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電大??啤墩螌W原理》考試復習資料匯編附答案【備考篇】
《2019年電大??啤墩螌W原理》考試復習資料匯編附答案【備考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電大??啤墩螌W原理》考試復習資料匯編附答案【備考篇】(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電大??啤墩螌W原理》考試復習資料匯編附答案 一、選擇題 1、(C )政治觀體現(xiàn)了人們對“政治”應然狀態(tài)的追求。 A.管理 B.神權 C.道德 D.權力 2、美國政治學家( B)認為政治是對于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的決策活動。這一定義在當今西方社會得到廣泛認同和引用。 A.馬克斯·韋伯 B.戴維·伊斯頓 C.漢密爾頓 D.哈羅得·拉斯韋爾 3、根據(jù)( D)的觀點,人是一種政治的動物,人的本性就是要過一種社會集體生活。 A.柏拉圖 B.西塞羅 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 4、傳統(tǒng)的中國被認為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社會,具體表現(xiàn)在于(ABCD )。 A.政治經濟文化結構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權主義”和政治全能主義 D.權力本位 5、政治學研究最常見、最傳統(tǒng)的方法是(B )。 A.制度研究途徑 B.權力研究途徑 C.政策過程研究途徑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徑 6.1978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基本上采用了( C)的自上而下的相對分權主義的政治發(fā)展策略。 A.民粹主義 B.民族主義 C.精英主義 D.人本主義 7.從學科發(fā)展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研究與(D )研究高度結合,因此,一直沒有形成獨立的政治學科。 A.管理 B.文學 C.歷史 D.社會倫理 8.(C )方案是“法治”社會的政治設計思路。 A.科學主義 B.經驗主義 C.現(xiàn)實主義 D.理想主義 9.行為主義政治學要求用研究( D)的態(tài)度、手段和方法來研究政治現(xiàn)象,由此出發(fā),主張以政治行為作為政治學的研究對象。 A.經濟學 B.生物學 C.社會科學 D.自然科學 10.馬克思主義認為(D )是凝聚社會力量的核心。 A.政府職能 B.政府體制 C.政府結構 D.政府管理 11.( D)是政治權力的潛在作用方式。 A.效率精神 B.民主精神 C.契約觀念 D.法治觀念 12.政治權力實現(xiàn)方式中的(C )是積極的權力作用方式。 A.自由主義 B.福利社會主義 C.社群主義 D.“第三條道路” 13.下列權利屬于第二代“權利”的是(ABCD )和居住等權利。 A.受教育 B.健康 C.選擇職業(yè) D.保持最低生活標準 14.八大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本著(ABCD )的方針,實行參政議政,參與民主政治生活。 A.肝膽相照 B.榮辱與共 C.互相監(jiān)督 D.長期共存 15.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 AD)的產物。 A.私有制 B.社會契約 C.社會共同體 D.分工 16.(B )指出: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國家中法律便應成為國王。 A.杰斐遜 B.潘恩 C.漢密爾頓 D.華盛頓 17.現(xiàn)代國家政權建構的基本原則中( D)原則是國家產生的邏輯起點。 A.權力制約原則 B.法治原則 C.監(jiān)督原則 D.人民主權原則 18.議行合一原則是( A)國家政府組織設置的基本原則。 A.社會主義 B.奴隸制 C.資本主義 D.封建制 19.( D)是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產黨領導制度 B.首長負責制度 C.政治協(xié)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0.當今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都實行(A)。 A.多黨制 B.兩黨制 C.一黨居優(yōu)制 D.一黨制 21.政黨形成于19世紀初期,它的產生是現(xiàn)代(D )政治發(fā)展的產物。 A.委員會 B.君主立憲 C.共和民主 D.議會民主 22.兩黨制以( CD)最為典型。 A.日本 B.法國 C.英國 D.美國 23.共產黨組織被認為是( C)政黨的典型。 A.核心會議型 B.支部型 C.單位化 D.代表性 24.西方傳統(tǒng)政黨最早出現(xiàn)于(B )。 A.德國 B.英國 C.法國D.美國 25.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 )。 A.布丹 B.霍布斯 C.馬克斯·韋伯 D.孟德斯鳩 26.契約觀念的首要條件就是(B ),它是人們締約的起點。 A.公開性 B.自愿 C.責任性 D.一致同意 27.當代政治共識的建立途徑更多地是通過(D )的形式來實現(xiàn)的。 A.意識形態(tài) B.宣傳教育 C.國家強制 D.重疊共識 28.憲政制度于17世紀在( D)確立以來,到今天已經發(fā)展形成了穩(wěn)定和完備的制度體系。 A.美國 B.德國 C.法國 D.英國 29.(C )觀念意味著政府在治理過程中不是一個權威的身份參與治理,而是與其他團體、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參與,與它們協(xié)商合作,共同治理。 A.善治 B.服務 C.契約D.平等 30.(A )是使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治相聯(lián)系的基本途徑。 A.選舉 B.監(jiān)督 C.集會 D.游行 31.政治參與實際上乃是公民行使以(D )為核心的公民權利的過程。 A.咨詢權 B.知情權 C.罷免權 D.普選權 32.( B)是一種對國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廣泛的監(jiān)督方式。 A.輿論監(jiān)督 B.公民監(jiān)督 C.政黨監(jiān)督 D.社會團體監(jiān)督 33.馬克思主義對于(D )問題十分重視,把它作為工人階級取得政權之后實現(xiàn)民主的重要標志。 A.政權建設 B.普選 C.人民當家作主 D.政治參與 34.從政治參與的本質上看,政治參與是公民對于國家的(ABD )關系。 A.義務 B.責任 C.權力 D.權利 35.(A )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因此被認為是當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經典之作。 A.《公民文化》 B.《政治文化》 C.《政治社會學》 D.《政治心理學》 36.(A )被認為是工業(yè)化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封建主義走向衰亡、市場經濟逐步發(fā)展的產物。 A.自由主義 B.保守主義 C.社會主義 D.無政府主義 37.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一般把社會主義和(B )看成是兩種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 A.無政府主義 B.自由主義 C.保守主義 D.法西斯主義 38.現(xiàn)代自由主義以認同和支持(C )為特點。 A.自由貿易 B.自由經濟 C.國家干預 D.政府改革 39.20世紀現(xiàn)代自由主義的主要觀點是( AB)。 A.福利改革 B.經濟干預 C.自由經濟 D.自由貿易 40.憲政的核心是(D )。 A.形成公民社會 B.依法治國 C.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 二、填空題 1.中國 儒家 學說對政治的闡釋,直接寄托了他們對于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 2.馬克思主義認為, 國家政權 問題是全部政治的基本問題,根本問題。 3、 政治權力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動,都是圍繞著這一核心展開和進行的 4、亞里士多德把 政治學 等同于“最高的善”,認為它是人相互間的一種道德性結合。 5.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明確指出,政治的本質在于 公正 ,一個“理想國”具有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四種美德。 6. 理想主義 方案政治設計的核心是尋求一個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統(tǒng)治,這是“人治”社會的政治設計思路。 7. 