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專題10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新人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專題10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專題10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新人教版.ppt(8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高考總復習 地理 第一部分 專題十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自然地理 欄目導航 備考 名師指南 考點 梯級突破 技能 培優(yōu)提升 驗收 題組演練 備考 名師指南 考點 梯級突破 1 內力作用及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考點二十五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內 外力作用 高考指數(shù) 平行 斷裂帶 褶皺山脈 垂直 地勢的起伏 海陸變遷 2 板塊運動邊界類型 3 主要的外力作用與地貌 風化殼 土壤 吹 磨 干旱 半干旱 V 型谷 濕潤 半濕潤 喀斯特 石灰?guī)r 高山 高緯度 海蝕 濱海 高山 高緯度 濱海 1 判斷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相應地貌的方法 1 不同區(qū)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 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 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 濕潤 半濕潤地區(qū)流水作用顯著 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 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 多角峰 冰斗 U 型谷 冰磧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作用 常見海蝕柱 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 2 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 上游侵蝕 中游搬運 下游堆積 因此 上游高山峽谷 中游河道變寬 下游沖積平原 河口三角洲 沖積島等 冰川作用 高山上侵蝕 冰斗 角峰等 山下堆積 冰磧湖 冰磧壟等 風力作用 在干旱區(qū) 風力侵蝕作用為主 形成風蝕蘑菇 風蝕柱 雅丹地貌 在風力搬運途中 形成移動沙丘 堆積地貌 如黃土高原 等 2 根據(jù)沙丘形狀和堆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的方法 1 根據(jù)沙丘形狀判斷風向 2 根據(jù)沉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 2015 江蘇卷 下圖為安第斯山脈地理位置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題 1 安第斯山脈南北狹長的原因是 A 沿經(jīng)線方向發(fā)育B 沿火山地震帶發(fā)育C 沿板塊作用邊界發(fā)育D 沿海陸作用邊界發(fā)育 C 解析 安第斯山脈屬于褶皺山脈 是由于板塊擠壓碰撞 隆起抬升形成的 所以選C 2015 安徽卷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略圖 完成下題 2 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風力堆積B 風力侵蝕C 流水堆積D 流水侵蝕 C 解析 甲地地貌為河口三角洲 由流水堆積作用形成 故選C 2015 全國卷 下圖示意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jiān)測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jiān)測起始點的距離 起始點是位于海岸一側的固定點 讀圖 完成3 4題 3 1975 2004年 該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蝕 淤積的變化趨勢是 A 持續(xù)淤積B 先侵蝕 后淤積C 持續(xù)侵蝕D 先淤積 后侵蝕4 推測1992 1997年期間 A 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黃河入海年徑流量減少C 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降低D 黃河沿岸農(nóng)業(yè)灌溉面積減少 D B 解析 第3題 河流攜帶泥沙以堆積作用為主 海浪沖擊海岸 以侵蝕作用為主 從圖中可以看出1975年至1979年期間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jiān)測起始點的距離越來越遠 說明海底在淤積 即河流以堆積為主 流水作用強 1979年后 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jiān)測起始點的距離呈縮小的趨勢 因此海底以侵蝕為主 即海水侵蝕作用強 D項正確 第4題 從圖中看1992 1997年期間 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jiān)測起始點的距離總體上在縮短 說明海底發(fā)生侵蝕 即海水侵蝕強 說明此時河流入海水量 含沙量都較小 故選B 其他選項顯示的是人海流量大或含沙量大 與題意不符 舍去 2014 全國卷 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 