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實驗記錄上冊.doc
《五年級科學實驗記錄上冊.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年級科學實驗記錄上冊.doc(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 —-可編輯修改,可打印—— 別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資料 ——全冊教案,,試卷,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一站式服務—— 全力滿足教學需求,真實規(guī)劃教學環(huán)節(jié) 最新全面教學資源,打造完美教學模式 五年級上冊科學實驗指導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檢驗脂肪、淀粉、蛋白質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掌握食物中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鑒定方法。 實驗器材 燒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饅頭、米飯;白紙、瓜子;鑷子、酒精燈、瘦肉。 實驗過程 (一)檢驗淀粉實驗 1、把少許淀粉放在燒杯內,加一點水,用玻璃棒攪拌成淀粉狀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變成了藍色。 3、把少量米飯放在硬紙板上,用滴管向米飯上滴2—3滴碘酒,觀察到米飯變成藍色。 4、用滴管再向饅頭上2—3滴碘酒,觀察到饅頭變成藍色。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米飯、饅頭中含有淀粉 教師評價 【實驗原理】淀粉遇到碘酒變藍色。根據(jù)這一特性,可用來檢測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檢驗脂肪實驗 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紙上用力擠壓,在白紙上留下了淡黃色、半透明狀的油漬。 【實驗結論】 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檢驗蛋白質實驗 把瘦肉切成條狀,用鑷子夾一細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燒,過一會兒聞一聞,會聞到一股像燒雞毛一樣的氣味。 【實驗結論】 像燒雞毛一樣的氣味,是蛋白質被燒的氣味。說明瘦肉含有蛋白質。 【實驗說明】區(qū)分油漬和水漬 油漬:發(fā)黃、半透明; 水漬:原紙色、不透明。 【注意事項】 在做脂肪實驗前先讓學生觀察水滴到紙上的特點,以便區(qū)分油漬和水漬。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實驗 實驗目的 觀察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實驗器材 兩支試管、淀粉液、37℃的溫水、水槽、滴管、碘酒。 實驗過程 1.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搖勻。 2.將兩支試管放入37℃-40℃的溫水中。 3 .過一會兒,分別往兩支試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加入唾液的試管中沒有什么變化,沒加入唾液的試管中的淀粉呈現(xiàn)藍色。 實驗結論 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 1.保持試管的水溫在37℃左右,唾液發(fā)揮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搖勻。 【鏈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變藍的性質,所以沒加唾液的試管中淀粉變藍。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麥芽糖,所以沒有變藍。 2.如果時間不夠,淀粉沒有完全反應,則會顯藍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試管中的淡。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人呼出氣體成分的實驗 實驗目的 檢驗人呼出氣體與吸入氣體成分是否相同 實驗器材 水槽、玻璃管、集氣瓶、澄清的石灰水、氣球、燒杯、火柴等 實驗過程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氣體,用玻璃片蓋嚴。 2.把裝有呼出氣體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開一條小縫,將燃著的火柴深入瓶內,觀察看到什么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火柴燃燒變弱,并很快熄滅。 教師評價 方法二: 【實驗步驟】 1.用打氣筒通過玻璃管向石灰水內充氣,觀察現(xiàn)象。 2.直接用嘴通過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氣,觀察現(xiàn)象。 3.對比兩種石灰水的顏色變化,說說發(fā)現(xiàn)。 【實驗現(xiàn)象】 用打氣筒通過玻璃管向石灰水內充氣,石灰水沒有大的變化,直接用嘴通過玻璃管向石灰水內吹氣,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 我們吸進的氣體是空氣,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氣體。 【實驗原理】: 1.由于呼出氣體中含氧量比空氣中少,所以火柴燃燒變弱。待瓶內氧氣消耗盡,火柴就熄滅了。 2.由于呼出氣體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直接用嘴通過玻璃管向石灰水內吹氣,石灰水變渾濁。 【注意事項】: 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氣體前,先深吸一口氣,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氣瓶里吹氣。 2.由于學生實驗操作不熟練,排水集氣法收集呼出氣體用時較多,會影響其他操作的深入進行,可直接用嘴向保鮮袋中吹氣來收集呼出的氣體,把燃著的火柴分別放入盛有空氣和呼出氣體的保鮮袋中,觀察現(xiàn)象。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測心跳 實驗目的 自制簡易聽診器 感知心跳 實驗器材 長膠管 玻璃漏斗 秒表 實驗過程 用漏斗和膠管套在一起就制成了一個簡易聽診器。