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包內含有CAD圖紙和說明書,均可直接下載獲得文件,所見所得,電腦查看更方便。Q 197216396 或 11970985
目 錄
一般部分
1 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 1
1.1礦區(qū)概述 1
1.1.1位置 1
1.1.2交通 1
1.1.3礦區(qū)經濟概況 1
1.1.4礦區(qū)電力供應 1
1.1.5礦區(qū)的氣候條件 2
1.1.6地形地貌和水文情況 2
1.1.7地震 2
1.1.8鄰近礦井及周邊小窯概況 2
1.2井田地質特征 2
1.2.1井田地勢以及井田的勘探程度 2
1.2.2井田地層與地質構造 3
1.2.3水文地質條件 6
1.3煤層特征 8
1.3.1可采煤層及其特征 8
1.3.2煤層頂?shù)装迩闆r 8
1.3.3煤質與煤的用途 9
1.3.4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傾向 10
2 井田境界與儲量 12
2.1井田境界 12
2.2礦井工業(yè)儲量 12
2.2.1礦井地質資源量 12
2.2.2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 12
2.3礦井可采儲量 12
3 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6
3.1礦井工作制度 16
3.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6
3.2.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確定依據(jù) 16
3.2.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 16
3.2.3礦井服務年限 16
4 井田開拓 17
4.1井田開拓的基本問題 17
4.1.1工業(yè)廣場及井筒的位置,形狀及面積確定 17
4.1.2井筒形式,數(shù)目,位置及坐標確定 17
4.1.3階段參數(shù)確定 17
4.1.4確定開拓方案 18
4.1.5開拓布置 23
4.2礦井基本巷道 24
4.2.1井筒 24
4.2.2井底車場 27
4.2.3主要開拓巷道 29
5 準備方式—采區(qū)巷道布置 31
5.1煤層地質特征 31
5.1.1采區(qū)位置 31
5.1.2采區(qū)煤層特征 31
5.1.煤層頂?shù)装鍘r石構造情況 31
5.1.4水文地質 31
5.1.5主要地質構造 31
5.1.6地表情況 31
5.2采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tǒng) 32
5.2.1采區(qū)范圍及區(qū)段劃分 32
5.2.2煤柱尺寸的確定 32
5.2.3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長度的確定 32
5.2.4確定采區(qū)各種巷道的尺寸、支護方式及通風方式 32
5.2.5采區(qū)巷道的聯(lián)絡方式 35
5.2.6采區(qū)內接替順序 35
5.2.7采區(qū)生產系統(tǒng) 35
5.2.8采區(qū)內巷道掘進方法 36
5.2.9采區(qū)生產能力及采出率 36
5.3采區(qū)車場選型設計 37
5.3.1確定采區(qū)車場形式 37
5.3.2采區(qū)主要硐室的布置 38
6 采煤方法 40
6.1采煤工藝方式 40
6.1.1采煤方法的選擇 40
6.1.2回采工作面長度的確定 40
6.1.3工作面的推進方向和推進度 40
6.1.4綜采工作面的設備選型及配套 41
6.1.5各工藝過程注意事項 47
6.1.6工作面端頭支護和超前支護 49
6.1.7循環(huán)圖表、勞動組織、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0
6.1.8綜合機械化采煤過程中應注意事項 56
6.2回采巷道布置 56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56
6.2.2回采巷道參數(shù) 57
7 井下運輸 59
7.1概述 59
7.1.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工作制度 59
7.1.2煤層及煤質 59
7.1.3運輸距離和輔助運輸設計 59
7.1.4礦井運輸系統(tǒng) 59
7.2采區(qū)運輸設備選擇 60
7.2.1設備選型原則: 60
7.2.2采區(qū)運輸設備選型及能力驗算 60
7.3大巷運輸設備選 62
7.3.1主運輸大巷設備選擇 62
7.3.2輔助運輸大巷設備選擇 63
8 礦井提升 66
8.1礦井提升概述 66
8.2主副井提升 66
8.2.1主井提升 66
8.2.2副井提升設備選型 69
9 礦井通風及安全技術 71
9.1礦井通風系統(tǒng)選擇 71
9.1.1礦井概況 71
9.1.2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基本要求 71
9.1.3礦井通風方式的確定 71
9.1.4主要通風機工作方式選擇 72
9.1.5采區(qū)通風系統(tǒng)的要求 73
9.1.6工作面通風方式的選擇 73
9.1.7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道的布置 74
9.2 采區(qū)及全礦所需風量 74
9.2.1 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 74
9.2.2 備用面需風量的計算 76
9.2.3 掘進工作面需風量 76
9.2.4硐室需風量 77
9.2.5其它巷道所需風量 77
9.2.6礦井總風量 77
9.2.7風量分配 77
9.3礦井通風總阻力計算 78
9.3.1礦井通風總阻力計算原則 78
9.3.2確定礦井通風容易和困難時期 79
9.3.3礦井最大阻力路線 79
9.3.4礦井通風阻力計算 83
9.3.5礦井通風總阻力 84
9.3.6總等積孔 84
9.4選擇礦井通風設備 85
9.4.1選擇主要通風機 85
9.4.2電動機選型 87
9.5防止特殊災害的安全措施 89
9.5.1瓦斯管理措施 89
9.5.2煤塵的防治 89
9.5.3預防井下火災的措施 89
9.5.4防水措施 89
10 設計礦井基本技術經濟指標 90
參考文獻 91
專題部分
淺析礦井水的資源化 93
1緒論 93
2我國煤礦礦區(qū)水資源狀況 94
3礦井水資源化概況 100
4礦井水處理技術 101
參考文獻 117
翻譯部分
英文原文 119
A plasticity model for the behaviour of footings on sand under combined loading 119
Introduction 119
Outline of the model 120
Details of the model 121
Retrospective modelling of experiments 127
Application of model c to a jack-up unit 131
Conclusions 135
Acknowledgements 136
Notation 136
References 137
中文譯文 139
復合載荷下沙層地基運轉塑性模型 139
1引言 139
2模型概述 140
3模型詳解 140
4實驗回顧模擬 145
5模型C在自升式單元中的應用 148
6結論 152
7致謝 153
8注釋 153
致 謝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