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就能得到。。?!咀ⅰ浚篸wg后綴為CAD圖,doc,docx為WORD文檔,【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304139763】
邵陽學院畢業(yè)設計 論文 任務書 專業(yè)班級 2003 級模具設計與制造 學生姓名 喻 俊 杰 學 號 0330719110 課題名稱 酒瓶內蓋塑料模具設計 設計 論文 起止時間 2006 年 2 月 20 日至 2006 年 5 月 25 日 課題類型 工程設計 應用研究 開發(fā)研究 軟件工程 理論研究 其他 課題性質 真實 一 課題研究的目的與主要內容 研究目的 綜合模具專業(yè)所學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進行一次實際工件的工藝性分析 模具 結構及零件設計和模具工藝設計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解決模具設計和制造實際問題的能力 主要內容 1 對實際工件進行工藝性能和生產的經濟性分析 2 進行模具結構的分析和優(yōu)化 設計模具結構 3 對成形零件的選材 結構和參數(shù)進行分析并優(yōu)化 設計整副模具的非標準零件 4 對成形零件的制造工藝進分析 編制成形零件的工藝卡 5 對模具的裝配工藝進行分析 編制模具的裝配工藝文件 二 基本要求 1 必須獨立完成畢業(yè)設計工作 2 按制圖標準設計一套模具的裝配圖和有關的關鍵零件的零件圖 圖紙比例1 1 圖紙工作 折算成A4規(guī)格 3 制訂模具的裝配工藝和關鍵零件的工藝 并編制出重要零件的工藝卡 4 按學院畢業(yè)設計的書寫格式要求 撰寫設計說明書 用 A4 圖紙單面打印 裝訂成冊 注 1 此表由指導教師填寫 經各系 教研室主任審批生效 2 此表 1 式 3 份 學生 指導教師 教研室各 1 份 三 課題研究已具備的條件 包括實驗室 主要儀器設備 參考資料 通過三年的學習時間 本人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相關經驗 與此同時還在各種不同的課外書上 學了多種經驗和技巧 本人多次參加實習 包括金工實習 生產實習等 已有一定的實踐基礎 具備的條件有 1 塑料模具設計 朱光力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 模具制造工藝與設備 孫鳳勤主 華北航天工業(yè)學院出版社 3 數(shù)控加工中心 4 電火花和線切割 5 數(shù)控機床操作與編程培 順教程 劉雄偉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四 設計 論文 進度表 2 月 20 日 2 月 24 日 選定課題題目 交給指導老師 通過老師綜合分析和思考后 最后確定 設計題目 2 月 25 日 2 月 28 日 通過指導老師的指導 填好設計的開題報告 確定設計的主要內容 3 月 1 日 5 月 15 日 在現(xiàn)有的基礎和條件下進行課題設計的寫作 獨立完成初稿 5 月 16 日 5 月 18 日 交畢業(yè)設計初稿 5 月 19 日 5 月 22 日 等待老師的返回稿 并不斷修改 以求滿足總要求 并于 22 日交修改稿 5 月 22 日 5 月 28 日 通過指導老師的審定 交畢業(yè)設計定稿 5 月 29 日 6 月 3 日 充分準備 進行畢業(yè)答辯 五 教研室審批意見 教研室主任 簽名 年 月 日 六 院 系 審批意見 院 系 負責人 簽名 單位 公章 年 月 日 指導教師 簽名 學生 簽名 邵 陽 學 院 畢業(yè)設計 論文 開題報告書 課 題 名 稱 酒瓶內蓋塑料模具設計 學 生 姓 名 張 超 學 號 0440816146 院 系 專業(yè)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04 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 指 導 老 師 彭 北 山 2008 年 4 月 28 日 2 一 課題的來源 目的意義 包括應用前景 國內外現(xiàn)狀及水平 1 課題來源 課題來源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紅酒酒瓶內的一個內蓋 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探討 我對紅酒酒瓶的內蓋進行一個大概的設計 2 目的意義 目的是通過自己的設計能夠了解模具設計的總過程 通過此次的設計 能對塑料模具 的設計 制造方面有更深的理解 能夠基本掌握模具設計的要點 在設計中充分運用各種 設計輔助軟件 更加熟練的使用各種軟件計算數(shù)據(jù) 繪制設計所需要的各種設計圖 為以 后的工作積累了更多的設計經驗 也算對大學所學的知識的一個總結 并且知道塑料模具 制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3 國內外現(xiàn)狀及水平 隨著機械工業(yè) 尤其是汽車 摩托車工業(yè) 電子工業(yè) 尤其是家電工業(yè) 航空工業(yè) 儀器儀表工業(yè)和日常用品工業(yè)的發(fā)展 塑料成型制件的需求量越來越多 質量要求也越來 越高 這就要求成型塑件的模具的開發(fā) 設計與制造的水平也必須越來越高 因此 模具 設計水平的高低 模具制造能力的強弱以及模具質量的優(yōu)劣 都直接影響著許多新產品的 開發(fā)和老產品的更新?lián)Q代 影響著各種產品的質量 經濟效益的增長以及整體工業(yè)水平的 提高 目前中國的主要塑料機械制造企業(yè)近 400 家 大 中企業(yè) 200 家左右 上規(guī)模的骨干 企業(yè)有 10 家 新興塑料機械企業(yè)掌握高新技術 具有科技創(chuàng)新 制度創(chuàng)新 管理創(chuàng)新等一 系列特點 已引起國內外同行的注目 塑料模具行業(yè)的更新?lián)Q代 技術創(chuàng)新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喜人變化 廣東汕頭地區(qū)大 部分企業(yè)已全套引進德國 法國 意大利及我國臺灣省的最新計算機自動化模具加工技術 大大提高了模具技術性能 質量檔次 中國塑料機械雖然發(fā)展很快 生產品種也較多 基本上能供給國內塑料原料加工與塑 料制品加工 成型所需的一般技術裝備 個別產品也進入世界前列 但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如 德國 日本 意大利相比 中國塑料機械還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現(xiàn)在品種少 能耗高 控 制水平低 性能不穩(wěn)定等方面 目前中國塑料機械產品主要集中在通用的中小型設備上 技術含量低 20 世紀 80 90 3 年代的低檔產品供大于求 機械制造能力過剩 企業(yè)效益下降 有的品種特別是超精大型 高檔產品還是空白 仍需進口 據(jù) 2001 年統(tǒng)計 中國進口塑料機械使用外匯 11 2 億美元 而出口塑料機械創(chuàng)匯只有 1 3 億美元 