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精寫
《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精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精寫(10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精寫第一單元教學內容:四則運算教學目標:1、知道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2、結合實際的生活情景,能主動探索和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兩、三步式題。3、掌握有關 0 的特性,知道在運算過程中 0 不能做除數。4、讓學生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5、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教學重點:1、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2、能正確計算兩、三步式題。3、能合理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教學難點:1、準確計算兩、三步式題。2、能列出正確的綜合式解決實際問題。3、理解 0 不能做除數。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內容: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目標: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人們之間的互逆關系。2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口算:900÷3= 420÷3= 80÷4= 90÷30= 210×4= 70×20= 25×100= 75÷3= 25×40= 23×30= 270÷30= 4×700=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出示例 1(1) 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 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 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師: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32、理解減法的意義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 1(2) (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加數 + 加數 = 和 被減數 - 減數 = 差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和=加數+加數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4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教學內容: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教學目標: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2.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教學重點: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乘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乘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乘除法的意義)5二、理解乘除法的意義1、乘法的意義出示例 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師: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乘法?(小組討論)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義)說明乘法各部分名稱2、理解除法的意義能不能試著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呢?出示例 2(2) (3)(1)問:與第(1)題相比,第(2) 、 (3)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列式計算:12÷3=4 12÷4=3(2)問:怎樣的運算是除法?(小組討論)(3)小結: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說明除法各部分名稱(4)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3、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概括: 積=因數×因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板書)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想一想:在有余數的除法里,被除數與商、除數和余數之間有什么關系?4、做一做三、總結6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乘法。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0 的運算教學內容:0 的運算教學目標:1、知道關于 0 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0 不能做除數及原因。教學重難點:理解 0 不能做除數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 799-0= 49-49= 0+319= 0×29=二、探究新知1、將上面的口算分類.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 0 的運算都有哪些。 2、一個數與 0 相加;一個數減 0;一個數與 0 相乘的結果分別是多少。 3、0 除以一個數的結果是多少?在這里為什么不說一個數除以 0.三、0 為什么不能做除數(討論)0 不能作除數。例如,5÷ 0 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 0 相乘得到 5。0÷ 0 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 0相乘都得 0。四、課堂測評1.計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歸納反思 這節(jié)課我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關于 0 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小結:歸納所有 0 的運算一個數加上 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 0。0 除以一個非 0 的數,還得 0。一個數和 0 相乘,仍得 0。板書設計: 8課后反思: 帶括號的四則運算教學內容:帶括號的四則運算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習的進行運算。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2、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3、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4、今天我們學習“四則運算” ,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就是四則運算。 二、新知探究9出示例 4:96÷ 12+4× 21、說說運算順序。2、如果在 96÷ 12+4× 2 的基礎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 2,運算順序怎樣?(先算小括號里面的)96÷(12+4)× 2=96÷ 16× 2=6× 2=123、如果在 96÷(12+4)× 2 的基礎上加上中括號“[ ]”,變成另一個算式 96÷[(12+4)× 2],運算順序怎樣?(說明: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96÷[(12+4)× 2]=96÷ [16×2]=96÷ 32=34、閱讀“你知道嗎?”5、總結三、鞏固練習1、做一做2、選擇題: (1)47 與 33 的和,除以 36 與 16 的差,商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 A、47+33÷36-16 B、 (47+33)÷(36-16) C、 (36-16)÷(47+33)(2)750 減去 25 的差,去乘 20 加上 13 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A、 (750-25)×(20+13) B、 (20+13)×(750-25) C、750-25×20+1310四、課堂總結運算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租船問題教學內容:租船問題教學目標:111、情境創(chuàng)設,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發(fā)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學會傾聽,并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聽著動聽的歌曲.