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期中綜合檢測卷 (新版)教科版.doc
《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期中綜合檢測卷 (新版)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期中綜合檢測卷 (新版)教科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春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綜合檢測卷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 得分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其中1~8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9~10兩小題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選項正確,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選不全的得1分,有錯選或不選的得0分)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C.一切物體所受合力一定為零 D.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下列實例中,屬于減小慣性的不利影響的是( ) A.跳遠運動員跳遠時助跑 B.勞動時,斧頭松了,用斧頭柄的下端撞擊樹墩,使斧頭被套牢 C.小型汽車駕駛員駕車時必須系好安全帶 D.用力拍打剛曬過的被子使灰塵落下 3.自行車的結構及使用涉及了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其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車把套上制作了花紋 B.給車軸加潤滑油 C.輪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剎車時用力捏閘柄,增大閘皮對車圈的壓力 4.如圖所示是足球運動員踢球的情景(不計空氣阻力)。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足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重力和人對足球的踢力 B.足球在空中飛行時,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 C.運動員用腳踢飛足球,使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D.足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受到一對平衡力作用 5.如圖所示,兩個形狀、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實心物體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它們對桌面產生的壓力F或壓強p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6.大氣壓隨高度的不同而變化,變化情況及原因正確的是( ) A.大氣壓是由大氣層受到的重力產生的,離地面越高,那里的大氣壓越大 B.高山頂上的大氣壓比山腳下的小,因為高山頂上的大氣厚度比山腳下的大氣厚度稀薄 C.高山頂上的氣溫低,山腳下的氣溫高,因此高山頂上的大氣壓大 D.離地面越高,空氣中的水蒸氣越少,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7.一個質量為m的半球體,沿豎直方向切成質量相等的A、B兩部分,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緊貼墻壁保持靜止狀態(tài),如圖所示。則其中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為( ) A.FB.0 C.mgD.0.5mg 第7題圖第8題圖第9題圖 8.在汽車中懸線上掛一個小球,當汽車運動時,懸線將與豎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圖所示,若在汽車底板上還有一個跟其相對靜止的物體M,則關于汽車的運動情況和物體M的受力情況正確的是( ) A.汽車一定向右做加速運動 B.汽車一定向左做加速運動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還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還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9.某同學在科技館參觀時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展品,在水平軌道上有一列小火車,車廂頂部有兩個孔P和Q,小火車在軌道上沿直線勻速運動,如圖所示。當小火車即將經(jīng)過“∩”形框架的下方時,從Q孔中豎直向上彈出一個小球。不計小球受到的空氣阻力,關于小球的落點及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將落入P孔,因為小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大于慣性 B.小球仍能落回到Q孔,因為小球具有慣性,在水平方向保持與火車相同的速度 C.若在小球彈出的同時,小火車突然加速運動,小球由于具有慣性將落到Q孔后方的車廂頂上 D.若在小球彈出的同時,小火車突然加速運動,小球由于具有慣性仍能恰好落回原來的孔中 10.如圖是一個裝有水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ρ水=1000kg/m3,g=10N/kg)( ) A.a點所受的壓強是200Pa B.b所受的壓強是200Pa C.a點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與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之比是1∶4 D.b點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與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之比是4∶5 二、填空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4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11.小紅同學用吸管喝完一盒牛奶后,用力吸了一下,牛奶盒變癟了。這個現(xiàn)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還可以證明____________的存在。 12.建筑工人建房時要先筑起比墻寬的地基,這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________;砌墻時利用重垂線檢查墻壁是否豎直,是因為重力的方向總是______________的。 13.質量為50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大小為________N。小宇用40N的力水平推這個箱子,剛好能使其勻速運動,當改用60N的力水平推這個箱子時,地面對箱子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g=10N/kg) 14.如圖所示的行為不但違反交通法規(guī),而且極其危險。摩托車超載行駛時,輪胎受到的壓強________,更容易爆裂;當出現(xiàn)危險情況緊急剎車時,人會由于________向前摔出,造成人員傷亡。 第14題圖第15題圖 15.如圖所示是連通器模型,共有三個形狀不同的玻璃管,如果里面裝入一定的水,靜止時三個玻璃管中液面________。請你列舉出一個生活中常用的連通器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 16.“CHINA與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沉船與貿易瓷器大展”于xx年9月28日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多功能展廳盛大開幕,還原了潛水員進行水下考古的場景。潛水員在下潛過程中受到水的壓強__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若潛水員下潛到15米深的水中時,受到水的壓強是____________Pa。(取g=10N/kg,ρ水=1.0103kg/m3) 三、作圖與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第17小題4分,第18小題6分,第19小題9分,第20小題9分,共28分) 17.如圖所示,一重力不計的掛衣鉤“吸”在豎直墻上,鉤上掛著的物體保持靜止。請畫出掛衣鉤在豎直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圖。(畫圖時,用實心點O表示力的作用點)(不計掛衣鉤本身的重力) 18.在初中階段,我們可以用礦泉水瓶做很多實驗。