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48講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模擬演練 岳麓版.doc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48講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模擬演練 岳麓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48講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模擬演練 岳麓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48講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1.(2016江蘇)明末思想家李贄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頭發(fā)留著長須,“儒帽裹僧頭”,穿著亦僧亦儒的怪異服裝;他講學傳道,卻收女弟子。由此可見,李贄 ( C ) A.致力于儒學和佛教的融合 B.認可明代婦女地位的變化 C.力圖沖破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 李贄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學,故A項錯誤;明代婦女地位低下,李贄主張男女平等思想,故B項錯誤;材料中“講學傳道,卻收女弟子”信息說明李贄違背傳統(tǒng)的禮教,顯然是想沖破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故C項正確;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贄追求的思想,故D項錯誤。 2.(2017臨沂二模)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開頭,“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這反映出 ( C ) A.滿洲貴族勢力日益衰微 B.認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張 C.對漢族儒家文化的尊崇 D.孔孟成為人數(shù)最多的姓氏 [解析] 《御制百家姓》中以孔孟兩姓作為開頭,而不是以自己家族姓氏作為開頭,表現(xiàn)出對孔子和孟子的尊重,所以本題選擇C項;A項說法錯誤,康熙帝時清朝正處于康乾盛世;B項不能從材料得出這樣的結論;D項沒有理解材料的含義。 3.(2016北京文綜16)17世紀來華傳教士曾將《論語》《大學》等譯為拉丁文在歐洲出版,19世紀中期傳教士理雅格又將多部儒家經(jīng)典譯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轟動。這表明 ( B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 B.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引起關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傳教士之間 D.儒家思想推動了西方政治革命 [解析] 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國儒家經(jīng)典在西方引起轟動,但無法體現(xiàn)“普遍接受”,故A項錯誤;“《論語》《大學》、多部儒家經(jīng)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譯為拉丁文在歐洲出版、譯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轟動”等信息表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引起西方關注,故B項正確;材料只是提及中國儒家經(jīng)典在西方傳播,但沒有提及西方文化在中國傳播,因而無法體現(xiàn)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沒有明確交代交流的人群僅限于傳教士,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任何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推動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中的“引起轟動”在沒有進一步資料佐證的情況下不能被當做“政治革命”,故D項錯誤。 4.(2017金陵中學)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遺民自居,堅決不與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將王夫之視為反清排滿的象征而大加宣傳。與此同時,清政府也將王夫之視為“忠君守禮”的典型,下詔予以追褒,并從祀文廟,加以供奉。這表明 ( B ) A.傳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 B.歷史評價受現(xiàn)實政治的影響 C.歷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 [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繪為反清排滿的象征,同時又被清政府視為“忠君守禮”的典型。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為了滿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為之的,因此體現(xiàn)出對人物的歷史評價受到現(xiàn)實政治的影響,故B項正確;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在這里不符合,因為傳統(tǒng)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兩個結論,所以A項錯誤;出現(xiàn)不同的評價結果是評價者的政治立場所致,不能說歷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項錯;歷史評價必須把人物放回其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因此D項錯誤。 5.黃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材料意在說明明末清初思想 ( C ) A.是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產物 B.適應了專制統(tǒng)治強化的需要 C.本質是傳統(tǒng)儒學思想的發(fā)展 D.動搖了宋明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 [解析] 黃宗羲的主張是對明朝滅亡的反思,與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無關,故A項錯誤;黃宗羲修補封建專制制度的主張,體現(xiàn)出他對君主專制制度的批判,故B項錯誤;明末清初思想是對傳統(tǒng)儒學的批判繼承,本質是傳統(tǒng)儒學思想的發(fā)展,故C項正確;宋明理學仍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故D項錯誤。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極為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材料二 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號為通經(jīng)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于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德?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孔子的政治抱負。 (2)材料二中,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什么?他的學術實踐在當時有何意義? (3)上述兩位思想家的主張有何共同點?結合當今時代,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 (1)注重個人自我修養(yǎng);具有經(jīng)世濟民情懷。改變春秋時期天下大亂的政治局面,主張“克己復禮”,匡正社會秩序。 (2)經(jīng)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談,開樸實學風先河。 (3)強調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一,當代青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肩負起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重任。 [解析] (1)根據(jù)材料一中“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應具備兩方面的品質:一是注重自我修養(yǎng),二是具有經(jīng)世濟民情懷??鬃由诖呵锬┢?,一個政治動亂、禮樂破壞的時代,他的政治抱負就是改變春秋時期天下大亂的政治局面,“克己復禮”,匡正社會秩序。(2)根據(jù)材料二中“近世,號為通經(jīng)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于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為社會現(xiàn)實服務,經(jīng)世致用。顧炎武對理學的空談義理進行批判,以他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3)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可知,孔子和顧炎武兩位思想家都強調個人應該具有經(jīng)世濟民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一,作為當代青年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肩負起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重任。(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48講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模擬演練 岳麓版 2019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48 明清 之際 進步 思潮 模擬 演練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630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