△APE的面積等于5, ∴ x?3=5, x= ; ②當P在BC上時, ∵△APE的面積等于5, ∴ , ∴34? (3+4?x)2? 23? 4(x?4)=5, x=5; ③當P在CE上時, ∴ (4+3+2?x)3=5, x= <3+4+2,此時不符合; 故答案為: 或5. 【分析】先對點P所在不同線段的區(qū)間進行分類討論,再結合實際情況與所得結果進行對比從而判斷結果的合理性. 8.如圖,在矩形 中, 點 同時從點 出發(fā),分別在 , 上運動,若點 的運動速度是每秒2個單位長度,且是點 運動速度的2倍,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停止一切運動.以 為對稱軸作 的對稱圖形 .點 恰好在 上的時間為________秒.在整個運動過程中, 與矩形 重疊部分面積的最大值為________. 【答案】; 【解析】 :(1)如圖,當B′與AD交于點E,作FM⊥AD于F, ∴∠DFM=90. ∵四邊形ABCD是矩形, ∴CD=AB.AD=BC.∠D=∠C=90. ∴四邊形DCMF是矩形, ∴CD=MF. ∵△MNB與△MNE關于MN對稱, ∴△MNB≌△MNE, ∴ME=MB,NE=BN. ∵BN=t,BM=2t, ∴EN=t,ME=2t. ∵AB=6,BC=8, ∴CD=MF=6,CB=DA=8.AN=6-t 在Rt△MEF和Rt△AEN中,由勾股定理,得(1) EF=AE= ∴+=2t 解得 :t= (2)如圖, ∵△MNE與△MNB關于MN對稱, ∴∠MEN=∠MBN=90. ∵∠MEN+∠MBN+∠EMB+∠ENB=360, ∴∠EMB+∠ENB=180. ∵∠ENA+∠ENB=180, ∴∠ENA=∠EMB. ∵tan∠ENA= ∴tan∠EMB= ∵四邊形ABCD是矩形, ∴AD∥BC, ∴∠EFG=∠EMB. ∵BN=t,BM=2t, ∴EN=t,ME=2t. ∵AB=6,BC=8, ∴CD=MF=6,CB=DA=8.AN=6 ∴GA=(6-t) GN=(6-t) ∵EG=EN-GN=t-(6-t)= ∴EF=()=2t- ∴當時, S=t2-(2t-)()=-(t-6)2+ ∴t=4時,s最大=. 當0<t≤時,S=t2 ∴t=時,S最大=. ∵> ∴最大值為【分析】(1)如圖,當B′與AD交于點E,作FM⊥AD于F,根據(jù)矩形的性質得出CD=AB.AD=BC.∠D=∠C=90.進而判斷出四邊形DCMF是矩形,根據(jù)矩形的對邊相等得出CD=MF.根據(jù)翻折的性質得出△MNB≌△MNE,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得出ME=MB,NE=BN.然后表示出EN=t,ME=2t.CD=MF=6,CB=DA=8.AN=6-t,在Rt△MEF和Rt△AEN中,由勾股定理EF,AE的長,根據(jù)線段的和差得出方程,求解得出t的 值; (2)根據(jù)翻折的性質得出∠MEN=∠MBN=90.根據(jù)四邊形的內角和,鄰補角定義及等量代換得出∠ENA=∠EMB.根據(jù)等角的同名三角函數(shù)值相等得出tan∠ENA=tan∠EMB=, 根據(jù)矩形的性質得出∠EFG=∠EMB.EN=t,ME=2t.CD=MF=6,CB=DA=8.AN=6-t,進而表示出GA,GN,EG,EF,的長,當 < t ≤ 4 時,與當0<t≤ 時,分別求出S的值,再比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9.如圖,在△ABC中,BC=AC=5,AB=8,CD為AB邊的高,點A在x軸上,點B在y軸上,點C在第一象限,若A從原點出發(fā),沿x軸向右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運動,則點B隨之沿y軸下滑,并帶動△ABC在平面內滑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當B到達原點時停止運動 (1)連接OC,線段OC的長隨t的變化而變化,當OC最大時,t=________; (2)當△ABC的邊與坐標軸平行時,t=________。 【答案】(1) (2)t= 【解析】 (1)如圖: 當 三點共線時, 取得最大值, ( 2 )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①設 時,CA⊥OA, ∴CA∥y軸, ∴∠CAD=∠ABO. 又 ∴Rt△CAD∽Rt△ABO, ∴ 即 解得 ②設 時, ∴CB∥x軸, Rt△BCD∽Rt△ABO, ∴ 即 綜上可知,當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的圓與坐標軸相切時,t的值為 或 故答案為: 或 【分析】(1)當 O , C , D 三點共線時,OC取得最大值,此時OC是線段AB的中垂線, 根據(jù)中垂線的性質,及勾股定理得出OA =OB = 4, 然后根據(jù)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出答案; ( 2 )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①設OA = t 1 時,CA⊥OA,故CA∥y軸,然后判斷出Rt△CAD∽Rt△ABO,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得出AB∶CA = AO∶CD ,從而得出答案;②設 A O = t 2 時,BC ⊥OB ,故CB∥x軸,然后判斷出Rt△BCD∽Rt△ABO,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得出BC∶AB=BD∶ AO,從而得出答案. 