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散文 第9課 荷塘月色學(xué)案 粵教版必修1.doc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散文 第9課 荷塘月色學(xué)案 粵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散文 第9課 荷塘月色學(xué)案 粵教版必修1.doc(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9課 荷塘月色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誦讀課文,品味荷塘月色的寧靜、淡雅、柔和與朦朧。2.分析寫景手法,領(lǐng)悟情景交融的特點,賞析語言藝術(shù)。 一、音正形準(zhǔn)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單音字 ①煤屑( ) ②踱步( ) ③霎時( ) ④幽僻( ) ⑤船棹( ) ⑥鹢首( ) ⑦蓊蓊郁郁( ) ⑧斂裾( ) 答案 ①xi?、赿u?、踫h ④p?、輟ho ⑥y ⑦wěnɡ?、鄇ū (2)多音字 ①曲 ②脈 ③纖 ④顫 ⑤荷 ⑥娜 答案?、賟ū/qǔ ②m/mi?、踴iān/qin?、躢hn/zhn?、輍/h?、辬u/n 2.給下列形似字組詞 (1) (2) (3) (4) 答案 (1)斂裾/前倨后恭/占據(jù) (2)惦記/掂量/踮腳 (3)船棹/悼念/泥淖 (4)點綴/輟學(xué)/啜泣 二、詞語積累 1.理解運用 (1)斑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參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豐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風(fēng)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裊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田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妖童媛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文中有深淺不一的意思。(2)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3)美好的風(fēng)度姿態(tài)。(4)文中指跟男女間情愛有關(guān)的。(5)柔美的樣子。(6)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7)充滿視野。(8)仿佛。(9)形容樹木茂盛的樣子。(10)艷麗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 [對點小測] 判斷下列加點詞語的運用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水平參差不齊,老師的教學(xué)要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 (2)王爺爺想念他的兒子,在彌望之際還念著兒子的名字。( ) (3)來到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開朗。( ) 答案 (1)√。(2)。應(yīng)為“彌留”。③√。 2.辨詞填空 (1)風(fēng)致風(fēng)韻風(fēng)流 風(fēng)致:a.美好的容貌和舉止;b.風(fēng)味,風(fēng)趣。 風(fēng)韻:a.風(fēng)度神韻(多用于女子);b.指詩文書畫的風(fēng)格、韻味。 風(fēng)流:a.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指有才學(xué)而不拘禮法;c.指跟男女間情愛有關(guān)的;d.輕浮放蕩。 ①魏晉時期的________名士,他們的卓爾不群,他們的特立獨行,很容易俘獲我們的目光。 ②林順穿著老媽給她買的禮服站在鏡子前,別有一番楚楚動人的________。 ③阿寶演唱的《信天游》,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韻味的基礎(chǔ)上,還加入了許多現(xiàn)代元素,令這首老歌別有一番________。 答案 ①風(fēng)流?、陲L(fēng)韻?、埏L(fēng)致 (2)受用消受 受用:a.享用,得益;b.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 消受:a.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b.忍受,禁受。 ①奧運冠軍的超長、超重訓(xùn)練,那可是一般人________不起的。 ②勤學(xué)苦練,學(xué)會一門手藝,終身________不盡。 答案?、傧堋、谑苡? 三、名言警句 描寫“月”的古詩句 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畎住对孪陋氉谩? 3.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yuǎn)》 5.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一、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xiàn)代著名散文作家、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1925年,朱自清任清華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開始從事文學(xué)研究,創(chuàng)作方面則轉(zhuǎn)以散文為主。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主要作品有《蹤跡》、《背影》、《歐游雜記》等。 二、背景展示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xué)教書,住在清華園西院。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這一年中國接連發(fā)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殺,“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處于苦悶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哪里走》),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逃避的一法”(《憶佩弦》)。