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形狀與結(jié)構(gòu)》全單元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形狀與結(jié)構(gòu)》全單元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形狀與結(jié)構(gòu)》全單元教案.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形狀與結(jié)構(gòu)》全單元教案 第1課抵抗彎曲 教學目標: 1、房屋、橋梁結(jié)構(gòu)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增加梁的寬度 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2、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合理結(jié)論。用簡單實驗說明 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 3、能夠大膽假設又能在實驗中小心求證。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 教學難點: 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合理結(jié)論。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相同的卡紙粘貼而成), 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鐵墊圈、竹片或尺子。 教師自己準備:有關的建筑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質(zhì)疑導入新課 在三年級時,我們研究過紙承受拉伸和彎曲的性能。說說紙承受彎曲性能如何?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1)圖片導入了解:房子和橋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撐的。這要通過觀察、比 較最簡單的房子和最簡單的橋的結(jié)構(gòu)特點來認識。用板凳來比喻柱和梁,用板 凳來比喻房子和橋梁,學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橋梁結(jié)構(gòu)的共同點了,因為它們 在結(jié)構(gòu)上都和板凳是類似的。 2)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柱子承受的壓力是要把柱子壓短、壓碎,這當然 是很不容易的。橫梁承受的壓力要把橫梁壓彎、壓斷,這就比較容易了。所以, 研究橫梁抗彎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 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紙,那么你們在學習中特意去留心 紙的特性了嗎 二次備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紙抗彎曲的能力與什么有關。 1.、教師提出問題: 薄的紙連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彎曲了。那厚的紙呢? 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紙的厚度,紙的抗變曲能力會怎樣呢?(小黑板出示) 2、通過同學的猜想會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加強引導,把學生的注意力 集到:影響彎曲的因素上 3、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指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與實施中注意的問題。 (1)注意實驗應控制哪些量不變。 (2)怎樣表示紙的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3)表格設計:表1 紙的厚度,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4、并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制成曲線圖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本課時對學生實驗 技能的得要培養(yǎng)) 5、最后得出結(jié)論:增加厚度可以明顯地加強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 平放還是立放。 我們發(fā)現(xiàn)橋梁的橫截面一般是什么樣子的?觀察橋梁是怎樣安放的,通過 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說說這樣安放的理由。并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由。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2課形狀和抗彎曲能力 教學目標 1、 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2、做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實驗。觀察瓦楞紙板的結(jié)構(gòu),作出解釋和 提出問題。 3、意識到小組合作做實驗進行探究的必要性。樂于根據(jù)觀察解釋和提出問題。 教學重點 做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實驗。 教學難點 根據(jù)觀察作出解釋和提出問題。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實驗用的大小相同的紙若干張、鐵墊圈、膠水、包裝箱瓦楞紙板。 教師自己準備:一些不同形狀的鋼、鋁型材樣品或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增加物體的厚度可以明顯地加強材料的抗彎曲 能力,但這樣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學們還能為工程師想想其它的辦法嗎? 二、瓦楞紙的研究 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裝都用到一種紙,同學們知道這種紙的名字嗎? (這種紙叫瓦楞紙) 1、感知瓦楞紙的特性 同學人平時也接觸過這種紙,現(xiàn)在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這種紙。大家右以拿 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覺一下它有多硬,抗彎曲能力如何? (分組感知紙的特性) 2、實驗一: 我們利用解剖的方法,觀察瓦楞紙的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看看各組成部分的厚薄和 軟硬。(經(jīng)過研究,我們產(chǎn)生的什么產(chǎn)生什么問題或想法?準備怎樣繼續(xù)研究?) 三、 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得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估計一下,什么樣的形 二次備課 狀有好的抗彎曲能力? 1、實驗要求:不改變紙的長度,把紙折成不同形狀,預測并實際測試它們 的抗彎曲能力。 2、測度記錄: 形狀 預測抗彎曲能力 實測抗彎曲能力 3、小黑板出示問題: (1)與沒有折的紙比較,它們的抗彎曲能力增強了嗎? (2)比較這些形狀的紙抗彎曲能力的大小,試做出自己的解釋。 (3)為什么有的鋼材或鋁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 等形狀? 四、總結(jié) 通過學習我們用事實證明了,哪些結(jié)構(gòu)和情況下材料的抗彎曲能力可以得到 明顯的增強,指明學生加答教師補充完整。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3課 拱形的力量 教學目標 1、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 2、根據(jù)觀察到的拱形產(chǎn)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3、認識到邊實驗邊思考,對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根據(jù)觀察到的拱形產(chǎn)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教學難點 根據(jù)觀察到的拱形產(chǎn)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做拱形的紙,鐵墊圈若干。 教師自己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 學生自己準備: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讓學生看一些拱橋的圖片。問為什么橋要做成拱形,特別是在古代,材料 還不是很多,強度也不是很好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學們原意和老師一起來 解開這個千古之?嗎? 二、拱形承受壓測試。 1、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壓力嗎?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分工與記錄) 3、要求:測試紙拱能承受多大壓力。 觀察紙拱隨著壓力的增強,形狀有什么變化。 