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北魏馮太后說:“立三長,則課(稅)有常準,賦有恒分,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贝酥贫鹊膶嵤└淖兞吮蔽撼跗诘纳鐣F(xiàn)象是( ) A.豪強地主隱匿人口逃避賦役 B.官吏沒有俸祿吏治腐敗 C.鮮卑貴族排斥漢族地主參政 D.鮮卑貴族拒絕移風易俗 解析:北魏實行均田制,加強對天下田畝賦稅的管理,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豪強地主隱瞞賦稅,故A項正確;吏治腐敗沒有在材料中體現(xiàn),故B項錯誤;排斥漢族地主沒有反映,故C項錯誤;拒絕移風易俗看不出來,故D項錯誤。 答案:A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對于加速鮮卑族封建化進程起決定作用的是( ) A.實行均田制 B.鮮卑族改穿漢族服裝 C.遷都洛陽 D.鮮卑族采用漢族姓氏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加速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應該從經(jīng)濟這個角度來考慮,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令,有力地推動了鮮卑族封建化,A項正確;B、C、D三項都有利于加速鮮卑族封建化,但沒有起到?jīng)Q定作用。 答案:A 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為改革的深入進行提供條件的是( ) A.整頓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遷都洛陽 D.提倡與漢族通婚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舊勢力強大,洛陽是中原政治、經(jīng)濟中心,遷都洛陽便于深入地學習漢族文化,推行改革。 答案:C 4.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鮮卑服,要求鮮卑人穿漢人衣服;后來又規(guī)定改說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擺脫鮮卑貴族的束縛 B.摒棄鮮卑族的陋習 C.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 D.借漢化鞏固統(tǒng)治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加速民族融合,緩和階級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鞏固統(tǒng)治。故D項正確。 答案:D 5.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評述正確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實行俸祿制,杜絕了官吏貪腐之門 C.遷都洛陽,適應了游牧需要 D.易姓改服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交融 解析:本題主要查學生對北魏孝文帝改革意義的理解。A項說法錯誤,采用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而不能說是消除;B項說法錯誤,說法太過絕對;C項說法錯誤,遷都洛陽適應了少數(shù)民族政權封建化的發(fā)展需要。所以選D項。 答案:D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陸)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歲,襲爵撫軍大將軍、平原王?!|徐州刺史博陵崔鑒女,鑒謂所親云:“平原王才度不惡,但恨其姓名殊為重復?!睍r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書》卷四十 材料二 (遷都洛陽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違父背尊,跨據(jù)恒朔(今山西大同,內(nèi)蒙古河套一帶)……此小兒今日不滅,乃是國家之大禍……”乃廢為庶人。 ——《魏書》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chuàng)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李唐氏族推測之后記》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崔鑒對陸睿的不滿反映出當時民族關系存在什么問題?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對太子恂的處理說明了什么? (3)依據(jù)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產(chǎn)生的影響。 解析:第(1)問,從材料中“恨其姓名殊為重復”可以看出兩者的矛盾,于是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第(2)問,首先明確孝文帝把太子廢為庶人,其次分析出孝文帝的堅決態(tài)度。第(3)問,從材料三中的第一句話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對唐朝的影響是有利于唐朝的統(tǒng)一。 答案:(1)漢族和鮮卑族之間存在著矛盾。推行了改漢姓、改語言、改服飾、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漢化措施。 (2)改革面臨著阻力;孝文帝推進改革的堅強決心。 (3)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唐朝大一統(tǒng)和文化繁榮(為重新走向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重大影響的著名改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拓跋鮮卑入主中原后 ,其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在其民族優(yōu)越感與自卑感的并存上。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 ,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權的強制力 ,相繼實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統(tǒng)”自居。 ——趙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與拓跋民族精神的喪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識……漢化處于不自覺的狀態(tài)。……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氣、魄力,矢志不渝地推進鮮卑族的全面漢化改革,將北魏漢化運動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漢化舉措,使得鮮卑上層與漢族上層融為一體,使鮮卑族的主體部分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⑽牡墼谖幕蠀R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僅補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見。 ——胡阿祥《魏晉南北朝史十五講》 材料三 (孝文帝)惡本俗之陋,欲以華風變之,故不憚為此舉也。然國勢之衰,實始于此。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十四《魏孝文遷洛》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措施的有利條件和主要目的。 (2)依據(jù)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漢化措施的特點。 (3)材料二、三兩位作者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有何不同?導致評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背景”,根據(jù)材料一“其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和“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權的強制力”得出覺醒的民族意識和正不斷強化的中央集權,它們分別為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動力和制度保證。第二小問“目的”,改革的目的必然是更好地維護和鞏固統(tǒng)治。第(2)問,根據(jù)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識……漢化處于不自覺的狀態(tài)”得出改革前期不自覺,而經(jīng)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自覺漢化的特點;根據(jù)材料二中“全面漢化改革”“孝文帝在文化上匯通南北”得出,這是北魏鮮卑政權在全面漢化和匯通南北。第(3)問第一小問“不同”,材料二是肯定的角度,材料三則是批判的角度。第二小問因為評價者的立場,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歷史的時代變遷都造成了這種差異。 答案:(1)條件:民族意識覺醒,中央集權力量加強。 目的:鞏固北魏統(tǒng)治。 (2)特點:自覺漢化;全面漢化;匯通南北。 (3)不同:材料二作者對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見。材料三作者對改革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因素:評價者的立場;研究的方法、角度;歷史的時代變遷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第三 單元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措施 練習 新人 選修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605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