但是朱自清畢竟是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面對黑暗現(xiàn)實,又不能安心于這種“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說:“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睦锸且粓F(tuán)亂麻,也可說是一團(tuán)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薄逗商猎律氛亲髡呦搿俺弧倍窒搿皰暝钡男嫩E的真實描摹和生動寫照,表達(dá)了他面對這一黑暗現(xiàn)實的悲憤、不滿而又對現(xiàn)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的心情。 三、文體知識 散 文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文情并茂的文學(xué)體裁。題材廣泛,可以寫真人真事,也可虛擬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揮灑,如行云流水;結(jié)構(gòu)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質(zhì)樸清新,或斑斕絢麗,給人以藝術(shù)的美感。 散文這個名稱,隨著文學(xué)的發(fā)展,其含義和范圍也在不斷地演變: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xué)作品還是非文學(xué)作品,都一概稱之為散文;現(xiàn)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小說外的文學(xué)作品,包括雜文、隨筆、報告文學(xué)等。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按文章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散文可以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 課堂導(dǎo)語 那彌望的田田的葉子,那裊娜的羞澀的花朵,那縷縷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脈脈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霧,那淡淡的月影,那柔和的月光,那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以及詩一樣的語言、淡雅朦朧的意境,使人如沐春風(fēng)、心曠神怡。讓我們循著作者的游蹤,一起去欣賞月下靜謐的荷塘,一起陶醉于柔情、恬淡、朦朧、超然的荷塘月色中…… 文章在描寫荷塘上和荷塘四周的景象時,分別用了何種描寫手法?請在圖中①②處填出,每處限定4個字。 答案?、僬婷鑼憽、趥?cè)面烘托 1.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作者的情緒隨著景物的轉(zhuǎn)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樹木——蓊蓊郁郁、陰森森;荷葉——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態(tài)各異,盡顯秀色;荷香——隨風(fēng)飄蕩,不絕如縷;荷葉的波動——疾如閃電;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霧——薄如輕紗;云——淡淡的;樹影——奇形異狀,如畫如樂;樹縫燈光——沒精打采;蛙叫蟬鳴——最為熱鬧??傊?,寫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當(dāng)中的各種景物,其中以寫荷塘中的景物為主,寫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朧、恬靜之美。 (2)作者情緒發(fā)展線索:“心里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 2.第四段依次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寫茂密的荷葉,再寫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以及陣陣傳來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和脈脈的流水。 (2)①按照駐足觀察的順序,視線由近及遠(yuǎn)、由上而下。 ②動靜結(jié)合。葉子像“舞女的裙”,花“裊娜”、“羞澀”,像人一樣嬌美,寫出了靜態(tài)美。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寫出了動態(tài)美。③多種感官并用。荷葉、荷花、荷波是視覺形象,荷香是嗅覺形象,微風(fēng)是觸覺形象。 3.文章第五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了月色?試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描繪了荷塘上的月色。(1)以流水作比,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2)通過霧寫月光:“薄薄的青霧”,霧的輕飄狀。(3)通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描繪荷葉、荷花安謐和恬靜的情狀。(4)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5)通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4.通感又叫“移覺”,就是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挪移轉(zhuǎn)換,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手法。試分析下列運用通感的句子具有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 (1)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縷縷清香”是嗅覺描寫,寫出香之可感、香味之純;“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描寫,用聽覺來寫嗅覺,真切、新奇,給人以悠長、醉心之感。 (2)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運用通感,由視覺向聽覺轉(zhuǎn)移。月的光華和陰影用“名曲”來形容,表明了光與影的和諧與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樣悠揚、優(yōu)美,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lián)想和想象,將人帶入一種幻境。 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妙處。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本來是感覺不到月光在動的?!盀a”字呼應(yīng)“流水”,是喻體的自然延伸,表現(xiàn)出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態(tài),月光好像動起來了;再配上形容詞“靜靜”,更增加了月光流動的靜謐感。 (2)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浮”字不但表現(xiàn)了霧的薄和輕,而且暗示了它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懸浮著。青青的葉色可以透過“薄薄”的霧氣看出來,似乎霧也被染青,故稱“青霧”,這樣的霧才像“輕紗”?!盎\”字寫霧的輕、薄、透、柔的質(zhì)感和動勢,正合“輕紗”的妙喻,寫盡夢境的迷離朦朧之感。 (3)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落下”顯得沉重,表現(xiàn)出“黑影”濃重的色調(diào)和質(zhì)感?!爱嫛弊謱憲盍白拥娜崦谰€條如同美麗的圖畫。作者對楊柳有好感,因此用“倩影”形容它。但作者沒有忘掉月光,是月光像一位高明的畫師在荷葉上畫出楊柳的倩影。因此,“畫”字也是對月光的贊美。 有人說:“盡管《荷塘月色》寫得漂亮,然而我們讀后總覺得不滿足,文章好像缺乏了一個東西——掙扎和戰(zhàn)斗的力量?!币驗椤白髡邔戇@篇散文的年代,我們正經(jīng)歷著翻天覆地的流血革命,而作者卻在荷塘月色中夜游”。你同意這一觀點嗎?請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同意。文學(xué)作品可以直接反映那個時代,也可間接反映那個時代?!逗商猎律氛情g接反映時代的作品,它同樣有“掙扎和戰(zhàn)斗的力量”。作者雖未直接參與革命行動,但他通過這篇文章真切而典型地體現(xiàn)了那個風(fēng)雨如磐的時代給人的壓抑和苦悶,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所有正直知識分子的苦悶和彷徨以及他在那個時代的特別體驗和思考,藝術(shù)地昭告了他那堅守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節(jié)操、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人生抉擇、美好信念與誓言。 如何運用通感 《荷塘月色》中有兩處運用了通感,第一處是用來描寫荷香:“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句把本是通過嗅覺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聲”,而“歌聲”是人們通過聽覺獲得的,作者將嗅覺和聽覺有機(jī)地融為一體,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無限的韻致,迷離精妙,令人情動神搖。第二處是用來描寫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一句巧妙地將光和影、明與暗的組合比喻成和諧的音樂,把視覺形象轉(zhuǎn)化為聽覺形象,將月下荷塘的和諧之美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淡淡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技巧點撥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zhuǎn)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遷移運用 請運用通感手法寫一個描寫秋天景象的片段。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時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氣漸漸地涼爽起來,吵人的蟬聲被秋天吹散了。??!那可愛的秋天終于來了。 秋天來到了果園里,果園里五顏六色,像奏響了一曲熱烈的交響樂。柿子彎下腰鞠了一個躬,壓得枝頭快要折斷了;石榴妹妹樂開花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齒;碩大的蘋果掛滿了枝頭,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澀,或豪放。 秋天來到了農(nóng)田里,玉米可高興了,它特意換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開嘴笑了,露出滿口金黃的牙齒;西紅柿為了讓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紅涂在了臉上;土豆的興奮也許太高了,把它那綠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黃色的舌頭。 秋天,真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我喜歡這獨一無二、燦爛輝煌的金秋景色。 1.課本素材 點擊文本 1948年,朱自清教授身患嚴(yán)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飯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dāng)時,國民黨勾結(jié)美國,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美國又執(zhí)行扶助日本的政策。