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2019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所學詩詞交流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 2.學會抓住關鍵字詞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3.學會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讀懂文字,提煉關鍵信息。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內容。 重點難點: 1.運用一些方法去理解古詩詞的含義、欣賞詩歌的美。 2.閱讀時要抓住關鍵字詞和關鍵信息。 3.了解一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所學的詩歌,交流理解古詩詞、欣賞古詩詞的好方法。 2.理解一些古代含有數(shù)字的特指名詞,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理解古詩詞、欣賞古詩詞的方法。 2.了解一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玩游戲:詩詞大串燒。 過渡:這一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詩詞了,如果算上語文園地中的古詩,我們一共學習了9首古詩詞。大家能說出這些詩詞的題目嗎?(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板書題名。)那么大家都會背了嗎?我們現(xiàn)在就來一起玩一個詩詞大串燒游戲,看看大家能否把它們準確、流利地背誦下來。 游戲規(guī)則:教室第一排的某位同學選擇一首詩,念出詩名,再背誦出第一句。坐在正后方的同學接龍背誦下一句,坐在正方后的同學依次接龍。一首詩背完,可以再選擇另一首詩。背不出來的同學可以用“過”,以示跳過。哪一組跳過的次數(shù)最少,背誦的詩句最多,哪一組就獲勝。 預設:以游戲的形式熱身,讓大家感受詩詞的魅力,很好地進入本課的學習。 2.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文字,結合自己學習詩詞的體會,交流其中提到的學習方法。 (1)請學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幾種方法,并結合已學過的詩詞說一說。 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字詞。 明確:古典詩詞中的字詞比較凝練,許多字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少用,所以結合注釋或通過查古漢語字典等途徑來疏通字義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舊時茅店社林邊”一句,“茅店”是什么?“社林”又是什么?如果不結合注釋,我們是不理解的。 ②通過想象去體會有畫面感的詩句,邊讀邊想邊體會。 預設:此方法我們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運用較多,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詩中充滿了奇麗的想象,在誦讀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也展開想象便能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生動的景象,學生多半可能會結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來說。 ③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預設: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稍顯欠缺,只能靠平時的積累。比如《江南春》一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如果學生對南朝崇尚佛教的歷史不熟悉,那么就無法理解這句詩中的“憂思”。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積累相關的文化、背景、歷史等知識。 (2)出示有代表性的詩詞,請學生試著用以上提及的幾種方法來品讀。 過渡:欣賞詩詞并不僅僅只有這幾種方法,但是卻是比較實用、比較貼近我們認知的幾種方法。我們接下來就結合學過的一首詩來交流一下吧! ①出示詩歌《過故人莊》,可引導學生翻回課本第14頁,看看自己的筆記。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②學生交流欣賞詩詞的方法。 交流示例: 生1:雖然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但再讀這首詩,我發(fā)現(xiàn)還是有些字詞很難理解,比如“雞黍”“郭”“軒”“場圃”“桑麻”,還好我做了筆記,我再結合注釋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生2:詩人的朋友的家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我讀到“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句,就閉上眼睛想象了一下,仿佛看到了村邊綠樹環(huán)繞,城外青山連綿不斷,畫面感特別強。 生3:我知道重陽節(jié)有登高望遠、賞菊飲酒的習俗,所以詩人便和朋友約好在重陽日再相聚,一起飲酒賞菊。 3.師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賞詩詞的好方法。 過渡:除了這幾種方法,大家一定還有欣賞詩詞的其他方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預設: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詞已經(jīng)學了不少,肯定也掌握了一些閱讀古詩詞的方法,但讓他們概括出來或許有些困難,教師可先讓學生發(fā)言,再進行點撥、引導,最后總結出來。 