4、分組表述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 三、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1、怎樣使紙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2、提示:根據(jù)拱形受壓變形的現(xiàn)象,尋找克服變形的方法。 3、學生組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變的。 二次備課 四、長壽的石拱橋 通過資料讓學生感受我國歷史上豐富多彩和發(fā)達的造橋工藝。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4課 找拱形 教學目標 1、圓頂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點,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 2、用已有知識對常見弧形結(jié)構(gòu)承受力的特點作解釋。發(fā)展觀察、聯(lián)想和邏 輯推理能力。 3、感受科學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圓頂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點,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 教學難點 用已有知識對常見弧形結(jié)構(gòu)承受力的特點作解釋。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完整的和對半剖開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開的塑料飲料瓶。 教師自己準備:類似拱形、圓頂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關圖片,若干根相同 的硬紙條(演示拱形拼成圓頂形和球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我們周圍有許多圓弧形的東西。它們和拱形有沒有關系? 二、認識圓頂形、球形,研究它們承受壓力的特點。 1、觀察:觀察課本中圓頂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圖,或觀察教師提供的圖片。 2、這些物體的形狀可以叫做什么形狀? 3、演示:圓頂形與拱形有聯(lián)系嗎?演示幾個相同拱形可以拼成一個半圓形。 4、提問:我們看到這些物體為什么做成圓頂形?圓頂形承受壓力能力如何? 5、觀察、實驗、分析:觀察剖成兩半的乒乓球,看球殼的厚薄,捏一捏塑 料皮的軟硬。你們估計一下,把半個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壓它,它能承受多 大的壓力?現(xiàn)在我們在三個這樣的半個乒乓球上摞書,看能摞多少本?實驗演 示。你們認為圓頂形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試著解釋一下,為什么半個乒乓球 能承受這么重的書?(適時提示:拱形的拱腳是要用力抵住的,圓頂形為什么 不需要抵?。肯胍幌?,如果幾個人手牽手圍成一個圓,每個人都努力向外退, 能走開嗎?為什么?) 6、教師講述:兩個半球形可以組合成一個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個拱 二次備課 形 的組合,球形硌個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個地方受力,力都可以 向四周均勻地分散開來,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狀都更堅固。巨大的貯油罐做成球形 就是這個道理。電燈泡為了更透光,玻璃殼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較堅固了。 三、塑料瓶形狀的分析 1、談話:在我們周圍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強度的例子很多。我們來做一個“關 于塑料瓶形狀的研究報告”。你們可以先觀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狀,看哪些部 位包含了拱形,與剖開的塑料瓶對比,試一試強度上的差別,寫出發(fā)現(xiàn)。 2、小組研究,教師巡視。匯報交流。 四、認識生物體結(jié)構(gòu)中的拱形結(jié)構(gòu) 1、談話:我們研究了人工設計的物體。我們自己身體中存在著拱形結(jié)構(gòu)嗎? 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好處?頭骨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好處?人的腳 骨也是拱形的嗎?它能使人的腳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彈性。 2、提問: 觀察龜殼、貝殼、蛋殼等,說說這些形狀對它們自身有什么意義? 3、小結(jié):研究了拱形后,你們有什么感想?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5課 做框架 教學目標: 1三角形框架具有穩(wěn)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jié)構(gòu)。 2用三角形框架來加固框架結(jié)構(gòu)設計、制作一個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結(jié)構(gòu) 3體驗動腦、動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三角形框架具有穩(wěn)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 設計、制作一個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結(jié)構(gòu)。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師自己準備:框架結(jié)構(gòu)建筑的圖片或影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xiàn)示各種框架結(jié)構(gòu)的圖片(可選視頻材料) 二、研究簡單框架 1、實踐體會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長方形框架 觀察經(jīng)們受到力的作用時有什么不同? 哪一個容易變形? 可以把長方形框架加固嗎? 2、根據(jù)要求分組操作,并作好各種形狀的記錄。 主要思考增加斜桿起什么作用? 并說說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點。 三、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 1、請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個堅固的方體框架。 2、制作一個較復雜的結(jié)構(gòu),應當先畫草圖,計算材料。 3、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要多少根橫桿?多少根豎桿?多少根斜桿?它 們的長短一樣嗎? 二次備課 4、每根斜桿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個三角形? 5、考驗我們的正方體的承受能力。 在我們的正方體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書,它能承載多少本?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6課 建高塔 教學目標 1、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wěn)定性好。 2、用簡單材料獨立地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應用知識和經(jīng)驗制作不 容易倒的“高塔”。把探究的結(jié)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 3、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學重點 應用知識和經(jīng)驗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學難點 用簡單材料獨立地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關于塔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塔的神奇與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問題:這樣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觀察這些鐵塔,它們在形狀和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物體不容易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結(jié)構(gòu)特點使鐵塔高聳入云又不容易傾倒?把我們的猜想寫下來。 2、實驗證明 利用塑料瓶怎樣放最容易傾倒? 塑料瓶怎樣放最不容易傾倒? 怎樣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傾倒? 3、學生分組解決問題。 4、要想使物體不容易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老師要求準備的材料做一個塔,并盡量使它不容易傾倒。 比一比誰做的塔又高又穩(wěn)定。 2、分組操作 二次備課 測量高度,哪組的塔最高? 并測試?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風能力與框架結(jié)構(gòu)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四、鐵塔形狀和結(jié)構(gòu)的再思考。 