朱自清毅然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lǐng)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月12日,朱自清貧病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領(lǐng)取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運用示例 “貧賤不能移”的骨氣在朱自清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lǐng)美國的“救濟(jì)糧”,不僅是高貴人格的表現(xiàn),更是國格的表現(xiàn)。顧炎武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泵慨?dāng)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際,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義、浴血奮戰(zhàn)。漢代使節(jié)蘇武為保民族氣節(jié),“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仍然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宋末名將文天祥面對元軍,身處“境界危惡,層見錯出”而視“死固付之度外矣”,其正氣震古爍今;銷煙英雄林則徐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fā)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強(qiáng)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巾幗不讓須眉,為家為國“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2.課外素材 孫天帥拒絕下跪 1995年3月,孫天帥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進(jìn)電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國女員工因過度疲勞在工作臺上打盹,為懲罰這名“違規(guī)”女工的行為,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讓正在生產(chǎn)線上拼命干活的全體中國員工站隊集合,大發(fā)雷霆地要求每個中國勞工雙手舉起做投降狀,然后就地跪下,并聲稱若有一人不從就罰其余人“永遠(yuǎn)跪著上班”。許多工人迫于無奈,猶豫中淌著淚水跪下了……但來自河南南陽的打工仔孫天帥就在工友們一個接一個跪下時,卻像青松般一動不動地挺立在原地?!肮蛳?!”女老板向他兇狠地咆哮?!罢垎?,我為什么要跪下?”孫天帥強(qiáng)壓住心頭的憤怒。“不跪你就滾蛋!”“我是中國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孫天帥昂首挺胸,甩下每月1 300元的飯碗,大步從韓國女老板身邊走過,并且永遠(yuǎn)離開了那塊恥辱的地方。孫天帥,這位“不跪的中國人”,從此成了千千萬萬“打工族”傳頌的英雄,被億萬同胞稱道。 選材感言 孫天帥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僅僅是“士可殺不可辱”的氣概,更是中國人不畏強(qiáng)暴、毅然捍衛(wèi)自身利益和尊嚴(yán)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鮮明寫照。也應(yīng)了孟子那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冬 天 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jìn)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蹦峭碓律婧?,現(xiàn)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dāng)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fēng),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dāng)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shù)星燈火認(rèn)漁村,淡墨輕描遠(yuǎn)黛痕?!蔽覀兌疾淮笳f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zhuǎn)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fēng)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dāng)遠(yuǎn)風(fēng)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xué)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現(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fēng)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讀后啟悟 《冬天》運用蒙太奇的方法,將長焦、廣角、短鏡頭揉在一起對準(zhǔn)一幅幅不同的冬景,推出、搖近、定格、幻化,使畫面中的景色與人物深淺有致,遠(yuǎn)近相間,動靜結(jié)合,虛實掩映,營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圍,展現(xiàn)了人間親情、友情、愛情永恒這一主題,是文與畫合一的佳作。 傳統(tǒng)文化與核心價值觀關(guān)系之五——自由(1) 1.[名句]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譯文]任憑自己的心意行動,卻不超出一定界限。 [解讀]孔子將自己一生歸納為六個階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早年孜孜求學(xué),到壯年立身,中年有所成就,晚年感悟哲理,既是不同階段,也是遞進(jìn)層次。最終的人生境界,即是既得到了生命的自由,又遵循準(zhǔn)則與標(biāo)準(zhǔn),實現(xiàn)了自我與外界、主觀與客觀的高度融合統(tǒng)一。這一至高的修為,是古往今來仁人志士追求企及的目標(biāo)。明朝大臣張居正給萬歷皇帝講《論語》時,就解釋道:“無所持循而自然不越于規(guī)矩法度之外,蓋庶幾乎渾化而無跡者矣。”