進口遠大于出口 在儀器儀表 家用電器 交通 通訊等各行各業(yè)中 有 70 以上的產品是用模具來加 工成型的 工業(yè)發(fā)達國家 其模具工業(yè)年產值早已超過機床行業(yè)的年產值 在日本 韓國 等國家 其生產塑料模與生產沖壓模的企業(yè)數(shù)量差不多相等 而在新加坡等國家 其生產 塑料模的企業(yè)數(shù)量已大大超過生產沖壓模的企業(yè) 我國的香港與深圳等地區(qū) 其模具工業(yè) 主要是從事塑料模具的制造與塑料制件的生產 在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及其以南地區(qū) 尤其在浙江省 從事塑料模制造與塑料制件開發(fā)的個體企業(yè)也日益增多 綜上所述 塑料 成型工業(yè)在基礎工業(yè)中的地位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顯得日益重要 4 二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方法或工程技術方案和準備采取的措施 1 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分析零件的工藝性 制定零件的工藝方案 2 確定模具的毛坯形狀 尺寸和注塑方式 3 確定模具內型和結構形式 4 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 5 繪制模具總裝圖和非標準零件圖 6 撰寫設計說明書 3 研究方法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 評價研究 理論研究的方法 其 中主要方法是理論研究 2 準備措施 1 找好設計的課題 并且分析課題的工藝性 通過查找有關資料計算出工藝 尺寸 2 擬訂說明書和裝配總圖 繪出二維的裝配總圖 打印出說明書 5 三 現(xiàn)有基礎和具備的條件 通過大學的學習 對模具的設計步驟和大概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掌握 對于本課題所 設計的內容和相關的問題也基本能解決 與此同時還在各種不同的課外書上學了多種經驗 和技巧 本人多次參加實習和培訓 包括金工實習 生產實習 數(shù)控加工中心培訓 線切割培 訓 CAD 培訓等 已有一定的實踐基礎 具備的條件有 1 塑料模具設計 朱光力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 模具制造工藝與設備 孫鳳勤主編 華北航天工業(yè)學院出版社 3 數(shù)控加工中心 4 電火花和線切割 5 數(shù)控機床操作與編程培順教程 劉雄偉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6 四 總的工作任務進度安排以及預期結果 1 總的工作任務 通過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結合圖書館的資料及手頭資料經過老師的指導和 同學之間的討論研究 在設計期間設計出自己所預期的課題 2 進度安排 4 月 20 日 4 月 24 日 選定課題題目 交給指導老師 通過老師綜合分析和思考后 最 后確定設計題目 4 月 25 日 4 月 28 日 通過指導老師的指導 填好設計的開題報告 確定設計的主要內容 并發(fā)電郵交于指導老師處 5 月 1 日 5 月 15 日 在現(xiàn)有的基礎和條件下進行課題設計的寫作 獨立完成初稿 5 月 16 日 5 月 19 日 交畢業(yè)設計初稿 5 月 20 日 5 月 25 日 等待老師的返回稿 并不斷修改 以求滿足總要求 并于 22 日 交修改稿 5 月 25 日 5 月 30 日 通過指導老師的審定 交畢業(yè)設計定稿 5 月 31 日 6 月 2 日 充分準備 進行畢業(yè)答辯 預期的結果 在規(guī)定的時期內完成任務 并在 5 月 30 日順利交畢業(yè)設計定稿 并努力爭取老師的 好評 希望在答辯中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 7 五 指導教師審查意見 指導教師 簽名 年 月 日 六 教研室審查意見 教研室主任 簽名 年 月 日 七 院 系 審查意見 院 系 主任 簽名 年 月 日 備 注 8 0 前 言 大學三年時光轉瞬即逝 在驚嘆時光飛逝的同時 我們也面臨著畢業(yè)設計的來 臨 畢業(yè)設計作為??迫甑膶W業(yè)安排 是對大學三年所學知識的一場大檢測 是 對大學三年專業(yè)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 也是在參加工作前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加強 和鞏固 并進行的一次全面實踐 對模具設計的全過程的學習 模具是工業(yè)生產中極為廣泛的主要工藝裝備 采用模具生產零部件 具有高效 節(jié)材 成本低 保證質量等一系列優(yōu)點 是當代工業(yè)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工藝發(fā)展方 向 許多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模具工業(yè)的發(fā)展 水平 因此 模具工業(yè)以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之一 隨著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的日 趨好轉 在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口號的倡引下 中國的制造業(yè)也日趨蓬勃 發(fā)展 而模具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模具工業(yè)能促 進工業(yè)產品生產的發(fā)展和質量提高 并能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 因而引起了各國的 高度重視和贊賞 在日本 模具被譽為 進入富裕的原動力 德國則冠之為 金屬 加工業(yè)的帝王 在羅馬尼亞則更為直接 模具就是黃金 可見模具工業(yè)在國民 經濟中重要地位 我國對模具工業(yè)的發(fā)展也十分重視 早在 1989 年 3 月頒布的 關 于當前國家產業(yè)政策要點的決定 中 就把模具技術的發(fā)展作為機械行業(yè)的首要任 務 塑料以成為在鋼鐵 木材 水泥之后的第四代工業(yè)基礎材料 越來越廣泛地在 各行各業(yè)應用 其中注塑成型在塑料的各種成型工藝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隨 著社會的經濟技術不斷發(fā)展 對注塑成型的制品質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 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于模具設計和制造有關系 對注塑制品的要求就是 對模具的要求 有人說 模具是現(xiàn)代工業(yè)之母 新的世紀已經到來了 世界各國對 模具生產技術非常重視 