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級分級變速主傳動系統(tǒng)設計【N=63~630;Z=6;公比為1.58;P=4kW;電機轉速n=1440含2張CAD圖】
【需要咨詢購買全套設計請加QQ1459919609】圖紙預覽詳情如下:
I分級變速主傳動系統(tǒng)設計摘 要本說明書著重研究機床主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步驟和設計方法,根據(jù)已確定的運動參數(shù)以變速箱展開圖的總中心距最小為目標,擬定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方案,以獲得最優(yōu)方案以及較高的設計效率。設計機床的主傳動變速系統(tǒng)時首先利用傳動系統(tǒng)設計方法求出理想解和多個合理解。根據(jù)數(shù)控機床主傳動系統(tǒng)及主軸功率與轉矩特性要求,分析了機電關聯(lián)分級調速主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原理和方法。從主傳動系統(tǒng)結構網(wǎng)入手,確定最佳機床主軸功率與轉矩特性匹配方案,計算和校核相關運動參數(shù)和動力參數(shù)。本說明書根據(jù)已確定的運動參數(shù)以變速箱展開圖的總中心距最小為目標,擬定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方案,以獲得最優(yōu)方案以及較高的設計效率。在機床主傳動系統(tǒng)中,為減少齒輪數(shù)目,簡化結構,縮短軸向尺寸,用齒輪齒數(shù)的設計方法是試算,湊算法,計算麻煩且不易找出合理的設計方案。本文通過對主傳動系統(tǒng)中三聯(lián)滑移齒輪傳動特點的分析與研究,繪制零件工作圖與主軸箱展開圖及剖視圖。關鍵詞 分級變速;傳動副;結構網(wǎng);結構式;齒輪模數(shù);傳動比II目 錄摘 要 .................................................................................................................I第 1 章 緒論 ........................................................................................................11.1 課程設計的目的 .......................................................................................11.2 課程設計的內(nèi)容 ........................................................................................11.2.1 理論分析與設計計算 .......................................................................11.2.2 圖樣技術設計 ..................................................................................11.2.3 編制技術文件 ...................................................................................11.3 課程設計題目、主要技術參數(shù)和技術要求 ..........................................21.3.1 課程設計題目和主要技術參數(shù) ....................................................21.3.2 技術要求 ...........................................................................................21.3.3 任務分配 ...........................................................................................2第 2 章 運動設計 ................................................................................................32.1 運動參數(shù)及轉速圖的確定 .......................................................................32.1.1 轉速范圍 ...........................................................................................32.1.2 轉速數(shù)列 ...........................................................................................32.1.3 確定結構式 .......................................................................................32.1.4 確定結構網(wǎng) .......................................................................................32.1.5 繪制轉速圖和傳動系統(tǒng)圖 ...............................................................42.2 確定各變速組齒輪傳動副齒數(shù) ..............................................................52.3 核算主軸轉速誤差 ..................................................................................5第 3 章 動力計算 ................................................................................................63.1 帶傳動設計 ...............................................................................................63.2 計算轉速的計算 ......................................................................................73.3 齒輪模數(shù)計算及驗算 ..............................................................................83.4 主軸合理跨距的計算 ............................................................................10第 4 章 主要零部件的選擇 ..............................................................................124.1 電動機的選擇 .........................................................................................124.2 軸承的選擇 ........................................................................................124.3 變速操縱機構的選擇 .........................................................................12第 5 章 校核 ......................................................................................................135.1 主軸的校核 ........................................................................................135.2 軸承壽命校核 ....................................................................................14第 6 章 結構設計及說明 ..................................................................................156.1 結構設計的內(nèi)容、技術要求和方案 ................................................15III6.2 展開圖及其布置 ................................................................................15結論 ....................................................................................................................16參考文獻 ............................................................................................................17致謝 ....................................................................................................................181第 1 章 緒論1.1 課程設計的目的《機械系統(tǒng)設計》課程設計是在學完本課程后,進行一次學習設計的綜合性練習。