馬基雅維利 被認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學的奠基人。 8.政治研究的科學化進程遇到的三個難題是數(shù)據(jù)問題、隱性價值問題、 價值中立 問題。 9. 倫理 與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0.對 國家政治 生活的參與是公民權利的首要內容。 11.公共利益具有 公共性 和最高權威性,公共權力部門得到公眾授權,代表公眾行使公共權力,追求和實現(xiàn)公共利益。 12.經驗事實表明, 權力 的濫用是社會動蕩的根源。 13.政治權力的主觀構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質、身份資格 、理論與策略、組織。 15.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實行 村民自治 ,是確保公民基本民主權利的最基本的途徑。 16.從社會政治發(fā)展史來看,政府組織機構的設置原則主要有三類,即集權原則、分權制衡原則和 議行合一 。 17.國家的三要素說,認為具有 人民 、土地、主權者即為國家。 18.權力制約原則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中主要表現(xiàn)為 分權原則 。 19. 專制君主制 是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的典型政體形式。 20.國家結構形式主要可以分為 單一制 和復合制。 21.政黨的目標是通過競取政府職位而贏得 政府權力 。 22. 一元主義 和全能主義國家被視為中國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基本模式。 23.中國當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團是 工會 、青年組織和婦女組織。 24.美國政治舞臺一直由 民主黨 和共和黨所把持。 25.政治秩序最關鍵的核心是 政治合法性 或者說政治共識的存在。 26.憲政制度將選舉制度、代議制度和 權力制約 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當代人們心目中的政治正義觀念。 27. 憲政 制度是近現(xiàn)代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產物,它強調政治權力的獲得以及政治權力的運作必須遵從人們的政治正義觀念。 28.古代社會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統(tǒng)治 。 29.從政治參與的主體來看,政治參與是 普通公民 的政治行為。 30.我們把人民運用其民主權利 直接對國家權力進行監(jiān)督的監(jiān)督機制稱之為以權利制約權力的監(jiān)督。 31. 制約權力 是監(jiān)督的本質之所在。 32. 個人主義 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原則。 33.政治文化具有延續(xù)性,它通過 政治社會化 得以傳播和沿襲。 34.自由主義認識到一個人的自由可能會威脅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導 法律下的自由 。 1.選舉權和 罷免權 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礎性權利。 35.早期現(xiàn)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經歷了國家建設、民主化、 福利化 三個階段。 36. 憲政建設 是實現(xiàn)當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徑。 37. 政治穩(wěn)定 是政治發(fā)展實現(xiàn)其他目標的前提。 38.一般而言,政治發(fā)展的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 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 39.具有現(xiàn)代化和 民主意識 的政治領導人及執(zhí)政黨的存在,對于民主的和平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40.民主的基礎與前提是倡導 寬容精神 和個人獨立。 三、名詞解釋 1、政治指的是人們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上,通過奪取或者運用公共權力而實現(xiàn)和維護特定階級和社會利益要求,處理和協(xié)調各種社會利益要求的社會關系。 2、行為主義是指堅信社會科學應該建立在可觀察的人類行為基礎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數(shù)據(jù)展開研究的觀點。 3、政治權力是一種政治能力,也是一種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種政治關系,即支配與服從、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 4、政治權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參與和社會平等三個方面的權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產基礎上獲得的社會內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體(國家)內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的統(tǒng)稱,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在一定社會基礎之上所形成的總體意志和要求的表達,是個人利益和團體利益上升到全社會范圍內的利益意志的表現(xiàn)。 7.權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是一個人讓另一個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執(zhí)行政策和決定的能動的工具。 8、法治原則法治也稱“法的統(tǒng)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并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國家組織原則。 9、君主制是指以世襲和終身任職的君主(國王、皇帝、沙皇、大公、蘇丹)等為國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實際或形式地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力的國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國家最高權力形式上由君主與議會共同掌握,但實際上較大權力為君主所有,政府也對君主負責,議會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政體形式,它是當今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的政體。 12.議會共和制是指國家最高權力由議會執(zhí)掌,通過選舉產生的總統(tǒng)一般是權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實際權力,是“虛位”國家元首。政府由議會中占多數(shù)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lián)盟組成,并對議會負責,一旦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須辭職或者請求總統(tǒng)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 13.總統(tǒng)共和制是指總統(tǒng)與議會均由選舉產生,總統(tǒng)與議會分享實際權力??偨y(tǒng)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直接領導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權。政府成員由總統(tǒng)提名并經議會通過后產生,對總統(tǒng)負責。議會掌握立法權,但不能選舉產生總統(tǒng),也不能對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時,總統(tǒng)也無權解散議會。總統(tǒng)與議會之間存在權力制衡關系。 14、國家元首是指一個國家實際上或形式上的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是國家主權的實際掌握者或象征,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實際上或形式上處于首腦地位。 15.兩院制:是指在一個國家中存在兩個并立的立法機關,共同行使立法權。 16.利益集團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會政治主張的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主張有組織地影響政府決策和行為的政治性團體。 