出現(xiàn)許多新工藝 新技術 從而促進模具制造技術的不斷 提高和發(fā)展 一個國家模具生產能力的強弱 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響著許多工業(yè)部 門的新產品更新?lián)Q代 影響著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塑料制品生產中先進合理的成型工藝 高效的設備 先進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因素 塑料模具對實現(xiàn)塑料成型工藝要求和塑件使用要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塑件的生產和更新?lián)Q代都是以模具更新為提前的 由于目前工業(yè)和民用塑件的 產量猛增 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因而導致了塑料模具研究 設計和制造技術的迅猛 1 發(fā)展 近年來 塑料模具的產量和水平發(fā)展十分迅速 高效率 自動化 大型 長 壽命 精密模具在模具產量中所戰(zhàn)比例越來越大 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將塑料先加在 注塑機的加熱料筒內 塑料受熱熔化后 在注塑機的螺桿或活塞的推動下 經過噴 嘴和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進入模具型腔內 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畢業(yè)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紅酒酒瓶內蓋注塑模具的設計 也就是設計一個注 塑模具來生產酒瓶內蓋產品 以實現(xiàn)自動化提高產量 針對酒瓶內蓋的具體結構 通過此次設計 使我對注塑模具設計有了較深的認識 同時 在設計過程中 通過 查閱大量資料 手冊 標準 結合教材上的知識也對注塑模具的組成結構 成型零 部件 澆注系統(tǒng) 導向部分 推出機構 排氣系統(tǒng) 模溫調節(jié)系統(tǒng) 有了系統(tǒng)的認 識 拓寬了視野 豐富了知識 為將來獨立完成模具設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此次設計是在導師的帶領下通過同學的熱情幫助進行的首次畢業(yè)設計 在此 衷心感謝羅玉梅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身邊同學的熱心幫助 對于此次畢業(yè)設計 肯定 難免存在很多的錯誤和漏洞 還敬請各位老師和同學給予耐心指正 謹表示感謝 2 1 塑件的工藝性分析 1 1 產品技術要求 1 使用性能 此為酒瓶內蓋 對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不高 但也不能有粗糙感 2 外觀 平整 光滑 不能有制造缺陷 如氣泡 凹陷 燒焦 疤痕 銀紋等 1X45 圖 1 1 工件簡圖 1 2 塑件工藝分析 1 2 1 PE 材質簡介 據(jù) 注塑制品與注塑模具設計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付宏生 劉京華 主編 2003 年辦版 介紹 聚乙烯無味 無毒 呈乳白色 密度為 0 91 0 96g cm 為結晶型 塑料 聚乙烯有一定的機械強度 但和其他塑料相比其機械強度低 表面硬度差 聚乙烯的絕緣性能優(yōu)異 常溫下聚乙烯不溶于任何一種已知的溶劑 并耐稀硫 酸 稀硝酸和任何濃度的其他酸以及各種濃度的堿 鹽溶液 3 聚乙烯有高度的耐水性 長期接觸水其性能可保持不變 聚乙烯透水氣性能較 差 而透氧氣和二氧化碳以及許多有機物質蒸汽的性能好 聚乙烯在熱 光 氧氣的作用下會產生老化和變脆 一般高壓聚乙烯的使用溫 度約在 80 左右 低壓聚乙烯為 100 左右 聚乙烯能耐寒 在 60 時仍有較好的機械性能 70 時仍有一定的柔軟性 聚乙烯成型時 在流動方向與垂直方向的收縮率差異較大 注射方向的收縮率 大于垂直方向的收縮率 易產生變形 并使塑件澆口周圍部位的脆性增加 聚乙烯 收縮率的絕對值較大 成型收縮率也較大 易產生縮孔 冷卻速度慢 必須充分冷 卻 且冷卻速度要均勻 質軟易脫模 塑件有淺的側凹時可強行脫模 1 3 材料收縮率 據(jù) 塑料注射模具設計實用手冊 宋于恒 主編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1994 表 2 1 聚乙烯 PE 1 5 3 5 4 2 注塑模的設計要點 PE 塑料它是屬于通用塑料 該產品是通過注塑成型的 它的原理是將顆?;蚍?狀塑料從注塑機的料中送進加熱器中 經加熱熔化 在受壓的情況下 把它注到成 型的型腔中 再冷卻成型 注塑成型它的周期短 能成型復雜的 尺寸精確的制件 它的成型工藝過程包括如下 成型前的準備 注塑過程 塑件后處理 注塑過程它 是一個比較關鍵的進程 各個步驟都要控制好 這對塑件的質量和形狀起著至關重 要的作用 注塑成型的核心問題是 就是采用措施得到良好的塑料熔體 并把它注 塑到型腔中去 在控溫下 使塑件達到所要求的質量 溫度 注塑壓力 時間是其 最關鍵的工藝參數(shù) 注塑模包括 成型零部件 合模導向機構 澆注系統(tǒng)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 推出機構 加熱和冷卻系統(tǒng) 排氣系統(tǒng) 支承零部件 只有處理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制約 關系 才能設計出一副較好的模具來 一副模具設計出來 把它裝在注塑機上 還 要通過校核 才能投入生產 因此注塑模與注塑機的關系也是至關重要 5 3 注塑模的設計 3 1 注射模與注射機的關系 注射模具是安裝在注射機上使用的 在設計模具時 除了應掌握注射成型工藝 過程外 還應對所選用注射機的有關技術參數(shù)有全面的了解 以保證設計的模具與 使用的注射機相適應 3 1 1 注塑機的選用 塑件體積和質量的確定 V 圓頂 r h 3 14 13 2 13 1061 32mm V 圓柱 1 r1 h 3 14 9 9 30 7630 2 mm V 圓柱 2 r2 h 3 14 8 2 8 2 30 6334 mm V 蓋 V 圓頂 V 圓柱 1061 32 7630 2 6334 1061 32 1296 2 2357 5 mm m v 2 358 0 91 0 96 2 15g 2 26g 根據(jù)前面的分析 塑件的形狀大小 塑件的結構特征及模具最小厚度 最大厚 度的估算值選用 XS ZS 22 型注射機 該注射機的基本參數(shù)如下 額定注射量為 20cm 螺桿直徑 D 20mm 注射壓力 75MPa 鎖模力 F 250KN 拉桿內間距 d 235mm 開模行程 s 160mm 模具最大厚度 d 180mm 模具最小厚度 d 60mm 噴嘴球半徑 d SR12 3 1 2 型腔數(shù)目的確定 1 m1澆注系統(tǒng)凝量的計算 該注射模采用點澆口 d 0 5 1 5mm L 0 5 2mm 6 15 60 90 V 小圓柱 4 71 mm 6 V 圓臺 43 75 mm V 澆 2 V 圓臺 V 小圓柱 