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過的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有關理論知識,及生產(chǎn)實習等實踐技能,達到鞏固、加深和拓展所學知識的目的。通過課程設計,分析比較機械系統(tǒng)中的某些典型機構,進行選擇和改進;結合結構設計,進行設計計算并編寫技術文件;完成系統(tǒng)主傳動設計,達到學習設計步驟和方法的目的。通過設計,掌握查閱相關工程設計手冊、設計標準和資料的方法,達到積累設計知識和設計技巧,提高學生設計能力的目的。通過設計,使學生獲得機械系統(tǒng)基本設計技能的訓練,提高分析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并為進行機械系統(tǒng)設計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1.2 課程設計的內(nèi)容《機械系統(tǒng)設計》課程設計內(nèi)容由理論分析與設計計算、圖樣技術設計和技術文件編制三部分組成。1.2.1 理論分析與設計計算1、機械系統(tǒng)的方案設計。設計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確定。2、根據(jù)總體設計參數(shù),進行傳動系統(tǒng)運動設計和計算。3、根據(jù)設計方案和零部件選擇情況,進行有關動力計算和校核。1.2.2 圖樣技術設計1、選擇系統(tǒng)中的主要機件。2、工程技術圖樣的設計與繪制。1.2.3 編制技術文件1、對于課程設計內(nèi)容進行自我經(jīng)濟技術評價。2、編制設計計算說明書。21.3 課程設計題目、主要技術參數(shù)和技術要求1.3.1 課程設計題目和主要技術參數(shù)題目 30:分級變速主傳動系統(tǒng)設計技術參數(shù):Nmin=63r/min;Nmax=630r/min ;Z=6 級;公比為 1.58;電動機功率 P=4kW;電機轉速 n=1440r/min1.3.2 技術要求1、利用電動機完成換向和制動。2、各滑移齒輪塊采用單獨操縱機構。3、進給傳動系統(tǒng)采用單獨電動機驅動。1.3.3 任務分配成員 學號 任務組長繪圖計算計算3第 2 章 運動設計2.1 運動參數(shù)及轉速圖的確定2.1.1 轉速范圍Rn= = =10minaxN6302.1.2 轉速數(shù)列查《機械系統(tǒng)設計》表 2-9 標準數(shù)列表,首先找到 63r/min、然后每隔5 個數(shù)取一個值(1.58=1.1 5) ,得出主軸的轉速數(shù)列為63r/min、100r/min、160r/min、250r/min、400r/min 、630r/min ,共 6 級。2.1.3 確定結構式對于 Z=6 級的結構式可分解為: Z=31×23。2.1.4 確定結構網(wǎng)根據(jù)“前多后少,先降后升,前密后疏,結構緊湊”的原則,選取傳動方案Z=31×23,易知擴大組的變速范圍 ,因 , == =4 ,所以滿足條件, = == 。滿足要求,結構網(wǎng)如圖 2-1 所示。圖 2-1 結構網(wǎng) 42.1.5 繪制轉速圖和傳動系統(tǒng)圖1、選擇電動機:采用 Y 系列封閉自扇冷式鼠籠型三相異步電動機。2、繪制轉速圖,如圖 2-2 所示:圖 2-2 轉速圖3、畫主傳動系統(tǒng)圖。根據(jù)系統(tǒng)轉速圖及已知的技術參數(shù),畫主傳動系統(tǒng)圖如圖 2-3:圖 2-3 主傳動系統(tǒng)圖51-2 軸最小中心距:A 1_2min>1/2(Zmaxm+2m+D)軸最小齒數(shù)和:S zmin>(Zmax+2+D/m)2.2 確定各變速組齒輪傳動副齒數(shù)1、Sz 100-120,中型機床 Sz=70-100?2、直齒圓柱齒輪 Zmin 18-20?3、齒輪齒數(shù)的確定。據(jù)設計要求 Zmin≥》18—20 ,由表 4.1,根據(jù)各變速組公比,可得各傳動比和齒輪齒數(shù),各齒輪齒數(shù)如表 2-1。表 2-1 齒輪齒數(shù)基本組 擴大組傳動比1:1.58 1:1 1:2.49 1:1 1:4代號 Z 1Z 'Z 2Z 'Z 3Z 'Z4 Z4 Z5 Z5齒數(shù) 38 60 49 49 28 70 50 50 20 802.3 核算主軸轉速誤差實際傳動比所造成的主軸轉速誤差,一般不應超過± %,即對 Nmax=630r/min,實際轉速:Nmax=1440× =884r/min 則有=4 4.1因此滿足要求。各級轉速誤差如表 2-1 所示。表 2-2 轉速誤差分析表n 630 400 250 160 100 63n` 884 393 249 157 99.54 63.15誤差 4% 1.7% 0.4% 1.8% 0.49% 0.02%所有計算結果都小于 4.1%,因此不需要修改齒數(shù)。6第 3 章 動力計算3.1 帶傳動設計輸出功率 P=4kw,轉速 n1=1440r/min,n2=1000r/min1、確定計算功率:按最大的情況計算 P=4kw,K 為工作情況系數(shù),查[1]表 3.5,取kA=1.1,P d=kAP=1.1×4=4.4kw。2、選擇 V 帶的型號:根據(jù) Pd,n1=1440r/min 參考[1]圖表 3.16 及表 3.3 選小帶輪直徑,查表選擇 A 型 V 帶。