認(rèn)為孔子此言,實現(xiàn)了讓自我的尺度與社會的尺度合拍、齊一,外在的秩序已經(jīng)完全內(nèi)化為內(nèi)心的信念,達(dá)到了自由的化境。 2.[名句]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彼翁K軾《答謝民師書》 [譯文]就像云的飄浮變幻、水的不羈流動一樣,最開始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但往往都在應(yīng)當(dāng)順暢發(fā)展的時候順暢發(fā)展,在必須停止的時候就自然停止。 [解讀]蘇軾此語本意是指寫文章在該鋪陳的地方就應(yīng)濃墨重彩、大筆揮灑,在該簡略的地方則惜墨如金、適可而止;后人將之引申為事物應(yīng)當(dāng)順應(yīng)本性,自然流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遵循本身規(guī)律而發(fā)展。文學(xué)創(chuàng)作需要自由,才能充分展現(xiàn)作家不同的個性,使作品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面貌;人的發(fā)展同樣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若處處加以限制,無異于揠苗助長,反而對其形成不必要的干擾,產(chǎn)生反效果。然而,“當(dāng)行”“當(dāng)止”,說明自由同樣存在著事物內(nèi)在規(guī)律對自身的約束。把握規(guī)律,尊重規(guī)律,事物才能獲得良好進(jìn)步。 一、語言文字運用 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小路的兩旁,也有少許蓊蓊郁郁的樹叢,杜鵑樹隨處可見,偶爾可見到一些開著白花的雜叢。 ②近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站的醫(yī)務(wù)人員,對轄區(qū)各家幼兒園的妖童媛女進(jìn)行了全面的身體健康檢查。 ③水仙花,因多為水養(yǎng),且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號。 ④《荷塘月色》從色彩和光華上極寫荷花之美,十分生動形象,又不落俗套,讓讀者有設(shè)身處地之感。 ⑤《荷塘月色》全文就像一幅工筆畫,作者處心積慮設(shè)色著墨,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荷塘月色圖。 ⑥朱自清巧妙地運用通感、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把“荷塘月色”描繪得細(xì)致入微,形象生動。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⑥ 答案 B 解析?、佥钶钣粲簦盒稳輼淠久⒌臉幼印J褂谜_。②妖童媛女:艷麗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用錯對象。③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使用正確。④設(shè)身處地:設(shè)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語境。⑤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多含貶義)。褒貶失當(dāng)。⑥細(xì)致入微:指描寫、表演非常細(xì)膩,細(xì)小之處也充分表現(xiàn)出來。使用正確。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朱自清先生無論為文為人,都濃墨重彩地實踐了他特立獨行、直面人生、不怕慘淡的人生態(tài)度。 B.我之所以喜歡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語言優(yōu)美,二是由于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C.大革命失敗以后,因為嚴(yán)酷的斗爭現(xiàn)實使朱自清陷入極度的苦悶和彷徨,因而“心里”“頗不寧靜”。 D.2016年4月,第四屆“朱自清散文獎”在朱自清的家鄉(xiāng)揚州頒獎,阿來、王鼎鈞、周曉楓、揚之水、蔣藍(lán)五位作家獲此殊榮。 答案 D 解析 A項成分殘缺,應(yīng)在“為人”前加“還是”。B項成分贅余,應(yīng)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C項濫用介詞導(dǎo)致缺少主語,應(yīng)刪去“因為”,并在“因而”后加“他”。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月夜原是神秘的、安謐的、凄清的,__________。樹多即可增進(jìn)幽暗和謐靜。 ①幽暗可以襯出月色皎潔 ②平湖秋月的妙處,便是樹多 ③與其在歌吹喧闐、燈火輝煌的地方玩月 ④闃靜可使觀者的精神舒緩,與月冥合 ⑤毋寧在寂寥無人、幽暗闃靜的所在賞月 A.②③⑤④① B.①④③⑤② C.②④①③⑤ D.③⑤①④② 答案 D 解析 “與其”與“毋寧”是關(guān)聯(lián)詞,故③⑤應(yīng)連在一起;①中“幽暗”、④中“闃靜”又與⑤中“幽暗闃靜”相對應(yīng),故①④應(yīng)緊連在⑤后;因尾句為“樹多即可增進(jìn)幽暗和謐靜”,按上承下接的原則,②應(yīng)在結(jié)句前,所以選D項。 4.仿照下面這句話,另選一種景物進(jìn)行描寫。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運用比擬、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悠悠的白云中,隱約地橫亙著一座座青山,有靦腆地躲進(jìn)霧靄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蒼穹的利劍,又如碧空中騰飛的巨龍,又如綿延不斷的綠色屏障。 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bǔ)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 20個字。 各種通感現(xiàn)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亞里士多德的心理學(xué)著作里已說:聲音有“尖利”和“鈍重”之分,那是比擬著觸覺而來的,因為聽、觸兩覺有類似處。我們的《禮記樂記》中有類似的文字,“故歌者,……累累乎端如貫珠”??追f達(dá)《禮記正義》對此作了扼要的說明:“……聲音感動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狀如此。”