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苗嶺的早晨》).doc
《教學設計(《苗嶺的早晨》).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設計(《苗嶺的早晨》).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苗嶺的早晨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音 樂 學段: 初 中 年級 九年級 相關 領域 感 受 與 鑒 賞 教材 書名:音樂 九年級下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8 月 教學設計參與人員 姓名 單位 聯(lián)系方式 設計者 蘭 春 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 13520280829 實施者 蘭 春 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 13520280829 指導者 閆建中 豐臺區(qū)教育分院 13381072303 課件制作者 蘭 春 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 13520280829 其他參與者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一)指導思想 《苗嶺的早晨》是一首根據(jù)苗族飛歌創(chuàng)作的樂曲,本課以這首作品作為載體,通過賞析這首樂曲,讓學生初步了解苗族飛歌,大致掌握其旋律基本特點,在本次課后,無論何時何地,能聽辨出飛歌,達到音樂學習的遷移和運用。因此本課從開始至結(jié)束,飛歌的旋律成為貫穿整節(jié)課教與學的主線。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能對飛歌產(chǎn)生一定興趣,愿意關注了解它,并擴散為對我國民族音樂的關注。 (二)理論依據(jù) 本次課以《音樂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jù)?!墩n標》中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傾聽固然音樂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但也要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手段聯(lián)系起來,促使他們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弘揚民族音樂,音樂課應將我國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與社會生活化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讓學生了解欣賞,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珍視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增強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zhì)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學習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學習效果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梢娊虒W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shù)目茖W的診斷。本課本著鼓勵性原則,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空間和氛圍,在對學生音樂成就的評價結(jié)果的描述多使用贊賞性、激勵性的用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對音樂興趣。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杰羅姆布魯納認為,學習是類別及其編碼系統(tǒng)的形成。遷移就是把習得的編碼系統(tǒng)用于新的事例。正遷移就是把適當?shù)木幋a系統(tǒng)應用于新的事例。