3、確定帶輪直徑 d1,d2小帶輪直徑 d1=100mm,驗算帶速從動輪直徑取 d2=140mm 查[1] 表 8-8,計算實際傳動比4、定中心矩 a 和基準帶長 Ld(1)初定中心距 a0:0.7(d1+d2) a0 2(d1+d2))?155.4 a0 444 取 ao=300mm(2)帶的計算基準長度:≈650mm查[1]表 3.2 取 Ld0=650mm(3)計算實際中心距:a≈a0+ 300+ 290mm(4)確定中心距調整范圍:amax=a+0.03Ld=290+0.03×630=308.9mm7amin=a-0.015Ld=290-0.015×630=280.55mm5、驗算包角:1= × = =?6、確定 V 帶根數(shù):確定額定功率:P 0,由查表并用線性插值得 P0=0.15kw查[1]表 37 得功率增量 ΔP 0=0.13kw。查[1] 表 38 得包角系數(shù)K =0.99,查 [1]表 3 得長度系數(shù) Kl=0.81。?確定帶根數(shù):Z= = =4.07取 Z=53.2 計算轉速的計算1、主軸的計算轉速 由《機械系統(tǒng)設計》表3-2中的公式 =100r/min取計算轉速為100r/min2、傳動軸的計算轉速 在轉速圖上,軸Ⅲ在最低轉速63r/min時經(jīng)過傳動組傳動副,得到主軸轉速為63.15 r/min。這個轉速高于主軸計算轉速,在恒功率區(qū)間內(nèi),因此軸Ⅱ的最低轉速為該軸的計算轉速即nⅡj=250r/min,同理可求得軸Ⅰ的計算轉速為n Ⅰj =630r/min3、確定各傳動軸的計算轉速。由機械設計知識可知,一對嚙合齒輪只需要校核危險的小齒輪,因此只需求出危險小齒輪的計算轉速。可求得其余兩對嚙合齒輪中危險齒輪的計算轉速即 =100r/min, =100r/min各計算各軸轉速如表 3-1。表 3-1 各軸轉速4、確定齒輪副的計算轉速。齒輪 Z 裝在主軸上轉速,其中只有'690r/min 傳遞全功率,故 Z j=90 r/min。依次可以得出其余齒輪副轉速如表'63-2。軸 號 Ⅰ 軸 Ⅱ 軸 Ⅲ 軸計算轉速 r/min 630 250 1008表 3-2 齒輪副轉速序號 Z 1Z 2Z 3Z `4Z 5Z6n j 350 350 180 180 90 903.3 齒輪模數(shù)計算及驗算1、計算各傳動軸的輸出功率 kw80.39.60.4n?????rbp額 578312g ..5.3r2、軸徑設計及鍵的選取軸一: =3.80Kw,取 = 帶入公式:有,d=26.03mm,圓整取 d=26mm,選花鍵:6×26×30×6軸二: =3.65kw, = 取帶入公式:有,d=25.7mm,圓整取 d=26mm,選花鍵:8×32×36×6主軸:選擇主軸前端直徑 D1=80mm,后端直徑 D2=(0.78-0.85)D2,則可以取 D2=65mm,則平均直徑 D=72.5mm。,故本例之中主軸內(nèi)孔直徑取為 d=40mm。支承形式選擇兩支撐,初取懸伸量 ,支撐跨距 。90am?520Lm?選擇平鍵連接 b×h=22×14,l=100mm , 。因為 =0.50~1.0 所以取值較大,計算的軸的直徑為最小直徑,經(jīng)計算也是危險直徑,所以實際裝配時可選用軸徑更大的軸。3、模數(shù)計算,一般同一變速組內(nèi)的齒輪取同一模數(shù),選取負荷最重的小齒輪,按簡化的接觸疲勞強度公式進行計算,即=16338可得各組的模數(shù),如圖 3-3 所示。9表 3-3 模數(shù)45 號鋼整體淬火, []10jMP??按接觸疲勞計算齒輪模數(shù) m 1-2 軸由公式 =16338 可得 mj=1.29,取 m=2mm2-3 軸由公式 =16338 可得 mj=2.75, m=3mm基本組齒輪計算:基本組齒輪幾何尺寸如表 3-4 所示表 3-4 基本組齒輪幾何尺寸齒輪 Z1 Z1` Z2 Z2` Z3 Z3、齒數(shù) 38 60 49 49 28 70分度圓直徑 76 120 98 98 56 140齒頂圓直徑 80 124 102 102 100 144齒根圓直徑 71 115 93 93 51 145齒寬 16 16 16 16 16 16按基本組最小齒輪計算。小齒輪用 40Cr,調質處理,硬度241HB~286HB,平均取 260HB,大齒輪用 45 鋼,調質處理,硬度229HB~286HB,平均取 240HB。計算如下: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接觸應力驗算公式為??jfsj MPauBnNKzm??????)()1(02832彎曲應力驗算公式為:??wswaYnz)(109235式中 N----傳遞的額定功率(kW) ,這里取 N 為電動機功率,N=4kW;組號 基本組 擴大組模數(shù) mm 2 310-----計算轉速(r/min) . =630(r/min) ;jnm-----初算的齒輪模數(shù)( mm), m=2(mm) ;B----齒寬(mm) ,B=16(mm) ;z----小齒輪齒, ;z=28;u----小齒輪齒數(shù)與大齒輪齒數(shù)之比,u=0.4;-----壽命系數(shù); sK=sKTnNq----工作期限系數(shù);T mTC016?T------齒輪工作期限,這里取 T=15000h. ;-----齒輪的最低轉速(r/min), =630(r/min)1n----基準循環(huán)次數(shù),接觸載荷取 = ,彎曲載荷取 =0C716102?m----疲勞曲線指數(shù),接觸載荷取 m=3,彎曲載荷取 m=6;----轉速變化系數(shù),查 上,取 =60;nK----功率利用系數(shù),查 上,取 =0.78;N-----材料強化系數(shù),查 上, =0.60;q-----工作狀況系數(shù),取 =1.1;3-----動載荷系數(shù),查 上,取 =1;2K2K------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查 上, =1 1Y------齒形系數(shù),查 上,Y=0.386;----許用接觸應力(MPa),查 中表 4-7,取 =650 Mpa;??j?