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下《乞巧》教學設計.doc
《人教版三下《乞巧》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三下《乞巧》教學設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想像詩境,讀寫結合,生命語文 ——《乞巧》教學設計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沙坪壩小學 吳繼巧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乞巧》是九義教材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課文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故事。人們乞巧,祈求的是用靈巧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用智慧創(chuàng)造生活,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好的愿景。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試著默寫古詩。2、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想象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啟迪兒童想像,把當時人們或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通過想象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難點: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通過想象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啟迪兒童想像,把當時人們或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PPT;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學生: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設計理念: 遵循《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重視語文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理念,本課教學致力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展開豐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體驗和感悟詩情畫意;同時根據(jù)這首古詩與民間故事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合理引進相關資料,豐富教育資源,既拓展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也增加了課堂情趣,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陶行知先生也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想象: 1、版畫圓形,啟迪想像:(可以似圓月) 孩子們,喜歡畫畫嗎?老師也喜歡,看看,今天老師獻丑一會。這是什么?你感覺像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誰能接著說說看? 2、激情背詩,激發(fā)興趣: 是呀,一個小小的圓形,在大家豐富的想像下顯得那么可愛那么神奇。這就是想像的魅力。月亮是美麗的化身,他讓多少人感慨萬千。有人甚至說它是想像王國的小公主。難怪有那么多詩人鐘情與此。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詩人李白。當漂泊異鄉(xiāng)時,看著圓月,他不禁抒懷:(師生背誦《靜夜詩》)比如,…… 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著想象的翅膀去學習一首古詩。 3、點名課題,解釋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可以幫“乞”找個朋友(乞求,乞討等),順勢指導記憶字形(乞討就是彎著腰向別人要錢,因此“乞”字最后一筆是橫折彎鉤。它還和哪個字特別相似?‘氣’板書:乞,氣,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呢?書空“乞”。) (3)“巧”我們都說什么巧?(心靈手巧,巧妙等)理解詩題(乞取智巧)。 (4)了解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林杰,他自幼非常聰明,精通書法棋藝,6歲就能寫詩,《乞巧》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學法指導,激勵自學: 1、方法指導: 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么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ㄉ涣鳎何視嘧x幾遍來理解詩的意思;我會看注釋,查字典來理解;我會在網(wǎng)上查資料或者看課外書;我會想去了解詩人和朝代,我會向同學老師家長請教) 2、激勵自學: 真會學習的孩子!原來學習古詩有這么多好方法!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注釋,還可以向別人請教。那就帶著這些好方法,學習唐代詩人林杰的《乞巧》。 三、交流探究,走進古詩: (一)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自讀古詩,注意要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她讀準了字音了嗎?誰能把字音全部讀準?多種讀法,將古詩讀流利。(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讀出節(jié)奏、韻律感。同學們讀得這么好了,老師也想想讀一讀。這樣吧,老師讀前4個字,你們接后面3個字,好嗎?現(xiàn)在咱們換個讀法,交換一下,你們讀前4個字,老師來讀后3個字,試一試?,F(xiàn)在老師不讀了,你們再讀一讀。 3.讀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么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的讀音相同,意思是不是一樣的呢?那么請大家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默讀這句話,你一定能猜出它們的意思。誰來說? 4.齊讀第一行詩,指導理解詩意。(生先自由說自己的理解)“七夕”指:農(nóng)歷的七月初七(相當于陽歷的8月10-20號,碰上閏月又不一樣。比如今年, “七夕”是公歷8月26號(星期三)。又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今”指這一天;“宵”:晚上;“今宵”就是指“這天晚上”,“看碧霄”即是抬頭仰望碧綠的天空。其實“碧霄”在字典里就是指浩瀚無際的青天?,F(xiàn)在誰能用自己的話再來說一說這一行詩的意思?(指名說) 5.(出示課件:夜空圖。)想像一下,又到了七夕這天。又是一個涼風習習的晚上,天空依舊有一輪皎潔的月亮當空照著。你來到了院壩里,一抬頭……看到這樣的夜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浩瀚無際的銀河系;看到了天上的星座;看到了牛郎與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情景;還想到了……)(出示牛郎織女相會圖。) 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渡河橋”,渡過銀河在橋上來相會!這個橋是什么橋?(鵲橋)哦,人們也仿佛看到了天空中由無數(shù)的喜鵲為牛郎織女的相會所搭建起的美麗的鵲橋??粗喔粢荒瓴拍芟嗑鄣呐@珊涂椗?,以及他們的孩子,猜猜看他們的心情怎么樣呢?(生自由說) 今天他們相會了,你也一定會為他們而感到……?那么我們就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詩。(男女生讀、齊讀、兩行詩連起來讀) 6. 看著圖畫誰來說說一二兩行詩的詩意?(指名說) 7. 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天上的牛郎織女久別重逢,那真是無比的溫馨、浪漫、幸福。