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將所學內(nèi)容形成自己的認知或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今后的欣賞作品時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次課內(nèi)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邊寨之歌》。本單元的內(nèi)容均為我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作品。其中《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是一首苗族飛歌,《苗嶺的早晨》是運用飛歌的旋律作為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苗族飛歌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苗歌,是民歌藝術(shù)中的珍品。它一般為降VI級的徵調(diào)式,旋律基本比較固定,以535開始,第一句向上滑行,伴有一個高音的甩音,第二句滑向降3,旋律向下進行。最為獨特的就是色彩音降3,是十二平均律中沒有的音,在鋼琴上并不存在,這些就是飛歌獨特的旋法,是飛歌的標志。學生通過教材中的這兩首作品的學習,能認識和初步了解苗族飛歌,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風情。教材中《苗嶺的早晨》選用的是鋼琴伴奏小提琴獨奏版本,三部曲式,樂曲開始飛歌旋律,把人們引入晨曦初露、山巒起伏的苗嶺晨景之中;第二部分是樂曲的主體,由幾個取材于引子的音調(diào)加以發(fā)展、互成對比又互有聯(lián)系的方整樂段組成。第三部分音樂又轉(zhuǎn)入自由的散板,再現(xiàn)了樂曲的第一部分。由于這個再現(xiàn)有很大壓縮,因而起尾聲作用,與第一部分前后呼應,再次重現(xiàn)了苗家山寨的秀麗景色。整首作品展現(xiàn)了苗嶺清新迷人的清晨和清晨生機勃勃的苗嶺。這首小提琴獨奏曲是作曲家陳鋼于1975年根據(jù)同名口笛樂曲改編而成,原創(chuàng)作者是著名作曲家白誠仁,他于1974年根據(jù)苗族飛歌旋律創(chuàng)作的一首口笛曲《苗嶺的早晨》。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三年級欣賞過《苗嶺的早晨》口笛演奏的版本,當時達到能聽速度快慢,情緒歡快還是優(yōu)美抒情的程度,少部分學生對作品還有一點印象。初三學生在中學階段又經(jīng)過兩年多的音樂學習,具備一定的視唱識譜能力和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感知能力;對于貴州省,已有空間概念,由于在地理課中有過學習,對苗族的地理環(huán)境有所了解,但對苗族音樂知之甚少;大多數(shù)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有一定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教法: 情景創(chuàng)設法:教師演唱《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作為鋪墊,將學生帶入苗族的音樂情景之中,學生此時并不知道自己在慢慢進入這個情景。隨后從雷公山入手,引入貴州苗嶺,在空間上將學生帶進苗嶺。向?qū)W生展示圍繞苗族音樂的相關圖片,包括唱飛歌、蘆笙舞、芒筒等圖片,并欣賞一小段視頻,之后的教學就在苗族音樂的情景中展開。 旋律主線法:飛歌的旋律是整首作品的靈魂,本節(jié)課開頭就單刀直入,教師直接唱一首苗族飛歌,學生在初步感受后,唱譜尋找出歌曲構(gòu)成音、色彩音和調(diào)式,之后的一次次的模唱體驗活動中,學生將飛歌基本固定的旋律刻進腦海之中。飛歌旋律作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學生從不知道→初步體驗飛歌→知道飛歌的特點→在音樂作品學習、體驗→從若干音樂作品中能聽辯飛歌→用飛歌固定的基本旋律,填詞演唱,達到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學法: 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生在模唱、聆聽等活動中,聽辯、尋找旋律中最具飛歌標志的地方,形成印象和記憶。 模唱練習法:學生在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多次模唱飛歌旋律,不斷加深記憶。 體驗對比的方法:在作品中對各音樂要素進行比較,體驗感受作品情緒和音樂描繪上的變化。 (四)技術(shù)準備 1、為歌曲《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編配鋼琴伴奏。 