2 43 75 4 71 92 1 mm 2 按注射機最大注射量確定型腔數(shù)量 n 得 n Kmp m1 m 3 1 n 0 8 22 0 092 2 358 7 其中 n 是型腔數(shù)目 K 是注射機的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數(shù) 取 0 8 m 是注射機 的最大注射量 cm m1 是澆注系統(tǒng)的塑料的質量體積 根據(jù)對塑件的精度要求及型 腔的排布 n 4 3 1 3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nm m1 kmp 3 2 4 2 358 0 092 9 5 17 5 式中 mp 是注射機充許的最大注射量 g 或 cm 滿足 nm1 m2 80 mp 所以能保證注射模內所需熔體總量在注射機的最大注射范 圍內 3 1 4 鎖模力的校核 當高壓的塑料熔體充滿模具型腔時 會產生使模具分型面漲開的力 這個力的 大小等于塑件和澆注系統(tǒng)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之和乘以型腔的壓力 它應小于注 射機的額定鎖模力 Fp 才能保證注射時不發(fā)生溢料現(xiàn)象即 Fz p nA A1 Fp 3 3 其中 Fz為熔融塑料在分型面上的漲開力 N A r 3 14 13 13 530 66 A1 r1 3 14 1 5 1 5 7 07 Fz 10 15 4 A 7 07 21297 31945 5N Fz Fp 250KN 其中 A 是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 A1 是澆注系統(tǒng)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 P 是塑料熔體對型腔的成型壓力 其大小一般約為注射機的 80 左右 由上式可得它 也是符合要求 7 3 1 5 注射壓力的校核 PE 塑料是綜合力學性較好的塑料 粘度不高 精度要求也比較低 根據(jù) 塑料 模具技術手冊 它所需的壓力一般選 80 100Mpa 即可 經查得此注射機的注射壓 力為 75Mpa 所以由此可得它的壓力也是足夠的 噴嘴尺寸的查表得它的球面半徑為 SR12 則 R2 SR 0 5 1 這樣有利于主流道的凝料脫出 3 1 6 開模行程的校核 注射機的開模行程是有限制的 塑件從模具中取出時所需的開模距離必須小于 注射機的最大開模距離 否則塑件無法從模具中取出 開模行程可按下式校核 S H1 H2 5 10 a1 a2 3 4 28 30 10 15 35 118 160mm 所以也是符合的 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 選擇 XS ZS 22 型注射機 是合適的 選擇好的注射機是得到高質量塑件的重要前提 因此這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 3 2 分型面的設計 打開模具取出塑件或澆注系統(tǒng)的凝料的面 稱之為分型面 分型面是決定模具 結構形式的一個重要因素 它的設計受到塑件的形狀 壁厚 和外觀 尺寸精度 及模具型腔的數(shù)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3 2 1 型腔的布局 由于型腔的排布與澆注系統(tǒng)布置密切相關 因而型腔的排布在設計中加以綜合 考慮 由于是一模四腔 應該使型腔的每一處都有足夠的壓力 同時保證塑件充滿 型腔每一處 所以 采用短形對稱布置 8 圖 3 1 型腔排布圖 3 2 2 分型面設計 該模具采用的是全開分型面 其分型面的設計原則滿足了以下幾項原則 1 有利于塑件的順利脫模 2 應保證塑件的質量要求 3 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4 應保證塑件的精度要求 5 有利于排氣效果 該模具的成型面的設計可以見裝配圖 它基本符合上述要求 3 3 澆注系統(tǒng)與排溢系統(tǒng)的設計 澆注系統(tǒng)是指模具中由注射機噴嘴到型腔之間的進料通道 3 3 1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經分析計算 此塑件采用普通流道系統(tǒng) 由主流道 分流道 澆口 冷料穴組 成 其結構圖如下圖所示 9 圖 3 2 澆注系統(tǒng)示意圖 澆注系統(tǒng)是將來自注塑機噴嘴的塑料熔體均勻而平穩(wěn)地輸教送到型腔 同時使 型腔的氣體能及時順利排出 在塑件熔體填充凝固的過程中 將注塑壓力有效地傳 遞到型腔的各個部位 以獲得形狀完整 內外質量優(yōu)良的塑件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的一般原則 1 了解塑件的成型性能 2 盡量避免或減少產生熔接痕 3 有利于型腔中的氣體排出 4 防止型芯的變形和嵌件的位移 5 盡量采用較短的流程充滿型腔 6 流動距離比和流動面積比的校核 3 3 2 主流道的設計 主流道是指澆注系統(tǒng)中從注塑機噴嘴與模具接觸處開始到分流道為止的塑件熔 體的流通通道 是熔體最先流經模具的部分 它的形狀與尺寸對塑料熔體的流動速 度和充模時間有較大的影響 在注塑機上 主流道垂直分型面 為了使凝料從其中 順利推出 需設計成圓錐形 錐角為 4 表面粗糙度 Ra 0 8 主流道部分在成型 過程中 其小端入口處與注塑機及一定溫度 壓力的塑料熔體要冷熱交替反復接觸 屬易損件 對材料的要求較高 因而模具的主流道部分常設計成可拆 采用碳素工 具鋼即 T8A 淬火到 53 57HRC 10 3 3 3 分流道的設計 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與澆口之間的通道 此副模具采用圓形的截面形狀對于 壁厚為 0 8mm 質量在 20g 以下的塑件 分流道的內表面粗糙度 Ra 要求比較高 一 般取 1 6um 左右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的形式 它必須遵循以下兩方面的原則 即一方面排列緊湊 縮小模具板面的尺寸 一方面流程盡量短 鎖模力力求平衡 該模具采用平衡式的分流道 分流道的布置 分流道的布置也根據(jù)型腔的位置而定 型腔位置確定要考慮模 具在分型面上力的平衡問題 它的要求是反作用力 以及鎖模力就作用于主流道中 心 3 3 4 澆口的設計 澆口亦稱進料口 是連接分流道與型腔的通道 它是整個澆注系統(tǒng)的關鍵的部 位 其形狀 大小及位置應根據(jù)塑件大小 形狀 壁厚 成型材料及塑件技術要求 等進行而確定 該塑件采用的是點澆口 它一方面通過截面積的突然變化 使分流 道輸送來的塑料熔體的流速產生加速度 提高剪切速率和剪切熱 使其順利充滿型 腔 另一方面改善塑料熔體進入型腔的流動特性 可控制填充時間 冷卻時間及塑 件表面質量 同時還起著封閉型腔防止塑料熔體倒流 并便于澆口凝料與塑件分開 的作用 3 3 5 澆口的位置的確定 設計中 澆口的位置及尺寸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 初步試模 必要時還需要修 改 因此澆口的位置的開設 對成型性能及成型質量的影響是很大的 一般在選擇 澆口位置時 需要根據(jù)塑件的結構工藝及特征 成型質量和技術要求 