伴著柔和的春風!今天老師想帶著同學們一起去公園劃船,你們說好嗎?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例 5:(1)師:我們來到了租船處,在這個圖中你都發(fā)現了什么信息呢?(2)現在有了這幾個數學信息,老師有個問題要讓大家?guī)椭蠋熃鉀Q。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我們去租船吧! (出示問題) 2、解決問題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 1 條船只坐了 2 人,沒坐滿。是不是還可以再省錢呢?把這 2 人和另一條小船的 4 人都安排坐 1 條大船,還可以省錢。6 條小船:20× 6=120(元)1 條大船:35 元。共花:120+35=155(元)三、鞏固練習 P11 第 4 題四、課堂總結回顧與反思: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先假設,再調整)12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二單元 觀察物體教學內容:觀察物體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體驗到從不同位置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2.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養(yǎng)成數學思考的習慣,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習慣。13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時分配:四課時觀察物體(1)教學內容:觀察物體(1)教學目標:1.通過辨認從前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系的認識。 2.在觀察、操作、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3.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一、導入新授課同學們觀察過物體嗎?一般我們是怎樣觀察物體的?可以從哪些角度觀察物體呢?(觀察物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觀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觀察物體” 。板書:觀察物體 二、自主學習 質疑釋疑 1.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觀察,你能指出這個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學生指一指) 2.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這個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狀,再讓學生觀察。 ) 3.匯報交流。教師課件展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 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點 學習例 1。 141.出示視圖 1:這張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看了這張圖,你能把它擺出來嗎?(學生分組操作) 分別從它的前面、側面、上面觀察,你分別看到的是怎樣的形狀?分別把它們畫在方格紙上。相同嗎? 2.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同樣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得到不同的形狀)四、課堂達標 基礎過關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別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么樣的?(指名 1-2 名同學說一說) 2.P13 做一做。五、課堂總結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觀察物體(2)教學內容:觀察物體(2)15教學目標:1. 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2.通過學習,使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情境導入出示例 2 視圖。 提問:這幅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出來的?你能擺出來嗎?二、學習新授課。1、出示學習提示: http://www. xkb1.c om(1)從前面觀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 (2)從上面觀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 (3)從右面觀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2、畫一畫,比一比。 (1)學生按例 2 視圖擺一擺,然后在課本上畫一畫。 (2)比一比:上面三個物體,從哪些面看到的圖形完全相同?從哪一面看到的圖形不同?你有什么發(fā)現?3、完成 P14 做一做三、鞏固練習。練習四四、課堂總結板書設計: 16課后反思: 第三單元 運算定律教學內容:運算定律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教學難點: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加法交換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換律的價值,發(fā)展應用意識。2、數學思考: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逐步提高歸納、推理的抽象思維能力。3、解決問題:運用加法交換律的思想探索其他運算中的交換律。174、情感與態(tài)度: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理解并運用加法交換律。教學難點: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加法交換律。教學關鍵:引導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表達方法理解加法交換律的思想。教學過程:(一)情境,形成問題 1、談話:同學們喜歡運動嗎?你最喜歡哪項體育運動?李叔叔是一個自行車旅行愛好者,咱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況。2、出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境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上知道哪些信息?3、討論與思考:(1)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2)解決問題: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3)獨立列式計算。4、交流、呈現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5、請學生觀察兩組算式,說說有什么發(fā)現? 板書:40+56=56+40在這組加法算式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板書:交換位置 和不變)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這么一個規(guī)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和不變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二)猜想,形成結論 1、男女生猜想。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我們可以舉更多的18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將被認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學生匯報發(fā)現: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符合猜想。小組內猜想。自己設計一組式題驗證,小組交流結果,匯報結論。事例驗證。 (尋找身邊的例子)如:(1)四(1)班有男生 31 人,女生 25 人,全班有多少人?31+25=25+31(2) ○○○○○○○○ 4×2=2×4交流:從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結論?