植被消失殆盡 1987年 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 據(jù)研究 百年之內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 據(jù)此完成下題 5 K島處于 A 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B 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C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D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 解題關鍵 注意圖中的 印度洋 和經(jīng)緯度信息 可推斷該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分界線的北側 C 2014 安徽卷 鄱陽湖地區(qū)夏季的風向 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 鄱陽湖汛期水位上升 湖面遼闊 枯水期水位下降 水流歸槽成為 贛江 圖b 圖中的沙嶺沙山 29 5 N附近 形成于2萬年前 由松散沙粒組成 沙山臨湖一側發(fā)育了一系列壟 脊 槽 谷 相間的地形 讀圖 完成下題 C 6 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A 風力堆積 流水侵蝕B 流水堆積 風力侵蝕C 風力堆積 風力侵蝕D 流水堆積 流水侵蝕 解題關鍵 鄱陽湖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枯水期水位下降 出現(xiàn)大面積湖灘 大量沙粒在偏北風的吹拂下在鄱陽湖西側沉積形成沙嶺沙山 而已經(jīng)形成的沙嶺沙山又不斷受到偏北風的侵蝕作用發(fā)育了一系列壟 脊 槽 谷 相間的地形 7 2013 廣東卷 如圖為某地實景圖 其所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運作用B 地殼運動C 變質作用D 風化作用 B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貌為山地 巖層彎曲顯示地質構造為褶皺 所以應為地殼水平運動導致的巖層彎曲變形 一 三大類巖石的形成 特點 考點二十六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高考指數(shù) 內力作用 花崗巖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石灰?guī)r 地殼運動 巖漿活動 二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 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 又到新巖漿的產(chǎn)生 周而復始 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 可歸納為下面的模式圖 凝固 變質 重熔再生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變式圖的判讀技巧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在實際考題中有許多種變式圖 如下所示 1 關鍵是判斷巖漿和巖漿巖 巖漿巖只能由巖漿直接冷卻凝固而成 即只有一個箭頭指向的就是巖漿巖 2 巖漿是巖石轉化的 起點 也是三類巖石的 歸宿 即有三個箭頭指向 3 巖石均可經(jīng)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 巖石均可經(jīng)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 三大類巖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巖漿 4 三大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和具有層理構造 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 三類巖石與巖漿之間的轉化關系 反映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 揭示了各種地質作用之間的關系 影響了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與發(fā)展 2015 天津卷 某礦物形成于上地幔軟流層 后隨巖漿活動到達地表 人們在下圖所示古火山的巖漿巖及河灘泥沙中均發(fā)現(xiàn)了該礦物 讀圖文材料 回答下題 1 使該礦物從上地幔軟流層到達河灘泥沙中的地質作用 依次為 C A 巖漿噴發(fā)巖層斷裂風化 侵蝕搬運 沉積B 巖漿噴發(fā)巖層斷裂搬運 沉積風化 侵蝕C 巖層斷裂巖漿噴發(fā)風化 侵蝕搬運 沉積 D 巖層斷裂巖漿噴發(fā)搬運 沉積風化 侵蝕 解析 該礦物形成于上地幔 然后經(jīng)過地質作用而到達河灘泥沙中 那么 應該是巖層斷裂 巖漿噴發(fā)而出露地表 然后經(jīng)外力的風化 侵蝕作用 再經(jīng)過搬運在河灘泥沙中沉積 C項正確 2015 上海卷 根據(jù)巖石的質地 如礦物顆粒的大小 有無氣孔 致密程度 形狀等可以推測巖石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環(huán)境 據(jù)此完成2 3題 2 某山體由巖漿巖組成 該巖漿巖表面無氣孔 礦物顆粒粗大 對其成因的合理推測是 巖漿冷卻較快 巖漿冷卻較慢 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 C D 3 歷史上 蘇州人利用當?shù)爻幫呱降膸r石做原料生產(chǎn)優(yōu)質硯臺 這種巖石巖性致密 呈薄板狀 該巖石可能是 A 噴出巖B 侵入巖C 沉積巖D 變質巖 D D 解析 第2題 由 巖漿巖表面無氣孔 礦物顆粒粗大 推斷該巖漿巖應該是花崗巖 在地球內部形成 為侵入巖 冷卻較慢 D項正確 