17、政治社團組織就是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價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組織地參與、影響政治事務和政府決策的社會組織或團體。 18、市民社會是指一個國家或政治共同體內的一種介于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廣闊領域,它由相對獨立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和團體所構成。 19、政黨就是指人們?yōu)榱送ㄟ^選舉或其他手段贏得政府權力而組織的政治團體。 20.一黨制是指國家政權完全由一個政黨單獨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實上都不允許其他競爭性政黨存在的政黨制度。 21.兩黨制是指由兩個主要政黨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并互相競取政府權力的政黨制度。 22.多黨制是指由兩個以上競爭性政黨并立角逐政府權力的政黨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會中人們依據(jù)基本的政治共識與法律制度展開政治實踐的一種狀態(tài)。 24、政治共識它指的是人們對政治社會中公民的基本權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種普遍的認識與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們根據(jù)其政治正義觀念來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觀念是人們對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階級為政治主體旨在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的暴力行動,是政治權力迅速實現(xiàn)變更,以一種政治體系代替另一種政治體系的激烈的變革。 27、治理是以維持政治秩序為目標,以公共事務為對象的綜合性的政治行動。 28.公開性指每一個公民都有權獲得與自己的利益相關的政府政策的信息,這些政治信息必須能夠及時通過各種傳媒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夠有效地參與公共決策過程,并且對公共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 29、政治參與是指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加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guī)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 30.政治投票是公民個人在競爭性的政策或候選人之間或在其他有爭議的政治問題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態(tài)度的一種政治行為方式。 31、選舉是指國家或其他政治組織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由全部或部分成員抉擇一個或少數(shù)人充任該組織某種權威職務的一種政治過程。 32.多數(shù)代表制又稱多數(shù)當選制,即在一個選區(qū)內得票最多的政黨獨占這個選區(qū)的全部議席,其他得票較少的政黨則沒有當選的機會。 33.監(jiān)督是國家有權機關以及社會公眾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規(guī)范對政治權力主體及其行為進行督察、監(jiān)控和制約的社會活動。 34、政治監(jiān)督,又稱之為自上而下的監(jiān)督,它屬于政治治理行為范疇,指的是在政治治理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為保證公共權力主體在所擔負職權的正當范圍內行使公共權力,而對其進行監(jiān)視、檢查、控制、糾偏的各種活動,包括憲法監(jiān)督、立法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以及政黨監(jiān)督。 35、社會監(jiān)督,又稱之為自下而上的監(jiān)督,指的是社會團體組織(主要包括政治社團、輿論機構等)和公民個人依據(jù)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廣泛政治權利,以批評、建議、檢舉、申訴、控告等方式對各種政治權力主體進行的監(jiān)督。 36、公民監(jiān)督主要是指公民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fā)、申訴、控告等基本方式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行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監(jiān)督。 37、政治文化是一國國民長期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對于生活其中的政治體系和所承擔政治角色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它與政府、政治組織等制度性結構相對應,成為政治體系的主觀要素。 38.政治信仰是人們對特定政治理論、信條、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39、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系,一種指導和激發(fā)政治行為的綜合性的思想觀念。 40、政治改革是指政治關系的調整與變化,也即統(tǒng)治階級中的政治領導集團根據(jù)社會利益矛盾狀況及其對統(tǒng)治權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政治體系的改進,調節(jié)政治關系,以鞏固和完善政治統(tǒng)治的過程。 41、政治穩(wěn)定是指一國政治體系的連續(xù)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國家政權體系的穩(wěn)定、權力結構的穩(wěn)定、政治過程的有序狀態(tài)。 42、憲政主要是通過憲法和法律,來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態(tài)或政治過程。 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據(jù)制度運作的過程。 44.憲政主要是通過憲法和法律,來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態(tài)或政治過程。 45、有限政府指在規(guī)模、職能、權力和行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確規(guī)定和社會有效制約的政府。 46、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全體公民有權并且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積極或消極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 47、民主化就是社會政治體系擺脫傳統(tǒng)特性,以民主核心價值為基礎,建立和推行現(xiàn)代民主憲政的過程。 48.寡頭鐵律認為組織從來就是寡頭的組織。任何社會都由組織(政黨)來實施統(tǒng)治,而組織又是由少數(shù)領袖(寡頭)來實施統(tǒng)治,即使民主政黨也是如此。 四、簡答題 1.有代表性的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觀或倫理政治觀,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價值追求,是一種規(guī)范性的道德;(2)神權政治,認為政治是一種超自然、超社會力量的體現(xiàn)和外化;(3)權力政治觀,認為政治是圍繞著權力展開的活動,包括對于權力的追求、運用和維護;(4)管理政治觀,認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動;(5)決策政治觀,認為政治是對于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的決策活動。 2.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種具有公共性的社會關系;(2)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xiàn);(3)政治的根本問題是政治權力,也就是國家政權問題;(4)政治是有規(guī)律的社會現(xiàn)象,是科學,也是藝術。 