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 期末總復習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素材 北師大版
《七年級歷史上冊 期末總復習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素材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歷史上冊 期末總復習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素材 北師大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一、夏、商、西周的興亡 1、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建立:前2070年,禹建立。滅亡:夏桀暴虐無道。前1600年,商湯滅夏。 商朝—建立:前1600年,商湯建立。穩(wěn)定:盤庚遷殷。商朝又叫殷朝。滅亡:前1046年,紂王暴政;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西周—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統(tǒng)治:分封制。滅亡: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幽王,滅西周。 2、夏、商、西周滅亡的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的性質: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的斗爭都是反抗奴隸制國家暴虐統(tǒng)治的正義斗爭,也是奴隸主貴族爭權奪利的斗爭。 二、如何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一趨勢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然群雄并爭,戰(zhàn)爭不斷,但分裂混戰(zhàn)中孕育著統(tǒng)一的因素。 1、諸侯國的爭霸和兼并戰(zhàn)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為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2、各族人民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3、各國的變法,促進了舊制度的瓦解和新制度的確立,特別是商鞅變法,為秦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4、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思想為統(tǒng)一提供了理論基礎。 5、長期以來的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人民渴望統(tǒng)一。 三、如何認識諸子百家各派思想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其思想有相似和不同之處。 1、儒家和墨家:兩者都反對戰(zhàn)爭,這是他們思想主張的相似之處。但他們的立足點是根本對立的。儒家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要求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不要過分壓迫人民,可見它并不反對階級壓迫,只是要求統(tǒng)治者不要過分壓迫,從長遠看,這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者的根本利益,這也是以后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的原因。墨家則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zhàn)爭,這符合人民的利益,反映了當時人民的愿望,順應了歷史潮流。 2、儒家和法家:儒家提倡“仁政”,主張不過分剝削人民;法家提倡“法治”,用嚴酷的刑罰維護統(tǒng)治??瓷先烧咧g是對立的,而實際上兩家立言之旨,都注重統(tǒng)治者方面,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用不同的手段維護統(tǒng)治者的利益。另外,儒家極力維護傳統(tǒng)的制度;法家主張激烈的社會變革。 3、墨家和道家:道墨兩家立言之旨都比較注重被統(tǒng)治者;都鄙夷權貴,痛恨社會不公平現象;墨家要求人們互愛互利,消除階級差別。兩家雖旨在重民,治理的方法卻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墨子主張人民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道家則要求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四、科技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文字:甲骨文,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上溯到商朝,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青銅器:商朝最重要的手工業(yè)是青銅鑄造業(yè),當時鑄有多種精美的青銅器,最典型的是司母戊鼎,反映當時國力的強盛。 水利工程:都江堰,戰(zhàn)國時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至今還發(fā)揮著作用。 樂器:編鐘,最典型代表曾侯乙編鐘,反映當時我國音樂文化達到很高的水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七年級歷史上冊 期末總復習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素材 北師大版 年級 歷史 上冊 期末 復習 第二 單元 國家 產生 社會 變革 素材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1188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