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0講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學案.doc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0講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0講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學案.doc(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0講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知識內容展示 核心素養(yǎng)對接 (1)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作用及其特點 (2)活動: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 (3)五大類植物激素的作用 (4)植物激素的應用 生命 觀念 植物激素相互協(xié)調、共同調節(jié)植物的生命活動,即體現(xiàn)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 科學 思維 建立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兩重性的模型、歸納植物激素之間的協(xié)同與拮抗作用 科學 探究 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實驗、生長素促進生根的實驗探究 考點一 生長素發(fā)現(xiàn)過程、作用及其特點 1.(2018浙江11月選考)某研究小組對胚芽鞘尖端進行不同條件的實驗處理示意圖如下。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用相同厚度無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實驗結論不同 B.光照對生長素合成的影響較小,但可影響生長素分布 C.向光側的生長素在單側光照射下大部分運輸?shù)奖彻鈧? D.生長素能促進胚芽鞘尖端向光彎曲生長 解析 玻璃片與云母片均不允許化學物質透過,因此實驗結論一致,A錯誤;由圖可知,有光和無光條件下合成的生長素量無明顯差異,但單側光照可引起生長素向背光側轉移,B正確;向光側的生長素在單側光照射下小部分向背光側轉移,C錯誤;彎曲生長部位在尖端下部,D錯誤。 答案 B 2.(2016浙江4月選考)將含有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幼苗切面的左側,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幼苗將( ) A.不生長 B.向左彎曲生長 C.直立生長 D.向右彎曲生長 解析 由于含有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幼苗切面的左側,而生長素能促進生長,因此幼苗將向右彎曲生長。 答案 D 3.(2016浙江10月選考卷)將生長素能透過的明膠插在幼苗尖端與其下部之間,如圖所示,給予單側光照射一段時間后,幼苗將( ) A.直立生長 B.不生長 C.向光彎曲生長 D.背光彎曲生長 解析 由于明膠不阻礙生長素的運輸,所以圖中的幼苗尖端中仍會發(fā)生橫向運輸和極性運輸,所以也會發(fā)生正常情況下的向光生長的現(xiàn)象。 答案 C 4.(2017浙江4月選考)植物學家溫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①~④是在黑暗條件下對切去尖端的幼苗進行的不同處理及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實驗是為了避免光的干擾 B.①與④的結果證明瓊脂塊不含促進幼苗生長的化學物質 C.②與③的結果證明苗尖端含有促進幼苗生長的化學物質 D.該實驗的成功之處在于將苗尖端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瓊脂塊中再去影響切去尖端的幼苗 解析 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實驗是為了避免光的干擾,A正確;①與④的結果證明瓊脂塊不含促進幼苗生長的化學物質,B正確;②與③對比的差別是瓊脂塊安放的位置是正放還是側放,所以能證明幼苗彎曲生長與促進生長的化學物質在幼苗中分布不均勻有關,C錯誤;該實驗的成功之處在于將苗尖端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瓊脂塊中再去影響切去尖端的幼苗,避免了尖端本身對實驗結果的影響,D正確。 答案 C 5.(2017浙江11月選考)將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給予單側光照射。下列不發(fā)生彎曲生長的是( ) 解析 A中,云母片隔斷了背光側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植株將背光彎曲生長;B中,云母片隔斷了向光側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植株將向光彎曲生長;C中,云母片插入的位置不影響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和向下運輸,植株將向光彎曲生長;D中,云母片隔斷尖端生長素的橫向運輸,植株將直立生長。 答案 D 本題組對應必修三P2~4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主要考查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史,識記生長素產(chǎn)生、運輸、分布、向光性機理等知識,考生應關注教材插圖及實驗結論。 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實驗分析 1.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與極性運輸 (1)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的運輸是極性運輸,即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往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 (2)橫向運輸是指生長素由于單側光、重力、旋轉、水肥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在尖端部位的橫向轉移。 2.