第3題 生產(chǎn)優(yōu)質硯臺的原料巖石其巖性致密 呈薄板狀 最符合變質巖特征 D項正確 2013 上海卷 巖石物質循環(huán)模型說明巖石通過不同的過程可以從一種形態(tài)轉化成為另一種形態(tài) 據(jù)此完成4 5題 4 大理巖是石灰?guī)r經(jīng)過程 形成的 在這一過程中 A 溫度升高 壓力降低B 溫度降低 壓力升高C 溫度升高 壓力升高D 溫度降低 壓力降低5 圖中能夠反映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形成過程的代碼是 A B C D C C 解析 第4題 是變質作用 變質作用是在高溫 高壓下進行的 大理巖是石灰?guī)r經(jīng)過高溫高壓下變質而形成的 C正確 該知識點需要記憶 難度小 第5題 大洋中脊位于板塊的張裂邊界 地幔上部的軟流層中的巖漿從張裂邊界處噴出 產(chǎn)生張力作用 使板塊向兩側張裂擴張 而噴出的巖漿經(jīng)冷卻形成新的洋殼 圖中 是重熔再生 是形成巖漿的過程 一般位于消亡邊界 A B錯 為變質作用 D錯 為巖漿噴出 C正確 2011 全國卷 讀下圖 完成下題 6 在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 該山體巖石在地球表層可轉化為 A 噴出巖B 侵入巖C 沉積巖D 變質巖 C 解析 該山體巖石是火山巖 屬于巖漿巖 在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 在地球表層在外力作用下可轉化為沉積巖 褶皺與斷層 考點二十七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 高考指數(shù) 背 向 向上 向下 老 新 新 老 谷地 山嶺 地質構造剖面圖的判讀方法和解題技巧1 判斷巖石的類型 具有層理結構或有生物化石的為沉積巖 發(fā)生巖漿活動 存在于地表之下的為侵入巖 噴出地表的為噴出巖 變質巖往往緊鄰侵入巖 2 根據(jù)圖示推斷地殼的運動過程或作用 1 如圖1 若地層呈水平狀態(tài) 說明該處發(fā)生沉積作用 其形成順序為A B C D 其年齡自D到A逐漸變老 2 如圖2 若地層出現(xiàn)缺失 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層所代表的年代 發(fā)生了地殼隆起 使當?shù)氐貏萏Ц?終止了沉積過程 二是當時開始有沉積作用 地殼隆起后 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 三是當時 當?shù)貧夂蜃兓?沒有了沉積物來源 3 如圖3 若地層出現(xiàn)傾斜甚至顛倒 說明地層形成后 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fā)生褶皺 地層顛倒是地殼運動劇烈 巖層發(fā)生強烈褶皺所致 4 如圖4 若侵蝕面上覆有新的巖層 說明是由該地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qū)上升形成的 5 如圖5 若地層中有侵入巖存在 說明圍巖形成之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 巖漿活動晚于圍巖形成時間 注意 1 出現(xiàn)大面積的成層巖石 說明地殼處于下沉運動 2 上層巖石發(fā)生侵蝕 說明地殼發(fā)生上升運動 3 地質構造或巖層的順序 后出現(xiàn)的破壞先出現(xiàn)的 后出現(xiàn)的完整 先出現(xiàn)的不完整 2015 浙江卷 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 圖中 為巖層編號 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題 1 圖中甲 乙兩地有關地質地貌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甲 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B 甲 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C 乙 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D 乙 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 C 解析 根據(jù)圖示可以看出 甲地為山頂 排除B選項 甲地巖層中間新兩翼老 為向斜構造 排除A選項 乙地巖層中間老兩翼新 為背斜構造 排除D選項 乙地背斜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 故C項正確 2015 山東卷 某地理興趣小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 選擇了一條與考察區(qū)域總體構造線方向垂直的路線 觀測出露的地層 記錄了觀測點的相關信息并繪制了考察路線地質剖面示意圖 下表為觀測點相關信息表 完成下題 2 該小組繪制的考察路線地質剖面示意圖應為 解題關鍵 根據(jù)表中的坐標確定考察路線中各點的位置 C 解析 根據(jù)表中的觀測點坐標可知 各點的排列為C D S S D C 排除A B兩項 然后再根據(jù)地層的新老關系從C S為從新 老 該地質構造的地層新老關系為兩翼新 中間老 確定為背斜構造 判斷C項正確 D項錯誤 2015 福建卷 下圖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 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 讀圖完成下題 3 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 A 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 A 解析 由題干中的信息可知 a為河谷 地勢較低 并且從a河谷到b 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 地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 