2、運用“作曲大師”——作曲軟件制作《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歌譜、《苗嶺的早晨》主題旋律樂譜。用Overture4.0作曲軟件制作《苗嶺的早晨》小提琴部分旋律,并導出mid,在教學中播放mid,自彈鋼琴伴奏部分,幫助學生感受小提琴和鋼琴是如何表現(xiàn)出苗嶺的秀美。 3、運用Windows Movie Maker2..6制作《苗嶺的早晨》影片,在學生再次完整聆聽時播放。 4、制作ppt,整合為多媒體課件。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教學前期狀況:教師本人比較喜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但對苗族飛歌不是很了解,對《苗嶺的早晨》這首作品聽過,但沒有仔細進行過音樂分析。學生對苗族音樂知之甚少,基本不知苗族飛歌。但初三學生經(jīng)過九年的音樂學習,有一定分析音樂的能力,知識面也比較寬,有一定學習熱情。 問題與對策:在一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通過欣賞《苗嶺的早晨》來初步了解飛歌,感受音樂描繪秀美的苗嶺和苗家人幸福的生活,并能對飛歌產(chǎn)生記憶,能從各族民歌中聽辨出來,有一定難度,為了達成目標,我采取以下對策。 1、教師學唱飛歌,從本單元另一首苗族飛歌《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入手,將這首歌曲用來輔助《苗嶺的早晨》教學。 2、制作mid音樂,教師現(xiàn)場鋼琴伴奏,引導學生感受小提琴與鋼琴相輔相成地表現(xiàn)苗嶺迷人的晨景和苗家人愉悅的心情。 3、收集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民歌,讓學生聽辨,以檢驗學生學習情況。 4、一節(jié)課時間、容量有限,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后,在學生對飛歌產(chǎn)生興趣之后,鼓勵學生進行課后查閱,了解更多有關飛歌的知識和資訊,下次課交流。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目標 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從不知道苗族的飛歌到認識飛歌,在學習中逐漸喜歡苗族的飛歌,愿意了解關注我們的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培養(yǎng)對民族音樂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唱譜、聽辯的音樂體驗活動中,了解苗族飛歌的構(gòu)成音、色彩音降3和調(diào)式,并記住飛歌的基本固定旋律。 2、采用學唱《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模唱《苗嶺的早晨》主題旋律,對比兩首作品的旋律,進一步熟悉飛歌。 3、制作小提琴旋律的mid進行播放,現(xiàn)場鋼琴伴奏,引導學生感受鋼琴與小提琴相輔相成地表現(xiàn)清晨苗嶺的朦朧秀美和苗家人的幸福愉快。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了解苗族飛歌旋律的構(gòu)成音、色彩音和調(diào)式;熟悉陳鋼和認識白誠仁兩位作曲家。 2、能較準確地唱苗族飛歌旋律,唱出滑音、甩音,并產(chǎn)生音樂記憶。 3、能從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以及鋼琴伴奏中,感受分析音樂作品描繪的苗嶺美景和苗家人的幸福愉悅。 4、能從彝、侗、壯、苗族民歌中準確聽辨苗族飛歌,用飛歌固定的基本旋律,填詞演唱。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苗嶺的早晨》A部、B部主題旋律的音樂分析 (二)教學難點:苗族飛歌旋律特點的把握 五、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示意圖 教 學 過 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shù)應用 時間安排 創(chuàng) 設 情 境 走進苗嶺 1、自彈自唱歌曲《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 提問:大家覺得這首歌曲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演唱?像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2、組織學生回答。 3、出示譜例,帶學生學唱歌詞。 