---許用彎曲應力(MPa) ,查 中表 4-7,取 275 Mpa;w根據(jù)上述公式,可求得及查取值可求得:=600 Mpa =220 Mpa3.4 主軸合理跨距的計算由于電動機功率 P=4KW,根據(jù) 表 3.20,前軸徑應為 60~90mm。初步選取 d1=80mm。后軸徑的 d2=(0.7~0.9)d 1,取 d2=64mm。根據(jù)設計方案,前軸承為 NN3016K 型,后軸承為圓錐滾子軸承。定懸伸量11a=90mm,主軸孔徑為 40mm。軸承剛度,主軸最大輸出轉矩T= =9550 =382N.m假設該機床為車床的最大加工直徑為 300mm。床身上最常用的最大加工直徑,即經(jīng)濟加工直徑約為最大回轉直徑的 50%,這里取 60%,即240mm,故半徑為 0.12m;切削力(沿 y 軸)Fc= =3183.3N背向力(沿 x 軸)Fp=0.5 Fc=1591.7N總作用力F= =3559N此力作用于工件上,主軸端受力為 F=3559N。先假設 l/a=2,l=3a=240mm。前后支承反力 RA 和 RB 分別為RA= = × =2669.25NRB= = × =889.75N根據(jù) 文獻 式 3.7 得:Kr=3.39 得前支承的剛度:1.0Fr8.La9.0)(iza.1cosKA= 750 N/mm ;K B= 530 N/mm; = =1.42主軸的當量外徑 de=(90+70)/2=80mm,故慣性矩為I= =192×10-8m4η= = =4.48查 圖 3-38 得 =2.2,與原假設接近,所以最佳跨距 =120×2.2=264mm合理跨距為 ,取合理跨距 l=360mm。根據(jù)結構的需要,主軸的實際跨距大于合理跨距,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增加主軸的剛度,增大軸徑:前軸徑 D=100mm,后軸徑 d=80mm。前軸承采用雙列圓柱滾子軸承,后支承采用背對背安裝的角接觸球軸承。第 4 章 主要零部件的選擇124.1 電動機的選擇轉速n=1440r/min,功率P=4kW選用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 4.2 軸承的選擇I軸:與帶輪靠近段安裝深溝球軸承6208,另一端安裝深溝球軸承6207II軸:對稱安裝深溝球軸承6209 III軸:軸徑?64端采用圓錐滾子軸承代號30313,軸徑?80端采用兩個圓柱滾子軸承代號N216E4.3 變速操縱機構的選擇選用左右擺動的操縱桿使其通過桿的推力來控制II軸上的三聯(lián)滑移齒輪和二聯(lián)滑移齒輪。13第5章 校核5.1 主軸的校核圖 5-1 主軸的校核1、跨距前后軸承都是圓錐滾子軸承l(wèi)實= l+e1+e2=418+38tan13°+46.5tan13°≈420mm2、當量外徑= = =82.3mm3、作用在主軸上的扭矩= = =34849N.m4、作用在B點上的力為 = = =2292.70N=0.5 =1146.355、作用在D點上的力為 = = =774.2N=0.5 =387.21N6、撓度計算取斷面慣性矩 I=2552499mm 414E=2.1×10 5 N/mm27、按文獻中公式用變形疊加法、向量合成法,計算B點和C點的撓度y b和y c如表5-1 所示;表5-1 B點和C點的撓度y b和y c 單位:mm合成后的撓度 撓度 坐標 方向 作用在B點的力的撓度作用在D點的力的撓度疊加后的撓度 計算值 允許值 x 0.0038 -0.0086 -0.0048 y 0.0019 -0.0043 -0.00240.005 0.04x -0.0013 0.0035 0.022 y -0.0065 0.0017 -0.00480.005 0.04注:表5-1中的計算值由公式 計算合成由表5-1中的計算結果知,撓度滿足要求. 8、傾角的計算 由文獻中的公式疊加合成計算 A.B.C.D 的計算結果如表5-2所示;表5-2 疊加傾角合成后的傾角 傾角 坐標 作用B點上的力產(chǎn)生的傾角作用B點上的力產(chǎn)生的傾角疊加傾角計算值 允許值 x 0.00001 -0.00001 0 y 0.00005 -0.00005 00 0.0006x 0.000097 0.00004 0.000137 y 0.000049 0.00002 0.0000690.00015 0.001 x -0.00003 -0.00002 -0.00006 y -0.000015 -0.00001 -0.0000250.000065 0.0006 x 0 0.000037 0.000037 y 0 0.000019 0.0000190.00004 0.001 注:表5-2中的計算值由公式 計算合成計算結果表明,Ⅱ軸剛度滿足要求。5.2 軸承壽命校核1、主軸采用中窄系列圓錐滾子軸承,對于圓錐滾子軸承來說,Kα=5μm,S α=5μm 一般能夠滿足要求。