將漏斗扣在胸前心臟部位,將膠管另一端插在耳內,是否能捉到心臟在跳動?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確定聽到心臟在跳動 實驗結論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漏斗要輕拿輕放,以防損壞。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聲音的產(chǎn)生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實驗器材 空紙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實驗過程 1.把空紙盒去掉盒蓋,把橡皮筋緊繃在盒子上,用手撥動橡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觀察現(xiàn)象。 2.在鼓面上放少許豆粒,用鼓槌把鼓敲響,觀察現(xiàn)象。 3.用槌敲音叉,聽到聲音后,用音叉接觸水面,觀察現(xiàn)象。 4.大聲說話,把手放在聲帶位置感受聲帶的振動。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1.皮筋在振動。 2. 豆粒上下跳動,鼓面在振動。 3.水面有波紋,并有水花濺起。音叉振動。 4.感受到聲帶振動。 實驗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師評價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驗證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能傳播。 實驗器材 鬧鐘、塑料袋、水槽、水。 實驗過程 1.把鬧鐘放在空氣中,能否聽到聲音?這聲音是通過什么物體傳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輕輕撓桌面或者桌腿,然后將耳朵貼在桌面上繼續(xù)撓,這時能聽到聲音嗎?這聲音是通過什么物體傳入耳朵里的? 3 .把鬧鐘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將耳朵貼近水槽,你能聽到鬧鐘的聲音嗎?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1.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通過氣體傳入耳朵的。 2.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通過固體傳入耳朵的。 3.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通過氣體(空氣)、液體(水)、固體(水槽)傳入耳朵的。 實驗結論 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能傳播。 教師評價 【實驗原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都能傳播,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鼓膜作用的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實驗器材 紙筒(長約15厘米,直徑約3厘米)、橡皮膜、火柴、細線、小鏡子。 實驗過程 1.把紙筒去掉底當外耳道;在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塊橡皮膜,繃緊后用橡皮筋固定,當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棍系在細線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fā)出各種聲音,觀察火柴棍的現(xiàn)象。 2.將橡皮膜扎破,再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fā)出各種聲音,觀察火柴棍的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聲波通過紙筒傳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動,橡皮膜帶動著火柴棍跳動起來。 實驗結論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動,不能帶著火柴棍跳動。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溶解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判斷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實驗器材 3個燒杯、玻璃棒、藥匙(或湯匙)、食鹽、小蘇打、面粉、食用油、粉筆末、洗衣粉、粘土、木屑。 實驗過程 1.先在每個燒杯中分別倒入約2/3的清水。 2.用藥匙取適量的小蘇打、面粉、食用油、粉筆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別放入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拌。 3.靜置一會兒,觀察溶解的情況。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小蘇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筆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實驗結論 有的物體能在水中溶解,有的物體不能在水中溶解。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必須要等物體靜置下來以后才能觀察。要注意觀察材料在水中的變化。材料取量要適宜。在攪拌時,要注意安裝順時針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觸到玻璃杯的杯壁。實驗做完后要及時整理儀器,把水倒掉,將燒杯清洗干凈。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蠟燭的變化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物質的變化,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物理變化),一類是會產(chǎn)生新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 實驗器材 蠟燭、小刀、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蒸發(fā)皿、酒精燈、鐵架臺 實驗過程 實驗一:切割、加熱蠟燭的實驗 1.