4.教師結合具體的例子,講解欣賞古詩詞的其他方法。 (1)反復誦讀。 過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時候在反復的吟誦中,會突然意會到詩人想表達的情感。所以我們在學習詩歌時應反復地讀,在讀中去悟。 (2)結合詩人的經(jīng)歷、時代背景去欣賞詩詞。 預設:可結合學過的詩來談,比如《宿建德江》一詩,雖然重在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但如果能結合孟浩然坎坷的經(jīng)歷,則更能體會出景物描寫中隱含著一股淡淡的憂愁。再比如《春日》一詩,結合詩人的生活時代,可知詩人并未去過詩中提到的泗水,從而可知詩歌另有深意,可以有另一種理解方法。 (3)留心標題,領悟情感。標題有時可暗示詩歌的主旨和情感。 預設:教師可出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說說從中可看出這是一首什么主題的詩。從標題的“送”字可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詩往往寫的是詩人送別朋友或親人時的所見、所想、所感,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抒發(fā)送別時的離愁別緒。 (4)抓住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去理解詩詞,如送別詩中常用“柳”,表達思念常用“雁”“紅豆”,表現(xiàn)志趣常用“竹”“蘭”“梅”“菊”等。這也屬于文化常識,但更具體。 預設:可出示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紅豆代表著相思,所以詩中才會說“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還可出示蘇軾的《贈劉景文》中“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句,句中提到了菊,可見菊的精神,其中便有一種贊美之情。 (5)留心詩歌中描寫景物的色彩,體會作者的情感基調。 預設:一般來說暖色調顯示出積極的、歡快的、昂揚的感情基調,而冷色調則顯示出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調。教師可出示一些詩句,如“千里鶯啼綠映紅”“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里的色彩是明麗、鮮艷的,寫出了詩人輕快、舒展的心情;“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則用黃、白這種凄清的色彩抒發(fā)了一種悲涼、衰老之感。 (6)尋找詩眼。有些詩中有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如“惜”“哀”“愁”“悲”“痛”“思”等。 預設:教師出示詩句,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詩眼。 但悲不見九州同(“悲”寫出了詩人悲憤的情緒。) 日暮客愁新(“愁”寫出了詩人行旅之中的愁思。) 低頭思故鄉(xiāng)(“思”寫出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獨釣寒江雪(“獨”刻畫出釣者遠離塵俗,清高脫俗、傲岸不群的個性特征。) 小結:同學們,古典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深深挖掘、不斷探尋。所以,盡管我們剛才一起交流了這么多學習古詩詞的方法,但也只是皮毛而已,而每一首詩詞,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在以后的學習中,希望我們能真心愛上古詩詞,用心去傾聽詩人的吟哦,用心去感受詩歌的意境,用心去體會詩人的情感。 二、日積月累 1.教師出示詩句,學生齊讀,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過渡: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讀了不少古詩詞,大家是不是還意猶未盡呢?那么現(xiàn)在請大家再齊讀下面這些詩句,讀完后請大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我給大家提示一下,這些詩句有一些共同點。大家開始讀吧!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杜甫)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 城闕輔三秦,烽煙望五津。(王勃)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李白)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李商隱)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白居易)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劉長卿) 預設:“交流平臺”和“日積月累”雖然一個的主題是詩詞,另一個的主題是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但兩者有相通之處,它們都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所以這里用詩詞的形式,自然過渡到對數(shù)字“五”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特殊含義的學習。 2.學生讀一讀課本上的字詞,注意讀準字音。 ◆易讀錯的音: “五行”的“行”讀作xínɡ,不要誤讀作hánɡ。 “五音”中的“角”讀作jué,不要誤讀作jiǎo。 3.請學生自行翻看詞典,疏通字義。教師可出示相關圖片,以助理解。 