4、帶學生唱譜,引導學生找出旋律的構(gòu)成音、色彩音降3和歌曲調(diào)式。 5、帶學生再唱歌詞。 6、從雷公山引入貴州苗嶺,簡介苗族飛歌。 7、出示相關圖片,講解,認識苗族的民族樂器蘆笙、芒筒,感受苗嶺風光。 1、聆聽老師演唱,感受歌曲演唱的環(huán)境和獨特的韻味。 2、回答問題。 3、學唱歌曲。 4、唱譜,尋找構(gòu)成音和色彩音降3,判斷歌曲調(diào)式。 5、再唱歌曲。 6、聽老師講解,知道苗族的飛歌。 7、初步認識解苗族樂器、感受苗嶺秀美的風光。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從一首苗族民歌《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入手。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演唱,感受歌曲濃郁的民族色彩。在學唱過程中找出歌曲的構(gòu)成音和色彩音,小三度音程是苗族飛歌中最具色彩的獨特音程。學生運用民族五聲調(diào)式的學習經(jīng)驗,可判斷歌曲調(diào)式為徵調(diào)式,也是溫故而知新。學唱《雷公山》是學生初步感受苗族飛歌韻味,為后面階段學習埋下伏筆。 再由雷公山引入貴州苗嶺。使學生在空間上有一定的概念。 圖片的選擇也圍繞音樂的需要進行選擇,學生能感受到苗族的人文環(huán)境和獨特的音樂氣息。 1、鋼琴即興伴奏 2、無 3、鋼琴伴奏 4、演示ppt板書 5、鋼琴伴奏 6、演示ppt 7、演示ppt,播放視頻。 14分鐘 晨曦初露 新 課 講 解 飛歌悠揚 新 課 講 解 飛歌悠揚 新 課 講 解 飛歌悠揚 1、不告知學生作品標題,請學生聆聽思考: a、音樂描繪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時間? b、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c、全曲分為幾部分? 2、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3、明示作品標題——《苗嶺的早晨》。 4、介紹作者陳鋼、白誠仁。 1、聆聽全曲,思考問題。 2、回答問題。 3、確定作品標題。 4、再次熟悉陳鋼,認識白誠仁。 學生在不知作品標題的情況下,從音樂獨特的飛歌旋律、和音樂意境中,大致可判斷作品描繪的地點和時間。也是對前一環(huán)節(jié)中飛歌學習的鞏固和檢驗。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初步聆聽作品,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在聆聽的同時,帶著問題思考,是欣賞習慣的培養(yǎng)。 1、演示ppt,播放音頻。 2、板書 3、演示ppt 4、演示ppt 7分鐘 分段賞析 1、A部分: ①出示A部分飛歌部分樂譜,畫旋律線,帶學生唱譜。 ②提示學生找構(gòu)成音,并注意色彩音降3,告知學生,這就是飛歌固定的基本旋律。 ③播放小提琴旋律的mid,用鋼琴伴奏,引導學生感受鋼琴與小提琴相輔相成地表現(xiàn)清晨苗嶺的朦朧秀美。 ④引導學生聆聽飛歌后面的鳥鳴聲,并小結(jié)A部分的節(jié)奏特點以及速度和情緒。 ⑤引導學生用一個字小結(jié)A部音樂:“景” 2、B部分: ①播放B部分第一片段,鼓勵學生隨音樂律動,感受音樂情緒。 ②提問:這段音樂與A部分的飛歌有沒有聯(lián)系?帶學生唱譜。 ③組織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說出節(jié)奏、速度和情緒的變化。 ④播放mid,用鋼琴伴奏,引導學生感受鋼琴的伴奏很好地烘托苗家人歡快的心情。 ⑤播放第二片段,提示學生感受小提琴音色、速度的變化,引導學生想象音樂的情景。 ⑥用蘆笙吹奏,幫助學生感受小提琴模仿蘆笙的音色,和音樂粗獷的風格。 ⑦播放第三片段,引導學生與前面的音樂進行力度、速度、音區(qū)對比,感受樂曲情緒的高潮。 ⑧引導學生用一個字小結(jié)B部份:“情” 3、A′部分: ①提問:劃分音樂結(jié)構(gòu)時這部分音樂沒有確定標號,它應該叫做什么?播放A′部分。 ②組織學生回答,感受旋律、速度的變化。解除學生初聽時劃分音樂結(jié)構(gòu)的疑惑。 ③提煉出A′部分是將苗家人的幸福歡樂濃縮定格在飛歌旋律中。這部分是整首音樂作品色彩的凝固,情景的升華。 4、完整播放作品。 5、總結(jié)作品。并強調(diào)整首作品的核心旋律就是富有苗族音樂特色的飛歌旋律。 ①唱譜,通過旋律線的走向,感受飛歌特點。 ②找出旋律構(gòu)成音,尤其注意色彩音降3。記憶飛歌固定基本旋律。 ③聽老師彈奏,感受鋼琴清淡的琶音伴奏,與小提琴的飛歌旋律共同塑造了白霧蒙蒙、晨曦初露的苗嶺。 ④感受小提琴用滑音、顫音等演奏手法模擬鳥兒清脆婉轉(zhuǎn)的鳴叫。想象苗嶺的秀美和靜謐。 ⑤用一個“景”字小結(jié)音樂。 ①聆聽第一片段后隨音樂律動。 ②唱譜,回答問題,感受飛歌旋律在B部分的變化。 ③回答問題。 ④聽老師彈奏,感受鋼琴輕快的伴奏烘托了苗家人歡快的心情。 ⑤聆聽第二片段,感受小提琴模擬蘆笙和芒筒的音色,音樂粗獷有力,是勞動情景的表現(xiàn)。 ⑥聽老師吹奏蘆笙,感受音色和音樂表現(xiàn)。 ⑦聆聽第三片段,可隨音樂拍手,感受音樂的急速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 ⑧用一個“情”字小結(jié)音樂。 ①聆聽、思考。 ②回答問題。感受旋律的變化再現(xiàn),確定這部分音樂叫A′,而不是C。解除初聽時劃分音樂結(jié)構(gòu)的疑惑。 ③理解A′部分音樂的含義,感受這部分音樂的情景交融。 4、再次完整欣賞。 5、總結(jié)作品。明確貫穿這首音樂作品的旋律素材就是苗族最具特色的飛歌的旋律。 分段欣賞環(huán)節(jié)是本次課學習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學唱主旋律,不斷體驗,進一步加深對飛歌的感受,將苗族飛歌獨特并固定的旋律刻進腦海中,飛歌旋律是整首作品的靈魂。制作小提琴旋律的mid,我現(xiàn)場彈奏鋼琴伴奏,引導學生感受鋼琴與小提琴相輔相成地表現(xiàn)清晨苗嶺的朦朧秀美。引導學生用精煉語言小結(jié)音樂,A部音樂描繪的是“景”。 B部分飛歌旋律的節(jié)拍、節(jié)奏、速度都發(fā)生變化,通過模唱、對比欣賞,引導學生感受B部分音樂的歡快、熱烈。播放mid,用鋼琴伴奏,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鋼琴輕快的伴奏是烘托苗家人歡快心情的音樂表現(xiàn)手段。學生對這一部分的模唱,飛歌旋律唱得更熟練,再次加深對飛歌的記憶。 小提琴模擬蘆笙和芒筒的音色,讓學生聯(lián)系前面環(huán)節(jié)中講到的這兩件樂器,現(xiàn)場吹奏蘆笙,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小結(jié)音樂:表達的是“情”。 當A′段再次響起時,由于是一個壓縮樂段,與第一部分不完全相同,也再次鞏固和檢驗了學生對飛歌旋律的學習,聽辨能力的鍛煉。解除學生初聽時劃分音樂結(jié)構(gòu)的疑惑。 本次課的有關飛歌的知識點、模唱聽辨等技能,都在本環(huán)節(jié)中不斷學習、鍛煉、鞏固,學生通過學習,感知音樂各要素在塑造音樂情景中的重要作用。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和情感體驗。 1、 ①演示ppt ② 無 ③播放mid,鋼琴伴奏。 ④播放音頻 ⑤演示ppt 2、 ①播放音頻 ②演示ppt ③鋼琴伴奏 ④播放mid,鋼琴伴奏。 ⑤播放音頻 ⑥無 ⑦播放音頻 ⑧演示ppt 3、 ①播放音頻 ②演示ppt ③ 演示ppt 4、播放視頻 5、無 20分鐘 效 果 評 價 眾里尋它 1、帶學生回顧苗族飛歌的特點標志。 2、播放彝、侗、壯、苗族民歌片段,請學生聽辨哪一首是飛歌。 1、回顧苗族飛歌特點標志,加深記憶。 2、聽辨苗族飛歌。 在本課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讓學生回顧苗族飛歌特點,是不斷加深記憶。從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中去聽辨飛歌,有一定難度,但學生只要掌握住飛歌的特點,是能聽辨出來的,是對本次課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 1、無 2、播放音頻 2分鐘 知 識 拓 展 情灑苗嶺 1、飛歌不僅僅是飛揚在苗嶺的崇山峻嶺之中,它還飛向更廣闊的天地,介紹苗族歌唱家阿幼朵在金色大廳演唱《苗嶺飛歌》。飛歌飛向世界的舞臺,民族的聲音在世界唱響。 2、帶學生用飛歌固定基本旋律填詞演唱:苗嶺飛歌揚,我們來傳唱,鋼琴伴奏。 1、知道苗族飛歌唱響世界,和苗族歌唱家阿幼朵。 2、用用飛歌固定基本旋律填詞演唱。 苗族飛歌不單我國民族音樂的珍品,它還在世界的舞臺上飛揚,引發(fā)學生對我國民歌走向世界的民族自豪感。 2、用唱飛歌的形式結(jié)束本課,是學生知識學習遷移和運用。 1、演示ppt 2、演示ppt 鋼琴伴奏 2分鐘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在本節(jié)課中,采用了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并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出現(xiàn)。學生在聆聽教師演唱后,可說說自己的感受;全體學生唱飛歌旋律,教師可作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鼓勵為主。