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yǎng)性來實行統(tǒng)治,反對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tǒng)治術來駕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tǒng)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學說以“兼愛”、“非攻”為中心,主張以緩和社會矛盾來維持統(tǒng)治。 4.從政治學的角度講,如何理解權力這一概念? 答:(1)從政治學的角度講,權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是一個人讓另一個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執(zhí)行政策和決定的能動的工具; (2)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這一含義:首先,權力是一種關系,是一種人對人的制約關系,是權力施動者對受動者的制動關系。同時受動者也對施動者和權力過程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其次,權力是一種能力,是一個人或者機構對另一個人或者機構的駕馭能力和制約能力;再次,權力是一種工具,權力作為一種工具手段,是行使權力、執(zhí)行政策的載體和依托。 5.政治權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治權力表現(xiàn)為政治主體對政治客體的制約能力。政治權力具有如下特性: (1) 權威性;(2)支配性;(3)強制性; (4)擴張性; (5)排他性。 6.政治權力的客觀構成要素有哪些? (1)生產資料;(2)物質財富;(3)暴力;(4)權力者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所處的地理條件、有益的文化傳統(tǒng)、有利的形勢變化和時機以及政治權力客體的服從心理等。 7.政治權力的主觀構成要素有哪些? (1)能力素質;(2)身份資格;(3)理論與策略;(4)組織。 8.政治權力的實現(xiàn)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1)暴力方式(武力);(2)壓力方式(操縱);(3)命令方式(權威);(4)規(guī)范方式(契約);(5)說服方式(灌輸);(6)獎酬方式(激勵);(7)處罰方式(遏制)。 9.法治原則一般包括哪些內容?(如果是論述題要展開論述) 答:(1)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與之相抵觸,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之為根本的活動原則;(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國家制定的法律必須是良法;(4)各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予; 10.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政府的基本特性:(1)階級性。(2)公共性。(3)權威性。(4)有機組織性。(5)特定的職能規(guī)定性。 11.市民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國家權力體系的民主化有何意義? 答:(1)多元的市民社會是“多元民主”的社會載體;(2)健康的市民社會是國家權威和個人自由之間的緩沖地帶;(3)自治社會是民主力量生成發(fā)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組織的社會是民主發(fā)展的平衡砝碼。 12.政黨區(qū)別于一般社會組織和利益集團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黨的目標是通過競取政府職位而贏得政府權力;(2)政黨是一個擁有正式會員的較為穩(wěn)定的組織機構;(3)政黨對政府政策的每一個問題都給以廣泛的關注;(4)政黨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 13.西方國家社團發(fā)揮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游說;(2)決策咨詢;(3)社交活動;(4)支持競選;(5)主導輿論; 14.統(tǒng)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古代社會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統(tǒng)治,其模式可稱為統(tǒng)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政治色彩濃厚。(2)治理權力來源于最高統(tǒng)治者。(3)政府職能包羅萬象。(4)治理方法單一。 15.政治參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從政治參與的主體來看,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為; (2)從政治參與的本質上看,政治參與是公民對于國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 (3)從政治參與的外延來看,政治參與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響政府的活動,而不包括非法的行為; (4)從政治參與的目標與對象來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決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間接同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 15.全球化對國家政治產生了哪些深刻的影響? 答:(1)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一定的制約; (2)全球化對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動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4)全球化對后發(fā)展國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雙重影響。 16.寬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義是什么? 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寬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對與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寬容態(tài)度。不過寬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對方必須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識; (2)妥協(xié)精神,在實踐中,當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利益沖突中相關的參與人,都必須抱著一種尊重體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協(xié)精神; (3)每個人在行動與言論時應當考慮其后果,并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17.民主觀念的現(xiàn)代性變革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義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統(tǒng)治”轉化為“精英統(tǒng)治”; (2)民主的范圍:“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無限的”或“極端的”民主; (3)民主的運作方式:“間接民主”或“代議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參與制民主”; (4)民主的基礎與前提:倡導“寬容精神”和“個人獨立”。 18.現(xiàn)代國家的選舉程序包括哪幾個環(huán)節(jié)? 答:(1)劃分選區(qū);(2)選民登記;(3)提出候選人;(4)競選;(5)投票;(6)計算選票。 19.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內容主要是什么? 答:(1)為社會經濟和社會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 (2)通過財政、金融、貨幣等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調節(jié)市場,引導社會經濟發(fā)展; (3)通過經濟立法執(zhí)法等法律手段規(guī)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4)擴大政府社會控制和社會服務功能,維持社會秩序,提供社會福利; (5)優(yōu)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實現(xiàn)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 20.