塔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們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證實?哪些需要修正 補充?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7課 橋的形狀和結(jié)構(gòu) 教學目標: 1、橋梁有多種不同結(jié)構(gòu),有的橋梁把多種結(jié)構(gòu)合為一體。橋的形狀和結(jié)構(gòu)與 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2、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3、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jié)構(gòu)之美。 教學重點: 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jié)構(gòu)之美。 教學難點: 橋的形狀和結(jié)構(gòu)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 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梁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 的建筑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優(yōu)點? (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1、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后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2、(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chǎn)生的向外的推力。 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學生說出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和想法) 2、以實際例子說明(可結(jié)合我們家鄉(xiāng)的太平橋作說明) 觀察這些橋的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么優(yōu)點? 二次備課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這個由老師做演示實驗) 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后回答。 (1) 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么方向用力? (2) 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么變化? 四、結(jié)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制作橋 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 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 讓學生說出自己設計和制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么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 元的知識。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二次備課 第8課 用紙造一座橋 教學目標 1、設計和建造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造橋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數(shù) 量、形狀和結(jié)構(gòu)等。 2、經(jīng)歷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應用形狀結(jié)構(gòu) 的知識及經(jīng)驗設計和制作。 3、發(fā)展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zhì)。發(fā)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 敢于發(fā)表意見的品質(zhì)。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應用形狀結(jié)構(gòu)的知識及經(jīng)驗設計和制作。 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舊報紙一張、膠帶、剪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合作帶來的各種橋模型,請學生按照展覽要求先報名,再統(tǒng)一 在講臺前參展。 二、請各在座的評委檢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統(tǒng)一,然后討論分別從幾個方面去 評價這些不同形狀的橋模型?教師提出要求,板書如下: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 會——最佳作品獎,最佳評委獎。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 分。單項獎:省料獎、美觀獎、實用獎、參與獎。 三、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橋?下面的內(nèi)容可供參考: 設計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出示設計圖或設計過程。 應用了哪些形狀方面的知識。 應用了哪些結(jié)構(gòu)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橋哪里受壓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術,做得不夠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的。 二次備課 預計能承多少重量。 教學反思: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怎樣撬動它說課》word教案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怎樣移動重物》。《怎樣移動重物》選自蘇教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機械》單元中的第2課。杠桿是各種簡單機械中最基本的一種。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個轉(zhuǎn)動軸組成的,它能改變外力的作用。本課的目的不僅在于了解杠桿的原理,還應該知道相應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裝置上。從而向?qū)W生滲透淺顯的機械科學知識,為學生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為本單元以后幾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認識杠桿,知道分析杠桿有支點、阻力點、力點;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的原理,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部分;第三部分了解杠桿這種機械在生活中的運用。 說教學目標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工具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對這些工具的特點以及具體怎樣來自主探究這兩個方面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指導,而這恰好是我們教學最有價值的地方。有人將科學比喻為引導學生過河,但學生不能自己盲目地過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運用好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過河”的下腳石。為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能夠搜集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的事例說明杠桿的作用; ●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技能目標 ●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zhuǎn)動的、能夠提升重物的簡單機械; ●知道杠桿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目標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重點: 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演示實驗器材:螺絲刀、一根比較結(jié)實且長的木棍、支撐用的木墩;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杠桿尺、鐵架臺、鉤碼、彈簧秤等。 2.學生準備:鉛筆、硬幣、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工具(剪刀、鉗子、鑷子等)。 