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的報告.docx
《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的報告.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的報告.docx(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的報告 經(jīng)濟大類 專業(yè) 學生:付世偉 學號:1221100061 關(guān)鍵詞:美國教育;日本啟發(fā) 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選修課結(jié)束了,經(jīng)過了13次介紹不同文化的講座,我從中獲得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就像在暑假的實踐周時參加的國際學院舉行的實踐周一樣,在那次為期兩周的實踐周里,我能夠在一個教室里與來自外國知名大學的教授們一起學習交流,這樣的機會可以說相當?shù)碾y得,也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吧。所以,在這個學期,我又選擇了國際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這門選修課,雖然說人數(shù)增加了很多,沒有了在實踐周那種大家圍坐一起,人人能夠參與的感覺。但在跨文化交流與科技前沿系列講座選修課上,通過13次從中國到東亞再到歐洲,美國,甚至南非的不同主題的講座,每次講座都能讓我感受到不同文化所特有的魅力。我的報告就要從這13次講座里選取我感觸最深的幾次報告來談談我的感想。 第一次的講座是由Chuang Tam教授帶來的可以說是他自己的一個對于美國學習教育的情況的介紹以及他自己在美國對于就業(yè)求職的情況的一個了解。美國大學的教育情況跟中國的有相當大的不同,首先是美國大學的類型主要分為三種: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綜合大學(University),社區(qū)大學(Community College)。文理學院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成為具有廣泛的文化背景,高度的教養(yǎng),道德、文化水平和判斷能力的人。教育主題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通常不設專業(yè)。學生要在三大主要領域里各選一定的學分,才能完成大學本科的學習。大學四年,首先是對知識廣泛的學習,經(jīng)過一個階段后縮小興趣范圍,對專業(yè)方面開始有一定的了解,再選定專業(yè)課程。綜合大學是致力于專業(yè)性較高的研究及大學研究生院教育的學校,擁有幾個學部,研究生院,研究設施等。綜合大學分成私立大學和州立大學。州立的大學優(yōu)先面向本州的居民,而私立的大學招生則比較靈活。綜合大學的最大特點是以研究生院作為中心,學生群體中有很多本身就是老師、學者、研究者。綜合大學里不太愿意執(zhí)教本科學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而只顧潛心埋頭做研究的教授不在少數(shù)。所以本科許多課程都要由身為研究生、博士生的助教來授課。綜合大學的規(guī)模很大,教育課程豐富多樣。學生人數(shù)多在一萬以上甚至有的達到幾萬人左右。特別是教授一般知識的階梯教室可容納100~300名學生。所以想接受個別輔導是很困難的事情。在這樣環(huán)境中就要求學生必須有很強的主管自覺性,因而也比較辛苦。社區(qū)大學是用各州或地區(qū)的稅金建立的兩年制的向地區(qū)居民全面開放的大學。主要以職業(yè)訓練和返回工作崗位的訓練為教育中心,特點是學生年齡較大,大多是一邊工作一邊走讀,學生之間很難成為朋友。像文理學院那樣在大學過集體宿舍生活在學習上互相幫助的事情是指望不到的。社區(qū)大學并不應該是留學生的選擇。 此外,我還了解到了在美國,對于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相當重視的。家里的孩子一般都會被要求去進行打工兼職之類的來進行鍛煉。 姜旭教授所做的日本模塊關(guān)于日本社會經(jīng)濟與物流的講座是最能夠吸引我的一次講座。因為本來就對于日本這一個雖然國土面積極小,只是一個島國,但卻能夠在不知道什么時候迸發(fā)出驚人的爆發(fā)力和生產(chǎn)力,并成為世界上的頂尖強國,綜合實力相當強大。所以我對于日本這個國家一直保有相當大的興趣。 對于日本,它的幾個關(guān)鍵詞也相當?shù)挠幸馑?。首先是“一期一會”,這個詞是日本的茶道之用語,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它的意思已經(jīng)就是融會到茶道的儀式里,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飯、談、茶四大步,最后完成時使亭主和主客、從客靜心清志,由內(nèi)到外自然涌現(xiàn)出一種“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之感,蒼涼而略帶寂寥。進而思考人生的離合、相聚的歡娛,使參與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禮,達到更高的狀態(tài)——冥想中的涅槃。這,是一期一會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一期一會”充分體現(xiàn)了佛教中的“無?!彼枷耄松捌涿總€瞬間都不能重復。 “一期一會”提醒人們要珍惜每個瞬間的機緣,并為人生中可能僅有的一次相會,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經(jīng)心輕忽了眼前所有,那會是比擦身而過更為深刻的遺憾。