試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無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量來實現(xiàn);(2)善治模式強調國家與社會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明確界限,并且更加強調國家與社會的依賴關系;(3)善治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強調管理對象的參與;(4)善治還意味著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21.社會監(jiān)督的內在作用機制是什么? 答:(1)應該明確權利與權力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和范疇,而這就構成了社會監(jiān)督機制的第一個層次:權利對權力的消極監(jiān)督和制約; (2)在權利與權力的關系上權利被認為是權力的來源,而這就構成了社會監(jiān)督機制的第二個層次:權利對權力的積極監(jiān)督和制約; (3)考慮到權力具有制約性和強制性,當面對強大的國家權力,作為原子化個體的公民往往顯得十分弱小,很難與之相抗衡,公民權利常常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公民還可以依據(jù)其結社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通過建立一定的組織團體(一般來講是各種政治社團)、發(fā)揮新聞輿論的作用等方式來監(jiān)督權力主體,管束其權力的運行; (4)在作為同體監(jiān)督的政治監(jiān)督機制中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權利在起作用,這使得人們能夠進一步深化對社會監(jiān)督內在機制的本質理解和準確把握。 22.在當代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良好社會的條件有哪些? 答:(1)人們具有寬容與理性妥協(xié)的精神。(2)良好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社會,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較高。(3)存在一個有效的協(xié)商機制。(4)存在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 23.“善治”的精神 1.契約觀念,契約觀念的要素: 第一,自愿 第二,一致同意 第三,責任性第四,公開性或者說透明性 2.效率精神,包括的內涵: 第一,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與效果的比較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應性 24.政治革命對社會政治發(fā)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政治革命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2)政治革命改變了社會發(fā)展的政治環(huán)境;(3)政治革命更新了政治體系;(4)政治革命變革了政治觀念和政治文化;(5)政治革命為社會政治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25、寬容和理性精神體現(xiàn)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內容? ? ? 答:寬容和理性精神體現(xiàn)在政治上包括了3個內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對與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寬態(tài)度,不過寬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對方必須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識。 ? ? (2)妥協(xié)精神,在實踐中,當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利益沖突中相關的參與人,都必須抱著一種尊重體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協(xié)精神。 ? ? (3)每個人在行動與會論中應當考慮,其后果并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26、政治參與的主要方式1.政治投票?!?.政治結?!?.政治表達。4.政治接觸。5.政治冷漠。 27.社會監(jiān)督的途徑和方式 ?。?)公民監(jiān)督,公民監(jiān)督主要是指公民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fā)、申訴、控告等基本方式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行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監(jiān)督。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 “社會主人”對“社會公仆”的直接監(jiān)督。 ?。?)社會團體監(jiān)督,這主要指各種社會組織和利益集團對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社會團體通過選舉、請愿、對話、示威、輿論宣傳等形式,構成了對政府管理活動的監(jiān)督。 ?。?)輿論監(jiān)督,這是指社會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采取多種形式,表達和傳導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及看法,以實現(xiàn)對政治權力運行中偏差行為的矯正和制約。 28.社會監(jiān)督的功能(1)社會監(jiān)督的預防功能(2)社會監(jiān)督的矯正功能(3)社會監(jiān)督的懲戒功能(4)社會監(jiān)督的保健功能(5)社會監(jiān)督的教育功能 29.憲政體制下政治權利的基本內容 1. 自由權。一般來說,公民自由權主要包括:(1) 人身自由。(2) 言論自由。(3) 通信自由。(4) 集會自由。(5) 結社自由?!?. 平等權3. 民主權 30、選舉的一般程序 1.劃分選區(qū) 2.選民登記3.提出候選人4.競選 5.投票6.計算選票 31.選舉的基本原則1.普遍選舉原則。 2.平等選舉原則。3.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原則?!?.秘密投票原則。 32. 政治穩(wěn)定對政治發(fā)展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1)政治穩(wěn)定是政治發(fā)展的內在目標之一,一個有良好社會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穩(wěn)定的,人們將有序地組織他們的社會生活,而不必因為政治不穩(wěn)定而造成社會福利的總損失;(2)政治穩(wěn)定是政治發(fā)展實現(xiàn)其他目標的前提。政治穩(wěn)定作為政治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是政治體系實現(xiàn)政治發(fā)展目標的基礎保證,只有在政治有序運行的前提下,政治發(fā)展的目標才能按照既定的計劃、方案逐步得到實現(xiàn) 33.為什么現(xiàn)代化容易出現(xiàn)政治不穩(wěn)定呢? (1)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利益沖突加劇,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2)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3)人們的社會期望以及參與意識的提高而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4)政府的執(zhí)行危機。 (5)此外,對于那些后期現(xiàn)代化國家來說,國際勢力的影響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 34.民主的價值是什么? (1)民主的首要價值在于“自治”; (2)民主的第二個價值在于“平等”; (3)民主的第三個價值在于“權威”。 35、民主固有的缺陷 民主制度的本質在于多數(shù)對于政府的絕對統(tǒng)治,這一本質也決定了它所具有的固有缺陷: 1.輕視個人權利,容易制造“溫和專制”。 2.趨附時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 3.爭執(zhí)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損耗。 36.