例如:透過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看物體(物體放在距瓶適當?shù)奈恢?,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這表明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1)雙手擠壓空礦泉水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 (2)在空礦泉水瓶側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錐出上、下兩個小孔,往里面倒?jié)M水,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明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將空礦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當用力向它的側壁吹氣時它會滾動,當用相同的力向正放的礦泉水瓶底部吹氣時它卻不容易滑動,這表明在壓力相同的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為了驗證液體壓強的特點,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 (1)當橡皮膜兩側所受的壓強不同時,橡皮膜的_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 (2)當容器左右兩側分別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側水面較低時,會看到橡皮膜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側凸出,說明液體壓強與__________有關。 (3)當容器左右兩側分別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鹽水時,會看到橡皮膜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側凸出,說明液體壓強與________________有關。 20.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跟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1)實驗所用器材:木塊、長木板、棉布、毛巾、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做______________運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 (3)第一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________N,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次數(shù) 1 2 3 接觸面情況 木塊和長木板 木塊和棉布 木塊和毛巾 摩擦力/N 1.9 2.4 (4)實驗結束后,小麗同學想探究摩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然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測得摩擦力的大小也變?yōu)樵瓉淼囊话搿K纱说贸觯寒斀佑|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認為她的結論正確嗎?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簡答與計算題(共3小題,第21小題4分,第22小題6分,第23小題8分,共18分。解答時,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計算步驟等,只寫最后結果不得分) 21.如圖所示,用力擊打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該棋子飛出而上面的棋子卻落在下方的棋子上。請用物理知識解釋這個現(xiàn)象。 22.灑水車在晨曦中辛勤地工作,已知汽車自重2.5t,滿載時裝水10t,共有10個輪胎,每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5m2,求:(g取10N/kg) (1)汽車與水共重多少牛頓? (2)裝滿水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帕斯卡? 23.如圖所示,此薄壁容器下半部分是邊長為0.4m的正方體,上半部分是邊長為0.1m的正方體,容器內盛滿密度為0.8103kg/m3的液體,求:(容器的質量不計,g取10N/kg) (1)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多大? (2)容器對支持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多大? 參考答案 1.C 2.C 3.B 4.C 5.A 6.B 點撥:高山頂上的大氣壓比山腳下的小,因為大氣壓是由大氣層受到的重力產生的,高山頂上的大氣厚度比山腳下的大氣厚度稀薄,高山頂上的大氣密度比山腳下的大氣密度小。 7.D 8.C 點撥: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小球向左運動,所以有兩種可能,即可能向右做加速運動,也可能向左做減速運動,故A、B均錯誤;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塊M相對于汽車有一個向左的運動趨勢,此時木塊M會受到一個向右的摩擦力,故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還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正確,D錯誤。答案選C。 9.BC 點撥:相對于地面,小球豎直方向做豎直上拋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仍能落回Q孔,因為小球具有慣性,在水平方向保持與火車相同的速度,不能說小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大于慣性,故A錯誤,B正確;若在小球彈出的同時,小火車突然加速運動,火車的速度大于小球的速度,小球由于具有慣性將落到Q孔后方的車廂頂上,故C正確,D錯誤。答案選BC。 10.AD 點撥:a點所處的深度ha=2cm=0.02m;a點所受水的壓強pa=ρgha=1000kg/m310N/kg0.02m=200Pa,故A正確;b點所處的深度hb=10cm-2cm=8cm=0.08m;所受壓強pb=ρghb=1000kg/m310N/kg0.08m=800Pa,故B錯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p=ρgh=1000kg/m310N/kg0.1m=1000Pa,a點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為200Pa,故a點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與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之比為200Pa∶1000Pa=1∶5,故C錯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為1000Pa,b點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為800Pa,故b點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與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內部壓強之比為800Pa∶1000Pa=4∶5,故D正確。故選AD。 11.形狀 大氣壓 12.壓強 豎直向下 13.500 40 14.變大 慣性 15.相平 茶壺(合理即可) 16.增大 1.5105 17.如圖所示?! ? 18.(1)用力越大,礦泉水瓶的形變程度越大 (2)水從小孔中噴出,且下面小孔的水射程大 (3)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 19.(1)形狀(或凹凸程度) (2)左 深度 (3)左 液體密度 20.(1)彈簧測力計 (2)勻速直線 (3)1.2 當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不正確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21.擊打前棋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用力擊打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該棋子飛出,而上面的棋子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在重力作用下落在下方的棋子上。 點撥:在解釋與慣性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時,要特別明確物體在受到某個外力前后所處的狀態(tài);此題中,被打擊前,棋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被打擊后,被敲擊的棋子由靜止變?yōu)檫\動,而其他棋子具有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 22.(1)汽車與水共重G總=(m車+m水)g=(2.5103kg+10103kg)10N/kg=1.25105N; (2)裝滿水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F=G總=1.25105N,所有輪胎總的受力面積S=0.05m210=0.5m2,汽車對地面的壓強p===2.5105Pa。 23.(1)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ρ液gh=0.8103kg/m310N/kg(0.4+0.1)m=4103Pa,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F=pS=4103Pa(0.4m)2=640N; (2)容器對支持面的壓力F′=G=ρ液Vg=0.8103kg/m3(0.43+0.13)m310N/kg=520N,容器對支持面的壓強p′===3250Pa。-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春八年級物理下冊 期中綜合檢測卷 新版教科版 2019 年級 物理 下冊 期中 綜合 檢測 新版 教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370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