綜合分析 一般要滿足以下原則 1 考慮分子定向的影響 2 減少熔接痕提高熔接強度 3 澆口應開設在塑件壁厚處 4 避免熔體破裂現(xiàn)象引起塑件的缺陷 5 盡量縮短流動距離 經過仔細的考慮 該塑件是均勻壁厚件 又為了不影響塑件的外觀 該塑件采 用點澆口 它能保證塑料迅速而且均勻充滿型腔 11 3 3 6 澆注系統(tǒng)的平衡 該塑件是屬于小型塑件 采用一模多腔 這樣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但是在設 計時是否能同時達到充滿型腔的目的 這就要對澆注系統(tǒng)的平衡 若澆口平衡則可 以得到良好的物理和較精度尺寸的塑件 分流道的布置分平衡式和非平衡式 平衡式是指從主流道到各分流道 其長度 截面形狀和尺寸均對應相等 非平衡式即上述的參數(shù)不相等 澆口的平衡的經驗公式如下 BGV Ag Lr Lg 3 5 Ag 澆口的截面面積 Lr 從主流道中心至澆口的流動通道的長度 Lg 澆口的長度 此副模具是采用平衡式的 其上面的數(shù)據(jù)是一樣的 所以澆口是平衡的 分流的平衡的計算 l1 l2 d1 d2 Q1 Q2 130 130 10 10 1 由于采用是一模四腔的 且采取的是平衡式的澆口 所以分流道的長度 和分 流道的截面積尺寸也是一樣的 上式的式子它沒有考慮到分流道轉彎部分阻力的影 響 以及模具濕度不均勻的影響 L1 L2 是流道 1 和 2 的長度 D1 d2 是流道 1 和 2 的直徑 Q1 Q2 別是塑料熔體在流道 1 和 2 的流量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后 還要對澆口平衡進行試模 其步驟如下 1 首先將各澆口的長度和厚度加工成對應相等的尺寸 2 試模后檢查每個型腔的塑件的質量 3 將后充滿的型腔的澆口的寬度略為修大一點 盡可能不改變澆口厚度 因為 澆口厚度不一 則澆口冷凝封固時間也就不一樣 4 用同樣的工藝條件重復上述步驟直到滿意為止 12 3 3 7 排溢系統(tǒng)的設計 PE 材料在熔化時 會產生氣體 所以當塑料在充滿型腔時及澆注系統(tǒng)內的空氣 如果在型腔中不及時排除干凈 可以會在塑件上形成氣泡 接縫 表面輪廓不清及 充填缺料等缺陷 另一方面氣體的受壓產生反向壓力而降低充模速度 還可能造成 塑件碳化或燒焦 注射成型時的排氣可采用如下四種方式排氣 1 利用配合間隙排氣 2 在分型面上開設排氣槽排氣 3 利用排氣守排氣 4 強制性排氣 該模具是采用利用配合間隙排氣 3 4 成型零件的設計 成型零件決定了塑件的幾何尺寸和形狀 成型零件它直接與高溫 高壓的塑料 流接觸 因此成型零件要求具有較高的強度 剛度和耐磨性能 成型零部件 它包 括 型腔 型芯 成型桿 和成型環(huán)等 該產品是 IT5 級精度制造的 產品外表面 要求比較光滑 因此要求成型零件的拋光性能要好 表面應該光滑美觀 表面粗糙 度要求 Ra0 8 型腔的材料選 Cr12MoV 淬火處理 并中溫回火 使其達到硬度達到 55HRC 以上 3 4 1 型腔的結構設計 由于該塑件結構比較復雜 且其精度較要求高 要求其塑件不充許出現(xiàn)表面刮 傷 經過仔細的參考 該型腔采用開式較為合理 查閱資料可得塑件的理想的外壁圓角半徑為塑件的壁厚的 1 5 倍 即 R 1 5 t 即 R 1 2mm 該型腔的加工 先下料 經粗加工后在磨床上進行磨削 使其達到應有 的光潔度 然后熱處理 使其硬度達到 55HRC 以上 再進行精磨 最后用電火花將 型腔加工出來并拋光 3 4 2 型腔的工作尺寸計算 所謂成型零件工作尺寸是指直接用來構成塑件型面的尺寸 它主要包括型腔的 徑向尺寸 型腔的深度 中心距等尺寸 它受到塑件的尺寸精度的影響 型腔的計 算公式如下 13 型腔的徑向尺寸計算 Dx1 1 Scp Ls 3 4 z 3 6 1 025 26 0 75 0 32 0 011 26 41 0 011 Dx1 Dx2 Dx3 Dx4 其中 Dx是型腔的徑向尺寸 Da 是塑件最大徑向尺寸 是塑件的設計公差值 Dg是塑件徑向公稱尺寸 Z 是模具制造公差 一般取 Z 1 3 1 6 查表得 PE 塑料 的最小收縮率為 1 5 最大的收縮率為 3 5 由公式得 Scp 1 5 3 5 2 得 Scp 為 2 5 至于塑件的精度 在此到 的系數(shù)為 0 32 當塑件的精度不同時會有變化 型腔的深度尺寸計算 Hx1 1 Scp Hs 2 3 z 3 7 1 025 30 0 32 2 3 0 011 30 54 0 011 HX1 Hx2 Hx3 Hx4 其中 HM 為型腔的深度尺寸 Hd 為制品高度最大尺寸 Hg 為制品高度公稱尺寸 的系數(shù)取 2 3 塑件表面的凹槽是通過在型腔上設一塊鑲塊而得到的 3 4 3 型芯的結構設計 型芯是成型塑件的內表面的零件 此塑件用小型芯來成型 主型是用來成 14 0 8632 圖 3 3 型芯示意圖 型塑件的內壁 塑件的內表面精度要求要稍微低一些 因此型芯的表面加工可以稍 稍粗糙點 該芯采用鑲嵌式 它結構牢固 它固定在動模固定板上 其形狀尺寸如 上圖所示 其工件角度都是通過核算而得到的 型芯選 Cr12MoV 淬火處理 使其硬度達 到 55HRC 以上 不至于使它在注射成型時變彎 變軟 它的加工過程是 先取一段 圓棒料 在車床上車削 然后進行熱處理 再進行電火花加工 使其達到所要求的 形狀和尺寸 最后進行磨和拋光 型芯的尺寸計算 型芯的徑向尺寸 Lm1 1 scp Ls 3 4 z 3 8 d1 1 scp Ls 3 4 z 1 0 025 16 4 0 75 0 24 0 009 16 99 0 009 d2 1 scp Ls 3 4 z 1 0 025 16 4 0 75 0 24 0 009 16 99 0 009 d1 d2 d3 d4 15 其上面字母所表示的意義和型腔的字母是一樣的 型芯的高度尺寸計算如下 Hx 1 scp Hs 2 3 z 3 9 H1 1 scp Hs 2 3 z 1 0 025 28 2 3 0 32 0 011 28 91 0 011 H2 1 scp Hs 3 4 z 1 0 025 28 2 3 0 32 0 011 28 91 0 011 H1 H2 H3 H4 影響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較為復雜 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1 零件的制造公差 2 設計時所估計的收縮率和實際收縮率之間的差異和生產制品時收縮率波動 3 模具使用過程中的磨損 以上三方面的影響表述如下 1 制造誤差 z a i a 0 45 0 001D 3D 3 10 其中 D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 可被視為被加工模具零件的成型尺寸 z 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值 i 公差單位 a 精度系數(shù) 對模具制造最常用的精度等級 2 成型收縮率波動影響 10 MSLs 3 11 其中 塑件成型收縮率 L M 模具成型尺寸 L S 塑件對應尺寸 s 3 型腔磨損對尺寸的影響 為簡便計算 凡與脫模方向垂直的面不考慮磨損量 與脫模方向平行的面才考 慮磨損 考慮磨損主要從模具的使用壽命來選定 磨損值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大 此 外 還應考慮塑料對鋼材的磨損情況 