民主的限度是什么(1)民主須以不侵入“私人領域”為限度;(2)民主須以不干涉社會自主為限度;(3)民主須以不產生多數(shù)人對少數(shù)人的暴政為限度。 37.為什么說中產階級是天生的民主派? 說中產階級是天生的民主派,是因為他們: (1)崇尚自由,反對干涉;(2)主張合作雙贏,反對你死我活; (3)傾向中道溫和,反對極端和突變等。他們希望改革權威主義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這種政治。 38.經濟發(fā)展如何促進政治民主化? (1)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這是民主的基礎之一;(2)經濟發(fā)展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識增強,不容易受極端分子的煽動,不盲從政治野心家的蠱惑,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長; (3)經濟發(fā)展使人們逐步認識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達出來。公民自我意識和個人權力觀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權利的開始。市場經濟本身教會公民自立、多元化、寬容以及不要期望過高。這都有助于維持一個民主制度。 五、論述題 1、試評述歷史上的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 答:(1)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價值追求,是一種規(guī)范性的道德。這種政治觀被稱為道德政治觀或倫理政治觀。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古代的儒家學說和古希臘學者們的認識。中國儒家學說對政治的闡釋,直接寄托了他們對于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臘,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一書中明確指出,政治的本質在于“公正”,一個“理想國”就是一個“公正”國,它具有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四種美德。而亞里士多德則把國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認為它是人相互間的一種道德性結合,這些都是道德政治觀或者倫理政治觀的體現(xiàn)。這種政治觀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政治的期望和價值要求,體現(xiàn)了特定歷史時期社會成員對于政治生活和活動的衡量標準,體現(xiàn)了人們對“政治”應然狀態(tài)的追求。但是,這種觀念僅僅從社會價值的層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學思辨和抽象的倫理價值而輕社會現(xiàn)實,無法現(xiàn)實地反映社會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會政治的本質; (2)政治是一種超自然、超社會力量的體現(xiàn)和外化。這樣的政治觀往往與宗教崇拜緊密結合在一起,無論是中國的“天”還是西方的“上帝”,人們都憑借對它的崇拜來賦予“政治”以合法性,從而定義政治。這種政治觀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政治觀,因而是不科學的; (3)認為政治是圍繞著權力展開的活動,包括對于權力的追求、運用和維護,對于政治含義的這種理解被稱之為權力政治觀。在中國歷史上,權力政治觀的代表當屬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他們主張,政治之道在于法、術、勢,即政治權力的獲取、保持和運用。在西方,政治學家馬基雅弗利認為政治本質上就是獲取并保持權力,政治的手段則是玩弄權術?,F(xiàn)代西方諸多思想家,諸如馬克斯?韋伯、哈羅得?拉斯韋爾等人就是從權力角度定義政治的。這種政治觀主張從政治的現(xiàn)實狀況出發(fā)把握政治,觸及了政治的現(xiàn)實內容。但是,它忽視了政治生活中確實存在著特定的價值和道德,也沒有指明權力背后的實際動因,因此,對于政治本質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認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動,這是一種管理政治觀。在中國,孫中山曾從這一角度來簡明地界定政治,他說:“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許多政治學家從管理公共事務來探討和闡述政治涵義。這一政治觀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點,具有容易同政治實踐相吻合的特點,容易從社會實踐中得到驗證,但是,它忽視了政治還有統(tǒng)治性的一面; (5)認為政治是對于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的決策活動。這一定義由美國政治學家伊斯頓提出,并且在當今西方社會得到廣泛認同和引用。對于政治含義的這一確定,指出了政治活動的基本對象是社會價值物,包括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政治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是分配社會價值物的決策活動;這種分配是權威性即合法強制性的分配。這一政治觀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內容、方式以及標志,但是,它沒有揭示社會價值權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層動因,同時,把政治活動僅僅限定于分配性決策,亦具有片面性。 3、試述劃分“公權”與“私權”的意義是什么? 答:“公權”與“私權”的劃分是對“權威”與“自由”關系的界定和確認,其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是: (1)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共權力有效行使的保證。如果公共利益與公民個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時候,就需要對“公權”和“私權”做一個劃分,從理論上提供理論依據(jù),從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這就為公共權力機構有效行使權力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法律準繩。使權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民權利充分實現(xiàn)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公共權力機構或者出于保護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機構工作人員的私利目的卻往往打著保護公共利益的旗號,對公民個人權利進行侵害。如果對“公權”和“私權”進行明確劃分,就能從法律上對公民權利實行有效保護,防止公共權力機構對公民權利的損害; (3)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能防止“公權”對“私權”的侵犯。從理論上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限制公共權力,保護公民權利,并從法律上賦予公共權力效力范圍,規(guī)定公民權利保護范圍,為二者各自的活動界定范圍,能夠有效防止“公權”超越其界限而產生的對“私權”的侵害; (4)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民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基礎。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能夠對公共權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對公民權利實行有效保護。權力的范圍有所限制,權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約束和監(jiān)督,權利得到合法保護,這是對社會秩序的基本確認。經驗事實表明,權力的濫用是社會動蕩的根源。劃分“公權”與“私權”的界限,使權力得到有效限制、權利得到有效保護,這是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基礎。 5、試述人民主權原則。 答:人民主權原則是現(xiàn)代憲法為國家組織規(guī)定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它主要闡明了國家權力的來源和歸屬的問題。 (1)人民主權原則明確指出主權屬于人民,國家機關的權力來自人民,因此國家機關的建立應該經人民的同意,國家機關的權力應該受人民的監(jiān)督,一切政治權力應該屬于人民。