這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盤”是說珠玉相撞擊的那種清而軟的聲音與琵琶聲相似,并非“令人心想其形狀”。一句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視覺和觸覺向聽覺的挪移(或“視覺、觸覺、聽覺之間的相通”等類似的話)?、凇耙远鸀槟俊?或“視覺、聽覺的相通”)?、鬯皇前崖犛X聯(lián)系聽覺,并未把聽覺溝通視覺(總結(jié)上句) 二、課內(nèi)閱讀強(qiáng)化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6.“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俦砻髁俗髡邇?nèi)心的苦悶。②點明了作者夜深人靜出游觀賞荷塘的緣由:想排解苦悶之情。③是全文的文眼,起了總領(lǐng)全文的作用。 解析 本題可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來思考。作答時,需要在分析文段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寫作背景來分析作者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然后再分析這句話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7.作者為什么說“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今晚有月光,比起沒有月光而陰森的晚上要好許多;另一方面,淡淡的月光正好和作者此時籠著淡淡的愁云的心情相契合,這淡淡月光下的寧靜給了作者一些撫慰,也為下文抒發(fā)作者淡淡的喜悅與哀愁之情做了鋪墊。 解析 作答本題時,需要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jìn)行分析。文中說的是作者因為心里頗不寧靜而出門,因為漫步小路似乎產(chǎn)生了一種超然之感,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不寧靜的心獲得了撫慰。明確了這些,即可得出答案。 8.“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暫得解脫,有一絲喜悅,希望借陶醉荷香月色擺脫不寧靜的心緒。 解析 作答本題時,首先要抓住句中的關(guān)鍵詞,然后結(jié)合前文內(nèi)容分析作者的心情。前文“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表明作者平日身不由己,現(xiàn)在暫得解脫。一個“且”字透露了作者內(nèi)心的一絲喜悅。 三、課外閱讀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又見荷塘月色 吳兆民 ①今晚上,我終于來到清華園的荷塘,可是來遲了,已不見滿塘的荷花荷葉。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尋當(dāng)年朱自清的足跡,也不能不說是非常愜意的事。 ②荷塘邊隨風(fēng)飄拂的楊柳,有好些一定目睹過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樣子就是對故人的懷念吧?;椟S的路燈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讓人覺著塘中漂動著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則在這水草上滑過。今晚雖不是滿月,但它的清輝似乎不減當(dāng)年,把眼前的荷塘盡情傾灑。 ③荷塘上雖然不見了荷花,但讓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為朱自清已將它牢牢根植于人們的頭腦里:我已從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這滿塘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不是荷花嗎?那層層疊疊鋪展在那里的不是荷葉嗎?月光正像當(dāng)時那樣流瀉在荷花荷葉上。微風(fēng)在那里吹拂,依然將那清新的荷香彌散。 ④前面是石拱橋了。站在橋邊向荷塘對面望去,近春園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樹木蓊蓊郁郁,白楊樹最為高大。它的身影連同高處叢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顯得黝黑而錯落。 ⑤我沿著塘邊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幾盞溫和的路燈緊貼荷塘小路亮著,倒映水里的顯出一束束昏黃,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邊是一列高高的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樹,黑壓壓一路綿延。荷塘那邊,月亮透過擺動著的高大樹枝不時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蓮橋把狹長的荷塘分成兩半,稀疏的殘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幾許凄涼。走過蓮橋,拐過小彎,我走進(jìn)了近春園遺址深處,置身高高的白楊樹下,眼前一片開闊地平展展的,月光輕灑,充滿空靈,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葉。前面豎立著一塊碑石,記載著近春園的歷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顯得有些靜穆。月光在靜靜往這里揮灑,近處的一切都給抹上了清靈靈的光彩,我也被其細(xì)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給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樣邈遠(yuǎn)、透亮而圣潔,讓人的心胸霎時跟著坦蕩起來。極目遠(yuǎn)望,未見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帶遠(yuǎn)山,恐是讓長高了的樹木遮住了吧。 ⑦七十五年前的那個夜晚,朱自清獨自一人來到這月下荷塘,一腔心緒凝結(jié)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這里傾瀉,一生操守在這里坦白!