面對這樣的情景,地上的人們又在做什么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 可以看看課后資料袋里是怎么說的?(學生再次回答) 原來她們在向織女乞巧??! 乞什么巧呢?(心靈手巧)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椗谠棋\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 8.乞巧節(jié)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jié)日。(課件出示九孔針圖)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你們知道嗎?在乞巧節(jié)上女孩們到底穿了多少條紅絲?(幾萬條) 從“幾萬條”你體會到了什么? 9.是啊!女孩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屛覀儼堰@種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 (出示圖)你們看,歷朝歷代的人們還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了乞巧的活動,讓我們走進家家戶戶的乞巧節(jié)。 10.同學們邊看圖邊讀讀詩句,想想,從詩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1.是呀!多么熱鬧、多么有趣的乞巧節(jié).讓我們再讀讀這兩句詩,我們分小組比賽讀,比一比看哪一組讀得更有滋有味? (二)讀寫結合,體驗升華 1.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孩子們,學完這首詩,你還有什么疑問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jīng)閉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同桌兩個孩子一起背。(抽背,上講臺背,分男女背) 3.孩子們都能背誦了,真了不起! 又是七夕節(jié)了,想象一下,女孩們又在院壩里——織布,比一比——誰最巧。而小孩子們又一次背起了《乞巧》。來咱們看著浩渺的夜空,一起背一背吧!感受一下當時的氛圍。(齊背古詩。) 要是,你就在現(xiàn)場??粗菭N爛的銀河,兩顆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此時,我心想:( ),我希望( )(學生發(fā)揮想想自由填) 自主寫——抽生展——面月立下愿望。 四、總結全文,啟迪閱讀: 看著湛藍的星空,聽著孩子們美麗的愿望,我想:只要孩子們用勤勞的雙手就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愿望。不是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嗎?行動起來吧,孩子們,用智慧與靈巧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為自己的夢想畫上圓滿的句號吧。(回首指到開課前畫的圓圈。) 《乞巧》教學反思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沙坪壩小學 吳繼巧 《乞巧》是人教社新課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一首古詩。農(nóng)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 ,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培根說過:“讀詩使人靈秀?!蹦鞘且驗樵娭杏幸饩场T谶@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動教學策略,事實證明還是比較成功的。 一.抓住兒童的個性特點,設計文本解讀的過程。 古詩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顯得有些枯燥、乏味,我在課堂教學中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抓住了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設計了一個由初讀、細讀到品讀組成的相互聯(lián)系、逐步深入的教學過程。在學生對文本比較陌生時,我采用版畫的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生主動走入文本。 二. 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文本解讀的興趣。 學生有了學習的欲望,我就讓學生初讀古詩,并利用多媒體出示古人乞巧的畫面幫助學生感知文本。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讀、看、聽、想與文本進行了初步接觸。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古詩教學的難度。在理解詩意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注釋和課后資料袋自己解讀文本,然后引導學生讀中想、讀中悟、讀中品,并和學生一起觀看“穿針引線”的活動,讓學生對乞巧活動有更深的了解。學生在與文本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產(chǎn)生了思維的火花,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文本,而是有了自己發(fā)表見解、發(fā)展個性的空間。 三、創(chuàng)設情景,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從文本走向生活。 學生熟讀、品讀古詩后,我抓住學生讀書的神態(tài)說:“我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jīng)閉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誰試著背一背?”接著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瞧,在山坡上,在院子里……”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一遍又一遍的感情誦讀實現(xiàn)文本的多元解讀。最后我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自己說如果在七夕那天你會向織女乞巧什么。課堂中可以看到此時此刻這些孩子的思維已經(jīng)完全打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的乞求祖國更加強大,有的祝愿老師事業(yè)有成------在交流結束時還有很多學生高高舉起的小手久久不愿放下,我想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再多給一點時間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那么訓練的面更寬,訓練的效果也會更好,不會讓學生的心中留下遺憾。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豐富多彩的畫面始終貫穿,通過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說一說,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但“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毙抡n程標準也指出:“第二學段(三四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作為古詩教學,尤其要注意以讀帶講、多讀多悟,這樣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fā)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才會不滿足于當一個聽眾,更會自主的去讀,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這是我此堂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以后要與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乞巧 人教版三下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887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