人民主權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剝奪的,它表現(xiàn)為一種人民對主權的所有權,在國家機關與人民的關系中,人民是主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只是受托者。這是人民主權原則的核心。正是根據(jù)這一原則,國家政權機關必須經由公民普選產生和更換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經公民普選而產生的國家機關的更換均被視作非法; (2)既然國家機關的權力來自人民,人民就有權要求國家機關為人民服務。只有通過人民全體的默契或表示,國家才能獲得權力,也只有在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時,權力才能給予國家。因此,權力總是歸屬于人民,總是服務于人民; (3)人民通過選舉等方式將主權委托給國家機關,從而使國家機關擁有了治權,但人民始終掌握著“最后權力”,當國家機關違背人民的整體利益和意志時,人民可以起來更換它; (4)憲法還通過規(guī)定公民的權利和自由來體現(xiàn)人民主權,一方面通過規(guī)定人民的委托表現(xiàn)為國家機關的權力,有關國家機關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權力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則規(guī)定公民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廣泛的權利和自由,這是憲法實現(xiàn)人民主權原則的重要途徑。 6、試述政黨在現(xiàn)代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什么樣的作用? 答:政黨在現(xiàn)代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廣泛的作用??偟膩碚f,政黨是現(xiàn)代社會變遷的推動力。概括而言,政黨的功能和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實現(xiàn)利益聚集和表達的途徑。政黨是其成員和選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個政治體系結構中,政黨是一種利益聚集的機構,也是聯(lián)系統(tǒng)治者(政府)和被統(tǒng)治者(民眾)的橋梁。政黨是一個雙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達渠道。它通過綜合、選擇和簡化等方式,把社會成員的個別需求轉化為易于操控的集體性建議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過自己的組織渠道和對大眾的影響力,將自己作為政府執(zhí)政黨的政策和方針傳導給社會; (2)形成和培養(yǎng)政治精英的渠道。政黨是招募精英和培養(yǎng)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徑。它提供了準備、選擇和培養(yǎng)國家各級領導人的重要機制。它像是政府的門衛(wèi),控制著個人進入政府的程序。它選拔政治精英,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組織精英的實際政治能力。在許多情況下,政黨為政治家提供了培訓的場所,為他們提供從事政治活動所必需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職業(yè)結構; (3)實現(xiàn)社會化和政治動員的途徑。政黨是形成、教育和影響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實現(xiàn)社會化的機構。政黨以其意識形態(tài)、理論綱領和方針政策影響成員和選民,從而實現(xiàn)成員廣泛的社會化。此外,政黨通過自己的政策主張和競選綱領,動員民眾。在當代社會,它更是成員或選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黨一貫致力于影響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黨而甚至不關心某個具體政策和候選人的現(xiàn)象已經非常普遍。政黨變成了人們記憶和情感寄托的實體; (4)組織政府的手段。政黨協(xié)助形成政府,并為政府提供穩(wěn)定基礎。它為政府的兩大重要機關(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創(chuàng)造了合作的基礎和機制。在沒有贏得政權的時候,政黨通過制定自己的政綱、方針、政策和策略,動員黨員和群眾影響政府政策,監(jiān)督政府行使權力。在獲得政權以后,政黨以執(zhí)政黨的身份,組織政府,直接參與國家政策執(zhí)行過程,支配和影響國家政治生活的發(fā)展方向和實際過程。 7、試述政治社團具有哪些功能? 答:(1)政治社團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稱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團可以為其成員提供種種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權益; (2)政治社團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是指政治社團能夠反映和形成其成員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團的意識形態(tài)功既為維護成員利益提供了理論根據(jù),也為發(fā)展和聚集成員,形成共同行動提供了條件; (3)政治社團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團為其成員、行政官員,議員或人民代表以及廣大公眾提供有關行業(yè)、本社團成員以及其他具體問題的信息或資料。政治社團能否有效動員本社團成員和普通民眾,能否說服議員或政府官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所提供情報的數(shù)量和質量; (4)政治社團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團被其成員用來完成某一具體目標; ?。?)政治社團的經濟性功能是指社團在幫助成員實現(xiàn)經濟利益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政治社團的活動與經濟利益緊密相關。在西方國家,大量的政治性利益集團都是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這些政治社團的宗旨就是通過組織的力量,運用政治手段來維護和實現(xiàn)其經濟利益; ?。?)政治社團的政治社會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員通過社團活動學習和獲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團是社會成員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媒介和場所。一方面,其成員通過參加政治社團的活動和社會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規(guī)則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團也以特定的政治價值和政治規(guī)范影響其成員?!? 8.試述如何形成一個良好社會? (1)良好社會指的是一種政治秩序處于有序、穩(wěn)定和連續(xù)狀態(tài)之中的情形,即政治傳統(tǒng)中人們常指的人類的理想社會。良好社會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著穩(wěn)定的政治共識,并可以調節(jié)人們的政治行為;(b)政治體系良性運轉。穩(wěn)定的政治共識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體系的運轉則是依靠治理來實現(xiàn)的; (2)在當代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良好社會的條件應當包括: (a)人們具有寬容與理性妥協(xié)的精神?,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因而也必然是一個沖突頻度大為增加的社會。如果一種利益堅持不肯妥協(xié),必須與對方達到你死我活的結果方肯罷休,這將對社會秩序造成破壞性的后果。而良好社會要求對立利益的各方盡可能地理性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顧后果地對一己利益的堅持。 (b)良好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社會,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較高。穩(wěn)定性是良好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實現(xiàn)穩(wěn)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種穩(wěn)定的利益沖突的解決機制。