同時還應考慮模具材料的耐模性及熱處理情 況 型腔表面是否鍍鉻 氮化等 有資料介紹 中小型模具的最大磨損量可取塑件 總誤差的 1 6 常取 0 02 0 05mm 而對于大的模具則應取 1 6 以下 但實際上對 于聚烯烴 如像 PP 尼龍等塑料來說對模具的磨損是很小的 對小型塑件來說 成 16 型零件磨損量對塑件的總誤差有一定的影響 而對于大的塑件來說影響很小 塑件 理想的內角圓半徑應為塑件壁厚的 1 3 以上 所以取內角圓半徑為 0 5mm 型腔由于受到熔體的高壓作用 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如果型腔側壁和厚 度過下 則會引起溢料和出現(xiàn)飛邊 這樣就降低了塑件的精度 嚴重時還會影響脫 模 因此還要計算側壁和底板的厚度 模具型腔的壁厚的計算 應以最大的壓力為準 此塑件是屬于小尺寸塑件 側 壁長 L 370 所以強度不足是主要原因 因此應以強度計算 型腔側壁尺寸查表可得 S 48mm 底板厚度的計算 按強度的條件 最大應力發(fā)生在板中 底板厚度為 H 3Pbl l 4B 3 12 6 H 型腔板的高度 經算得 6mm 滿足要求了 3 5 合模導向機構的設計 導向機構是保證動模或上下模合模時 正確定位和導向的零件 本副模具是采 用導柱 導套導向 導向機構它起到的作用有 定位作用 導向作用 承載作 用 保持運動平穩(wěn)的作用 導柱導向通常是由導柱和導套的間隙配合而組成的 導柱分帶頭導柱和有肩導柱 因為該產品是成批量的生產 導柱經常運動 容 易磨損 所以采用導套 這樣導套壞了 可以隨時更換 小型模具采用帶頭導柱 3 5 1 導柱的設計 技術要求包括 導柱的長度 形狀 材料 數(shù)量及布置 此副模具把導柱設在 動模一側 這樣有利于推桿的運動 導柱固定端與模板之間采用 H7 m6 而導柱與 導套采用 H7 f7 的間隙配合 導套也分直導套和芾頭導套 其用法與導柱的用法一 樣 導套的技術要求的技術要求包括 導套的形狀 導套的材料 及固定形式及配 合精度 導套采用 H7 r6 配合鑲入模板 導柱結構和尺寸如下圖所 17 2X45 圖 3 4 導柱示意圖 取導柱的長度為 100mm 導柱的材料選 20 鋼 淬火處理到 55 60HRC 導柱的前端 做成錐臺形 這樣是為了導柱順利進入導套 導柱固定端粗糙度 Ra 為 1 2 導向部 分 Ra 為 0 8 該導柱的布置采用階梯導柱對稱分布 3 5 2 導套的設計 導套采用直導套 這樣簡單易制作 而且也適用 其結構和形狀如下圖所示 18 圖 3 5 導套示意圖 導套的前端倒圓角 是為了讓導柱順利進入導套 材料通常也采用 20 鋼 熱處 理 使其硬度達到一定硬度 以利于耐磨 粗糙度為 Ra 為 0 8 固定采 H7 r6 配合 鑲入模板 3 5 3 斜導柱的設計 其材料用 T8A 硬度 HRC 55 表面粗糙度 0 8 它與其固定板之間采用 H7 m6 配合 斜角取 25 3 6 推出機構的設計 使塑件從成型零件上脫出的機構稱之為推出機構 本副模具是通過注塑機的合 模機構 把力傳給推板 然后通過固定板 再通過推桿 最后傳給推件板 把塑件 推出的 推出零件常分為推件板 推桿 推管 成型推桿等 此副模具所設計的塑 件是屬于薄壁塑件 而且在推出時不允許有推出痕跡 所以該模具采用推件板推出 這樣有利于保證塑件的精度 此模具的設計也要滿足一般推出機構的設計原則 塑 件滯于動模一側 這樣有利于設計推出機構 以致于使模具結構簡單 防止塑件變 形 力求良好的塑個外觀 結構可靠 脫模時工作可靠 運動平穩(wěn) 制造方便 更 換容易 3 6 1 脫模力的計算 由下式 Ft Fb Fb AP 3 13 19140 20 382KN 其中 Ft 是脫模力 Fb 是塑件對型芯的包緊力 P 為塑件對型芯的單位面積的包 緊力 模外冷卻取 P 約為 2 4 3 9 107Pa 模內冷卻約取 0 8 1 2 107Pa 由此式 可以得到 當塑件越大 對型芯的包緊面也越大 因此脫模力也越大 在模內脫出 所需的脫模力要少于模外脫出的脫模力 但模內脫模容易使塑件容易變形 因此該 19 模選用模外脫模 此副模具采用簡單推出機構 它需要設計推桿 推件板 推桿固定板 推板等 的設計 3 6 2 推桿的設計 此模具由于塑件是圓形件 各處的脫模力是一樣的 為了各處平衡 設計推桿 時應均勻布置推桿 這樣使系統(tǒng)就顯得比較平衡了 增加了推桿的壽命 推桿在推推件板時 應具有足夠的剛性 以承受推出力 條件充許的話 盡可 以把推桿的直徑設得大一點 經過仔細的推算 選推桿的直徑為 8 為了保持推桿 在工作時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 把它進行校核 由公式 直徑 d L2Q nE 3 14 6 5 取直徑為 8mm 已經足夠了 進行強度校核 4Q n 3 14d2 s 3 15 4 765 4 3 14 62 410 452 12 s 說明它的強度是滿足的 其中 d 是推桿直徑 是安全系數(shù) 通常取 1 5 L 是推桿長度 Q 是脫模阻力 E 彈性模量 n 是推桿的根數(shù) s 是推桿的屈服極限 推桿的材料選用 T8A 淬火處理 推桿的固定形式 推桿直徑與模板上的推桿孔采用 H8 f7 的間隙配合 推桿的 工作端面的配合部分的表面粗糙度 Ra 為 0 8 推件板由一塊與型芯按一定的配合精度相配合的模板 它是在塑件的周邊端面 上進行推出 但作用面積小 推出力比較小 且均勻 運動平穩(wěn) 并且在塑件外表 面上沒有推出痕跡 配合 這樣可以降低推件板與型芯的配合 以不產生溢料為準 否則推件板復位困難 并且有可能造成模具損壞 復位機構采用彈簧復位 并將彈 簧裝在推料桿上 3 6 3 推件板的厚度計算 對于筒形或圓形 推件板受力狀況可以簡化為 圓環(huán)形平板周界到集中的載荷 20 按強度計算可得厚度為 h K2Q 3 16 12 所以對推件板采用 12mm 其中 h 是推件板的厚度 K2 是系數(shù) Q 是脫模阻力 此副模具是采用點澆口 開模時 塑件包在動模型芯上 并且隨動模一起移動 所以它采用多型面 這樣當動模移動 點澆口被切斷 而分流道 澆口和主流道凝 料在冷料井倒錐穴的作用下 拉出定模而隨動模移動 推桿固定板它只要滿足它的強度和剛度則就可以滿足需要 它的粗糙度要求可 以比較低 它是起到固定推桿的作用 它對的設計主要從它的強度和剛度去考慮 只要滿足了 就可以了 經核算推桿固定板和推板它們的厚度均為 12mm 采用 45 3 7 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的設計 注射模具的溫度設計是否恰當 不僅影響塑件的質量 而且對生產效率 充模 流動 固化定型都有重要影響 3 7 1 模具對塑件質量的影響 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改善成形性 2 成形收縮率 3 塑件變形 4 尺寸穩(wěn)定性 5 力學性能 6 外觀質量 當大批量的生產時 而且又要滿足塑件的質量要求時 增多型腔是不現(xiàn)實的 這時提高生產率顯得尤其重要了 而提高生產率又與模具溫度的控制有密切關系 生產效率主要取決于冷卻介質 一般是水 的熱交換效果 因此縮短注射成形周期 的冷卻時間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 根據(jù)牛頓冷卻定律 冷卻介質從模具帶走的熱量為 Q A T 3 17 4 09 0 09243 60 45 35 198 47J 是冷卻管道孔壁與冷卻介質間的傳熱系數(shù) A 