2、傳動軸對花鍵軸上的軸承進行校核Ⅰ軸上: =3559N, =0軸承型號:6407C r由文獻 表2.5-1差得C r=43.8kN,ε=3軸承壽命:= =23016.5滿足使用要求,經(jīng)驗算其他兩組深溝球軸承也滿足使用要求。 15第 6 章 結構設計及說明6.1 結構設計的內(nèi)容、技術要求和方案設計主軸變速箱的結構包括傳動件(傳動軸、軸承、帶輪、齒輪、離合器和制動器等) 、主軸組件、操縱機構、潤滑密封系統(tǒng)和箱體及其聯(lián)結件的結構設計與布置,用一張展開圖和若干張橫截面圖表示。課程設計由于時間的限制,一般只畫展開圖。主軸變速箱是機床的重要部件。設計時除考慮一般機械傳動的有關要求外,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精度方面的要求,剛度和抗震性的要求,傳動效率要求,主軸前軸承處溫度和溫升的控制,結構工藝性,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原則,遵循標準化和通用化的原則。主軸變速箱結構設計時整個機床設計的重點,由于結構復雜,設計中不可避免要經(jīng)過反復思考和多次修改。在正式畫圖前應該先畫草圖。目的是:1、布置傳動件及選擇結構方案。2、檢驗傳動設計的結果中有無干涉、碰撞或其他不合理的情況,以便及時改正。3、確定傳動軸的支承跨距、齒輪在軸上的位置以及各軸的相對位置,以確定各軸的受力點和受力方向,為軸和軸承的驗算提供必要的數(shù)據(jù)。6.2 展開圖及其布置展開圖就是按照傳動軸傳遞運動的先后順序,假想將各軸沿其軸線剖開并將這些剖切面平整展開在同一個平面上。軸上裝的摩擦離合器和變速齒輪。有兩種布置方案,一是將兩級變速齒輪和離合器做成一體。齒輪的直徑受到離合器內(nèi)徑的約束,齒根圓的直徑必須大于離合器的外徑,負責齒輪無法加工。這樣軸的間距加大。另一種布置方案是離合器的左右部分分別裝在同軸線的軸上,左邊部分接通,得到一級反向轉動,右邊接通得到三級反向轉動。這種齒輪尺寸小但軸向尺寸大。我們采用第一種方案,通過空心軸中的拉桿操縱離合器的結構??偛贾脮r需要考慮制動器的位置。制動器可以布置在背輪軸上也可以放在其他軸上。制動器不要放在轉速太低軸上,以免制動扭矩太大,是制動尺寸增大。齒輪在軸上布置很重要,關系到變速箱的軸向尺寸,減少軸向尺寸有利于提高剛度和減小體積。16結論1.本次課程設計是針對《機械系統(tǒng)設計》專業(yè)基礎課程基礎知一次綜合性應用設計,設計過程中應用了基礎學科《機械制圖》、《機械原理》、《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材料》 以及《機械設計》課程中的相關知識。2.本次課程設計充分應用了以前所學的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了以前的所學的專業(yè)基礎知識, 同時也是對《機械系統(tǒng)設計》學習的一個深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3.本次課程設計進一步掌握了一般設計的設計思路和設計切入點,過程中培養(yǎng)了正確的設計思想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同時對機械部件的傳動設計和動力計算也提高了應用各種資料和實際動手的能力。4.本次課程設計進一步規(guī)范了制圖要求,學會應用標準,規(guī)范,和查閱相關資料的本領,掌握了機械設計的基本技能。17參考文獻《 金屬切削機床設計》.戴曙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 《 機械系統(tǒng)設計》.段鐵群主編.哈爾濱.科學出版社. 《 機械設計》第四版.邱宣懷等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金屬切削機床設計》戴曙主編.大連工學院.工業(yè)出版社《 機械設計手冊》 2.零件設計〈上、下冊〉.機床設計手冊編寫組.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0 《金屬切削機床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劉易新主編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哈爾濱理工大學零件教研室. 18致謝在本次課程設計過程中,采取分組合作方式,讓我深刻的體會到的團隊的力量和重要性,在此感謝指導老師王仲文和丁艷艷老師的幫助,讓我順利的完成了次課程設計任務,讓我對系統(tǒng)設計的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通過本次設計讓我重新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了組合,讓這些知識真正的變成了工具,尤其是在這種小組模式當中,知識的運用耿書記得到了升級和反饋,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匪淺,也享受到了合作的樂趣。最后,鄭重感謝王仲文和丁艷艷老師的教導,感謝他們教給我的知識,讓我具備了走向專業(yè)崗位的基礎,帶給了我更加堅定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