(對學生舉出乘法交換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2、加法交換律的表示方法。(1)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我們猜想的這個規(guī)律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試試看。(2)觀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號表示什么。如:○+□=□+○中, “□”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數)○+□=□+○又表示什么呢?……(3)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guī)律在數學中稱為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三)應用,鞏固新知1、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在○里填上運算符號。①( )+165=165+35 ② 1013+214=( )+( )③ 80○50=50○80 19④ 48+29+52=48+( )+( )⑤( )+( )=( )+( )(1)自主練習。(2)交流:第④小題中有三個數,還能利用加法交換律嗎?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引導學生完善加法交換律: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3)最后一題: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數進行抽象,滲透符號化思想)2、加法交換律的應用。 (1)討論:對加法驗算時,我們用什么方法?你知道這是根據什么嗎?(2)小結:我們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驗算加法運算,就是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四)總結,引申定律 1、師生共同回顧學習過程: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我們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的?師生歸納研究問題的方法:質疑→舉例→觀察→歸納→驗證→應用。2、質疑引申:學了今天這節(jié)課后,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板書設計:加法的運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a+b=b+a課后反思:20加法結合律教學目標:1、經歷加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并能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領會“形成問題一提出假設一驗證假設一形成規(guī)律”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觀察、歸納、概括中發(fā)展數學思維。 3、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簡便計算,學會“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 4、在運算中初步體會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價值,增強學習興趣。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計算、舉例等活動發(fā)現并總結出加法結合律。教學關鍵:通過大量實例的驗證引發(fā)對規(guī)律的認識。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 形成問題1、出示教材插圖,讓學生說說插圖的意思,并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2、呈現需要解決的問題: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3、自主列式計算。請學生介紹并展示不同的算法。(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千米) =288(千米)4、討論:(1)每種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怎樣?(2)由兩種算法的結果相同,可以看出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怎樣表示?(同桌相互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21教師板書:(88+104)+96=88+(104+96)(3)從這兩個算式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的想法。(二)嘗試探究 構建模型1、提出假設。(1)小組討論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換律之外,根據這兩個算式,你還能發(fā)現什么?(2)師生交流并板書初步的發(fā)現。(3)提出要求:這只是我們根據這兩個算式歸納出來的,是否正確,還有待于我們運用更多的事實去驗證它。 2、驗證假設。(1)個別舉例驗證。女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男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從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匯報答案:得數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湊整法”使計算更簡便。(2)自由舉例驗證。學生自由舉例,小組交流總結。(3)尋找生活實例。如:張老師上午到書店買書用去 27 元,又到文具店買圓珠筆用去 18 元;下午去文具店買鋼筆用去 12 元。他一共用去幾元?(用兩種方法解答,并找出這兩個算式間的關系)(27+18)+12 = 27+(18+12)(4)小組討論并歸納。討論小結:①每組算式兩邊都有三個加數,加數不一樣。②一邊都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另一邊則是22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③等號左右兩邊的和相等(不變)。④改變計算的順序可以使計算簡便??偨Y: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5)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結合律。達成一致后板書:(a+b)+c=a+(b+c)3、形成規(guī)律。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 29 頁,并齊讀課題和內容。 (導出規(guī)律的命名)4、辨析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異同點及它們的特點。相同點: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都是加法的運算定律,其計算結果——和不變。不同點:(1)加法交換律是變換了加數的位置,如 a+b=b+a;加法結合律不改變加數的位置,加上小括號而改變了加數的運算順序,如a+b+c=(a+b)+c=a+(b+c)。(2)應用加法交換律改變加數的位置后,計算時仍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應用加法結合律改變運算順序后,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3)應用加法結合律時,加數的數據具有一定的特征——幾個加數可以“湊整” (一般湊十、湊百……) 。(三)使用規(guī)律 鞏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對。a+(b+c)=(□+b)+c (28+36)+64=28+(□+64)□+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1)獨立完成習題,并說說分別運用了哪些加法運算律?(2)討論:四個數相加,結合律還可以用嗎?更多的數相加呢?23(3)嘗試歸納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數相加時的結合律。 (如果出現要使用交換律、結合律的,暫不研究)2、我能很快比較它們的大小。(63+25)+35○63+(25+35) a+(b 十 c)○(a+b)+c(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討論:怎樣比較更快?我請誰幫忙?3、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91+89+11 78+46+154168+250+32 85+15+41+59(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課后反思: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及練習24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利用“湊整”的基本思想合理、靈活地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簡便計算。