冷卻管道壁的傳熱面積 T 模具與冷卻介質溫度之差值 21 冷卻時間 s 由上述式子可得 當需傳遞熱量不變時 可通過以下三條途徑來縮短冷卻時 間 1 提高傳熱系數(shù) v 4 5 d 0 2 3 18 2 57 是冷卻介質 是冷卻介質在該溫度下的密度 d 是冷卻管道直么 v 是冷 卻介質的流速 由上式得 只有提高冷卻介質的流速 便可達到傳熱系數(shù) 2 提高模具與冷卻介質間的溫差 T T Tw T 3 19 60 45 15 式中 Tw 是模具溫度 T 是冷卻介質的溫度 一般模溫是一定 為了提高溫差 T 有利于縮短冷卻時間 從而提高生產率 3 增大冷卻介質的傳熱面積 A A n 3 14dL 3 20 4 3 14 26 30mm 9796 8 mm L 模具上一根冷卻水孔的長度 d 是冷卻通道的直徑 n 是模具開設冷卻通道 孔數(shù) 顯然 應在模具上開盡可能多的冷卻通道 以增大傳熱面積 縮短冷卻時間 提高生產效率 3 7 2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 1 冷卻水道應盡量多 截面尺寸應盡量大 2 冷卻水道至型腔表面距離應盡量相等 3 澆口處加強冷卻 4 冷卻水道出 入口溫差應盡量小 5 冷卻水道應沿著塑料收縮的方向設置 22 6 冷卻水道盡量避免在塑件的熔接痕處 7 合理確定冷卻水接頭位置 3 8 模架的設計 模架技術的標準 是指在模具設計中和制造中所應遵循的技術規(guī)范 基準 和 準則 它具有以下義 1 減少了模具設計者的重復性工作 2 改變了模具制造行業(yè) 大而全 小而全 的生產局面 轉為 專業(yè)生產 3 模具的標準化是采用 CAD CAM 技術的先決條件 4 有利于模具技術的國際交流和模具出口 該模具的模架采用 A3 型 它適應于單分型面的模具的推件板的推出機構 且可 以用半開式澆口 其圖可見其裝配圖 根據(jù) 塑料模具技術手冊 表 9 16 的中小型 模架的尺寸組合系列 模寬 B 260mm 模長 L 260mm 模板 A 20mm 材料 45 鋼 模板 B 25mm 材料 45 鋼 墊塊 C 50mm 材料 45 鋼 動模座板的高度為 36mm 它的材料為 45 鋼 定模座板的高度為 20mm 它的材料 也為 45 鋼 模架的總高度計算得 H 25 36 28 20 20 30 50 20 229 經校核模具的強度和剛度都是足夠的 且模架的大小也適中 經核算選用該模 架是較為合理的 23 4 模具裝配的工藝過程設計 模具裝配是模具制造過程的最后階段 裝配質量如何將影響模具的精度 壽命 各部分的功能 同時模具裝配過程階段的工作量又比較大 又將影響模具的生產制 造和生產成本 因此 模具裝備是模具制造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模具裝配過程是按照模具技術要求和各零件間的相互關系 將合格的零件連接 固定為組件 部件 直至裝配成合格的模具 它可以分為組件裝配和總裝配等 模具裝配內容包括 選擇裝配基準 組件裝配 調整 修配 研磨拋光 檢驗 等環(huán)節(jié) 通過裝配達到模具各項裝配精度指標和技術要求 4 1 模具總的裝配程序 4 1 1 模具總的裝配程序如下 1 確定裝配基準 2 裝配前要對零件進行測量 合格零件必須去磁并將零件擦拭干凈 3 調整各零件組合后的累積尺寸誤差 如各模板的平行度要校驗修磨 以保 證模板組裝密合 分型面處吻合面積不得小于 80 間隙不得超過溢料最小值 防 止產生飛邊 4 配盡量保持原加工尺寸的基準面 以便總裝合模調整時檢查 5 裝導向系統(tǒng) 并保證開模 合摸動作靈活 無松動和卡滯現(xiàn)象 6 組裝修整頂出系統(tǒng) 并調好復位及頂出位置等 7 組裝修整型芯 鑲塊 保證配合面間隙達到要求 8 組裝冷卻或加熱系統(tǒng) 保證管路暢通 不漏水 不漏電 閥門動作靈 9 組裝液壓或氣動系統(tǒng) 保證運行正常 10 緊固所有連接螺釘 裝配定位銷 11 試模 試模合格后打上模具標記 如模具編號 合格標記及組裝基面 12 最后檢查各種配件 附件及起重吊環(huán)等零件 4 2 模具裝配要點 4 2 1 選擇裝配基準面 該模具選用標準模架和導柱導套 因此以模板相鄰兩兩側面作為裝配基準 將 已有導向機構的動模和定模合模后 磨削模板相鄰兩側面呈 90 度 然后以側面為基 24 準分別安裝定模和動模上的其它零件 4 2 2 組件的裝配 1 型腔和型芯與模板的裝配 該模具的型芯與固定板之間的裝配采用螺釘固定式 裝配時可按下列順序 在加工好的型芯上壓入實心的定位銷釘套 在型芯螺孔口部抹紅丹粉 根據(jù)型芯在固定板上的要求位置 用定位板定位 把型芯與固定板合攏 用平行夾板夾緊在固定板上 將螺釘孔位置復印到固定板上 取下型芯 在固定板上鉆螺釘孔過孔及沉孔 用螺釘將型芯初步固定 在固定板的背面劃出銷孔位置 并與型芯一起鉆 鉸銷釘孔 壓入銷釘 該模具的型腔凹模較為簡單 該種型腔凹模鑲入模板 關鍵是型腔形狀和模板 相對位置的調整及其最終位置 可采用部分壓入后調整 調整方法 型腔凹模壓入 模板極小一部分時 用百分表校正其直邊部分 當調至正確位置時 再將型腔凹模 全部壓入模板 2 裝配時的注意事項 裝配時應注意 型腔凹模和型芯與模板固定孔一般為 H7 m6 配合 如配合過緊 應進行磨修 否則在壓入后模板變形 對于多型腔模具 還將影響各型芯間的尺寸精度 裝配前 應檢查 修磨影響裝配的清角為倒棱或圓角 為便于型芯和型腔凹模鑲入模板 并防止擠毛孔壁 應在壓入端設計成導入 斜度 型芯和型腔凹模鑲入模板時應保持垂直與平穩(wěn) 在壓入過程中應邊檢查邊壓 入 3 盈配合零件的裝配 過盈配合零件裝配后 應該緊固 不允許有松動脫出 為保證裝配質量 應有 適當?shù)倪^盈量和較小的粗糙度數(shù)值 而且壓入端導入斜度應做得均勻 并與軸線垂 直 薄壁精密件 如導套或鑲套壓入模板 除上述要求外 更應該邊檢查邊壓入 在壓入后必須檢查內孔尺寸 如發(fā)現(xiàn)縮小后 應進行研磨到規(guī)定要求 或壓入再進 行精密加工 4 推桿的裝配與修整 推桿的作用是推出制件 推件時 推桿應動作靈活 平穩(wěn)可靠 5 推桿的裝配要求 25 推桿的導向段與型腔推桿孔的配合間隙要正確 一般用 H8 f8 配合 注意防 止間隙太大漏料 推桿在推桿孔中往復運動應平穩(wěn) 無卡滯現(xiàn)象 推桿和復位桿端面應分別與型腔表面和分型面齊平 6 推桿固定板的加工與裝配 為了保證制作的順利脫模 各推出組件應運動靈活 復位可靠 推桿固定板與 推板需要導向裝置和復位支承 其結構式有 用導柱導向的結構 用復位桿導向的 結構和用模腳作推桿固定板支承的結構 該模具采用導柱導向結構 為使推桿在推 桿孔中往復平穩(wěn) 推桿在推桿固定板孔中應有所浮動 推桿與推桿固定孔的裝配部 分每邊留有 0 5mm 的間隙 所以推桿固定孔的位置通過型腔鑲塊上的推桿孔配鉆而 得 其裝配過程 先將型腔鑲塊上的推桿孔配鉆到支承板上 配鉆時用動模板和支承板上原有 的螺釘與銷釘作定位和緊固 再通過支承板上的孔配鉆到推桿固定板上 兩者之間可利用已裝配好的導柱 導套定位 用平行夾來夾緊 7 推桿的裝配與修模 將推桿孔入口處和推桿頂端倒成小圓角或斜度 修剪推桿尾部臺肩厚度 使臺肩厚度比推桿固定板沉孔的深度小 0 05mm 左 右 裝配推桿時將有導套的推桿固定板套在導柱上 然后將推桿復位桿穿入推桿 固定板 支承板和型腔鑲塊推桿孔 而后蓋上推板 并用螺釘緊固 將導柱臺肩尺寸修磨到正確尺寸 由于模具閉合后 推桿和復位桿的極限位 置決定于導柱的臺階尺寸 因此在修磨推桿端面之前 