用小刀將蠟燭切成兩半,觀察現(xiàn)象。 2.用小刀削下少許蠟燭末。 3.將削下的蠟燭末放在蒸發(fā)皿,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xiàn)象。 4.用試管夾夾住蒸發(fā)皿從鐵架臺取下,熄滅酒精燈,待蒸發(fā)皿冷卻后,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二:燃燒蠟燭的實驗 1.用火柴點燃蠟燭,觀察現(xiàn)象。 2.用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約1~2cm處,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1.切割、加熱蠟燭,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加熱蠟燭,在溫度的影響下,蠟燭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冷卻后,又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沒有新物質產(chǎn)生,所以是物理變化。 2.將蠟燭點燃,在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點燃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溫度在升高,蠟燭融化變成蠟油,屬于物理變化;燃燒過程中,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產(chǎn)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 1.注意點燃酒精燈的方法注意安全,熄滅酒精燈要用燈帽。 2.取蒸發(fā)皿、干玻璃片要用試管夾。 【實驗原理】 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如切割蠟燭、蠟燭受熱熔化;另一類是產(chǎn)生新物質的變化,這類變化常常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chǎn)生沉淀或氣泡、發(fā)光發(fā)熱等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如蠟燭的燃燒。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讓學生探究食鹽的變化,認識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實驗器材 燒杯、玻璃棒、食鹽、火柴、坩堝、勺子、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wǎng))、酒精燈 實驗過程 1.向燒杯中倒入水,用勺子取些許食鹽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xiàn)象。 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臺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1.將食鹽放入水中,食鹽看不到了,食鹽在水中可以溶解。 2.通過給食鹽水加熱,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 教師評價 1.燒杯中倒入水要適量,不可太多,注意放入食鹽的量,既要多放,又要保證能夠完全溶解。 2.加熱坩堝注意安全,實驗完畢待坩堝冷卻后,再整理實驗器材。 【實驗原理】 食鹽在水中可以溶解;通過給食鹽水加熱,可以使溶解的食鹽重新析出,恢復原狀。這個過程說明了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鐵生銹的條件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鐵生銹的條件。 實驗器材 鐵釘、砂紙、試管、試管塞、試管架、純凈水、食鹽、干燥劑、蠟燭、油、醋、肥皂屑、吹風機。 實驗過程 實驗一:鐵生銹的條件(一) 1.將4支試管分別編號A、B、C、D備用;用砂紙打磨好4枚鐵釘備用。 2.①用吹風機將A試管內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用砂紙打磨后的鐵釘,并立即用試管塞將試管塞住。用融化后的蠟封住試管口的縫隙,使其與外部空氣隔絕。 ②在B試管內裝入煮沸后的水,使水將鐵釘完全浸沒。再用試管塞將試管塞住。用融化后的蠟封住試管口的縫隙,使其與外部空氣隔絕。 ③在C試管內裝入少量純凈水,使鐵釘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④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純凈水并加入少量食鹽溶解,使鐵釘一部分在鹽水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3.將4支試管放在試管架觀察一周(每天觀察一次),做好記錄。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A、B試管中鐵釘不生銹,說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氣,鐵都不生銹;C試管中既有水也有氧氣,但沒有鹽,而鐵生銹,說明鐵生銹的必要條件只是水和氧氣;對比D試管,其鐵生銹的速度比C試管要快,說明鹽在鐵生銹的過程中起到加速生銹的作用。因此我們得到如下結論:①鐵生銹的必要條件是氧氣、水同時存在;②在有鹽的情況下,鐵生銹的程度會加深、速度會加快。 教師評價 實驗二:鐵生銹的條件(二) 1.將5支試管分別編號A、B、C、D、E備用;用砂紙打磨好5枚鐵釘備用。 2.①將食鹽倒入A試管中,加水攪拌,形成鹽水,將鐵釘一部分放在鹽水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②將肥皂屑放入B試管中,加水攪拌,形成肥皂水,將鐵釘一部分放在肥皂水,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③在C試管內裝入少量醋,使鐵釘一部分在醋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④在D試管內裝入少量純凈水,使鐵釘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⑤在E試管內裝入少量油,使鐵釘一部分在油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氣中。