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思維溝通 構建高效課堂》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加強思維溝通 構建高效課堂(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加強思維溝通 構建高效課堂
加強思維溝通 構建高效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課堂40分鐘的演繹是課堂教學價值的表達。在具體實踐中,卻時常有教不完的現(xiàn)象發(fā)生,以致拖堂的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即使完成,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時常有達不到預定目標的遺憾。追究原因,主要是教師課前準備缺乏,處理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不夠細致,缺乏教育智慧所致。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學應在預設與生成的平衡中開展
有人說:一堂課應有扎扎實實的可完成的預定教學目標,我寧可拖課,也要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會。這才是真正的為了學生開展。也有人說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教學預
2、設應效勞于課堂生成并隨之不斷調整修正,應“以學定教〞,甚至放棄原先的教學預設。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學生的開展。既然如此,課堂教學就應當在預設與生成的平衡中開展。為了課堂有效的生成,教師應增加更多預設的可能性,為生成的不確定性作充分的準備,提供更多的學習幫助。而課堂生成賦予教學預設更多的意義,有價值的教學生成能使教學預設更精彩。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我只講了梯形面積公式的一種推導方法,而有一個同學卻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推導方法:沿兩腰的中點連線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他的啟發(fā)下,其他學生又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從兩腰中點沿垂直于底的方向剪開,正好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
3、長正好是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寬正好是梯形高的一半……課上到這兒,學生已經(jīng)不僅僅滿足于書上的推導方法,課后的練習自然也順利解決。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上,無論是能力培養(yǎng)還是情感體驗遠非是做幾道習題所能到達的,而課堂預設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經(jīng)歷過程,課堂生成那么成為師生思維碰撞的亮點。
二、融自學探究講解等多種方式為一體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那么教改理念下的數(shù)學教學還需要講解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在教學?倍數(shù)和因數(shù)?這一課時,學生自學后對倍數(shù)、因數(shù)的概念還不是太清楚,這時就必須進行必要的講解。那么什
4、么時候是講解的最正確時機呢?一般說來,學習新知識必需的,學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識;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知識難點;容易被學生無視或混淆的概念;時間不允許讓學生充分討論、探索時;學生自學不能形成系統(tǒng)而全面的知識體系時,教師此時就需要加以適當?shù)狞c撥、歸納、總結、概括等。對講解的時機做出選擇后,還要注意言語表達的方式、方法,以期喚起學生對講解內容的高度投入與有效關注。講解時,一要清晰明確,使學生聽的清,二要簡潔明白,使學生聽的懂,三要鮮明生動,使學生聽的有趣。當然,講解只是一種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思想就會賦予它不同的實質內容。
三、教學目標要防止繁多,盡量集中單一
數(shù)學課程的目標不僅要讓
5、學生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還包括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的開展。以往,這些目標只是被視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的一個“副產(chǎn)品〞。如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原來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和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計算順序和商的定位方法;學會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而今的教學目標指出除了以上的知識技能目標外,還要學生經(jīng)歷除法豎式的探究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也就是說新課程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承載了更多元的目標。例如在教學423=□時,學生出現(xiàn)了三種思考方法:42分成30和12,303=10,123=4,10+4=14;42分
6、成21和21,213=7,7+7=14;想六七四十二,6里有2個3,所以結果是27=14。就解決問題而言,這四種方法是由學生的個體特點而產(chǎn)生的,無所謂優(yōu)劣。但就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而言,只有第一種思路有積極的遷移作用,其他的方法越多,學生思路就跑得越遠,勢必影響后面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第一種思路進行思考,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目標意識,時刻注意圍繞目標展開教活動。
四、要學會傾訴,更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
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者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
7、傾聽與交流,有時學生在闡述見解時,會不經(jīng)意帶出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副產(chǎn)品〞。這時,學生可能是無心的,但作為老師一定要有意,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從錯中見對,從無中見有。
我在教學?梯形的認識?時,出示很多形狀不同的梯形,讓學生觀察后說說什么是梯形,一個學生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這個答案與標準答案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表述是不嚴密的。學生在老師表示疑心后繼續(xù)觀察,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應該是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老師肯定這位學生觀察的很仔細。再追問:“這句話太長了,能不能簡單一點呢?〞同學們都在那兒苦思冥想,終于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就這樣,在大家不斷地補充、修改、完善中得到了梯形的準確定義,并且對“只〞字理解得尤為深刻。
建構高效課堂,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都是我們一線教師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有去重視它、關注他,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小學數(shù)學教師.
\[2\]小學課堂教學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