先將推板復位到極限位置 如果推桿低于型面 則應修磨導柱臺階 如推桿高出型面 則可修磨推板的底面 修磨推桿和復位桿的頂端面時 先將推板復位到極限位置 然后分別測量出 推桿和復位桿高出型面與分型面的尺寸 確定磨修量 修磨后 推桿端面應與型面 齊平 但可高出 0 05 0 10mm 復位桿與分型面齊平 但可低 0 02 0 05mm 由于該模具推桿數(shù)量較多 所以應該注意 一是應將推桿與推桿孔進行選配 防止組裝后 出現(xiàn)推桿動作不靈活 卡緊現(xiàn)象 二是必須使各推桿端面與制件相吻 合 防止頂出點的偏斜 推力不均勻 使制件脫模時變形 26 5 模具的安裝 調試及維護 模具裝配完成后 在交付生產之前 應進行試模 試模的主要目的是 查模具 在設計制造上是否存在缺陷 若有缺陷 則需查明原因并進行排除 對模具成型工 藝條件進行試驗 以有利于模具成型工藝的確定和提高 試模應按下列順序進行 裝模 在模具裝注射機之前 應按設計圖樣對模板進行檢驗 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 題 進行修理 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安裝和拆卸 模具應可能整體安裝 模具定位圈裝入注射機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孔后 以極慢 的速度合模 由動模板將模具輕輕壓緊 然后裝上壓板 通過調節(jié)螺釘 將壓板調 整到與模具的安裝基面基本平行后壓緊 壓板的數(shù)量應跟根據(jù)模具的大小進行選擇 一般為 4 8 塊 模具固緊后可慢慢啟模 直到動模部分停止后退 此時就調節(jié)注塑機的頂桿 使模具上的推桿固定板和動模支承板之間的距離不小于 5mm 以防頂壞模具 為了防止制件溢邊 又保證型腔能適當排氣 合模的松緊程度 很重要 因此 對注塑機的液壓柱塞 肘節(jié)機構要進行 目前主要是憑目測和經驗進行 即合模時 肘節(jié)先快后慢 自然伸直時 合模的松緊程度合適 裝好模具后 接通冷卻水管或加熱路線并進行檢驗 試模 做好試模準備好后 選用合格原料 根據(jù)推薦的工藝參數(shù)將料筒和噴嘴 加熱并試調加熱溫度 判斷料筒和噴嘴溫度是否合適的最好辦法是將噴嘴和主流道 脫開 用較低的注射壓力 讓塑料自料筒緩慢流出 觀察料流 如果料流沒有硬頭 氣泡 銀色 料流光滑明亮 則說明溫度比較合適 可以開機試模 試模過程中 應作詳細記錄 將結果填入試模記錄卡 注明模具是否合格 如 果需要返修 應提出返修意見 在記錄卡中應摘錄成型工藝條件及操作要點 最好 能附上注射成型的制件以供參考 試模合格后模具應清理干凈 涂油防繡后入庫 27 設 計 總 結 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 通過解決設計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 鞏固了課本里所學的 知識 深刻的理解了更多的概念 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 熟悉 了整套模具的全部設計過程 并能夠解決在設計與實際生產中所出現(xiàn)的難題 也使 我懂得了作為一個模具設計員 要有一絲不茍的精神 要有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 當然 也加強了我查閱資料的能力 此次設計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 設計中存在漏洞和錯 誤之處 望各位老師批評和指導 最后感謝指導老師以及幫助我的同學 正是由于他們的幫助我才會按時按量完 成 在此我對你們說聲謝謝 28 參 考 文 獻 1 王鵬駒 塑料模具技術手冊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 9 2 奚永生 塑料橡膠成模具設計手冊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0 7 3 熊逸珍 戴立玲 黃素華 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 湖南大學出版社 1998 9 4 丁仁亮 周而康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1 4 5 于華主 注射模具設計技術及實例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2 1 6 張建中 機械設計基礎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 1999 1 7 孫鳳勤 模具制造工藝與設備 機械工業(yè)出出版社 2002 1 8 馮炳堯 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9 陳劍鶴 模具設計基礎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 10 馬金駿 塑料模具設計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11 宋滿倉 黃銀國 注塑模具設計與制造實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 12 黃雁 彭太華 塑料模具制造技術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 13 王旭 塑料模具結構圖冊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4 14 申開智 塑料成型模具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2 15 章飛 陳國平 型腔模具設計與制造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1 16 宋王恒 塑料注射模具設計實用手冊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1994 17 王玉勛 蘇樹珊 模具實用技術設計綜合手冊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 18 黃虹 塑料成型加工與模具 化工工業(yè)出版社 2003 29 致 謝 由于第一次設計如此復雜的模具 剛接觸課題時確實無從下手 但理清思路后 又覺得每一處結構有很多種方法選擇 經分析比較 選擇最佳組合就成了我設計的 這副模具 經過本次設計我覺得自己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進一步提高 能夠綜合 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集中培養(yǎng)和綜合訓練設計能力 科研能力 包括動手能力 查閱文獻資料能力和撰寫論文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次十分難得的機 會 在此非常感謝我的指導老師 感謝各位老師 同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