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分析.doc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分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分析.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分析 板塊 單元 內容 課題 教材分析 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 準備課 數一數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內容,也就意味著這是小學第一堂的數學課。教材選擇了“美麗的校園”情景圖為切入點。內容大致由二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具象性的場景圖,里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從“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10以內的、用集合圈呈現出來的人或物。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認數和讀數的情況,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學習習慣等,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但這里不是正式教學生認和讀這些數。主要教學活動是觀察場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情境圖中提供的每種數量的事物不止一種,學生在計數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中,初步感受到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可以用同一個數表示,感知10以內個數,體會數與生活的練習,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對學習的新奇感。此外,也給初入學的小學生展現了校園生活,幫助他們了解學校生活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5的認識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課程標準》中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隸屬于“數的運算”的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學會了數10以內個數、以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大小等基礎上編排的,它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認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是《1-5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教材包括1-5的基數含義,認讀寫、數的順序。教材通過主題圖,用集合圈圈出各種數量的事物,讓學生數一數,抽象出數。通過認、讀1-5各數知道每一個數字所表達的數量含義是什么。教材通過計數器和點子圖進行數的順序的教學為。 (1)把5個計數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后一個數是在前一個數加1的基礎上看到的,后面的數比前一個數多1,相鄰兩個數的數量關系十分清楚。 (2)點子圖是在計數器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得到的,將5個數的點子圖同時呈現在這,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5各數的順序。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5以內數的加法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及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是要引導學生初步知道加法含義并探究5以內加法的計算過程,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法?!?以內數的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解與組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jié)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小丑合并氣球的背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5以內的減法 5以內的減法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及各數的組成,及5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后學習20以內數的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也是今后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本節(jié)課是要引導學生初步知道加法含義并探究5以內減法的計算過程,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減法。教材將減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減法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從一個數里“去掉”一些用減法計算,并計算出結果。例題和“做一做”是與加法相對應的減法計算,“想想做做”讓學生說一說,再計算。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過程,真正體會減法算式的含義,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0的認識 0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的含義比較寬,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不同的應用就體現出“0”的不同含義。所以教材采取了認數、寫數及相關計算相結合的編排方式,把0的教學單獨排成一段,并注重通過多種素材,創(chuàng)設為學生所熟悉、感興趣的教學題材,經歷從具體—抽象—具體的認數過程。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6、7的認識 《6和7的認識》是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系統(tǒng)學習了《0—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另外,“6和7的認識”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又是后面學習“6和7的加減法”以及進一步學習“20以內其它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這部分教材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6、7的加減法 6和7的加減法是10以內數的分與合中的一部分。這部分內容是通過把幾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來認識、掌握數的組成。掌握這一內容,是理解加減法意義的前提:為掌握10以內加、減法打好基礎;對學生今后學習數學起了重大作用。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畫圖式解決問題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6、7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第一次出現用情景圖呈現數學問題的形式,呈現了一個簡單求和求差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明確、知道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教材用有層次的三句話,對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指導,引導學生體會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要經歷的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志著數學應用題數學的開始,是向后面的文字應用題過度的橋梁。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65頁。 連加、連減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從而擴大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并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后呈現例2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充分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會并掌握知識。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1~20各數的認識 “11~20各數的認識”是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也是認識100以內的數乃至更大的數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作好準備。因此,它的學習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結構特點出發(fā),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和練習的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11~20各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的。教材這樣編排的意圖一方面鞏固了11~20各數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準備,實現認數與計算的有機結合。教材通過1捆小棒和3根小棒來說明10+3,3+10,13-3,13-10,這樣學生既學了加、減法,也看到了加減法的關系,使學生感悟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到邏輯之美。例6安排的通過計數器計算11+2和13-2這樣簡單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20以內的數,也為以后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做準備,并不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也不作考試要求。另外與此同時,教材還安排了教學加法和減法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對這些名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第七單元 認識鐘表 認識整時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鐘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一定的時間進行,盡早讓學生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能夠方便學生的生活。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雖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 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但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知識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愛惜時間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加幾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一部分內容,它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有的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沒有學好,計算時既慢又容易出錯,以后繼續(xù)學習口算和多位數筆算時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 圖形與幾何 第二單元 位置 上下前后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對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間方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不能準確地加以判斷。本顆教學最基本的空間方位概念,一方面為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數學學習做準備;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對空間方位的體驗和對概念的使用,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初步感知在一條直線上的兩個物體之間具有相對的位置關系。 圖形與幾何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 認識立體圖形 《認識立體圖形》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物體和圖形。為了分散難點,這課只安排了認識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內容是物體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4種立體圖形。因為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一、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二、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綜合與實踐 數學樂園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其內容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和“起立游戲”、“送信游戲”等。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學生認識了0~10并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后,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學中,班上的人數較多,活動空間有限,組織起來也較困難。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學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有序、愉快地參與到各個活動中來,是本節(jié)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一年級 上冊 數學 教材 分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967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