背斜頂部因巖石破碎易受侵蝕形成谷地 所以可以判斷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背斜谷 2014 江蘇卷 下圖為某向斜山地形地質示意圖 讀圖 完成4 5題 4 與M點的地形 地層關系相符的是 5 與沿XY線相符的剖面圖是 B A 解析 第4題 從地形看 M點位于山坡上 從地質構造看 M點位于向斜兩翼上 由于向斜巖層中間新 兩翼老 中間巖層下凹 故M點巖層傾斜 且越往高處 越接近向斜中心 同時代巖層位置越低 故選項B正確 第5題 結合圖文資料分析 同一時代的地層界線沿XY線的距離較遠 沿XY線垂直方向的距離較近 說明向斜構造形成時受到的擠壓力與XY線垂直方向一致 沿XY線垂直方向的巖層中間新 兩翼老 巖層向下彎曲 而沿XY線的巖層則仍然保持原來水平狀態(tài) 2014 山東卷 下圖 a 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布圖 為觀測點編號 下圖 b 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做的記錄卡片 據(jù)此完成下題 6 圖 b 中地質剖面示意圖所示沉積巖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是 A B C D B 解析 圖中地質構造為向斜 向斜的巖層是中間新 兩翼老 圖示剖面位于向斜的東翼 因而 巖層早于 巖層 而向斜構造上覆的 巖層應晚于巖層 形成 故B正確 1 河流侵蝕地貌 考點二十八河流地貌的發(fā)育 高考指數(shù) 向下 V 凹岸 凸岸 U 2 河流堆積地貌 洪積扇 沖積扇 河漫灘 三角洲 河流凹岸 凸岸的判讀技巧 1 理解河流凹岸侵蝕 凸岸堆積河流流經(jīng)彎道時 水流做曲線運動 產(chǎn)生離心力 在離心力的作用下 表層水流趨向凹岸 沖刷凹岸 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 因此 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彎道環(huán)流 在彎道環(huán)流作用下 凹岸發(fā)生侵蝕 凸岸發(fā)生堆積 河流變得越來越彎曲 如下圖 2 結合 凹凸 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下圖把文字的形狀和河岸形態(tài)聯(lián)系起來 便于記憶 也不易混淆 1 2015 廣東卷 河流的河床形態(tài) 受流域內多種因素的影響 下列因素中 對河床形態(tài)影響不大的是 A 巖石性質B 通航里程C 地質構造D 降水多少 B 解析 河床形態(tài)主要有 U型 V型 等 是在內 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質構造體現(xiàn)了內力作用 故C選項內容對河床形態(tài)有較大影響 外力作用對河床形態(tài)的影響大小與河床巖石性質 巖石軟硬等 河流水量大小 流速快慢有關 而降水量多少決定了河流水量大小 故A D兩項對河床形態(tài)影響較大 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適宜通航的長度 對河床形態(tài)影響很小 故選B 2014 重慶卷 野外考察是發(fā)現(xiàn)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下圖是某地理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中拍攝的照片 讀圖 完成2 4題 2 圖中礫石灘常見于大河的 A 河源B 凸岸C 凹岸D 入???B 解析 礫石灘是流水堆積作用的結果 河流在凹岸侵蝕 凸岸堆積 所以B選項正確 C選項錯誤 河源主要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 A選項錯誤 礫石的顆粒較大 礫石堆積的區(qū)域 相對于泥沙堆積的區(qū)域 水流速度相對較快 大河入??谔幰话闼骶徛?主要以顆粒較小泥沙堆積為主 D選項錯誤 3 下列地貌形態(tài)的形成作用中 有與圖中使礫石變圓的作用類似的是 A 石筍B 冰斗C 風蝕蘑菇D 花崗巖風化球 C 解析 礫石變圓是由于流水在搬運過程中 石塊與石塊之間 石塊與河床 河岸之間不斷摩擦而形成的 石筍是流水的堆積作用形成的 A選項錯誤 冰斗是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 B選項錯誤 風蝕蘑菇是空氣運動的過程中夾帶小的石塊與巖石侵蝕摩擦形成的 與礫石變圓的作用類似 C選項正確 花崗巖球狀風化地貌是風化作用的結果 D選項錯誤 4 粒徑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積物特性的重要指標 同學們繪制了四幅直徑2cm以上的礫石粒徑統(tǒng)計圖 其中能反映圖中粒徑分布特征的是 D 解析 流水堆積具有分選性的特點 顆粒物大的先沉積 顆粒物小的后沉積 堆積在一起的顆粒物粒徑大小應相差不大 從圖中可以看出 此處堆積最多的是直徑9cm左右的礫石 故D項正確 2014 北京卷 下圖示意某河谷斷面經(jīng)歷的一次洪水過程 讀圖 完成5 6題 5 該河谷 A 巖層 比巖層 形成年代早B 巖層 比巖層 易受侵蝕C 是斷層上發(fā)育形成的向斜谷D 呈 V 型 適宜修建水庫6 本次洪水 A 水位上升時 河流搬運作用減弱B 水位下降時 河流含沙量增加C 流量增大時 河流堆積作用增強D 河流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變深 A D 解析 第5題 讀圖可知 巖層 位于巖層 的下面 形成年代較早 A項正確 巖層有明顯的受侵蝕痕跡 而 巖層較完整 故 巖層比 巖層易受侵蝕 B項錯誤 巖層沒有彎曲變形 C項錯誤 斷層處不適宜修建水庫 D項錯誤 第6題 讀圖可知 水位上升時 河流徑流量增大 流速快 流水侵蝕 搬運作用增強 堆積作用減弱 A C項錯誤 水位下降時 流速減慢 河流沉積作用增強 含沙量減少 B項錯誤 比較初期 中期 后期三幅圖 此次洪水過程中 因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加深 D項正確 技能 培優(yōu)提升 河流地貌為重要的外力地貌景觀 