要清潔,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從;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樸樸素素的人,做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風(fēng)血雨的歲月,有多少人經(jīng)受不住磨難變節(jié)了,經(jīng)受不住誘惑茍且了,經(jīng)受不住清貧頹廢了;而你沒有。為了民族,為了家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yán)。那個夜晚,你一人在這里的默想和表白,說不上莊嚴(yán),充其量只是幾天后以《荷塘月色》藝術(shù)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卻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實踐。沒有哪一個要求你去這樣做,也沒有哪一個去監(jiān)督你這樣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覺、意志、風(fēng)范。你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卻在貧病交加之際寧可餓死也不領(lǐng)美援面粉,成了承載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尊嚴(yán)和大義的人。也許有人不屑,也確實有人不屑,但這反而襯托出你的崇高,因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類。 ⑧這樣想著的時候,陣陣清寒和陰森不知從何方向我襲來,又想到這遺址就是八國聯(lián)軍焚燒圓明園而殃及近春園使之成為“荒島”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圍的清寒和陰森,只好回轉(zhuǎn)到有路燈的荷塘邊。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邊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綠色聚光在不停旋掃。畢竟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殘荷,總是不能釋懷。 ⑩社會發(fā)展了人還要不要操守?融入現(xiàn)代文明民族還要不要氣節(jié)?現(xiàn)實中的許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雖是舊時代知識分子,尚且堅守操節(jié),潔身自好,成為一代楷模。就是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凈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作為領(lǐng)受現(xiàn)代文明熏陶的人,為什么就不能自我凈持、自守律令、潔身自好?作為融入現(xiàn)代文明的民族又豈能不固守氣節(jié)?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之為人這一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回到人之為人的本性上來,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不斷溫習(xí)、時時記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藝術(shù)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深情告白,是回復(fù)我們?nèi)说谋拘缘囊粍┝妓帯? ?荷塘上的清風(fēng)在月光輝映下吹拂著我,不斷清理著我的思緒。我下意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荷塘還是那個荷塘,月色還是那樣的月色,可我的內(nèi)心卻歷盡滄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雖然不見先人踽踽獨行的風(fēng)采,卻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從追尋朱自清的足跡寫起,接著結(jié)合史實評價了他的高潔人格,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B.文章第②段中的畫線句寫楊柳迎風(fēng)飄拂,其目的是引起對朱自清先生的懷念,“情意眷眷”一詞概括刻畫了朱自清的形象。 C.第③段中作者描寫了眼前所見的月下荷塘的美景,空靈灑脫,與朱自清先生的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D.本文運用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dá)方式,既高度評價了朱自清,又探求了發(fā)人深思的人生命題。 答案 A 解析 B項“情意眷眷”一詞寫的是楊柳。C項朱自清描寫荷塘的美景采取的是實寫,而本文作者描寫荷塘的美景采取的是虛寫。D項“說明”的表達(dá)方式在文章中沒有明顯的運用。 10.從全文看,作者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移植”了朱自清先前描寫的美景,作者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寫了飄拂的楊柳、映射的路燈、月光下的灌木以及荷塘縱深處的景致。描寫這些景物是為了表達(dá)作者對朱自清的懷念和尊敬,倡導(dǎo)人們要做朱自清那樣有民族氣節(jié)、尊嚴(yán)和大義的人。(意思對即可) 11.作者在第⑩段中說的“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說這是“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自覺地固守民族氣節(jié)、尊嚴(yán)和大義,堅守節(jié)操,潔身自好。 (2)因為過去的人要面對這一問題,現(xiàn)在的人仍然要面對并且回答這一問題。(意思對即可)-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散文 第9課 荷塘月色學(xué)案 粵教版必修1 2018 2019 高中語文 第三 單元 荷塘 月色 粵教版 必修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610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