植物向光性的相關機理 據(jù)圖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為: (1)外因:單側光照射 (2)內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 3.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兩重性分析 ①實質:即低濃度促進生長、發(fā)芽、果實發(fā)育,高濃度抑制生長、發(fā)芽、果實發(fā)育。 ②慧眼識圖 ③常見實例 a.頂端優(yōu)勢:生長素對頂芽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對側芽表現(xiàn)為抑制作用。 b.除草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雙子葉雜草表現(xiàn)為抑制作用,而對單子葉作物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 c.根的向地性(如下圖):近地側高濃度的生長素表現(xiàn)為抑制作用,遠地側低濃度的生長素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 (2)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分析 ①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應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焊厩o)。 ②曲線中A、B兩點代表生長素最佳促進效果,A′、B′點以上的部分曲線體現(xiàn)了不同濃度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不同促進效果,A′、B′點分別表示該濃度的生長素對根、莖的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 角度1 結合生長素發(fā)現(xiàn)實驗及彎曲生長實驗考查科學探究能力 1.(20183月寧波模擬)下圖表示科學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膠和云母處理幼苗進行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注:化學物質能夠透過明膠卻不能透過云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明膠片處理組在光下進行,云母片處理組在黑暗中進行 B.本實驗證明了明膠和云母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C.本實驗證明了生長素由苗頂端向下傳遞 D.該實驗的結果支持達爾文的推測——有化學物質從苗尖端傳遞到下面 解析 光照與否屬于無關變量,應保證相同條件,由圖結果可知兩組均應置于光下,A錯誤;本實驗的示意圖未證明明膠和云母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需要另設對照,B錯誤;本實驗僅證明有某種物質從苗尖端向下傳遞,未證明這一化學物質是生長素,C錯誤。 答案 D 2.(2018超級全能生聯(lián)考A卷)下列生長素發(fā)現(xiàn)史上利用苗尖端所做的經(jīng)典實驗中,苗尖端將向左彎曲生長的是( ) 解析 感光部位在尖端,因尖端遮光A直立生長;B 因苗尖端下面左側生長素較多而向右彎曲生長;明膠允許化學物質透過,不影響生長素的橫向和縱向運輸,因此C會表現(xiàn)向右彎曲生長(向光);D苗尖端下部右側接受的生長素較多,將表現(xiàn)為向左彎曲生長。 答案 D 判斷植物“長不長、彎不彎”的簡單方法——“兩看法” 注:①判斷生長素的有無,一看有沒有產(chǎn)生部位,二看有沒有人為施加; ②尖端下部伸長區(qū)相當于生長素作用的“靶細胞”部位——倘若有生長素但不能運往作用部位,則不能促進“生長”。 角度2 生長素作用及其特點 3.有人從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種生長素類似物,分別測試三種類似物的不同濃度對萵苣幼根生長的影響,結果如下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和丙對萵苣幼根生長的影響均有兩重性 B.在0~20 ppm范圍內,甲對萵苣幼根的促進作用大于丙 C.乙的濃度大于20 ppm后,對萵苣幼根生長起抑制作用 D.據(jù)圖推測,用30 ppm的甲處理萵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長 [慧眼識圖 獲取信息] 答案 D 4.(2018超級全能生聯(lián)考A卷)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中,用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可以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如圖表示生長素類似物濃度對兩類植物生長的影響,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表示單子葉植物,除草劑最適濃度為a B.B表示單子葉植物,除草劑最適濃度為c C.A表示單子葉植物,除草劑最適濃度為c D.B表示單子葉植物,除草劑最適濃度為a 解析 不同種類的植物對生長素作用的敏感性不同,由題干“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可知,單子葉植物一般較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弱。結合圖中曲線,c點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A植物生長的抑制作用較大,而對B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大,故該點為除草劑的最適濃度。 答案 B 5.某興趣小組研究X、Y、Z三種濃度生長素對楊樹莖段側芽生長的影響,結果如下圖。相關判斷合理的是( ) A.X濃度生長素抑制楊樹側芽生長 B.Y濃度生長素可促進楊樹側芽細胞分裂 C.Z濃度是楊樹側芽生長的最適濃度 D.三種濃度的大小關系應為:Y-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0講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學案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一輪 復習 20 植物 生命 活動 調節(jié)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546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