主要包括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種類型 在考查中常以景觀圖的形式呈現(xiàn) 河流地貌景觀圖的判讀 第一步 判斷地貌類型根據(jù)河谷的形態(tài) 河流地貌的景觀圖或示意圖 判斷出河流地貌的具體類型 如圖1中兩側為高山 中間為河流的深切河谷 因而為河流峽谷地貌 圖2中河流地貌呈扇形 地勢從扇頂向外側降低 為河流洪 沖 積扇 圖3中河道彎曲 地勢較為平坦 為河漫灘平原 圖4位于河流入海口處 地勢低平 為河口三角洲 第二步 分析位置及成因結合河流地貌形態(tài)判斷其所在位置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地質作用 一般情況下 河流的上游以流水的侵蝕作用為主 河流的中下游以沉積作用為主 如圖1河流峽谷地貌多位于河流中上游 河流落差大 流速快 河流的下蝕作用強 圖2河流洪 沖 積扇位于河流出山口處 河水流速減緩 泥沙大量堆積 形成堆積地貌 圖3河漫灘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 地勢較為平坦 河流在凹岸侵蝕 凸岸堆積 形成河漫灘 圖4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谔?河水流速較緩 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 泥沙在入??诟浇练e 第三步 分析地貌類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河流上游的侵蝕地貌類型 豐富多樣 常形成旅游景觀 同時蘊藏著豐富的水能 河流中下游的堆積地貌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為人類生產(chǎn) 生活的主要場所 如圖1河流峽谷地貌為旅游資源且水能豐富 圖2河流洪 沖 積扇 土壤肥沃 地下水豐富 排水條件良好 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圖3 圖4河漫灘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豐富 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但河漫灘平原河道彎曲 易發(fā)生洪澇災害 河口三角洲易受海水入侵的影響 土壤鹽堿化嚴重 1 2013 浙江卷 圖1為某河段景觀素描圖 圖2為該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線分布 示意圖 有關河曲地段水流速度 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類型的組合 正確的是 A 甲 流速慢 沉積作用 倉儲用地B 乙 流速快 侵蝕作用 住宅用地C 乙 流速慢 沉積作用 交通 港口 用地D 甲 流速快 侵蝕作用 水利設施 防洪堤 用地 D 獲取和解讀信息 堆積 乙 侵蝕 甲 2013 福建卷 下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 讀圖完成2 3題 2 該沙丘位于 A 沖積扇B 洪積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灘3 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B C D D C 解析 第2題 該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中游的寬谷 河流中游的寬谷屬于河漫灘 由此可判斷出沙丘所處的位置 第3題 沙丘的移動主要與盛行風向有關 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 陡坡為背風坡 由于圖中沙丘為爬升沙丘 因而可判斷出C項正確 2015 金華調研 下圖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態(tài)和斷面圖 虛線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線 讀圖完成4 5題 4 據(jù)圖中信息判斷 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異 說法正確的是 A 河段大致從北向南流 河道a d側流速快于對岸B 河段大致從南向北流 河道b c側流速快于對岸C 河段大致從西北向東南流 河道f側流速快于對岸D 河段大致從東南向西北流 河道e側流速快于對岸 C 解析 北半球的河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河水向右偏 圖中平直河段 f岸侵蝕 e岸沉積 表明f岸為右岸 所以河水應從西北流向東南 且f側流速快于對岸 而 河段大致從南向北流 河道b c兩側為凸岸 河流的流速慢于對岸 5 沙坡是河床底部微地貌 它是流水搬運 堆積作用的結果 讀 河段河床底部的沙坡地貌圖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泥沙在緩坡側被搬運 陡坡側堆積 泥沙在陡坡側被搬運 緩坡側堆積 河道 處河段斷面形態(tài)的成因主要是河道彎曲 河道 處河段斷面形態(tài)的成因主要是受地轉偏向力影響A B C D B 解析 河水沿緩坡向上流動 河水在緩坡侵蝕的泥沙 一部分會被水流帶走 另一部分越過坡頂 沉積下來 河道 處 河流彎曲 河流的泥沙會在凸岸沉積 凹岸侵蝕 所以在斷面形態(tài)上 d岸受侵蝕 坡度較陡 c岸沉積 坡度較緩 驗收 題組演練 專題訓練 十 Thankyouforwatching-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專題10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課件 新人教版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部分 專題 10 地表 形態(tài) 塑造 課件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kudomayuko.com/p-7688205.html