不封口,使鐵釘與外部空氣接觸。 3.將5支試管放在試管架觀察一周(每天觀察一次),做好記錄。 實驗二現(xiàn)象及結論: A、B、C、D試管中鐵釘都生銹,但A、B、C試管中的鐵釘要比D試管中的鐵釘生銹嚴重,說明鹽、堿、酸能促進鐵生銹;E試管中鐵釘不生銹,說明油可以防止鐵生銹。因此我們得到如下結論:①鹽、堿、酸能夠促進鐵生銹;②油可以防止鐵生銹。 【實驗結論】 1.鐵生銹的必要條件是氧氣、水同時存在。 2.鹽、堿、酸能夠促進鐵生銹。 3.涂抹油等保護層,可以防止鐵生銹。 【實驗原理】 水、空氣中的氧氣可以讓鐵生銹,這是鐵生銹的必要條件,破壞二者中的任一條件,都可以阻止鐵生銹。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測量物體運動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讓學生能夠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標或圖形來表示距離和時間的關系。 實驗器材 玩具車、秒表、米尺。 實驗過程 1.定好起點,用米尺測量出5米、10米距離,做好標記。 2.測量并記錄玩具車行駛5米、10米所用的時間。 3.測量出玩具車行駛5秒鐘、10秒鐘所行駛的距離。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1.玩具車速度一定,行駛的距離越長,所用的時間就越長。 2.玩具車速度一定,行駛的時間越長,所行駛的距離就越長。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 1.測量時要沿直線。 2.測量時,以車頭到車頭為測量距離,或者以車尾到車尾為測量距離。 【實驗原理】 速度一定,距離與時間成正比。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斜面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認識到斜面的作用以及省力規(guī)律。 實驗器材 測力計、長方形木板、小木塊若干(或用鐵架臺)、小車。 實驗過程 1.用測力計豎直提小車,記錄讀數(shù)。 2.在長木板的一端墊一塊木塊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測力計向上拉小車,使其均勻運動,記錄讀數(shù)。 3.在長木板的一端墊同樣高的二、三、四塊木板(或用鐵架臺調節(jié)),在斜面上用測力計拉小車,使其勻速運動,記錄讀數(shù)。 4.對比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豎直提小車用的力最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教師評價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杠桿用力規(guī)律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了解杠桿的用力規(guī)律 實驗器材 杠桿尺、鉤碼、鐵架臺。 實驗過程 1.把杠桿尺掛在鐵架臺上,調節(jié)兩邊的螺母,使杠桿尺平衡。 2.在杠桿尺的左右兩邊4格處各掛一個鉤碼。 3.在杠桿尺的左邊4格處掛兩個鉤碼,右邊2格處掛四個 鉤碼。 4.在杠桿尺的左邊2格處掛兩個鉤碼,右邊4格處掛一個鉤碼。 5. 自由組合鉤碼數(shù)量與到支點的距離,使杠桿尺平衡。 6.比較左右兩邊鉤碼的數(shù)量和鉤碼離杠桿尺中心的距離。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杠桿尺平衡 實驗結論 到杠桿尺中心的距離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桿尺中心的距離越小,用的力越大。 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省力。 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費力。 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教師評價 【實驗原理】L1(動力臂)×F1動力=L2阻力臂×F2阻力。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滑輪作用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實驗器材 鐵架臺、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細繩、鉤碼、測力計。 實驗過程 1.用測力計測出豎直提兩個鉤碼用的力。 2.把定滑輪固定在鐵架臺上,掛上兩個鉤碼,用測力計向下拉動,記錄用力的大小。 3.把繩子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另一端繞過動滑輪,掛上兩個鉤碼,用測力計向上拉動,記錄力的大小。 4.在滑輪組上掛兩個鉤碼,用測力計拉動,記錄力的大小。。 5.把2、3、4的數(shù)據(jù)與1的數(shù)據(jù)做比較。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結論 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動滑輪時,省力,但不改變用力方向; 使用滑輪組時,既省力又改變了用力方向。 教師評價 【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向下拉動測力時,注意指針歸零。 前車小學科學實驗記錄單 組別 時間 實驗名稱 齒輪傳動的實驗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齒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 齒輪(大中小各一個),支架。 實驗過程 1.把三個帶軸的齒輪固定在支架上,并讓齒輪相互嚙合。 2.用手撥動一個齒輪,觀察三個齒輪轉動的方向、速度。 實驗現(xiàn)象 (我的發(fā)現(xiàn)) 當轉動其中一個齒輪時,會發(fā)現(xiàn): 1.相互嚙合的兩個齒輪之間的轉動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齒輪轉動的速度也不一樣。 3.一個齒輪動,可帶動和它嚙合的其他齒輪轉動。 實驗結論 齒輪的作用是:傳遞動力,改變轉動的速度,改變轉動的方向。 教師評價 21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年級 科學實驗 記錄 上冊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117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