教學關鍵:根據數據特點湊整。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口答:(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2)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直接說出第二個算式的結果。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二)創(chuàng)設情境 探討算法1、設問啟憶。同學們,在前面幾節(jié)課里我們已經為李叔叔騎車解決了哪些問題?李叔叔騎車旅行一個星期還剩下幾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來是怎么安排的嗎?2、出示插圖。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整理圖意:第四天 城市 A→B A→B 115 千米第五天 城市 B→C B→C 132 千米第六天 城市 C→D C→D 118 千米第七天 城市 D→E D→E 85 千米3、觀察、交流: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決小精靈提25出的問題嗎?4、嘗試獨立列式計算。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1)呈現學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兩種: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365+85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2)師生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你運用了哪種運算定律?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3)重點討論第②種算法:在這種算法中,分別運用了哪些加法運算定律?把 115 和 85、132 和 118 分別結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處?(4)小結并揭示課題。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 ; 方法:運用“加法運算律”)(5)評價其他不同的寫法。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115+85)+(132+118) =200+250=200+250 =450(千米)=450(千米)說明:這兩個算法也運用了加法運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過程。后者缺少小括號。(三)自主練習 優(yōu)化算法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2667+25+33+75(1)獨立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為什么這樣計算?(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2、對比練習比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異同點?你喜歡計算哪個算式?為什么?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3、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同桌互說用了什么運算律?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設計意圖: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歸納算法練習、優(yōu)化算法練習和運用算法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觀察、比較不同的算法,從而達到優(yōu)化算法的目的】(四)解決問題 體驗價值1、小結啟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在計算中有什么作用?關鍵是什么?2、解決高斯的數學題。你能試著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1+2+3+4+……+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3、交流。高斯的聰明表現在哪兒?學習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對計算有什么幫助?(五)課堂小結板書設計:27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200+250=450(千米)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主題圖引入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板書。二、新授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1)4×25=100(人) 25×4=100(人)28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guī)律起個名字嗎?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我們在原來的學習中用過乘法交換律嗎?在驗算乘法時,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根據前面的加法結合律的方法,你們能試著自己學習乘法中的另一個規(guī)律嗎?教師巡視,適時指導。(2) (25×5)×2 25×(5×2)=125×2 =10×25=250(桶) =250(桶)小組合作學習。①這組算式發(fā)現了什么?②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③用語言表述規(guī)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整理。三、鞏固練習P35/做一做 1、2四、小結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完善板書。板書設計: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29(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25×4=4×25 =125×2 =10×25(學生舉例) =250(桶) =250(桶)(25×5)×2=25×(5×2)(學生舉例)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a×b=b×a 用字母表示:(a×b)×c=a×(b×c)課后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30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2、數學思考: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3、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4、情感與態(tài)度:使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教學關鍵:通過舉例,比較運算的順序和結果。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激發(fā)興趣 1、回顧:說說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規(guī)律。(1)出示練習。第一組 第二組①(3 + 2)×4 3×4 + 2×4② 2×(11 + 9) 11×2 + 9×2③ 20×5 + 4×5 (20 + 4)×5(2)同桌分別計算①、②題中兩組算式各等于多少?(3)比較每組兩個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怎樣?(4)猜測③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5)觀察、激趣、導入: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這里有什么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二)實例感知 初探規(guī)律1、創(chuàng)設情境。在同學們植樹的情境中我們通過解決問題,分別發(fā)現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解決植樹中的另一個問-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人 小學 四年級 數學 下冊 教案 全冊精寫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47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