法治是通過一種制度化的機制來協(xié)調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種特定的利益關系的反映,也是人們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規(guī)定。制度具有全局性。在人治的情況下,制度如同虛設,社會治理依統(tǒng)治者的喜怒哀樂為轉移,從而造成一種不穩(wěn)定的局面。 (c)存在一個有效的協(xié)商機制。法治要求權力的運行必須符合規(guī)范,這對于利益沖突的意義在于,它規(guī)定了解決的邊界。而有效的協(xié)商機制則有助于確定在大的秩序范圍內,將產生一種什么樣的合作形式。 (d)存在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識之上的執(zhí)行國家意志的組織,一個高效而廉潔的政府能夠將人們穩(wěn)定的政治共識付諸現(xiàn)實。從經濟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國家經濟發(fā)展保持一個良好的勢頭;從社會管理上看,它還可以有效緩解和抑制由于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9、試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善治良好的活理,它是治理所應追求的目標。 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 善治模式的主體系必是政府,也無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量來實現(xiàn),一直以來公共權力 中心的惟一性被默認為一個可更迭的原則, 便是善治理論卻使公共權力中心多元化。 除了政 府之外各種機構(包括社會的,私人的)只有到公合的認可才可以成為公共權力的中心,公 共權力不再被政府所壟斷, 使得政府與其他公共權力中心之間不再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 系,百是平等合體,依賴互動的關系。 (2) 善治模式強調國家與社會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明確界限,并且更加 強調國家與社會的依賴關系, 作為政府管理模式善治與市場, 社會自治組織, 社會中介組織, 社會獨立組織等具有許多聯(lián)系, 存感動私人領域和三領域的治理并了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它們 與政府的治理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現(xiàn)代社會國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獨自承擔的責任轉移公民社 會。 后者包括各種私人都和公民自愿性團體, 它們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原先由國家承擔的責 任, 國家與社會之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界限便日益變得模糊不清, 便這種模糊與古 代社會中國家與社會的本分化有本質的區(qū)別,當代社會的模糊說明利益整合和聚會的程度, 其前提是在社會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發(fā)達, 而古代社會中國家與社會的模糊卻是在社會利益 的多個化程度非常低的情況下發(fā)生的。 10.試述政治選舉的意義 (1)政治選舉為公民選擇自己信賴的代表組成國家機構,從而為實現(xiàn)國家權力的轉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選舉是使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相聯(lián)系的基本途徑。 (2)政治選舉為公民監(jiān)督權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條件下更換權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徑。公民與國家權力行使者的這種委托關系,決定了權力行使者必須向全體公民負責。 (3)政治選舉是促進民意的形成、表達,并使公民民主意識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國家的統(tǒng)治、社會的管理都必須以民意為依歸。選舉就是形成、表達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時,公民通過選舉活動的參與,還可以增強民主意識。 (4)政治選舉還是緩和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措施。經濟蕭條、通貨膨脹、政局不穩(wěn)、集團利益沖突激烈等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是影響國家政治秩序和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雖然解決矛盾或危機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選舉則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徑。 11試述社會監(jiān)督具有哪些功能? 社會監(jiān)督的功能是指社會監(jiān)督主體依法對國家的政治生活進行的監(jiān)控和督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政治功效和價值。一般來講,社會監(jiān)督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功能: (1)社會監(jiān)督的預防功能。社會監(jiān)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敗現(xiàn)象的產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質就是公共權力的非公共使用,產生的危害則是相當嚴重的,腐敗會擾亂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降低政府的管理效能,損害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影響政府的權威,直至危害社會的穩(wěn)定以及政權的更迭。 (2)社會監(jiān)督的矯正功能。對權力主體的防范不可能天衣無縫,對其的約束也難以保證每一次權力運用都得當。但是社會監(jiān)督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對不當或越軌的權力行為予以及時的矯正和補救。 (3)社會監(jiān)督的懲戒功能。由于社會監(jiān)督對濫用權力的行為及其責任者有要求國家對其進行法律制裁的權力,由此體現(xiàn)了社會監(jiān)督的懲戒功能。當出現(xiàn)政治決策失誤.決策執(zhí)行過程中失職,或由于工作中的官僚主義等導致不良的后果時,社會公眾有權要求追究發(fā)生事故的權力部門或公職人員的政治和法律責任,并進行相應的處理,有利于吸取教訓,以儆效尤; (4)社會監(jiān)督的保健功能。社會監(jiān)督的功能不僅在于它對社會政治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弊病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有效的治療,更重要的是通過全面監(jiān)督,可以為民主政治的建康發(fā)展起到保健的作用。社會監(jiān)督是推動一國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徑,在一定意義上,一個社會的政治民主水平是與社會監(jiān)督水平成正比的。 (5)社會監(jiān)督的教育功能。社會監(jiān)督不僅能保障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且對監(jiān)督者也是一種極好的民主教育和訓練,通過參與監(jiān)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責任感和政治素質。通過社會監(jiān)督可以使社會公眾的種種意見、批評和不滿宣泄出來并要求執(zhí)政者感知到和做出相應反應,真正體驗到憲法所規(guī)定的自由民主權利,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公民意識和積極參政熱情,也有助于實現(xiàn)政治認同。 12. 試述自由主義理論遵循哪些原則? (1)個人主義原則。個人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原則。它堅信社會生活中最具重要意義的是人類個體,而不是社會群體或集體組織。每個個體不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政治學原理 備考篇 2019 電大 ??? 政治學 原理 考試 復習 資料匯編 答案 備考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161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