從這里邊,也能夠很清楚的看出日本是一個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吸收了中國的文化中比較精華的部分,比如茶道,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成為了自己民族的一件瑰寶并因此享譽世界。這個詞也提醒我們要抓住每一個機會,不要讓它溜走。 馬拉松精神也是日本社會的一個關(guān)鍵詞。日本人相當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馬拉松這一項考驗耐力和意志力的體育活動也是他們及其喜愛參加的。馬拉松精神代表著挑戰(zhàn)極限的勇氣,超越自我的信心,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堅定。馬拉松更接近于人生的真實狀態(tài):或克服困難,馬不停蹄,勇往直前,直到終點終于可以放松一刻了,那個開心一般的語言都顯得空白;或無奈的不停地給別人超過,垂頭喪氣,麻木應付,跑步的馬拉松的練習也是為了人生的以及生活的馬拉松服務的,為了那種自強不息,意氣風發(fā),痛并快樂著,幫助成長幫助降壓,也提醒自己:我是真實的活著。日本人一直所堅持的馬拉松精神也正能解釋他們怎么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迅速的恢復元氣并且可以說是他們的心中的支柱。正是心中的支柱,才讓日本在戰(zhàn)后并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利用國內(nèi)國際上的有利環(huán)境,并憑借這自身的勤勉,堅持等優(yōu)秀品質(zhì)一躍成為僅此于美國的第二強國。作為近鄰,這也能給中國的發(fā)展帶來極其深刻的啟示。 與此同時,姜教授也為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同學推薦了幾本書,其中一本由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是我在暑假帶著極大興趣閱讀的一本書,“菊”本日本皇室家徽, "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作者選用“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guān)習俗,并指出日本幼兒教養(yǎng)和成人教養(yǎng)的不連續(xù)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在美國全力以赴與之作戰(zhàn)的所有敵人當中,日本人是最讓人感到費解的對手。因為與這個強大的對手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的差異巨大,所以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對付它。西方國家認為,即使是在戰(zhàn)爭中,也應該遵循一些符合基本人性的戰(zhàn)爭慣例,但在日本人眼里卻沒有這些概念。在這種情況下,了解敵人的本性就成了一個核心問題。要與日本作戰(zhàn),我們必須了解日本人的行為方式。 相信在很多人眼里,最討厭的莫過于日本人,日本的帝國主義侵略暴行也植根與現(xiàn)今的每一個華人。但又從某個角度佩服與日本人,對外來文明的向往和吸收,貫通與現(xiàn)今日本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日語中的一些名字,如自行車,電話,的讀法都是直接音譯的,可見當時的拿來主義如此之快。 從江戶時代起,和日本內(nèi)戰(zhàn)不斷,直到德川家康一統(tǒng)日本。和中國不同,日本的仕階層,指的是武士。日本武士有著高尚的地位,同時誓死忠誠與各自藩主。沒有藩主的武士稱之浪人。據(jù)《四十七浪人》記載,浪人為了替自己死去的藩主報仇而殺死自己的妻兒也是可能的事情。在西方國家也包括中國人也看不明白的表象下,其深層次的體現(xiàn)出日本人對“情意”的理解。 但同樣又是二戰(zhàn)敗后的日本,反而興高采烈的歡迎戰(zhàn)勝國美國下榻自己的國土,其歡迎程度好像是日本來了一批美國暴發(fā)戶旅游一樣。 中國和日本都有著一言道不盡文化背景,但影響我最深的還是日本快速發(fā)展中其文化的張力,在日本也有閉關(guān)鎖國的時期,美國用戰(zhàn)艦敲開了日本國門,但當時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交火,很快日本就打開的國門,用一種歡迎的態(tài)度去接受,開始了國家間的通商,當時的西方工業(yè)化使得日本望塵莫及,日本人開始從這一刻起,從師從中國開始師從西洋。一切都發(fā)展的如此之快,工業(yè)西化,生活方式西化,文化西化。這樣的速度也一度沖擊的傳統(tǒng)文化。甚至有的傳統(tǒng)文化一度明令禁止,如相撲等被西方國家認為是丑陋的極近裸體的活動。當日本一切與西洋相同時,日本還是原來的日本么?日本人的開始反思。傳統(tǒng)文化是否還具有意義,日本是否繼續(xù)一味的仿西。人們提出的質(zhì)疑。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相容,是日本人又提出新的觀點。 所以,日本的這些獨到之處,是我們需要具體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從這次選修課上聽到,進而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所得出的報告。 除了這兩堂我具體論述,給我印象最深的課之外,我同樣對于歐洲所展現(xiàn)出的極大的現(xiàn)代化魅力所吸引,這也正是我從這個選修課上學到最多的地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文化交流 科技前沿 系列 講座 報告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817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