字詞解釋: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我國古代思想家試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yī)則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xiàn)象。 [五谷]五種谷物,古書上有不同的說法,如稻、麥、黍、菽、稷或稻、黍、稷、麥、豆,總之是泛指糧食作物。 [五音]我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相當于現(xiàn)行簡譜上的1、2、3、5、6。古代叫作宮、商、角、徵、羽。 [五彩]原指黃、青、赤、白、黑五種顏色,后泛指各種顏色。 4.學生通過查看詞典,找到更多用“五”來概括事物類別或種類的詞語,依照課本中的例子進行概括,可以加以解釋。 示例: [五官]耳、目、口、鼻、舌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方]東、西、南、北、中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德]溫、良、恭、儉、讓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系) [五經(jīng)]《易》《書》《詩》《禮》《春秋》(這是五種儒家經(jīng)書) 小結:其實不僅僅是數(shù)字五,其他數(shù)字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都有著非常特殊的含義。數(shù)字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從一到十,幾乎涉及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聲、四體;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宮、九泉、九州……。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多找找這方面的資料,相信大家會有更多收獲。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多關注我國傳統(tǒng)文化。 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沒有嚴格按照課本上的順序來學習,而是把“交流平臺”與“日積月累”放在了一起學習,因為這兩個板塊中提到的內容都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積累相關。學習古詩詞,不僅僅是背誦那么簡單,我們得讀懂、讀透、讀出情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今天我們只是從數(shù)字“五”中窺到了一點精彩之處,還有更多更精彩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去積累。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關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因為傳承文化的重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學生回顧學習詩詞的幾種方法。 (2)搜集更多關于蘊含著傳統(tǒng)文化的數(shù)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關鍵句來把握文段的主要觀點。 2.學會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根據(jù)提供的圖片、文字選擇合適的乘車方案。 教學重難點 1.知道如何尋找文段中的關鍵句。 2.學會提煉信息,根據(jù)自身需要選擇要點閱讀。 教學過程: 一、詞句段運用(一) 1.教師提示學習內容,學生閱讀“詞句段運用”第1小題。 導語:同學們,如果大家留意本單元的單元導讀頁上的文字,就會知道我們這個單元學習的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就是抓關鍵句來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在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時,我們便多次運用這種閱讀方法去把握作者的觀點,體會作者的情感。所以,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們要把這種方法復習一下,大家都掌握得怎么樣呢?請大家閱讀課本第1小題,可讀出聲,反復多讀幾遍。 2.同桌間互相交流,找出這段話中的關鍵句。 3.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預設:這段文字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前兩句講人們在城市里植樹,把樹木花草比作“綠色衛(wèi)士”“城市之肺”。后一句則具體講了花草樹木是如何來改善城市居住環(huán)境的。這三句話,到底哪一句是關鍵句?學生可能會選擇第一句,那么教師可讓學生把后面的文字遮住,再來看一看單從這一句話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很明顯,這句話只是單純敘述了人們在城市里種植花草樹木的事實,囊括不了后面的內容,從中也無法看出作者的觀點如何。學生也可能會選擇第三句,這句話比較長,介紹了“綠色衛(wèi)士”的具體工作機制,但如果我們抓住句首的“因為”,便可知這句話是在解釋第二句話中為什么給予了花草樹木以“綠色衛(wèi)士”和“城市之肺”的稱號,可見這句話是在解釋第二句話。所以這段文字的關鍵句應該是第二句。 概括觀點:在城市中種植花草樹木非常重要,它們是城市的“綠色衛(wèi)士”“城市之肺”,改善著城市的居住環(huán)境。 4.結合更多實例,學習尋找關鍵句、通過關鍵句把握主要觀點的閱讀方法。 (1)明確關鍵句的含義和類別。 (課件出示文字) 關鍵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引領性,在表達上常以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出現(xiàn),語言凝練。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總領句、總起句、評價句、過渡句、哲理句等。抓關鍵句是一個很重要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2)結合課內語段,讓學生嘗試抓住關鍵句概括主要觀點。 語段一:(課本第11課《故宮博物院》第2自然段。) 語段二:(課本第15課《夏天里的成長》第2自然段。) 預設:讓學生將課本翻至對應頁碼,閱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這兩個段落比較有代表性,學生找出關鍵句的難度不大。《故宮博物院》中第2自然段的關鍵句在段末,《夏天里的成長》中第2自然段的關鍵句在段首。 (3)結合本單元課文,體會尋找關鍵句的好方法——結合課題。 過渡:我們學習的這個單元的《只有一個地球》和《青山不老》這兩篇課文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課題即文章主題和中心的提煉,我們通過先看題目,再去找關鍵句會更明顯地體會到這一點。讓我先把這兩篇課文的課題寫下來。 ①板書課題,分別寫在黑板的左右兩邊,以方便后來書寫相應關鍵句。 ②學生分成小組,分別尋找兩篇課文中與課題相關的關鍵句。 ③匯報所找的句子,若不全面或有錯誤,其他小組成員可進行補充或糾正。 明確: 《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青山不老》: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預設:這里是要求學生結合課題尋找課文中的關鍵句,但要跟學生明確,課文中的關鍵句不止一句,可能每個自然段都會有一個關鍵句,通過數(shù)個關鍵句加以概括,我們便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詞句段運用(二) 1.談話引入。 過渡:同學們平時是怎么上學的?有自己乘坐公交車來上學的嗎?(學生舉手示意。)能跟大家說說你每天是怎么乘坐公交車的嗎?請把乘車時間、路線跟大家說清楚。 預設:六年級的學生獨自乘坐公共汽車并不是什么難事,肯定有學生每天獨自乘坐公交車上學,讓他給大家分享一下,能自然過渡到接下來的學習中。而且肯定也有些學生沒有自己一個人乘坐過公交車,聽其他同學講獨自乘坐公交車的事,也能起到一些激勵作用,鼓勵他們也嘗試獨立出行。 2.閱讀課本第2小題中的圖文,讀完后用筆圈畫出重點信息。 (1)交流關鍵字詞和信息。 明確:關鍵詞:“溫泉鎮(zhèn)”“早上九點以前”“宋家洼”。 (2)弄清小林同學的乘車要求,交流關鍵字詞和信息。 明確要求:①從溫泉鎮(zhèn)到宋家洼;②早上九點以前到達。 3.采用排除法確定乘車方案。 (1)閱讀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讀懂其中的信息。 (2)同桌交流共有幾種乘車方案,再從中選擇最佳方案。 (3)匯報交流。 示例: 生1:我看了三個公交站牌上的首班車時間,763路首班車是9點,很顯然可以把它排除在外,因為小林希望九點以前到達外婆家,搭這路車是不可行的。 生2:排除了763路,86路和65路車都不能從溫泉鎮(zhèn)直達宋家洼,所以只能換乘。小林可在溫泉鎮(zhèn)乘坐65路車,在四通橋站或桐蔭街站下車,再換乘86路車到達宋家洼。這是兩種乘車方案。 生1:可是如果在四通橋站下車換乘86路車的話,就要再坐四站路才能到達宋家洼,公交車停靠的站點越多,需要的時間就越長。所以最好在桐蔭街站換乘86路車,這樣只用再坐一站就到宋家洼了。 生2:對,在桐蔭街站換乘這種方案只需乘坐6站。如果選擇在四通橋站換乘的話,共需乘坐8站。 4.學生結合乘坐公交車的經(jīng)驗,說說乘坐公交車還需注意什么。 預設:除了注意首班車時間、末班車時間、選擇最佳換乘方案外,還有一些細節(jié)在搭乘公交車時要注意的。學生們說完后,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小結。 示例:(1)注意去行和回行,不要坐反方向。注意站牌上的箭頭指向,指向哪邊就表示公交車去往哪個方向。 (2)有些公交車在某些站點會有去行無或回行無的情況,也就是去的時候停靠某站點,但回來的時候卻不在這個站點??俊? (3)看清公交車上的數(shù)字,不要上錯車。比如618和678,588和568,在比較著急的時候很容易上錯車。 (4)注意改線路通知。有時因某些特殊原因,會有改線路的情況,要注意相關的告示文字,若看到相關告示在上車時可詢問司機。 (5)獨自乘車時要注意安全,要把貴重物品看管好。 (6)注意車上的站點提示,不要坐過站。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的內容不算多,卻很實用。我們今天學的兩個內容都與提煉信息有關,也就是抓住重點去解決問題。運用抓住關鍵句來把握主要觀點的閱讀方法,我們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僅僅對我們學習課文很有幫助,對我們閱讀課外書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這告訴我們閱讀時不能囫圇吞棗,不挑重點,一定要抓住重點的句子去讀。閱讀公交站牌看似簡單,卻也有不少學問呢!我們要多動動腦,仔細觀察,就能更加準確、快速地到達目的地。下次再和爸爸媽媽出去玩,你們可以試著選擇乘坐公交車,乘車方案則由大家來規(guī)劃,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做好!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回顧尋找關鍵句的方法,試著在以后的閱讀中運用這種方法。 (2)在交流選擇公交車乘坐方案的基礎上,可以交流乘坐地鐵、火車的注意事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語文園地六 2019 人教版部編 六年級 上冊 語文 園地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67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