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日食和月食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日食和月食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日食和月食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日食和月食1教學反思 教科版 我上課內容是六(下)第三單元《宇宙》第四課時《日食和月食》。經(jīng)過前兩次的執(zhí)教以及李老師對我的指導點撥,我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仔細地分析和設計。 1.有效利用網(wǎng)絡資源,服務課堂教學內容。 關于宇宙的知識,要在課堂中進行動手操作是有限的,也是有難度的,可能間接經(jīng)驗更多于直接經(jīng)驗,所以搜集大量的資料補充課堂教學可能是本單元的一種有效手段之一。網(wǎng)絡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資源庫。為了能使本節(jié)課更形象化、更直觀化,我在網(wǎng)上找到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課件。在前兩個班級施教后,我發(fā)覺學生對日食和月食的影像資料很感興趣,并且?guī)椭麄兞私馊帐澈驮率车男纬蛇^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對抽象的宇宙世界的學習提供了優(yōu)質的資源和良好的途徑。但是我并沒有完全照搬下載下來的課件,而是根據(jù)我的教學設計對這個課件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因為我認為一堂精彩的科學課,并不取決于教學課件的精致與否,而是在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課件資源,服務于教學內容。 2.充分認識模擬實驗,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課件的演示、資料的展示只是補充,讓學生動手模擬、動腦思考還是科學教學的主要途徑。宇宙單元是模擬實驗集中的單元,經(jīng)過執(zhí)教上節(jié)課《環(huán)形山》之后,我對本節(jié)課中模擬實驗的設計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只給學生準備大小不同的三個塑料球,要求學生模擬出發(fā)生日食和月食時日、地、月三個天體的位置。模擬實驗就是盡可能的利用實驗材料模擬出科學現(xiàn)象,那么既然是模擬的實驗,肯定會與客觀的、真實的現(xiàn)象有些差距,因此教師應該是更多的去培養(yǎng)學生在模擬實驗過程中思維的發(fā)散性和科學質疑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追求實驗的準確性。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我在最后一個班級施教時,還讓四人小組利用自己的身體來模擬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重點突出宇宙中的三維立體效果,以及日、地、月三個星球的運動特性,并強調三球中心在同一條直線上,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思維的程度超出預設,在既輕松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實質,看來不能低估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增加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 教師在科學課上傳播的是科學知識,培養(yǎng)的是科學素養(yǎng)。如何正確傳播科學知識呢?我想首先教師要正確掌握科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現(xiàn)象。例如:對“日、地、月在同一條直線上”的描述不夠到位,應該是“日、地、月的中心在同一條直線上”。又如:當學生看到月全食的照片時,提出質疑“怎么月全食的時候月亮是紅色的”(由于是網(wǎng)上下載的視頻,可能經(jīng)過剪輯,所以出現(xiàn)在月食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教師猶豫了下,決定讓學生課后去查找相關資料,其實教師應該可以告訴學生月食現(xiàn)象是天體運行過程中形成的,那么這張紅色月球圖則是這個過程中的某個鏡頭。對于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質疑,教師應該予以尊重,并能做到巧妙地追問和處理,包括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哪些質疑是學生自己可以解決的、哪些猜測是重復的等等。 教師的教學策略有很多,教學機智也有很多,教師只有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逐漸地實踐、積累、沉淀和思考,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日食和月食2教案 教科版 一、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xiàn)象;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或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日食(或月食)現(xiàn)象。 2.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jù)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過程錄像或圖片推理出其特點,以及推測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原因;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對如何進行模擬實驗有所認識,能對模擬實驗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細致的觀察;能根據(jù)模擬實驗中的現(xiàn)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進一步推斷出日食或月食發(fā)生時的一些其他特征。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模擬日食發(fā)生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夠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與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識到天文現(xiàn)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二、教學準備 有關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乒乓球、手電筒、玻璃球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三、教學過程 (一) 認識日食發(fā)生的過程及特點。 1.交流日食現(xiàn)象: 同學們,關于日食,你知道些什么? 看過日食嗎?觀察日食圖片并播放日食發(fā)生的過程錄像。 2.討論:日食發(fā)生過程有什么特點? 反復播放日食過程錄像,從這些特點中你們想到了什么? 3.小組匯報整理小結:日食發(fā)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 太陽被一個物體擋住了;擋住它的物體看上去和太陽差不多大;擋住它的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擋住它的物體是運動著的。 (二) 猜測、推理日食成因。 1. 提出問題:根據(jù)日食的特點,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組的小伙伴一起說一說。 2.學生小組活動,討論日食的形成。 3.匯報討論結果。 (根據(jù)學生的討論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生可能對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淺顯的認識。) 4.理清條理,抓住關鍵。 日食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個關鍵問題:發(fā)生日食現(xiàn)象是太陽本身在一段時間內變黑了,還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你認為哪種可能性大? 