學生分析感受音樂后的發(fā)言,教師進行點評。 (二)評價量規(guī) 音樂是聽覺藝術(shù),所以音樂音響的聽辨尤為重要。評價量規(guī)不以分數(shù)或優(yōu)、良、差來判定,是全班集體性聽辨音樂。本次課在導入階段,就從聽飛歌入手,在課堂教學即將結(jié)束時,通過聽辨彝、侗、壯、苗族民歌片段聽出苗族飛歌,來檢驗學生本次課學習的情況,是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檢驗,也增課堂樂趣。本次課95﹪的學生能唱出飛歌的旋律,98﹪的學生能準確聽辨飛歌。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1、本節(jié)課為拉近學生和苗族飛歌的距離,教師現(xiàn)場演唱苗族飛歌《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學唱飛歌,能模仿教師唱出滑音、甩音,并能自主分析飛歌的結(jié)構(gòu)音、調(diào)式、色彩音降3。 2、在欣賞《苗嶺的早晨》這首作品的同時,提示學生不斷與《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這首飛歌進行旋律的比較,得出《苗嶺的早晨》靈魂旋律是苗族飛歌,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苗族飛歌的特點。 3、本次課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不光只關注聆聽主旋律聲部,還要注意聆聽鋼琴的伴奏,因為主旋律和伴奏是相輔相成地表現(xiàn)音樂,缺一不可。教師利用自身優(yōu)勢制作小提琴主旋律的mid,現(xiàn)場用鋼琴彈原譜伴奏,使學生能更清楚地聽到伴奏音樂,豐富想象,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欣賞聆聽音樂習慣和方法的培養(yǎng)。 八、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本次課以苗族飛歌音樂作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充分運用挖掘教材,將《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巧妙運用于新課教學的鋪墊,在學唱這首歌曲的時候,學生主動探究歌曲特點,尋找出苗族飛歌特點,建立起飛歌概念,在后面的學習中——欣賞《苗嶺的早晨》,不斷加深和鞏固對苗族飛歌的記憶和特點的把握,形成學生自己的音樂記憶。 2、引導學生欣賞《苗嶺的早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究音樂的旋律、力度、速度、情緒等音樂要素,對苗嶺清晨的秀美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苗家人生活勞動的幸福愉悅情感的體驗。這種聯(lián)想與體驗并不是空穴來風,而一切都基于對音樂要素的分析,進而對音樂的理解。 3、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時容易只注意主旋律聲部,對伴奏音樂容易忽視或聽不太清楚。教師在本次課制作《苗嶺的早晨》小提琴主旋律的mid音樂,在教學中現(xiàn)場彈原譜鋼琴伴奏,讓學生在欣賞主旋律的同時,又能真切地聆聽伴奏音樂,感受A部分伴奏音樂表現(xiàn)山林間云霧的彌漫或晨曦初露,B部分伴奏音樂表現(xiàn)苗家人忙碌但又愉快的勞動生活。體驗并明白主旋律與伴奏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這一點上,也是對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和欣賞方法的培養(yǎng)。 (二)不足之處: 本次課教學時間上把握不很準確,分段欣賞音樂環(huán)節(jié)容易延時,在最后環(huán)節(jié)稍顯倉促。 (三)教學機智 學生在欣賞《苗嶺的早晨》B部分音樂片段時,說出這個片段有力、速度較慢、中音區(qū)演奏的音樂是表現(xiàn)在挑水勞動,緊接一句快速上行的音樂是在表現(xiàn)擦汗,這是在教學設計時沒有想到的。我抓住學生的理解和想象,立刻在鋼琴上彈奏出這兩句旋律,并配以伴奏,尤其是快速上行琶音的樂句,表現(xiàn)出學生想象的勞動和擦汗的情景,是對學生想象理解的肯定和鼓勵。-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苗嶺的早晨 教學 設計 苗嶺 早晨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939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