10.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4,0)、B(0,-3),以點B為圓心、2 為半徑的⊙B上 有一動點P.連接AP,若點C為AP的中點,連接OC,則OC的最小值為________. 【答案】 【解析】 :作A關于y軸的對稱點A′, 則A′(-4,0), ∴OC是△AA′P的中位線,當A′P取最小值時,OC取最小值.連接A′B交⊙B于點P,此時A′P最?。? 在Rt△OA′B中,OA′=4,OB=3, ∴A′B=5,∴A′P=5-2=3,∴OC= , ∴OC的最小值 . 故答案為: . 【分析】作A關于y軸的對稱點A′,可得出點A′的坐標,可證得OC是△AA′P的中位線,因此當A′P取最小值時,OC取最小值.連接A′B交⊙B于點P,此時A′P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據(jù)圓的半徑求出A′P的長,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即可求出OC的最小值 。 11.已知矩形 中, 是 邊上的一個動點,點 , , 分別是 , , 的中點. (1)求證: ; (2)設 ,當四邊形 是正方形時,求矩形 的面積. 【答案】(1)解:∵點F,H分別是BC,CE的中點, ∴FH∥BE, . ∴ . 又∵點G是BE的中點, ∴ . 又∵ , ∴△BGF ≌ △FHC. (2)解:當四邊形EGFH是正方形時,可知EF⊥GH且 ∵在△BEC中,點G,H分別是BE,EC的中點, ∴ 且GH∥BC, ∴ 又∵AD∥BC, AB⊥BC, ∴ , ∴ . 【解析】【分析】(1)根據(jù)點F,H分別是BC,CE的中點,可證得FH是△BCE的中位線,就可證得FH∥BE, FH=BE 再根據(jù)點G是BE的中點,得出FH=BG,就可證得結論。 (2)當四邊形EGFH是正方形時,可知EF⊥GH且 E F = G H ,根據(jù)已知在△BEC中,點G,H分別是BE,EC的中點,可證得GH是△BCE的中位線,可求出GH的長及GH∥BC,再根據(jù)AD∥BC, AB⊥BC,可證得AB=GH,然后利用矩形的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12.如圖,在△ABC中,∠C=90,AC=4cm,BC=5cm,點D在BC上,且CD=3cm.動點P、Q分別從A、C兩點同時出發(fā),其中點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終點C移動;點Q以 cm/s的速度沿CB向終點B移動.過點P作PE∥CB交AD于點E,設動點的運動時間為x秒. (1)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EP; (2)當Q在線段CD上運動幾秒時,四邊形PEDQ是平行四邊形; (3)當Q在線段BD(不包括點B、點D)上運動時,求當x為何值時,四邊形EPDQ面積等于 . 【答案】(1)解:如圖所示, ∵PE∥CB, ∴∠AEP=∠ADC. 又∵∠EAP=∠DAC, ∴△AEP∽△ADC, ∴ = , ∴ = , ∴EP= x. (2)解:由四邊形PEDQ1是平行四邊形,可得EP=DQ1. 即 x=3- x,所以x=1.5. ∵0<x<2.4 ∴當Q在線段CD上運動1.5秒時,四邊形PEDQ是平行四邊形 (3)解: S四邊形EPDQ2= ( x+ x-3)(4-x)=-x2+ x-6, ∵四邊形EPDQ面積等于 , ∴-x2+ x-6= , 整理得:2x2-11x+15=0. 解得:x=3或x=2.5, ∴當x為3或2.5時,四邊形EPDQ面積等于 . 【解析】【分析】(1)抓住已知條件PE∥CB,證明△AEP∽△ADC,再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得出對應邊成比例,可得出EP的長。 (2)根據(jù)已知可知PE∥CB,要證四邊形PEDQ是平行四邊形,則EP=DQ1 , 建立關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再寫出x的取值范圍即可。 (3)根據(jù)PE∥CB,可證得四邊形EPDQ是梯形,根據(jù)梯形的面積=, 建立關于x的方程,再解方程求解即可。 13.如圖1,圖2中,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6,點P從點B出發(fā)沿邊BC—CD以每秒2個單位長的速度向點D勻速運動,以BP為邊作等邊三角形BPQ,使點Q在正方形ABCD內或邊上,當點Q恰好運動到AD邊上時,點P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t≥0)。 (1)當t=2時,點Q到BC的距離=________; (2)當點P在BC邊上運動時,求CQ的最小值及此時t的值; (3)若點Q在AD邊上時,如圖2,求出t的值; (4)直接寫出點Q運動路線的長。 【答案】(1)解: (2)解:點P在BC邊上運動時,有 ,根據(jù)垂線段最短,當 時,CQ最小, 如圖,在直角三角形BCQ中, , ∴ ∴ ∴ (3)解:若點Q在AD邊上,則 ∵ ∴Rt△BAQ≌Rt△BCP(HL), ∴ ∴ ∵ ,且由勾股定理可得, ∴ 解得: (不合題意,舍去), ∴ (4)解:點Q運動路線的長等于點 運動的路線長: 【解析】【解答】 如圖: 過點 作 當 時, 是等邊三角形, 故答案為: 【分析】(1)過點 Q 作QE⊥BC, 根據(jù)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時間,由 t = 2 , 得出BP的長,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得出BQ = 4 , ∠QBE = 60 ° ,在Rt△BPQ中,根據(jù)正弦函數(shù)的定義即可得出QE的長; (2)點P在BC邊上運動時,有 ∠QBC = 60 ,根據(jù)垂線段最短,當 CQ⊥BQ 時,CQ最小,如圖,在直角三角形BCQ中, ∠QBC= 60 ,從而得出BQ的長度,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得出BP=BQ=3,根據(jù)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從而得出t的值,再根據(jù)正切函數(shù)的定義,即可得出CQ的長; (3)若點Q在AD邊上,則 C P = 2 t ? 6 , 首先利用HL判斷出Rt△BAQ≌Rt△BCP,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得出A Q = C P = 2 t ? 6 , 進而得出DQ =DP= 12 ? 2 t , 由 BP = PQ ,且由勾股定理可得,DQ 2 + DP 2 =QP 2 , BC 2 +CP2 =BP 2,得出關于t的方程,求解并檢驗即可得出t的值; (4)根據(jù)題意點Q運動路線的長等于點 P 運動的路線長,由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時間即可得出答案。 14.已知:如圖①,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B=12,BC=6,AD⊥BD.以AD為斜邊在平行四邊形AB CD的內部作Rt△AED,∠EAD=30,∠AED=90. (1)求△AED的周長; (2)若△ AED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DC向右平行移動,得到△AE0D0 , 當A0D0與BC重合時停止移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A0E0D0與△BDC重疊的面積為S,請直接寫出 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t的取值范圍; (3)如圖②,在(2)中,當△AED停止移動后得到△BEC,將△BEC繞點C按順時針方向旋轉α(0<α<180),在旋轉過程中,B的對應點為B1 , E的對應點為E1 , 設直線B1E1與直線BE交于點P、與直線CB交于點Q.是否存在這樣的α,使△BPQ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α的度數(shù);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解:(1)∵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D=BC=6. 在Rt△ADE中,AD=6,∠EAD=30, ∴AE=AD?cos30=6=3, DE=AD?sin30=6=3, ∴△AED的周長為:6+3+3=9+3。 (2)解:在△AED向右平移的過程中: (I)當0≤t≤1.5時,如答圖1所示,此時重疊部分為△D0NK. ∵DD0=2t,∴ND0=DD0?sin30=t,NK=ND0tan30=t, ∴S=S△D0NK=1ND0?NK=t?t=t2; (II)當1.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習卷 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問題精編含解析 中考 數(shù)學 專題 復習 幾何圖形 動態(tài) 問題 精編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38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