說教學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及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法確定如下: 從教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采用“探究-研討”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對杠桿的原理進行觀察、研討、推測、驗證,以及進一步尋找杠桿省力、費力的原因。從而讓學生學到探究科學規(guī)律的本領。為了能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以落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還同時綜合運用了發(fā)現(xiàn)法、實驗法、演示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 從學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采用觀察法、探究實驗法、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利用平衡尺來研究杠桿原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能獨立進行探究實驗,能充分發(fā)揮動手、動腦、動眼的功能,從而獲取新知識,培養(yǎng)技能技巧。 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的理念是將學生定位于觀察者和科學探究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興趣,進行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說一說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經(jīng)歷思維分析、動手實踐、有序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 (一)教師演示,激趣導入 1、老師需要你們幫我解決一個問題:把講臺抬高,你們能想出幾種方法?然后讓幾名學生嘗試將講臺抬高。 2、其實我們可以不費那么大力氣用一人就可以輕輕松松將講臺抬高,但我們必須借助一根棍子。誰能做的到? 學生討論、實驗,操作演示后揭示:這種用來撬開或者提升物體的工具叫杠桿,是人們最早使用的最為簡單的機械之一。初步感知利用杠桿這種裝置可以降低工作難度和省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興奮劑”。這樣導入,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又能引起學生對杠桿這種機械的關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時又能了解學生對杠桿的了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并為研究杠桿原理做準備。 (二)介紹構(gòu)杠桿、并指導學生實驗探究杠桿的功能 1、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利用杠桿可以撬動重物后,我不失時機的出示杠桿示意圖分析,認識杠桿的支點、力點和阻力點。 2、然后拋出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利用平衡尺和支架組成一個杠桿”,比一比誰找出平衡的方法多。 3、指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兩邊的鉤碼數(shù)量不同而杠桿也會平衡?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你打算怎樣研究?小組討論得重臂和力臂的關系是如何影響搬動物體所用力氣的大小的呢?(把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叫做重臂,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叫做力臂) 4、引導學生用實驗來驗證。 這里具體分為三部:(1)小組討論并設計試驗方案,(2)先交流實驗方案,讓方案在交流中更加完善。(3)學生動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過程,并做好記錄。 實驗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與試取決于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中的變量變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天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在擬訂方案后的那種蠢蠢欲動的心情尤為迫切,這就要教師調(diào)控,一是提出問題: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大家應該注意些什么?(這時學生會歸納出實驗中應該守紀律,相互合作、認真觀察、及時記錄等);二是控制材料,(把平衡尺中心點確定為支點,任一側(cè)懸掛重物作為阻力點……,這里要讓學生在明確探究目的、注意事項,并完成小組成員分工后,再取出材料開始活動。這樣才會讓全體學生靜心地,真實地開展探究。) 4、匯報、分析實驗結(jié)果。 學生在匯報是教師利用投影展示記錄表,分析數(shù)據(jù)。 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得出:當力臂大于重臂杠桿可以省力,當力臂等于重臂杠桿可以不省力也不費力……。 “活動有余而思維不足”是科學課中地一種癥狀,為避免這種現(xiàn)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要求學生先想一想再說。(2)自擬發(fā)言代表。充分發(fā)揮小組互動,推選小組中心發(fā)言人。(3)強化傾聽,突出評價,確保交流有序有效。 (四)繼續(xù)研究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的結(jié)尾我這樣設計的: 1、拿出大家?guī)淼墓ぞ?,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嗎?然后討論:下面這些物體有沒有利用了杠桿原理?如果是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費力的?…… 2、觀察教材插圖:分析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費力的? 3、討論:阿基米德曾經(jīng)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你覺得是否可行呢? 4、宣布下課 本課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提供了親歷科學探究的機會。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那種小組協(xié)調(diào),合理分工,動手、動腦,想方法的那份認真,實驗時的那份仔細,使我真切的體會到親歷科學給學生帶來的無比魅力,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得以提升。 五、板書設計 課的板書是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工具。本節(jié)課的板書主要是:課題和杠桿的三要素支點、阻力點、力點。 說教學體會 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請求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入手,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然后親自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再想辦法,討論、設計、畫圖、實踐,學生親歷了各種活動,了解了杠桿的秘密,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生活中提取實例。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或解釋現(xiàn)象,讓他們學以致用。我們常常聽到他們發(fā)出的陣陣驚呼和慨嘆,可以想到這么多辦法,可以制造出這么多工具。進一步體會到了人類的聰明和智慧是無處不在的。科學總是在最現(xiàn)實的生活和最直接的實踐中被發(fā)現(xiàn)和挖掘出來的!科學來源于生活。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非常喜歡科學探究活動。教師只要正確的引導,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和探究空間,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就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潛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會得到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就會得以提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形狀與結(jié)構(gòu) 2019 2020 年蘇教版 科學 形狀 結(jié)構(gòu) 單元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搜索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558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