5.突破重點 如果是某種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可能是哪個天體?讓我們根據(jù)觀察到的日食特征來討論這個問題。 6.學生分組討論 ①太陽被遮擋的部分邊緣是什么形狀的?(弧形)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什么樣的?(圓形或球體) ②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有多大?(與太陽一般大?。┠膫€天體可能是這樣的?(月球) ③太陽被遮擋的部分從哪邊開始,向哪邊移動?(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哪個天體是這樣運動的?(月球) 7.綜合以上分析,你認為可能是哪個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月球)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維能力。) (三) 模擬實驗,驗證猜測。 1.大家認為日食的形成和日、地、月這三個天體有關,那么怎樣來驗證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做模擬實驗)。 2.設計模擬實驗 ①選擇什么物體來模擬這三個天體? ②如何用這三個物體來模擬天體運動?在實驗中估計會出現(xiàn)哪些現(xiàn)象?小組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③交流實驗方案并在友情提示下修改完善方案。 3.學生分組實驗 4.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觀察思考二個問題。 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時可以認為發(fā)生了“日食”? ②發(fā)生日食時三個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在什么情況下是不會發(fā)生日食的? 5.展示實驗活動,交流實驗結果 ① 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 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述說現(xiàn)象,老師依據(jù)學生述說的現(xiàn)象畫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huán)食示意圖,為下面簡介日食種類做好鋪墊。) ②日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學生畫出示意圖。) ③地球上所有的人同時都能看到日食嗎?(不能)哪個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學生畫出示意圖。) ④教師組織小組展示模擬實驗:一生持手電筒當太陽,一生手持乒乓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一生頭部當?shù)厍颍纯丛谠鯓忧闆r下看不見太陽。 ⑤要求學生畫出日食時,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關系簡單示意圖。 可出示三球儀輔助教學。 ( 讓學生用示意圖記錄實驗現(xiàn)象,為歸納日食的形成提供感性認識,同時也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⑥學生把日食研究結果寫下來(小組相互交流完善)。 ⑦老師簡介日食的種類。 ⑧教師課件演示日食成因,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的影子就會投在地球上。處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擋住了視線,就看不見太陽或只能看見一部分太陽,這就是日食。 6.鞏固認識,形成結論 ①請同學們讀書本上日食成因文字。 ②理解書本上日食成因示意圖。 (通過以上幾個教學片段,使學生親身感受“問題提出、實驗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過程。) (四)能力運用、知識拓展。 1.請你根據(jù)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2.做月食模擬實驗,驗證推想是否正確。(若時間有限可讓學生說說做月食模擬實驗的方法和月食的成因) 3.畫出月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的相互位置圖。 (通過類比及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解釋和掌握新的知識。) 4.小結并延伸: 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去研究,我國早在3000年前就有觀測日食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有關日食的最早記錄?,F(xiàn)在人們不但知道日食、月食的成因,而且還能準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發(fā)生的時間,能觀測日食、月食的地區(qū)。課后上網(wǎng)搜集近年來世界各地所發(fā)生的日食和月食 附: 板書 4、日食和月食 日全食 日食: 日偏食 月食 (農(nóng)歷初一) 日環(huán)食 (農(nóng)歷十五或十六) 太陽—月亮—地球 太陽——地球——月亮 設計意圖: 《日食和月食》一課內容屬于空間科學,學習本課,為進一步探究物質的構成和特性,認識微觀世界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同時,讓學生以科學的態(tài)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從教材單元整體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的后續(xù),本課的知識目標是指導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科學思想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相信科學不迷信的態(tài)度。本課是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典型課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層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點,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解決新問題。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據(jù)事實材料推測分析是誰擋住了太陽光是難點。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應學習科學探究過程以及培養(yǎng)在探究過程中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根據(jù)這個要求,本節(jié)課突出新科學課程關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尋找答案,獲得知識;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體現(xiàn)個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學習的個體化。 針對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和思維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充分發(fā)揮科學這門課的實驗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實驗探究為主、啟發(fā)誘導相結合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注重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結合圖形,讓學生在更感性的基礎上獲得認識。本課通過實驗觀察、分析、討論等手段,教會學生善于思考、觀察、動手等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探究、現(xiàn)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 日食和月食1教學反思 教科版 2019 2020 六年級 科學 下冊 日食 月食 教學 反思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552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